父母如何应对任性的宝宝

父母如何应对任性的宝宝

现在的宝宝看到什么就要什么,若不满足他的需求就哭闹不止。父母不由地感慨,现在的宝宝咋那么任性难带呢?面对宝宝的任牲行为,父母往往又气又急,打也不成,说也不听,一点办法都没有。

1.遭遇任性宝宝时

当宝宝出现任牲行为时,下面4种行为是父母的典型做法:

*面对宝宝提出要求,父母不管这种要求是否合理,总是无原则地满足宝宝的要求。

结果:使宝宝养成任性、专横的毛病。

*面对宝宝提出的要求,不管这种要求是否合理,父母总是不予满足,宝宝要这样做,我偏不许;宝宝要什么,我偏不给。

结果:父母总是针锋相对地强制宝宝服从父母的意愿,这也只能在一时、一事上奏效,并不能让宝宝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面对宝宝提出的要求,父母采取一致忽略的态度,以视而不见的方式处理。

结果:容易让宝宝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冷漠,感受不到成人的关爱,不利于良好个性的发展。

*有的父母面对宝宝的哭闹行为,就上前去安抚宝宝,希望通过延迟满足的方式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如用“别哭了,妈妈明天给你买”的承诺来制止宝宝的哭闹行为。

结果:这种方法可以暂缓矛盾,但是,父母一定要注意做到言而有信,答应宝宝的事情,事后一定要兑现。否则,不仅不能达到教育目的,反而会使宝宝不相信父母,有的宝宝还可能从父母身上学会说谎、欺骗,养成不诚实的恶习。

由此可见,当宝宝任性哭闹时,父母如果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并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而父母需要做的是解读宝宝任性行为背后的原因,然后分析宝宝的“需求”是否合理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

父母如何应对任性的宝宝

2.任性的背后

宝宝为什么会任性呢?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3点:

*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人的性格有多血质、胆汁质、抑郁质和粘液质等先天类型。受遗传的影响,有的宝宝天生气质就属于较兴奋的类型,情绪表现较强烈,属于那种所谓“有个性”的孩子,如果父母再不注意去教育,最容易出现任性的行为。

*心理、生理发展的必然阶段

儿童的思维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常常根据自己的向往、兴趣,向父母提出这样或那样的要求。这往往是他们用来要挟父母,满足自己某种需要的一种手段。

另外,一般宝宝1岁半左右就会经历心理的反抗期,出现强烈的独立需求意识,如要自己吃饭,上下楼梯不愿别人牵领,自己家的东西不让别人动等。遇到不满意、不顺心的事情就大哭大闹,劝阻和强制都不起作用,直至他人妥协、自己满意为止。

*成人不当教养方式的影响

由于父母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宝宝产生逆反心理,不管你说的对不对,他都不愿接受,从而埋下了任性的种子。一些父母喜欢当着众人的面批评教训宝宝,虽然说的是对的,但刺伤了宝宝的自尊心,宝宝虽然心里知道错了,可为了保全面子也不愿接受批评,于是就喜欢“对着干”。还有些父母平时一意孤行,不听劝告,在潜移默化中,宝宝也慢慢形成了任性的性格。

3.应对任性宝宝父母有绝招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如果发现宝宝较为任性,应注意对宝宝的需求进行分析:对于合理的需求尽可能地去满足;对于合理而又不能立马兑现的需求则可暂缓满足;对于不合理的需求,父母应用语言讲清道理。

A对宝宝的合理需求,父母要尽量满足且立马兑现。

如果不尊重宝宝,不管他提的要求是否合理、有没有 现的可能,父母都予以否认,如此一来宝宝的要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不满心理,容易形成不服管教的性格。

父母应尽可能地满足宝宝的合理需求,但是这种满足也是有条件的。让宝宝明白不能随心所欲地做任何事,如穿什么衣服、玩什么玩具等。父母可以先征求宝宝的意见,同时给宝宝一些限制条件,例如,让他只能在几套方案中选择,超过了条件限制便不能满足要求。只有这样,宝宝才会明白,不是所有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

B对宝宝的合理需求,父母若不能立马兑现则可暂缓满足。

父母可以用“许诺”的方法,来暂时转移宝宝的注意力,缓和矛盾。比如,将宝宝的注意力从一个不恰当的行为目标,转移到另一个恰当的对象上去。如宝宝想要一个玩具,父母一时拿不出来,可以这样对他说:“等一会儿,我给你找。”或者父母根本没有宝宝想要的那种东西,就可以说:“我给你一个别的东西吧。”如果宝宝因为没有拿到想要的玩具而发脾气,父母可用其他玩具或有趣的物品转移他的注意力,并抱一抱、亲一下他。当然,这是一种延缓满足的行为,父母事后必须实现对宝宝的承诺,让宝宝知道父母说话算话。

C对于不合理的需求,父母应用语言讲清道理。

如果父母无原则地满足宝宝的一切需求,渐渐地宝宝必然为所欲为,任性蛮横。对不合理的需求,父母应给宝宝讲清楚为什么不合理,并说明正因为这种要求不合理,宝宝再闹也不能得到满足。这样做几次宝宝便会明白“哭闹”是没有用的,从而使宝宝的行为逐渐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逐步减少哭闹的现象。

只有宝宝得到尊重的同时,父母又不迁就他,宝宝的心理才会健康发展,才能拥有鲜明的个性又不至于任意妄为。

父母如何应对宝宝的坏情绪

在生活中,宝宝的状况多多,有时动不动就哭,有时容易受惊吓,有时脾气暴躁。当宝宝有这些状况发生时,一定要第一时间了解原因在哪儿,找出原因才能解决问题。不要马上处罚宝宝,如此不但会引起宝宝的反感,不容易解决问题,更会破坏亲子关系。那快来看看宝宝会为了哪些原因哭呢?脆弱易感伤——动不动就哭的宝宝原因1、情绪直接的表达工具宝宝爱哭可能是因为这是他的语言表达方式。对宝宝而言,哭只是一种行为,它随着内在心理与外在环境而不断变化,宝宝在语言、认知、情感及人际社交上都还处在发展初期,没有太多其他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因此总是以哭来解决一切。2、宝宝生病了,有不舒服的感觉。3、宝宝的睡眠被打扰了。4、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天气、衣物太紧、玩法太激烈等。5、其他原因无聊、要求没有被满足等。你可以做的1、探讨宝宝哭的原因,用理性的方式处理,跟宝宝好好说,宝宝听不懂就重复说,可配合肢体动作,他会明白你的意思的。如果宝宝哭着来找你,一定要放下手边的事情关注他出了什么问题。2、及时回应他,如抱抱他或用温柔的语调询问他。3、带宝宝出去散散步。4、给他奶嘴。5、陪他玩玩具,或和他一起玩游戏。6、给他吃点小零食,例如果冻、小饼干、糖果等(如果宝宝哭得严重,注意不可强迫喂食)。胆小的精灵——容易受惊吓的宝宝原因1、宝宝面对不熟悉的人和事物时。2、宝宝过于敏感。3、宝宝情绪高度紧张你可以做的1、找出原因,看看是否是宝宝发现你的注意力不在他身上。2、第一时间安抚他。3、如果宝宝因为跌倒而受到惊吓,大人不可也表现出惊吓的样子,不然会吓到宝宝。4、尽量降低周围环境的音量。5、限制来访的客人,让他习惯新面孔。只会说NO——脾气暴躁的宝宝原因1、是否家中常有人发脾气,让宝宝有样学样。2、家长过于溺爱宝宝。你可以做的1、家长要以身作则,如果要发脾气,请先离开宝宝,不要在宝宝面前发脾气,这样可以减少对宝宝的影响。2、先缓和宝宝的情绪,告诉他“你生气没办法让我解决问题,等你不气了再来跟我说,我们再处理”。3、不能威胁宝宝,例如告诉他“你再发脾气我就打你!”4、不可变相处罚他,例如把宝宝一个人关进房间。5、给他一个拥抱。6、如果宝宝要摔东西,告诉他“你摔坏了就没有了。”7、照顾者每次在处理时要安抚宝宝,渐渐控制宝宝爱发脾气的个性。

父母如何应对宝宝的坏情绪

在生活中,宝宝的状况多多,有时动不动就哭,有时容易受惊吓,有时脾气暴躁。当宝宝有这些状况发生时,一定要第一时间了解原因在哪儿,找出原因才能解决问题。不要马上处罚宝宝,如此不但会引起宝宝的反感,不容易解决问题,更会破坏亲子关系。那快来看看宝宝会为了哪些原因哭呢?脆弱易感伤——动不动就哭的宝宝原因1、情绪直接的表达工具宝宝爱哭可能是因为这是他的语言表达方式。对宝宝而言,哭只是一种行为,它随着内在心理与外在环境而不断变化,宝宝在语言、认知、情感及人际社交上都还处在发展初期,没有太多其他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因此总是以哭来解决一切。2、宝宝生病了,有不舒服的感觉。3、宝宝的睡眠被打扰了。4、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天气、衣物太紧、玩法太激烈等。5、其他原因无聊、要求没有被满足等。你可以做的1、探讨宝宝哭的原因,用理性的方式处理,跟宝宝好好说,宝宝听不懂就重复说,可配合肢体动作,他会明白你的意思的。如果宝宝哭着来找你,一定要放下手边的事情关注他出了什么问题。2、及时回应他,如抱抱他或用温柔的语调询问他。3、带宝宝出去散散步。4、给他奶嘴。5、陪他玩玩具,或和他一起玩游戏。6、给他吃点小零食,例如果冻、小饼干、糖果等(如果宝宝哭得严重,注意不可强迫喂食)。胆小的精灵——容易受惊吓的宝宝原因1、宝宝面对不熟悉的人和事物时。2、宝宝过于敏感。3、宝宝情绪高度紧张你可以做的1、找出原因,看看是否是宝宝发现你的注意力不在他身上。2、第一时间安抚他。3、如果宝宝因为跌倒而受到惊吓,大人不可也表现出惊吓的样子,不然会吓到宝宝。4、尽量降低周围环境的音量。5、限制来访的客人,让他习惯新面孔。只会说NO——脾气暴躁的宝宝原因1、是否家中常有人发脾气,让宝宝有样学样。2、家长过于溺爱宝宝。你可以做的1、家长要以身作则,如果要发脾气,请先离开宝宝,不要在宝宝面前发脾气,这样可以减少对宝宝的影响。2、先缓和宝宝的情绪,告诉他“你生气没办法让我解决问题,等你不气了再来跟我说,我们再处理”。3、不能威胁宝宝,例如告诉他“你再发脾气我就打你!”4、不可变相处罚他,例如把宝宝一个人关进房间。5、给他一个拥抱。6、如果宝宝要摔东西,告诉他“你摔坏了就没有了。”7、照顾者每次在处理时要安抚宝宝,渐渐控制宝宝爱发脾气的个性。

本文Hash:5185b136dacc4ae2833f763b73d34cf728308306

声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