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床”也是一种病态

喜欢赖床、经常做梦、较长时间睡眠超过8小时的人,其实都是病人。专家提醒,“赖床”成习惯,也是一种“病态”。在最近公布的睡眠障碍国际分类标准中,除了人们熟知的失眠、打呼噜外,“赖床”也第一次被纳入了睡眠障碍的范畴。睡眠障碍作为一种常见病,会影响消化、血压、呼吸等各个脏器功能;而脏器功能不好,又会反过来影响睡眠质量,形成恶性循环。

最近,法国蒙彼利埃大学著名睡眠学家MichelBillard教授发布了睡眠障碍的国际分类标准,共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大家比较熟悉的睡眠不足症状,包括失眠、入睡困难、早醒和继睡困难;第二类,也是最引人注目的是,国际上首次把赖床也纳入睡眠障碍中,在临床上被称为发作性睡病;第三类是不正确的睡眠形式,如打呼噜、呼吸暂停、梦惊、惊跳、梦游和莫名其妙夜醒等。

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国际公认的三大健康标准。临床研究表明,一名成年人每天的睡眠时间应该在6到9小时之间,具体时间应视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睡得过少或过多都不利于健康。

专家提醒,如果近三个月以来发现睡眠习惯有所变化,出现病态性的睡眠过多,一睡下就醒不了,或是精神萎靡、情绪不高、经常疲倦,影响了正常的工作生活,就应警惕是否患了病态赖床这种睡眠障碍。此外,这种现象还可能是抑郁症的早期信号。

睡眠障碍对生活质量的负面影响很大,甚至影响全身各个器官的疾病,包括心血管、呼吸、消化、血液、泌尿生殖、内分泌、神经精神系统,但相当多患有睡眠障碍的人,并没有得到合理的诊断和治疗。

孩子5岁还尿床,也是一种病


孩子5岁还尿床,也是一种病

  父母往往觉得尿床不是病,一拖再拖。事实上,遗尿症在儿童期较常见,临床统计数据显示,遗尿症在5岁儿童中发病率约15%,7岁儿童中发病率约10%。有些遗尿症症状会随着患儿年龄增长而消失,但也有部分患儿,症状会持续到成年,不但严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造成个矮、偏瘦或虚胖,还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形成胆小、孤僻、自卑等异常心理。此外,国外有研究认为,尿床还可能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差,智商比正常儿童低。

  所以,发现孩子尿床,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夜遗尿并不是孩子的过错,家长不应因此对其进行责罚。其次,家长要帮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制度和卫生习惯,避免过劳。白天不要让孩子玩得太兴奋,睡觉前尽量少给孩子喝水,让他养成睡前排尿的习惯。潮湿的被褥会使孩子更易尿床,所以要保持被褥干净、暖和,尿湿后及时更换。同时,要帮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排便习惯,多吃纤维素丰富的食物,每日定时排便,有利于遗尿改善。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对孩子的点滴进步一定要及时表扬或鼓励。

  此外,儿童尿床可先通过训练增加孩子的膀胱容量。白天让孩子多饮水,有尿意时忍住,每次忍尿不超过10分钟,每天训练1~2次,使膀胱扩张,增加容量,从而减少夜间排尿次数。还可进行排尿中断训练,鼓励孩子在每次排尿中间中断排尿,从1数到10,然后再把尿排尽,训练并提高膀胱括约肌控制排尿的能力。如训练未能改善孩子遗尿症状,可根据病情选择药物,但需医生根据具体病情确定,不可擅自服用。

  首都儿科研究所肾内科主任医师 陈朝英

本文Hash:966930e3a07b4cfe08410fa9254577bb473c5bf1

声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