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过早全托情感伤害最大

据报道,天津出现了招收0岁孩子的“全托”托儿所,从孩子一出生就交由托儿所抚养教育。有人说,从孩子一出生就“全托”,可以解除父母的负担,能“解放生产力”,还有利于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猛一听,这种说法似乎很有道理,但我却不以为然。

孩子小时候,对父母非常依恋,强烈需求与父母随时进行感情交流,这不仅使孩子有安全感,心情舒畅,情绪放松,无忧无虑,而且也会使孩子拥有正常的感情生活,在与父母的感情交流过程中培养健康的情感。

父母亲情对孩子来说,可以说是精神食粮中的“精品”。托儿所的老师、阿姨就“像妈妈”一样,但那毕竟是“像”,且是“后天”的,也不可能完全代替父母亲情。孩子一出生就入“全托”,算起来7天内有5天完全脱离父母,就等于强制“割断”孩子与父母的亲情,对父母有着极大依恋的小孩子,那简直是一件很“残酷”的事。过早长时间离开父母“全托”,使孩子刚一出生就觉得像是孤儿,对孩子心灵、情感上的伤害极大,甚至是终生都不能抚平的。

有一位成年人,从小就被家长送到全托幼儿园,只有周末才能回家,有时甚至周末也被父母遗忘在空荡荡的幼儿园里。他在50岁的时候回忆说,记得最清楚的一次是1958年中秋节。那天傍晚,幼儿园的其他孩子被父母接走后,只剩下自己和其他四五个孩子。吃过一顿冷清的晚饭后,大家在一个阿姨的陪伴下,攥着手里的月饼,或站或坐,在宿舍楼外面的门廊上,仰着头,呆呆地望着天上那轮金黄色的圆圆的月亮……

“今天是中秋节了吧?”一个小班的孩子咬着月饼孤寂地问。

“中秋节是干吗的啊?”另一个小班孩子问。

“就是吃月饼呗!”一个大班的孩子回答说。

“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阿姨说。

“那我们的爸爸妈妈怎么不接我们回家啊?”那个大班的孩子疑惑地撅着嘴又问。

阿姨说,爸爸妈妈正在十三陵水库参加义务劳动,还说国家领导人都去那儿劳动过。

“那水库什么时候能修好啊?”几个孩子哭着问。阿姨说很快就会修好的。

那一晚,阿姨没有催孩子们按时上床睡觉,一直陪着几个手里攥着月饼的小可怜儿,望着夜空那轮冷冷清清的月亮……

50年后,他仍然认为自己人生中好像缺少母爱。其实,并不是自己没有母亲,也不是母亲不爱自己,而是在最需要母爱的年龄段,被送进了全托幼儿园。

我自己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个上小学的小女孩在我家寄托过5年。临近小学毕业,我不记得是什么事让她“触景生情”,竟然哭着喊出了这样一番话:“他们(指父母)从小就送我上全托,一个星期接我一次。现在上小学了,又全托到你们家。等他们老了,我把他们送到敬老院,一个星期接他们一次!”

过早送孩子“全托”对孩子情感上的伤害是相当严重的。年轻父母工作很忙,是有压力,但既然生育了孩子,就应当负起养育的责任,就要把事业和孩子的关系处理好。不能因为忙就推卸自己的责任,不能把压力转嫁到身心稚嫩的孩子身上。你现在对孩子无“情”,可别怪孩子将来对你无“义”。

编后

究竟该让孩子日托还是全托,可能你还是没有决定下来。全托吧——孩子会不会感觉真的被妈妈抛弃,那就充分利用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多给他些温暖,多给他些爱,让孩子虽然远离了你,但仍然能够感觉到你的爱;日托吧,也不要担心会把孩子惯坏,只要尽量严格些,多让他养成一些好习惯就是了。

不管日托还 全托,都是因为我们爱孩子,所以都是对的,都是好的。我们的孩子都能健康成长。(来源:)

过早入托对孩子的危害

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专家警告说,早教要有个尺度,一味强调对孩子的教育而忽视了孩子的天性反而会对孩子造成伤害。澳大利亚儿童教育专家、著名的临床医学家史蒂夫比杜尔夫就提出警告说,把年龄不足三岁的孩子交给托儿所会增加损害他们正常心理发育的危险。很多托儿所无法照顾到孩子,遭到忽视的孩子往往有恐惧感。

研究发现,从小被放在托儿所里的孩子更富有攻击性,易发展反社会行为。

比杜尔夫的书名叫养育孩子三岁以下应该进托儿所吗?他坚定地指出,越来越多的证据在支持他的理论―――那些很早就脱离父母到托儿所的孩子更容易发展攻击性性格、反社会行为以及其他的心理问题,这样的孩子在日后会遭遇人际关系问题,不容易与人建立密切的关系。

去年,英国儿童问题权威珀涅罗珀里奇博士也发出了同样的警告,她经过多年研究发现,由父母养育的孩子比在托儿所、由保姆照顾或交给亲戚照顾的孩子在各方面表现得都更为优秀,他们在生理、心理和智力方面都好于其他对照组的孩子。里奇和两位牛津大学的教授对1200名孩子进行了跟踪研究,结果发现,从小被放在托儿所里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更富有攻击性。另有两项研究也发现同样的结果,那就是在托儿所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发展反社会行为和暴力行为。儿童专家指出,过早上托儿所会严重影响幼儿的大脑发育、情感发展、社会行为、认知能力培养,另外他们的身体发育也迟缓,神经萎缩,脑发育异常,这些都是与没能得到一对一家庭关怀有关,所以专家建议应该让幼小的孩子在温暖安全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而不是过早地将他们送到托儿所。

最好的老师也不能代替妈妈,两岁以下的孩子就该受到妈妈一对一的关爱。

比杜尔夫强调说,最好的托儿所最负责的老师也不能代替妈妈,两岁以下的孩子就该受到妈妈一对一的关爱,父母共同养育是最理想的方式。如果要想让幼儿的大脑健康发育,就需要对其进行爱的刺激,妈妈与孩子的交互作用是最好的刺激,家庭与朋友的关爱对孩子发育来说是最安全的选择,而托儿所中缺乏的就是这种影响,即使请保姆在家看孩子也不如妈妈亲自照顾好,更何况多数人没有足够的运气找到理想的保姆。

孩子不仅需要固定的人员养育,更需要专注的关心,一对一养育更能够满足婴儿的需求。而托儿所里的老师一般是一个人照顾数个孩子,她无法同时满足这些孩子的需要喝奶、撒尿、游戏、呵护等,不要认为婴儿不懂事,他们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会让他们产生一种孤独感,表现为烦躁哭闹,长期的影响则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发展,迫使一些孩子发展攻击性性格,这是情感缺失造成的后果。

人生的前三年影响后三代

许多家长有一个误区,那就是认为提早让婴儿进入托儿所会让他们更能适应外部环境,更早地发展交际能力。但美国国家儿童健康和人类发育研究所的专家指出,婴儿的发育具有特殊性,他们不仅需要持续的关心,更需要协调一致的关心,这意味着与他们交流的人相对是固定的,只有家里的父母能做到这样。

人生最初的18个月是负责社会和情感功能的大脑结构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一生都有影响,母子相互作用则在这种能力的培养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妈妈是婴儿内分泌和神经系统发育的调节器。另外,家里的哥哥姐姐和祖父母辈对他们也很重要,他们起着辅助父母教育孩子的作用,婴儿从他们身上得到安全感,也获得最初的情感影响,人类正是通过孩子来传递这种情感,有 家说“人生的前三年影响后三代”就是这个道理,而陌生人会让他们感到不安全而无所适从,在心理上无法形成家庭情感。托儿所缺乏的正是这种相对固定的亲情氛围,托儿所老师是不固定的,经常换来换去,比如老师生病、休假以及培训等,即使人员相对固定,她们也要轮班照顾孩子,让孩子无法适应。

本文Hash:5df817a7e9c6a50fd414bcd7dd711362de742ed4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