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吃饭好习惯要从小培养

一些宝宝吃饭的时候,一会儿爬到发玩积木,一会儿又跟随着电视画面又蹦又跳,一会儿……一顿饭下来,动辄就是一两个小时。每当这个时候,父母家长总是会觉得无力,为什么我们的宝宝吃饭习惯如此不好?怎样才能培养宝宝吃饭好习惯呢?宝宝吃饭好习惯,要从小培养。

1、创造安静的用餐氛围

有的家长为了让不听话的宝宝吃饭,就打开电视机,趁宝宝盯着节目时,就把饭塞到宝宝的嘴里,认为这种办法可以让宝宝多吃一些。其实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开电视、玩游戏、人多吵闹,都不利于宝宝注意力集中在食物上,更不利于喂养者和宝宝之间的交流,更会降低宝宝对食物的味觉敏感性和饥饱能力的控制性,增加肥胖趋势。

父母要培养宝宝专心吃饭的习惯,要关掉电视,把宝宝的玩具收起来。在刚添加辅食时,可以提前给宝宝喂饭,慢慢过渡到全家一起吃饭。父母首先要做好榜样,有些父母喜欢边吃饭边看电视边说话,那么宝宝在耳濡目染中也会养成不专心吃饭的坏习惯,所以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

2、让宝宝参与选择合适的餐具

妈妈可以带着大一些的宝宝去选购餐具,让他置身于五彩斑斓的小碗、小勺的世界,让宝宝熟悉他的新朋友。而且,对于自己精挑细选的小碗,宝宝肯定会爱不释手,这样可以增加宝宝吃饭的兴趣。经过愉快的引导和示范,不仅宝宝能乖乖地坐下吃饭,说不定还想自己动手呢。

提醒各位妈妈,给宝宝选择餐具时一定要注意,勺子的大小要适合宝宝的小嘴,最好一勺子就是一口;碗和盘子的容积要适中,且放在桌上比较稳当,以免溢出或打翻。

3、固定吃饭的时间和地点

不要延长吃饭时间。宝宝的吃饭时间和大人一样,每餐吃20-30分钟,只要宝宝专心吃饭,这么长时间就足够了。对于喜欢边吃边玩的宝宝,妈妈要控制他的吃饭时间,时间一到,即使吃不完也要把饭菜拿走,让宝宝知道饭菜是过时不候的,要专时专用。

最好能固定宝宝吃饭的位置,并且最好能设在大餐桌旁边,这样每次饭菜一上桌,宝宝就知道要吃饭了。而且不能过于迁就宝宝,要让他知道,吃饭是有固定位置的,跑来跑去就吃不到东西。

4、鼓励宝宝自己动手

很多家长在看见宝宝用手抓饭吃的时候,最常说的就是“别碰,脏!”这样的话语。这实际上是阻止了宝宝学习自己动手的冲动。

宝宝在1岁左右时,就有了自己动手的强烈愿望。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有浓厚的兴趣,吃饭时常常有抢勺子的举动。如果宝宝想自己动手吃饭,就让宝贝好好享用吧。但宝宝精细动作还不协调,常常会弄洒饭菜。这时,妈咪一定要有耐心,不要多加干涉和指责,而应该鼓励宝宝自己吃饭,并在旁边给予适当的帮助。宝宝自己吃饭,不仅能改掉边玩边吃的坏习惯,还能促进手眼协调动作的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在鼓励宝宝自己动手吃饭时一定要把宝宝的手洗干净。

温馨提示一岁前后的宝宝好奇、贪玩又没有耐性,妈妈如果用强逼的方法让宝宝进食,只会令宝宝产生与妈妈对抗的情绪,所以让宝宝吃饭千万不能用强迫的方式。但是一味的迁就又容易让孩子养成边吃边玩、吃饭时间太长等坏习惯,所以聪明的妈妈要把握好尺度。

宝宝边睡觉边吃奶不好好习惯要从小培养

首先,在喂奶时,宝宝如果将要睡着,可轻轻揉他的小耳垂,或用手指弹他的足底,将宝宝弄醒后继续喂哺。如果宝宝实在不醒也不要勉强,让宝宝在小床上睡,过不了多久宝宝醒来就可继续喂食。

如此连续四五次之后,由于数次吸乳,宝宝所需乳量已得到满足,就会睡较长时间,甚至四五个小时不醒。这时也不必把他唤醒,等宝宝饥饿时自会醒来,虽然这样喂奶的时间规律被打乱,但并不会影响宝宝的吃奶量。这种喂奶方法实际上就是“按需喂奶”。等到宝宝满月后,一吃奶就睡觉的情况会逐渐改变,那时再建立按时喂奶的习惯也不晚。

保持心情愉快

有经验的妈妈在喂奶时,会不断刺激宝宝的吸吮,当感觉到宝宝停止吸吮了,就轻轻动一下乳头或转动一下奶嘴,宝宝又会继续吸吮了,必要时还可轻捏宝宝的耳廓或拍拍宝宝的脸颊、弹弹足底,给他(她)一些觉醒刺激,延长兴奋时间,使宝宝吃够奶,只在宝宝吃饱后才让他(她)好好睡一觉,培养宝宝养成良好的喂养习惯。

一、妈妈心情愉快,孩子心情就愉快

让宝宝按作息时间表睡觉和吃奶的最大好处是,父母可以得到较多的休息和自由。为什么这是好事?因为父母有充分的休息时间,才能够做更称职的父母。当我休息得充分时,才会有足够的耐心和体力来照顾孩子,做一个更称职的母亲。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二、宝宝更有安全感

按作息时间表吃奶和睡觉的宝宝,会渐渐相信父母能按时做该做的事。宝宝也渐渐懂得不需要用哭来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他们可以感觉到父母知道他们需要什么,也知道父母会在生活上引导他们。

三、能够分辨是不是有什么大问题

如果没有一套固定的程序,每次宝宝哭,全家都会很紧张,很难分辨宝宝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需要。制订一套良好的固定程序,有助于分辨宝宝是不是有什么大问题。下面,我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

预知宝宝行为

第一个例子:我可以预知宝宝会睡多久

我把宝宝放到床上睡觉之后,如果一切都按照固定的程序来(比如宝宝没有发出奇怪的声音,或是睡在她自己的床上等),我就会知道她会睡到下次喂奶的时间才醒来。如果家里有人看家,我甚至可以出门去办事。有了固定的程序,就能够预知宝宝的行为。所以,如果宝宝偶尔睡到一半哭醒,我就知道有问题,通常是大便或需要打嗝。

有一次我表嫂带着1岁的孩子来我们家吃午饭。她先喂孩子吃奶,孩子吃完奶睡着了,她就把孩子放到楼上的房间睡觉,那个房间离楼下的餐厅很远,她每隔几分钟就会上去看看孩子有没有醒来。后来我先生主动说,他愿意待在楼上听着她孩子的动静,让她好好跟大家吃顿饭。接下来,换我们1个月大的宝宝需要睡觉,我就跟表嫂说,我们不需要去检查宝宝有没有醒来,因为她一睡就是两个小时。表嫂很惊讶我这么确定宝宝什么时候会醒来。后来,我正跟她谈我们为宝宝制订作息时间表的方式时,我们的宝宝提早1个小时醒来,开始哭,这实在很不寻常。结果我一抱宝宝起来,她立刻打了一个大嗝,然后就不哭了。

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有一套固定的程序不但能够帮助我们看出宝宝的情况是否正常,也能够给父母自由,不必被宝宝绑得动弹不得。

第二个例子:我可以预知宝宝会哭多久

我们家3个孩子都是出生后就睡自己的床,而且完全靠自己入睡,我们从来不会摇她们入睡,也不会抱着她们走来走去直到她们睡着。我们不让她们养成非要爸妈躺在旁边才睡得着的习惯。当 我们知道宝宝累了,就会检查一下尿布,帮宝宝拍背打嗝,把床铺好,给宝宝一个紧紧的拥抱,亲一下她的脸颊,然后把她放到婴儿床上(宝宝几个月大后,我们还会在床上放一个绒毛小玩具或一条柔软的小毯子)。如果宝宝上床后开始哭闹,我们不会把宝宝抱起来。很快,宝宝就会知道,一旦睡觉时间到了就非睡不可。

到最后,我们家每个宝宝上床后不到1分钟,就会安静下来,自己睡着。如果我放宝宝上床后,宝宝哭闹超过5分钟,我就会看着表算时间,如果10分钟后宝宝还在哭,我知道一定有点问题,就会进去看看宝宝怎么了。我的宝宝很少在上床后哭好几分钟,如果哭这么久,大多是因为尿布脏了。有一次我进了宝宝的房间,发现宝宝从婴儿床上站起来,她是想告诉我,我忘了把她的娃娃放回床上。没错,我那天下午洗了她的娃娃,后来忘了从烘衣机里拿出来。因为我们有一个很固定的程序,所以只要情况有点反常,就很容易察觉,需要去看看怎么回事。

训练孩子睡眠习惯

不管你做什么,都是在训练孩子

我向大家介绍的这些方法,主要是训练孩子能够安慰自己,靠自己入睡。我们不让孩子养成睡觉时需要开夜灯的习惯,或需要卧室的门稍微打开才肯入睡,我们更不会“帮助”孩子养成需要父母睡在旁边的习惯。上述这些“需要”(开夜灯、父母睡在旁边等)都是在父母的训练下养成的。我的孩子从小就不觉得漆黑的房间有什么好怕的,如果我忘了把房门关紧,已经上床的两岁女儿会提醒我要把门关好。当房间漆黑、房门紧闭时,我的孩子反而更有安全感。

每次有客人第一次来我们家,我们都会带他们参观一下,我们会介绍说:“这是我们的卧室,这是宝宝的卧室。”

“什么?!你们的宝宝自己睡一间?”

这时我们会微笑着回答:“对啊,我们家每个孩子都是出生后就自己睡。”客人听了通常会不可置信地摇摇头,然后说:“这大概需要训练吧,我们家的孩子到现在还跟我们睡,我们觉得好烦。”

这时,我们会再次微笑着说:“其实你们家的孩子也受过训练,他们是被训练成需要跟你们睡。”

其实,我也很喜欢躺在孩子旁边,依偎在孩子身边的感觉实在很甜蜜,但在我们家,这不是个“习惯”,而是一段特别的欢乐时光。

小编总结:人类因有需求才会去谋取,因饿所以要吃,因冷所以要穿衣,因不了解所以要求知。心理行为模式就是这样逐步发展而成的。宝宝如果从小一切都是被动地由大人准备妥当,连最基本的动物求食行为都未能健全具备,则更何况培养日后在众人社会中的求知、求发展、竞争求胜利的主动进取心态呢?所以要养成宝宝有主动觅食的习惯,而非被动给予。

本文Hash:e7d7e1798efb7b7cbf2f8909217128cde937118d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