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没提醒你!父母这种举动比暴力更可怕,会毁掉孩子一生

很多时候父母的一些行为举止反而误导孩子的一生,因为孩子处在模糊界线的时候不给孩子一个明确正确的指导只会让孩子误入歧途,而且这种行为举止比暴力更可怕!

心理学老师在课堂上分享的一个真实的案例,据说是他老家的一个亲戚的孩子。8岁那年,小女孩回家跟爸爸说“学校要交校服费”,爸爸说开学的时候已经一起交了。

小女孩回到学校跟老师说爸爸开学时已经交了,老师说没交。爸爸特别忙,心情也不好,当晚听到孩子的反馈坚持说开学时已经交了,不耐烦地让孩子回学校跟老师沟通。

老师觉得家长是无理取闹,最后老师威胁说“现在只剩下你一个人没交校服费,不交的话以后没校服穿,每星期一升旗都得站在升旗台示众……”

小女孩非常害怕,在课间捡铅笔时无意看到邻桌抽屉里的200块,就偷了当校服费教给老师。随后,教室里炸开了锅,小女孩同桌的爸爸是学校的教导主任,老师当着全班的面威胁说谁偷了承认就不会追究,否则就要报警。

在巨大的恐惧下,小女孩颤颤巍巍地站起来承认是自己偷的,从此以后,每当班里丢失了东西,所有人都说是她偷的。

小女孩因为在学校不被待见,在家里被爸妈忽视,跟社会不同的小混混在一起,10多岁就生了两个孩子,后来不知怎么的就疯了。在一个晚上趁家人不注意就偷偷溜出家门,从此再也没出现……小女孩在没生病前曾经说:“我生了孩子后,绝对会认真对待孩子的每一件事。”

有一种暴力,不会给孩子留下伤痕,却能毁掉他们一生,这种暴力叫忽视!

心理学上有个“幼猴”实验,一只刚出生的猴子被抓到了一个笼子中,实验人员一开始放进两只假猴子,一只是钢丝的、一只是绒布的,他们发现小猴子大部分时间都跟绒布假猴子待在一起,尤其是遇到危险时更是紧紧抱住绒布猴子,而只有在口渴或饥饿时才走到钢丝猴子身旁进食,由于两只假猴子都不会动,幼猴也渐渐出现性格孤僻症状。后来实验人员加进了会摇摆的绒布猴子,经过一段时间,幼猴的性格也变得开朗。

国外也曾经对孩子做过一项实验,他们把孩子分成三组,老师们每天对第一组孩子称赞,对第二组孩子进行严厉批评,而对第三组孩子直接忽视、不闻不问。一段时间后,他们发现第三组孩子的成绩不仅最差,并且这组孩子的性格也非常糟糕。

常见一般家庭对孩子的忽视的十大表现,你还在做吗?占了三条以上就不是合格父母:

1、孩子摔倒哭闹,不加理会甚至认为孩子在撒娇;

2、不勾言笑,几乎从没表达过爱孩子,也从没拥抱或亲吻过孩子;

3、下班后看电视、玩电脑、玩手机,较少陪伴孩子玩耍;

4、孩子热情说话时总是粗鲁打断,较少有耐心听孩子说话;

5、满眼看到的都是孩子的缺点和毛病,从没赞美过孩子;

6、孩子向你表达爱时,故作严肃当作没看到甚至冷嘲热讽说孩子多此一举;

7、下班后总是很忙,孩子跟你打招呼都没理会;

8、当你生气时,孩子呼唤你的时候,故意不作回应,甚至迁怒到孩子身上;

9、表面上陪伴孩子玩耍,但实际上“身在曹营心在汉”,关注的是其他事情;

10、孩子犯错后向你承认错误,但你冷漠回应甚至拒绝。

经常被忽视的孩子,容易出现自卑冷漠性格

每个人天生都有渴望爱和被重视的需求,当一个孩子长期处于父母的忽视状态下,他们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会伤心和痛苦,不被重视也会让孩子自我价值感低,甚至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容易出现自卑甚至自暴自弃。

父 的冷漠也会被烙在孩子的心灵,他们厌恶父母对自己的忽视,但就如宿命论一样,这种冷漠又会在孩子身上重现,并对其他人表现出这种特质。

暴力对儿童的影响这种暴力比打孩子更容易毁掉孩子

家庭暴力行为对孩子的伤害是作为家长无法弥补的,记得看过的一本书叫《我的错都是大人的错》,其实孩子的问题原因大都出在父母身上,而不在孩子。几乎无一例外地是心急,一急就控制不住情绪与脾气,事情过后又懊恼不已,怎么办?

要知道暴力行为对孩子有多大的伤害,如果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的时候,请暂时离开孩子一会儿,直到冷静下来为止,反省下自己的行为。家庭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顺利完成的,是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孩子不是可爱的玩具,对孩子的积极的等待是很重要的,用一颗平常的心去对待孩子的成长。

我坚信唇枪舌剑的责骂比鞭打对孩子的伤害更大责骂往往不仅仅对孩子造成身体上的伤害更易造成心理上的伤害在父母的责骂声中孩子往往无所适从变得胆怯长大后出现逆反倾向。

但一些家长仍然信奉“棍棒政策”,认为如果他们不用棒子就会宠坏孩子。他们硬化了他们应该承担的精神责任,认为用棍棒才能让他们的孩子明白真正的道义。

海伦?亨特?杰克逊在她的一本书中就讲述了一个长老会的牧师鞭打他3岁孩子的事。书中那个可怜的孩子被活活打死,原因仅仅是因为他不愿意背诵父亲口授的冗长的祈祷文。

我想如果那个男孩活到成年,恐怕也不会热爱上帝,因为严酷的早期训练会让他觉得上帝这个万能的父亲是残酷的。我至今还没有见到过哪个孩子是被父母的棍棒打成才的。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父母体罚孩子的现象(尤其在城市)也在大大减少。但还是经常会听到一些父母对“不争气”的子女出言训斥与嘲讽,所谓的“心罚”。

父母用尖刻的语言奚落、讽刺、挖苦孩子,表面上看比体罚“文明”,但它带给孩子的伤害绝不会比体罚小。从某种程度上讲,可能还有过之而无不及。体罚伤害的是孩子的身体,而“心罚”则是在伤害孩子的心灵。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年龄小,没有自尊心、羞耻感,这大错特错。其实两三岁的孩子已有了自尊心,只不过孩子的自尊心表现的形式不一样。作为父母,不应低估或忽视孩子的自尊心。

这里我想告诉父母容易造成孩子心灵伤害的10种话语,这10种话语父母一定要慎用。

-恶言,如“蠢家伙”“傻瓜”。

-轻蔑的语言,如“没用的家伙”“你简直是废物”。

-过分责备的语言,如“你又做错事,真是坏透了”“你怎么什么都做不好呢”。

-压制的语言,如“闭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呢”。

-强迫的语言,如“你必须。.”“我说不行,就不行”。

-威胁的语言,如“你要。.我就。.”“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去吧”。

-哀求的语言,如“求求你别这么做好吗”“乖”。

-抱怨的语言,如“你做这种事,真令我伤心”

-贿赂的语言,如“你若考5个A,我就给你买那个漂亮的洋娃娃”。

-讽刺的语言,如“你可真行啊!竟敢做出这种事来”。

生活中我们要多给孩子些鼓励性的话语,见到孩子的长处要多给他鼓励和表扬。即使孩子犯了错误,也不要责骂他,要给他指出错在哪里,并讲清道理。我想这些孩子会懂的。

我的邻居拉金斯太太有个淘气的儿子卢克,大家都认为他很淘气,不听话,我却不这么认为。当卢克跟小朋友们玩时和普通的孩子没什么两样,而一旦拉金斯太太出现,他就表现得不一样了。

如孩子们在沙地上正玩得高兴的时候,只听见拉金斯太太在很远处喊道:“卢克,你要是再把衣服弄脏,就别想吃晚饭了!”可怜的卢 克看了一眼已经脏兮兮的衣服,就继续挖沙子玩。

过一会儿,拉金斯太太又喊道:“卢克,回家吃饭了!你要不回来我再也不管你了,你这个不听话的坏孩子!”她这种叫喊经常没有任何结果,每次都会以小卢克被她强行拎着耳朵拽回家收场。她的做法,别说是一个孩子,就是一个成年人也会无所适从,怎么可能不产生逆反心理?

家教成功的父母是深悟“良言”妙用的。他们善于观察和揣摩孩子的心理,然后选择时机有针对性地用“良言”抚摸他、温暖他、激励他。当孩子沮丧时,适时说几句热情的话予以鼓励;当孩子疑惑时,及时用柔和的语言给他提个醒;当孩子自卑时,不忘记用他的“闪光点”燃起他的自信心;当孩子痛苦时,尽量设身处地说些安慰的话……这样,孩子枯萎的理想之花就会渐渐开放,垂落的人生之帆就会慢慢扬起。

父母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在世界上最值得信赖的人,热爱孩子是父母的天职。但怎样去爱,如何去教育却大有讲究。任何情况下,父母都不应该用讽刺挖苦的语言和方式伤害孩子,不应该心罚或变相心罚孩子。如果那样做,则是父母的失职,是家庭教育的失败!

本文Hash:3f2c4ba53c8a5450a2cd8119ed17cc01d99e9af6

声明:此文由 mayle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