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孩就是自私的,8岁之前,怎么跟孩子讲公平?

小编前几天在小区看到小朋友们抢玩具,家长都会告诉孩子要分一点给别的小伙伴,这样才公平,但是和8岁以下的孩子提公平这个概念真的是对的吗,因为孩子们对公平的理解,和成年人是不同的。孩子对“公平”的理解和成年人不一样:

在我们成年人看来,最简单的公平概念,就是做了好事得到奖励、做了坏事得到惩罚。

可是,如果从小孩子的角度来看的话,他可能会觉得自己犯了错误接受惩罚,并不公平,因为哥哥也应该一起受罚。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儿童对于公平的理解有一个发育的过程,大概在7~8岁的时候才会理解得和成人差不多,而幼儿对公平的认知,和我们想像的是很不一样的。

孩子要的“公平”,是不问缘由的相同待遇

作为父母,我们都知道小孩子是特别重视公平的,常常把这不公平挂在嘴边。但是,他们要的公平,往往是一模一样的待遇!

所以,分蛋糕的时候每个人的那块必须要一样大,你说哥哥饭量大、所以需要吃大块的,弟弟马上会觉得不公平。

而成年人理解的公平,是建立在需求和努力的基础上的,但3-5岁的小孩子,要的是绝对的相同。

美国有研究团队对这种议题做过研究:

比如你告诉一个小孩子,班上有一位同学做了好事,可以得到奖励,然后让小孩子去判断如何进行奖励,结果3-5岁的孩子大体都要把奖励颁发给全班同学,而7-8岁的孩子则倾向于谁做了好事谁得奖励。

3-5岁的孩子明不明白奖励的原因是那位同学做了好事情呢?明白的。但是对他们来说,公平的意义就是每个人都得到奖励,而不是只给那位做了好事的同学。

这是奖励,那么惩罚呢?

其实,针对儿童对惩罚的认知也进行过相类似的实验,结果发现,3-5岁的小孩子一样会要惩罚全班同学,即使只有一个人犯了错误。

同样的,他们也懂得惩罚的根源在于犯错的同学,可是他们认为,只惩罚一个人不公平,应该群体受罚。

孩子要求绝对的公平,可自己不一定能做到。

美国学者做的一个研究里面,给每个小孩子4张贴纸,然后要求他们去分给另外一个小朋友,怎么分都可以。

结果,3-5岁的孩子大多只分一张给别人,自己留3张,甚至一张都不分,全部留给自己;而7-8岁的孩子大多会与对方平分。

研究者进一步去了解孩子的想法,发现不管几岁的小孩,都认为应该平分,这样才公平,并且会期待其他小孩子和自己平分贴纸;只不过,大的孩子自己也能做到,而比较小的孩子却还舍不得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出去。

你可以解释成小小孩比较自私,还无法调适自己想要更多的心理,不过我们从社会心理的角度来看,这是说明幼儿已经可以相当清楚的了解社会规范是什么(应该平均分配才公平)。

但他们尚不能做到这一点,需要时间成长,要到大概8岁左右,才能不自私的做出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即使这意味着自己得到的东西会比较少。

了解孩子的心理,是为了不给他超年龄的期待

幼儿虽然有公平的概念,却做不出公平的行为,那么爸妈了解这一点,就无需要对孩子有超过他年龄的期待。

比如你给一个处于幼儿期的孩子买了玩具,不要期待他能够把这玩具当成自己和兄姐共同拥有的,即使当时你讲明这个玩具必须大家一起玩,在真正玩的时候,如果孩子做出一些宣示所有权的行为,你也不要动怒。

你可以教导他的行为,但是不需要将一些严厉的指责加诸于孩子身上。

因为如果你指责他,那说明你期待孩子应该把这玩具以完全公平的方 分享于兄弟姐妹之间,而这种期待是超出了他的发育范畴的。

要知道,我们要求孩子去做超过他发育水平的事情,孩子没有做到,这不是孩子的错,是我们父母的错!

这时候大概可以想想,家里的孩子有时候对我们的决定会做出比较激烈的反应,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了...

了解孩子的心理,才能理解孩子哭闹的原因:

近来,我家老大由于在学校的表现,得到奖励,拿回家一份礼物。弟弟看到了十分不满,觉得凭什么姐姐有、弟弟不能有?我们解释说,这是姐姐凭自己努力得到的,所以只有她有。

可是弟弟仍然不服气,好像这个简单的道理就是跟他讲不通。如今事后想想,其实弟弟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他真正在意的是,姐姐得到了礼物、而他没有,这就不公平。在他的年纪,他对公平的理解不是建立在原因上的,而是理解上的。

所以,我们应该反复解释的不是为什么姐姐得到这个礼物(他早就明白了),而是为什么这也是一种公平,只不过这一点,他一时半时未必能理解。

同样的道理,如果孩子犯了错,我们决定拿走他一个玩具、或者让他自己回房间冷静,而他却哭闹着说这么处理不对/不公平,那么多半他觉得其他兄弟姐妹也应该一起受罚。

爸妈仅仅说妹妹没做错事不用受罚,很可能没有用,因为这里的症结不在于孩子不了解这个道理,而是他对公平的理解不一样。

只有了解了这背后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的对孩子解释你这么处理的道理在哪里。

想让孩子讲道理?培养价值观比立规矩更靠谱!

在了解孩子的心理之后,想必家长将会更倾向于和孩子讲道理,但很多父母却认为只讲道理不立规矩,孩子如何管教才能行为端正?

毕竟孩子要到8岁左右才能听得懂道理,而在此之前如果家里真的不立规矩,孩子可能就先变得无法无天了!其实,要解决这个矛盾,爸妈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思考,我们不立规矩,但是要教孩子价值观。

12

潘洁回答:二岁半的小孩子稍不顺心就会哭闹,是什么原

提问:王某回答:潘洁(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教授)

王某:二岁半的小孩子稍不顺心就会哭闹,是什么原因?(19:18:31)

潘洁:二岁左右的孩子,是与亲人建立依恋关系的一个很重要的时期。由于成人对他无微不至的照顾,孩子跟父母之间就形成了一种安全性的依恋,当他到了托儿所以后,面对老师和其他小朋友,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一下子不能适应。孩子深深地为父母会不会来接他而焦虑。当他想玩的玩具拿不到手,或者其它要求不能满足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愤怒和受欺负的感觉。长期下来就造成内心的焦虑和不安。这时,依恋没有对象。但是在他回家之后,他就把这种内心的感受发泄出来,因此表现为发脾气(19:23:43)

潘洁:这时期孩子会有一些无理的哭闹现象,如:不肯吃晚饭,也不许大人吃晚饭,给他玩具就扔掉等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逐渐知道,在托儿所需要和小朋友分享玩具,分享教师的爱和关心,渐渐地与教师建立了依恋。大概经过一个月的时间,孩子就能够适应了,吵闹的现象就会渐渐消失。另外一种情况是,二岁左右的孩子有个反抗期,容易对大人说“不”,这是孩子成长中要求独立的表现。大人要满足孩子独立的要求,如:让他自己吃饭,自己穿鞋、穿衣、选择喜欢的玩具等,来满足他这种独立的要求,使他的自我意识得到发展,独立性和自主性也得到增强。(19:27:08)

本文Hash:039ed677d6dfd0b0f3d9e766ed5b8be1cfb0d033

声明:此文由 mayle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