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小橡树的双周报告

laura的原帖:(写于4/17/200112:48:43PM)今天,坦坦爹问我:“你还没送烦吗?”,他指的是,坦坦的幼儿园比以前的远多了。我当然不烦。我儿子越来越可爱了,再也没有放学回家特压抑地哭,最后告诉我,“老师批评我了”或者,“喃喃欺负我了”。我当然和所有妈妈一样,不希望自己孩子受委屈,老师的批评方式不当就是回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小朋友之间发生冲突,老师处理不好,也会给小孩子带来心理阴影。上小橡树的妈妈培训班,更加了解当当妈是怎么教孩子的。如果没有充分领会一种教学思想,只是学到一些皮毛,只会在实施这种教学方式的同时,却无意识地反其道而行之。比如,我看见坦坦搭塔式积木时经常大小不分乱摆一气,就经常性急地一边动手一边说:“不要这样,是这样。”结果坦坦一直没掌握塔式积木的搭法。通过与当当吗交流,我意识到,这样的结论应该由孩子自己得到,家长只是去启发他,而不应告诉他。于是回家后,我给孩子用别的东西做个示范然后说:“坦坦,塔式是下边大,上边小,看看你的呢?”坦坦就自己纠正了。还有,跟当当妈学了一些英文歌谣,跟坦坦一起坐车时,不再怕他在车里翻身打滚的闹了,坦坦可喜欢和妈妈一起一边唱英文歌曲一边做游戏了。一些中文歌谣用奥尔夫音乐诠释之后,也变得别具一格了。最近,小橡树的双周报告是我最喜欢的读物,因为这里有关于我儿子坦坦和他的小朋友们的报道,有趣生动逼真。通过它,我知道我那小小的可爱的儿子在我不在他身边的时候都在做些什么,他又长了什么新本事,可以让我在爷爷奶奶面前露一脸。内容是我看过的三所私立幼儿园最可心的。以前坦坦的联系册是打勾方式的,没有什么个性和亲和力,只限制那几个项目,枯燥无味。也看过有泛泛评语的,没有任何特点,也没劲。小橡树的报告把孩子的言行栩栩如生的表现出来,可见当当妈是非常用了心的。也难怪,耶鲁大学毕业的博士写的“家园联系册”和幼师毕业的老师写的“教师评语”那当然是不一样的。我越来越觉得自己为儿子找了个路远、费用高、没名气、幼儿园小、不正规,但师资强、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比较西式、现代的小橡树是选对了。看来妈妈们要多交流,幼教知识和感悟是学不完的。坦坦娘愿和坦坦一起成长。dangdangma的回复:(写于4/17/20017:35:03PM)谢谢坦坦娘不仅把孩子交给我们,还这样盛赞小橡树。我们无意成为“楷模”或是“胜地”,我们的许多做法,也绝不就是最好的。这只是一个妈妈的一种选择。我学人类学,相信文化相对主义,从不认为我的就是最好的,只相信我的对我来说就是最好的:)!摇篮妈妈问我国外幼儿园都是这样吗?可以说,国外幼儿园良莠不齐,教育质量各有高低,但一般来说,美国幼儿园在给孩子自由方面,都是做得不错的。而我们的信念,就是孩子是一棵树,只要有环境,就能破土而出。关于幼小衔接,我现在也在考虑这个问题。我之推崇蒙氏也考虑到大背景。一方面,现在确有不少小学在改革,另一方面,像我的蒙氏老师刘冷琴教授说的那样:不能因为没有蒙氏小学我们就不做蒙氏幼儿园。做的人多了,自然会衔接。也许今天读我的帖子的妈妈中就有人去做小学,让当当坦坦等小朋友顺利进入小学呢!

孩子喜欢打小报告父母别一味禁止

有些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喜欢打小报告。其实父母们要了解,这可能只是孩子希望得到别人重视的一个方式,孩子渴望沟通和交流,因此家长对于孩子打小报告不要一味禁止。

有些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喜欢打小报告。其实父母们要了解,这可能只是孩子希望得到别人重视的一个方式,孩子渴望沟通和交流,因此家长对于孩子打小报告不要一味禁止。

“老师,XX没有好好做操。”“妈妈,XX拿了我的饼干。”如果孩子爱打小报告,你会怎么处理?有的家长认为这是孩子处于秩序敏感期的表现,是正常现象,慢慢就没事了;有的则觉得这种行为很不好,禁止孩子打小报告,告诫孩子有事和小朋友当面说清楚,不要背地里去告状。

早教专家指出,由于想受到别人重视或者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较弱等原因,3-10岁往往是孩子打“小报告”的高峰期。孩子爱打小报告的行为是一种正常现象,和家庭教育也有一定的关系,家长应给予包容和理解。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应该认真分析孩子打小报告的原因,对症下药,不应盲目制止或者无视。

“打小报告”是成长的标志

常女士的儿子今年3岁多了,近来幼儿园的老师向她反映儿子经常向老师说谁谁不吃饭、谁谁不做操,很会打小报告。

“他平时在家也总是向我告状,哪个小朋友拿他玩具了等等。”常女士说,她咨询了其他家长,发现大家对此事的态度截然不同,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打小报告’其实是大人给孩子贴的标签,以成人的眼光看孩子。好比一个小朋友喜欢玩具,带回了家,这只是他一个很纯朴的想法,而大人则会上升到道德的高度,认为这是偷东西。有些家长厌恶孩子打小报告,也是因为他把孩子的一个交往行为变成道德行为。”小橡树幼儿园执行院长王芸说。

据王芸介绍,从常态来看,四五岁正处于孩子的交往时期,打小报告的情况比较普遍。因为这时孩子开始发展语言能力,渴望沟通与交流,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打小报告是他给自己找到的一个交流方法。“当孩子有这种行为的时候,其实是他成长和进步的标志。”

“确实,孩子打小报告的行为是很正常的,而且很多时候可能也是无奈之举,因为他自身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或者不自信,没有勇气去自己解决问题,只好求助老师或家长,对大人产生依赖。”家庭教育与儿童情商培训专家、学之郎情商课堂创始人倪志勇指出,在建立规则的时期,孩子对其他人破坏规则的行为比较敏感,有时老师会对孩子打小报告给予肯定,这就强化了孩子的这种行为。

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国家心理咨询师岳文昊表示,在心理学上,孩子10岁以前一般会认为老师和家长是无所不能的,大人的地位要高于同伴,所以宁可得罪小朋友也会去告状。10岁以后孩子会更看重同伴,这时他们打小报告的可能性就不大了,因为很有可能会被同伴孤立。

12

本文Hash:4e9922925df6ff4bb62156b5930b4aee905e1853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