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不要把爱物质化

在父母眼里,小伟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直到有一天,很久没去给小伟开过家长会的父母接到了老师的电话,说小伟在学校把其他同学打成了重伤,要求他们无论如何也要去学校一趟。这一去才知道,小伟在学校不但成绩奇差、经常顶撞老师、逃课不交作业,而且还爱纠集朋友打架生事。小伟在学校里别说是什么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了,就连一个正常听话的学生都算不上。

知道真相后,小伟的父母顿时感觉天旋地转,一时无法接受他们引以为豪的儿子竟然是这么一副模样。

把儿子领回家后,爸爸问小伟:

“为什么你每回的成绩单都是优秀?”

“那是我自己改的。”

“爸爸妈妈那么辛苦地养育你,你什么时候缺过钱花,你竟然这么欺骗我们!”

“对,你们就只知道给我钱,什么时候真正关心过我啊?”

..

“你们知道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吗?你们管过我吗?现在又来教训我了,我讨厌你们!”

..

小伟的父母愕然,半天说不出话来。

其实,生活中像小伟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曾几何时,作为父母的我们,已经很久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校学习和表现的情况了,不知道男孩交了哪些朋友,不知道男孩晚上一个人在家是怎么过的,不知道男孩星期天在干什么,更不知道男孩心里在想什么。我们只知道给

男孩提供足够的金钱,可是却不知道男孩的零花钱是怎样用出去的。

我们为了孩子整天起早贪黑地忙碌,可到底给了他什么?

钱?还是感情?想想看,下面的这些情形是不是也常常发生在我们的身上:

“爸爸,陪我一起玩吧。”“别烦我了,没看我正忙着吗?”“妈妈,给我讲个故事吧。”“乖,宝贝,妈妈上班回来,辛苦一天了,你自己玩吧。”这些对话,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是不是常常在我们的家庭中上演呢?

为人父母者,应该好好反思一下:你到底给了男孩什么?一个温暖的拥抱、一个肯定的微笑、一次善意的提醒、一份无条件的理解,还是一个自动洗衣机、一个自动售货机、一个自动提款机?要知道,男孩不喜欢只能提供食物、金钱的“机械父母”,他需要关心他、爱护他、理解他的父母。所以,为人父母者,请你们不要再吝啬自己对男孩的关爱了,也许仅仅是你们举手投足间的关爱、呵护,就能影响并改变男孩的命运。

“哟,儿子,在家呢?”

“钱用完了吗?”

刚进门的父亲只顾着低头说话,一点儿都没有注意到男孩脸上的表情。

“钱尽管花,没有了爸爸再给。”

..

“儿子怎么不说话啊,爸爸回来拿点儿东西,马上就走了。”

“你们整天就知道钱钱钱,什么时候关心过我!”

“..这孩子,我们天天这么辛苦还不都是为了你!”

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父母在男孩的衣食住行上都倾尽全力,宁肯自己受委屈,也要满足儿子的物质需求。他们给男孩吃最好的、用最好的,生怕男孩落在同学的后面被人嘲笑。但是,家长关注的目光始终只是停留在对孩子物质上的满足,却忽视了孩子也有他的精神世界,比起各种吃的、玩的,他们更需要家长给予物质之外的关心和爱护。家长们是否注意过:你有多久没有陪男孩去公园了,你有多久没有陪男孩在家吃过饭了,你有多久没有和男孩的老师联系过了,你有多久没有听男孩说过他的理想和愿望了。

就这样,很多父母对男孩满腹的爱就变了味道,变得没法和男孩沟通 ,越来越不了解他们,男孩对父母的感情也变得越来越淡。

其实,每一个男孩都希望父母关注他,但有时却很难得到关注。父母应记住,无论再忙,也要抽时间陪陪男孩。当他得到父母全身心的关注时,他就会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父母。因此,就算只有几小时或许也会影响男孩的一生。

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次研究成果表明,平均每天能与父母共处两个小时以上的男孩,要比其他男孩智商高。所以父母不管多忙都要抽空陪陪男孩,询问一下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和他们聊聊天,以满足男孩的情感需求。

不要把爱物质化

为人父母者,应该好好反思一下:你到底给了男孩什么?一个温暖的拥抱、一个肯定的微笑、一次善意的提醒、一份无条件的理解,还是一个自动洗衣机、一个自动售货机、一个自动提款机?要知道,男孩不喜欢只能提供食物、金钱的“机械父母”,他需要关心他、爱护他、理解他的父母。所以,为人父母者,请你们不要再吝啬自己对男孩的关爱了,也许仅仅是你们举手投足间的关爱、呵护,就能影响并改变男孩的命运。

物质给予不等于给了爱

摘要:物质给予不等于给了爱,误区三:给钱给物等于给了爱他是一个学习成绩不错的男孩,父母生意做得很大,拥有几台名车,住千平方米带花园、泳池的豪宅,高档家用电器一应俱全,但就是没时间在家。为照顾他饮食起居,..

误区三:给钱给物等于给了爱

他是一个学习成绩不错的男孩,父母生意做得很大,拥有几台名车,住千平方米带花园、泳池的豪宅,高档家用电器一应俱全,但就是没时间在家。为照顾他饮食起居,父母以高薪雇了一名“超级保姆”,因为他学习好,父母挺欣慰、挺放心的,还买了几条纯血统的名狗陪伴他。结果他却将一条狗虐待致死,把保姆吓得魂飞魄散!当即提出辞工不干……

李季教授认为:要使孩子健康成长,一定要让孩子能够感到父母的存在,并能从他们那里得到安全感。孩子有了安全感,才能逐渐形成坚强、自信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一个对人友善、乐意探索、具有处事能力的人。

一个人如果缺乏真、善、美作为他的行为导向,他的聪明才智不但不能造福社会,反而是一种危害。而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人格品德,家长的言传身教是必不可少的。家长要真正认识到亲子交流在孩子从出生到青春期这段时期每一个阶段的重要性(心理学称之为儿童情绪发展关键期),意识到缺乏亲子交流给孩子情绪、人格健康带的终身性的缺失。这种缺失是无法用钱来替代或弥补的!别找没时间的理由,除非你愿意输掉你的孩子!

李季: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首席专家、研究部主任、心理学教授;广东省中小学班主任讲师团副团长;广东省社区教育讲师团团长;广东省家庭教育讲师团副团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ECCE(儿童早期关心与教育)项目华南地区主持人。

误区四:“包”、“保”、“抱”,反正父母养得起

小马与小罗是大学同学,毕业没几年就结了婚。由于双方的家境都不错,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从小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两人成家以后,生活开始乱了套,不会自己做饭菜,刚开始时以快餐对付,快餐吃腻了就去双方父母家蹭饭。两口之家永远像一个垃圾场,衣服鞋袜到处都是,一件东西没半天找不着。半年后,小俩口开始为生活小事吵闹,由于任性,谁也不让谁,到后来,双方父母加入混战、各自护短,没到一年,小俩口闹离婚走上法庭……

亲子专家李恒:这小两口恋爱几年才结婚,感情不能说不够深厚。但是半年不到就离婚,个中的原因就不仅仅是感情问题了。从小在溺爱的环境中成长,缺少自立能力,更没有学会互相宽容。而自立能力训练渗透在每个日常生活中,受父母过度保护、溺爱的孩子难以自立。而父母缺乏耐性,为了方便省心,跳过生存能力示范与培养的过程,直接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其实这是父母内心极度自私的表现。父母的这种自私不自然而然的让孩子形成一种习惯的自私心理,它从小就从父母身上看到:让别人做任何事情都是理所当然,没有条件的。

专家建议:对孩子进行持久的、细致的自立训练,才能让孩子拥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父母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的,即当孩子有要求的时候,不是不讲任何条件的满足,而是训练其延后满足需求的意志力,示范或培养他去寻找资源和创造资源的能力;当孩子向家长提出问题时,鼓励他通过自己探索而不是直接告诉他结果,等等。

拿出一点耐心和宽容,让孩子真正学会自立和宽容!

李恒:亲子专家、心理咨询师 高级培训师。

近年来,家庭教育有一句流行语: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以至不少家长都有“输不起”的潜意识,但是起跑以什么为标杆、以什么为参照?大部分家长都不得而知,而分数看得见、可比较,所以很多家长眼睛还是紧紧盯着孩子的分数和名次。他们没有意识到,因为“参照物”选择不全面导致家庭教育出现误区,而这些误区可能最终导致孩子输掉人生!

本文Hash:e7d5e06e0a6780752445043903b8f5faa41f0486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