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世界和你我的不一样

可能在我们成人世界里根深蒂固的东西在孩子的世界就不是这样。所以,在和孩子相处亲子教育的时候记得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待一件事或者一个人。我们一起看看这位妈妈分享的他跟孩子的一些小事。

悠扬的放学铃声响起来,学校大门打开,孩子们像小鸟一样成群结队叽叽喳喳飞了出来,扑向各自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每次看到这欢快的景象,即使是乌云密布的天气也瞬间觉得世界阳光普照。

这天,我照例等在学校门口接儿子放学,照例欣赏着享受着这快乐欢腾的景象,一个戴着眼镜的小男孩满头大汗地跑到了站在我旁边的男人跟前。

男孩显得异常兴奋,手里举着一个小塑料盒子,说:“爸爸,你看!”

爸爸一边给他擦汗一边说:“什么东西?哪来这么个破盒子?”

男孩高兴地说:“是我抢到的!”

“哪里抢的?”爸爸问。

“我们班的XXX买了一盒糖,他吃完了糖我们就去抢盒子......”男孩还没说完就被打断了。

“哦,好啊,他买了糖吃,吃完了却叫你们去抢空盒子......”

"是啊,他把盒子扔很远,我们班很多人就一起跑去抢。最后终于被我抢到了!"男孩丝毫没有注意到爸爸刚才的语气变化,仍然兴致高涨地跟爸爸分享着自己愉快的游戏,炫耀着自己力压群雄的胜利。

“你们是不是有病啊!”爸爸厉声骂了一句,手上擦汗的动作也随之粗鲁了起来。

男孩一下子愣住了,抬头看看爸爸,又把目光移向了别处,一脸迷茫。

“他有钱买糖吃,干吗不给你们吃糖,自己把糖吃完了,然后拿个空盒子耍你们玩。你们这群笨蛋,被人耍还这么开心。玩什么不好,非要去抢别人舔过的脏盒子......”

爸爸义愤填膺地喋喋不休,男孩始终看着别处,表情越来越迷茫,目光越来越黯淡。

看着他的小脸儿渐渐由晴转阴,我站在一旁忍不住对他充满了同情。不只是同情他的好心情被瞬间摧毁,而更加同情他挨完了骂都始终搞不明白这通没来由的教训到底来自何处,到底为什么。

作为一个成年人,我当然明白那个爸爸怒从何来。一盒糖,一个吃完了糖剩下的空盒子,好像充满了成年人世界的隐喻。分不到糖吃,却还被别人吃糖剩下的空盒子耍的团团转,这不只是笨,而简直是一件有辱尊严和体面的大事。

可是,在孩子的世界里,却根本不存在什么隐喻不隐喻。一盒糖就是一盒糖,一个吃完了糖剩下的空盒子就是最好的玩具,而一群人一窝蜂地去争抢空盒子就是最开心的游戏。

同样的一件事,在大人和孩子的世界里有着不同的解读,这本来也是很自然的情况。但是,如果大人硬要把自己的解读强加到孩子的世界里,却会显得有些残酷。

而实不相瞒,这样的事情,我也曾经愚蠢地干过一次。

很久之前,有一天放学的路上路过便利店,儿子想进去买零食吃。我给了他五块钱,告诉他回到家一定要还我钱才行。他爽快地答应了,拿着钱进去花的干干净净。

回到家,我催促他说:“快点儿去你的钱罐儿里拿五块钱还给我。”

他说:“我好累啊,你自己去拿不就行了!”说完就自顾自跑到沙发上看起了漫画书。

我有点儿手足无措,心想,这人怎么会这么放心让人家到自己的钱罐儿里拿钱?我真要去别人钱罐儿里拿钱吗?我要真去拿了,万一哪天他的钱的数目出现了差池,那我不成嫌疑犯了吗?

一番缜密的思考之后,我跟他说:“你怎么能让我自己去拿呢?你不怕我多拿吗?”

“多拿什么?”他说,显然还没听懂是什么意思。

我只好进一步解释说:“你不 我不是拿了五块钱,而是拿走了十块钱吗?”

听了这话,他皱着眉,一脸不解地问:“我就借了你五块钱,你为什么要拿走十块钱啊?”

那一刻,我忽然有点儿无地自容,一下子语塞了。没想到我的这种担心和防范在他看来竟会如此不合理!

幸好我及时刹车,没有再继续谆谆善诱地给他科普成人世界的游戏规则。

我默默地从他的钱罐里拿走五块钱,内心满是对自己的鄙夷,但也却从未有过的安心和踏实。

我们的思维逻辑随着年岁增长阅历增多而不断进化,说的好听一点儿叫越来越成熟,而说的不好听却叫越来越世俗。有人可能会抱怨说,这种成熟和世俗也是被这世界强加的,是不可避免的。即便如此,我们也要尽可能保持头脑清醒,只将之据为己有即可,不要恃强凌弱,总想带着这两把利剑入侵孩童的世界,那样只能变成可恶。

我们好象总会在不知不觉中迫不及待想要把他们变得更“聪明”。可事实上,我们做不了他们的指路明灯,而他们,却经常可以成为我们心灵的净化剂。

其实,我们也是从那样的世界走来。即便现在变成了一个成熟的大人,适应了一个不同的世界,不时回头看一看那样纯净的曾经,或者跟着孩子再重新体验一次,也绝对不是一件不成熟的事。

宝宝的世界和我们的不一样

导读:孩子的许多行为常常令父母困惑:有时候,孩子会目不转睛地盯着地面看半天;有时候,孩子会独自一人躲在角落里自言自语;有时候,孩子会把自己想象成奥特曼,打败怪兽……孩子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其行为背后都有独特的原因,我们不妨来破解一下孩子内心世界的密码。

好奇心——每天都有无数个“为什么”

树叶为什么会变黄?天上为什么会打雷?小兔子的尾巴为什么那么短……相信只要身为父母,几乎每天都要回答孩子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甚至连父母也不知道如何回答。若是直接把打雷的科学道理讲给孩子听又怕他听不懂,究竟该怎么办呢?孩子的世界是“泛灵”的世界,比如他会对着小草讲话,会和小兔子成为朋友。针对孩子这样的心理特征,父母在解读一些自然现象时可以用拟人的方式来回答,但是必须要适当引导孩子客观、真实地认识问题。

主动性——积极探究、寻找答案

面对孩子千奇百怪的为什么,父母不妨给孩子创设宽松的家庭教育环境,让孩子通过一些小实验自己寻找答案。这对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其求知欲,发展其观察力和思维能力非常重要。通过小实验除了可以让孩子认识到真实的自然现象之外,还可以培养孩子科学的认知态度。例如,孩子能理解空气在天上,在空中,却不能理解瓶子里有空气。这时就应该让孩子通过一些小实验去感受、去寻找答案。通过亲身体验,可以培养孩子学会用一些科学的方式进行判断,而不仅仅是听信成人的权威。

重复——相同的动作或行为

很多父母发现孩子喜欢重复看一部动画片或一本图画书,这种现象很正常。孩子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个性的原因。有些孩子喜欢自己所熟悉的事物,有着喜欢重复的个性;二是心理发展水平的原因。由于认知能力、想象力和记忆力的发展很不完善,孩子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接受大量的信息,他们往往需要重复几次才能理解。一般来说,随着孩子心理水平的发展,重复现象也会逐渐消失。如果孩子的重复程度非常严重,父母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12下一页

本文Hash:c883b1d4bd47543272c5d96960206a81f1f44fab

声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