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暴力》:把控制说成爱,是世界上最大的谎言

父母很经常的认为是为孩子好,那么你究竟是为自己好还是孩子好呢?是的,父母读一下以下篇章,或者你会对自己的内心有点想法,有一个答案!

父母很经常的认为是为孩子好,那么你究竟是为自己好还是孩子好呢?是的,父母读一下以下篇章,或者你会对自己的内心有点想法,有一个答案!

把控制说成爱,是世界上最大的谎言

“这都是为你好”,这是父母最常说的一句话。

你从不曾怀疑这句话的真实性。

你竭尽全力,希望自己能“好”,你忘记了自己原本想过什么生活,只为了令他们满意……

直到你忽然发现,你再也不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你终于忍不住质问:是为我好,还是为你自己好?

雨薇已经记不得这是第几次被锁在家门外了。只要她超过晚上十点回家,哪怕只超过一分钟,无论是什么理由,都会被这样拒之门外。她知道,父亲一定没睡,甚至就坐在门口,但他不会给她开门。雨薇很想干脆走开,随便找哪个地方睡一晚,可是她不敢。

今年雨薇已经四十岁。她没有男朋友,甚至没有朋友。凡是跟她走得近一点的人,总是会被她父母挑出许多毛病,而她也会听从父母,逐渐地减少与他人来往。

从小,雨薇就是一个乖孩子。父亲是一家国企的工程师,或许是因为当过兵的关系,他对女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有严格的要求,“坐如钟、站如松”,洗澡不能超过十分钟,上厕所不能超过五分钟。雨薇有时候因为拉肚子在洗手间里待久了一点,父亲都会在门外提醒。雨薇上学以后,父亲经常去学校,叮嘱老师对她严格要求。有一次,雨薇在课间看小说,正好被爸爸看到,爸爸当即就没收了那本书,撕成两半。书是向同学借的,那个同学以后再也不肯借书给雨薇。

雨薇记忆中最刻骨铭心的事情,是有一次和父亲一起去外地看亲戚,坐的是长途汽车。那车中途只会停一次给乘客上厕所,但是雨薇还小,不会憋尿,再加上上车前喝了一瓶饮料,所以很快又想上厕所。雨薇告诉父亲自己想上厕所,结果父亲回答:“车上这么多人,不能专门为你一个人停车。谁叫你喝那么多水的,忍着!”雨薇一直忍到了下车。下车后她狂奔向车站的厕所,却怎么也尿不出来了。她躲在厕所里,无声地哭着,绝望地用头撞墙,却始终没有把这件事情告诉父亲。可有一次,她居然还听到父亲以此为例向别人夸奖她,说她多么懂事,自控能力多强。雨薇板着脸,无声地走进了房间,她感到深深的耻辱,恨不得一死了之。

她决心远离这个家。为此,雨薇只能拼命读书。初中时她考上了重点中学,寄宿,每周只能回家一次。中学六年,别的同学都盼着父母探望,只有雨薇一看到父亲的身影竟会紧张得发抖。父亲每次去学校都不会事先跟雨薇打招呼。雨薇总觉得,他还是会像小学时那样,忽然出现在自己面前,把她手里的书撕得粉碎。不知为什么,父亲总能和老师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老师甚至将父亲当成了家长重视孩子教育的典范,还不时在班上提起。每次听老师提到父亲,雨薇总感到一种莫名的烦躁、头痛,想去撞墙。她下定决心,要考上一所离家最远的大学。

雨薇差一点就如愿以偿。高考成绩出来,她考得不错,于是决定报考厦门大学,她只知道那个地方在地图上的一角,够远、温暖潮湿、有宽阔的海。她原本打算偷偷地填志愿,谁知道老师打电话通知了父亲。父亲在家暴跳如雷,说雨薇这样做是背叛父母,自毁前程。这次,雨薇鼓起勇气反抗,她离家出走, 住进了同学家。

后来,母亲不知道从哪里打听到雨薇的住处,找到了她。母亲告诉雨薇,父亲因为血压突然升高住进了医院。母亲哭着,恳求雨薇听父亲的话,把志愿改了。

123

《爱暴力》:控制,并不是强者的作为

很多家长,喜欢控制孩子,家长自以为是的认为这是自己的孩子的爱。其实,这是世界上最大的谎言。控制,并不是强者的作为。

很多家长,喜欢控制孩子,家长自以为是的认为这是自己的孩子的爱。其实,这是世界上最大的谎言。控制,并不是强者的作为。

控制,并不是强者的作为

在我的咨询者中,有一位中年男士,他是送自己的儿子来接受咨询,但最后发现,原来自己也需要心理治疗。

这位男士称得上成功人士,事业有成,家庭美满。他人生中唯一的问题就是他的儿子。儿子今年才十六岁,但已经自杀过两次。他尝试了一切教育的办法,甚至曾经想把儿子送进精神病院。

对我而言,他儿子的问题很明显。因为这位男士一直在对孩子进行着所谓“斯巴达”式的精英教育,甚至要求孩子在冬天洗冷水澡。孩子达不到要求,他便会进行打骂。

但是,这位父亲却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有任何错误。

他说:“家长如果不严格要求,孩子怎么会有出息?”

我问他:“所以,你认为这种教育方式是正确的?”

他回答:“无所谓正确不正确,反正咱们国家祖祖辈辈就是这样教育孩子的,我妈妈也是这样教育我的。我小时候也恨过她,但自己做了父亲以后才理解了她。”

原来,这位男士自己从小就在母亲的严厉控制下长大。母亲掌握着家里的一切事务,包括为他和父亲的行为定下一系列规则,比如晚上不论几点睡觉,早上起床的时间不能晚于六点半,如果起晚了,妈妈就会埋怨唠叨一整天,给父子俩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从小到大,母亲掌控着他生活中的一切细节,包括穿什么样的衣服,搭配什么样的鞋子,剪什么样的发型,去哪里该坐几路车。他只要稍有违背,母亲就会伤心难过,抱怨不停。

“但是,母亲是爱我的。如果没有她对我的严格要求,我也无法取得今天的成就。”他说。

有趣的是,即使这位男士一再强调自己已经“理解”了母亲,在他的表述间,还是流露出对母亲的种种不满。他说,母亲一直对他的成就嗤之以鼻,认为他做得再好也是自己教导有方,是理所应当的;反过来,如果有什么事情他没做好,就是因为他对自己要求不严,违背了母亲的标准。

这位男士的表现,是一种很典型的“合理化作用”。

我认为,他其实根本没有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理解并原谅了母亲,只是为母亲的不合理行为找到了一个合理的借口,也用这个借口安慰了自己,令自己受伤的感觉不再那么强烈。

在与他的交谈中,我逐渐了解到,他的母亲出生在一个旧式大家庭,父亲有好几房妻子,每房都各有子女,而母亲的生母在她出世不久就离开了人世。

因此,母亲必须将自己的一切行为规则化,这是她不受到责罚的唯一有效办法。

同时,因为身处那样一个庞大复杂的家庭当中,母亲极度缺乏被别人需要的感觉,她很难从亲人身上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于是当她成年、有了自己的家庭,便会无意识地刻意夸张强调自己的重要性。

这所有的行为背后,透露出母亲害怕受到惩罚的恐惧,以及需要被别人认可、为别人所爱的巨大情感需求。

然而,或许是因为时代的局限,这位母亲没有机会理清自己的情感,更无法治愈自己的伤痛,于是,她成了一位苛刻、唠叨、怨气十足、控制欲极强的母亲。

当这位男士意识到,强有力地掌控着一切的母亲原来竟是如此软弱,他潸然泪下。

而更令他遗憾的是,他从未意识到,原来 己的内心深处,仍然活着一个战战兢兢、害怕受到惩罚的孩子,而他自认为正确的教育理念,实际上是将自己受过的伤害,又再传递到自己儿子的身上。

本文Hash:0ca9457a854470bb43c9cc870f019160b487810b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