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教育大家谈

一死亡教育大家谈

家长被5-6岁的孩子问及什么是死亡的时候,往往会觉得不知所措。其实儿童和成人一样,也会面对困扰和心理紧张。一套名为“比比和朋友”的教育方案将于明年在上海31所幼儿园进行试点。整个方案围绕一只宠物和一群孩子展开,“生死”这种人生大命题也包括其中。幼儿园引进“死亡教育”,多数家长难以接受。给孩子提前灌输“生死”概念,有这个必要吗?你会用何种方式给孩子解释这个问题?

死亡不等于GAMEOVER

孙小姐32岁公司职员

儿子虽只6岁,可他对“死亡”并不陌生。他的死亡概念完全来自于电脑游戏,他会说,等他“死了”再过来吃饭,在他眼里死亡并不可怕。虽然习惯了,可我总觉得,应及时纠正他这样的概念,让他知道真正的死亡到底是什么。我也曾想过告诉他什么是“死亡”,可又怕方法不当会吓着他。如果幼儿园里能用适合孩子的方法来告诉他们,我觉得长久以来困扰我的难题就有人帮我解决了。

生死教育不用刻意为之

王小姐34岁机关办事员

在孩子一定年龄的时候,让其懂得“生死”这个无法回避的大问题,我认为是有必要的。可是,在幼儿园里专门开设这样一门课来讲这个问题,我觉得刻意的痕迹太重了,在孩子们还没有这方面心理准备的时候强行灌输这样的理念,可能会对他们的心理带来不可承受之重。

在生活里,接触到“生死”的机会也不少,比如孩子精心喂养的小兔子死了,比如他正好看到了小区里有人故去。在这种已经发生的事实面前,适时地告诉他什么是死亡,我想他可能更能接受。如果在幼儿园里开设这样一门课,在假设的前提之下告诉孩子什么是死亡,反而会给他们带来恐惧。如果不是身边有这样的例子,5-6岁的孩子可能根本无法体会什么是死亡,带去墓地给予其“死亡教育”,哪怕是烈士陵园,孩子们可能都无法理解。在那种情况下,孩子们反而会发挥他们的想象,死亡在他们的脑海里到底成了什么样,我们便无从知晓了。只记得自己小时候对死亡是非常恐惧的,我不想给孩子带来同样的困惑和思想负担。

共4页1234

死亡教育:当孩子跟你谈想死

蓝精灵妈在我博客上留言,提及他那宝贝儿子某天因不认真识字,她气得揪了一下他的耳朵,小家伙居然说出语出惊人的话:“我真想死,省得你天天打我!”

这句话就像给了蓝精灵妈一棒,因为她自认为是一个通情达理的妈妈,从未不分清红皂白地打孩子,为什么孩子居然会说出如此不知轻重的话。蓝精灵妈在既伤心又错愕下,不知该怎么回应,只有对孩子是说:“下次不可以说死,你是妈妈爸爸的宝贝,这样说会让妈妈非常伤心的。”

孩子承诺说下次不说了,但这话却一直梗在蓝精灵妈的心里。

我看到蓝精灵妈的留言,忍不住笑起来,因为想到一个读幼儿园的小屁孩,居然会说出如此“成熟”的抱怨话挺有趣的,这有点“隔岸观火”的残忍,不过也就是因为是“隔岸”,也由于已熬成了“老鸟妈”,所已就能较冷静的提一些看法。

首一要让“新鸟妈”安心的是,蓝精灵的“想死”,绝对不是我们妈妈所担心的“真的想去死”,而只是用夸张的语句来形容他“觉得认字、挨打很痛苦的心情”(我们不也是常会用“烦死”、“忙死”、“愁死”、气得我“想死的心都有了“这些夸张话吗?)。

因此倒不必太紧张孩子说“想死”词,而该去重视、思考:“必要逼着孩子去认字吗?是否可以用比较有趣让他没有压力的方式来认字?认字的时间点是否不对,时间太晚他累了,或时间太长了?”

若蓝精灵下次还说“想死”时,不妨轻松地说::“哎呀,死了以后你可就吃不到你喜欢的……你喜欢的玩具……,看你喜欢的动画片……,也见不到你喜欢的爸爸妈妈……”

保准小家伙一听“死”必须放弃这么多好吃好玩好看的,他才舍不得死呢!

蓝精灵妈认为孩子之所以会说到“死”这字眼,是否是因为家中长辈曾经提到过有关死的话题,她该如何引导孩子来正确认识死亡呢?

我就分享一下我儿子6岁时,我是如何跟他谈论“死亡“这个话题的往事。

某天我跟儿子说完睡前故事《美人鱼》时,6岁的他问我:“妈妈,美人鱼变成泡泡是不是就是死掉了?”我回答:“是。”后,他追问道:“是不是每个人都会死呢?”在听到我的回答又为“是。”时,他紧接着又问:“那么爸爸妈妈你们也会死了?”我说:“是的,而且爸爸妈妈因为比你年纪大,所以爸爸妈妈应该会比你早死。”儿子听了大哭起来:“不行不行,我不要你们比我早死,你们死了我怎么办?”

我连忙搂紧他安慰道:“你放心,爸爸妈妈会很努力的活到你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太太和小孩后再死掉,不会让你孤单一个人的。”儿子还是哭个不停:“我不要,我还是要你们活着,不要你们死!”

我抱着哭泣不已的儿子,心里也酸酸的,因为我知道,虽然我跟他“保证”自己会努力活到他长大,但人命如草芥,当风来时谁也无法去控制其生死。

正在母子二人伤心不已的当儿,3岁的女儿拿着一本书摇摇摆摆的走过来:“小星星亮晶晶,说星星的故事。”

女儿拿的书是我旅行内蒙呼伦贝尔时,鄂伦春朋友送给我的介绍鄂伦春民俗的书籍,我曾跟儿女讲述过其中有关鄂伦春人认为人死后,会升上天空做星星的习俗。

我接过那本书,再次添上了人物情节,以说故事的方式,跟孩子讲述鄂伦春人对于死亡的看法。故事讲完后,儿子不哭了,睁着被泪水洗得晶亮的眼睛问我:“妈妈,你死了以后,也会像那鄂伦春的老奶奶一样,升到天空做星星看着我吗?”我望着窗外蓝绒夜空上向着我不停闪眼的星星,温柔的对儿 说:“会的,妈妈一定会变成星星,在天上望着你的;你在想妈妈时,也可以抬头看着天空的‘妈妈星’在跟你眨眼睛!”

这是我“美化”亲人的死亡,以便让孩子能接受“亲人死亡离别”的恐惧与悲痛;我们也可以利用发生在现实社会中,一些“曾想死”的人,用甚么方法来克服“一死百了”的念头,度过难关得到胜利的故事,来改编成童话故事讲述给孩子听,让孩子明了如何活出美丽人生的意义。

互动区:《母婴世界》主编微博;《母婴世界》杂志微博

本文Hash:31140a2c792ca954f604a7a05bea3a267dfa2268

声明:此文由 一正一邪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