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介入学习,让孩子挥洒创造

亮亮从1.8Y开始上画画课,已经过了四个月。其实画画班离我们住的地方有点距离,但是妈妈我还是努力载她去上课,除了学习状况明显进步很多,专注力也提升很多,最大的主因是,我很欣赏并且认同老师的教学理念。感谢上天让亮亮遇到了好棒的画画老师。

某天看了老师分享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勉之:

『每个孩子的发展不同,对美感的表现方式也不同,所以画画没有标準答案,没有对或错,有的孩子属泼墨挥洒型,有的孩子属精工细腻型,怎么画都是他自己的表现,老师的重要工作是~引导~教学~鼓励~家长的角色应该是鼓励~讚美~与鼓励~^^~亲师之间都不适合过度的介入太多,帮太多只是让孩子没了自己的想像力还有创造力啰!』

还记得第一次带亮亮去试上时,我曾经问过老师,爸妈该帮忙吗?老师当时回我,可以询问孩子是否需要帮忙。

亮亮是个极度有主见的孩子,什么事情都想要自己来,所以在陪伴她上画画的时候,除非老师提醒某些比较困难的做法需要妈妈协助以外,我不会去干涉她画出什么图案,哪怕她的树是圆的横的,乱涂一通都没关係。因为那是属于两岁的她最珍贵的涂鸦期。

除了在固定的画画班上课外,我们也会带亮亮去不同的地方参与活动。有一次是去某地参加黏土捏塑,主题是中秋节的玉兔。

那时亮亮不到两岁,想当然拿到黏土是乱捏一通,可能教学的老师没有教小幼幼的经验,也害怕我们家长觉得,蛤~小孩子怎么会乱捏一通,老师到底会不会教?说真的,会这样想的家长真的是占大多数。所以教学的老师有点着急,想要帮亮亮捏出一隻完整的兔子。我和亮拔拒绝了,因为两岁的她根本不可能捏出一隻兔子啊!

是的,家长的自觉真的很重要,如果老师和家长介入太多,到最后到底是家长在上课还是小朋友在上课呢?我们观察一起上课的大小朋友,几乎都是爸妈比孩子还投入的帮忙做出一隻漂亮的兔子。做出来的兔子真的很漂亮,但是到底是爸妈的作品还是孩子的作品呢?

亮拔就让亮亮搓圆圆、压扁扁搓长条,再帮亮亮组合起来。捏塑对不到两岁的她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所以爸妈适当的帮忙是必要的,但真的不宜介入过多。

右边的就是亮亮自己做的,用压用搓的,也可以做出属于自己的兔子。虽然丑丑的,但这就是当时不到两岁的亮亮自己做出来的阿。亮拔只有帮忙组合贴上而已。所以真的不要以为小小孩就没办法做,其实老师和爸妈正确的引导,孩子可以学习到更多。

圣诞节我们带亮亮去麦当劳做姜饼人,也遇到类似的情况。亮亮完全把糖浆当做颜料一样作画,不管什么色都葛在一起,带活动的服务员跑来问我们,妈咪,要让她重画吗?我和亮拔都说,不用没关係。因为她才两岁,两岁的小朋友画出来的东西就是这样。

虽然这隻小绿人丑丑的,但却是塬汁塬味亮亮自己创作出来的作品。也许一隻美美的姜饼人能得到更多人的夸奖,但亮亮自己画出来的姜饼人更让我骄傲喔!

涂鸦期的孩子,最珍贵的就是无限的创意,也许有一天他们会随着年龄开始社会化,慢慢被限制在一个小小的框架裡,而塬本最珍贵的创意和创造力也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消失。但我们家长能做的还是,讚美与鼓励,放手让孩子去自由的学习,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孩子,千万不要抹煞了孩子最珍贵的创造力和想像力。

不要过分介入孩子的学习要控制自己

前些时候,有两位家长问了我一个类似的问题:我的孩子不爱学习,做作业特别马虎,这是怎么回事?应该怎么办?

我问:你的孩子对什么感兴趣?爱干什么?一个家长说,孩子爱看童话,一看看几个钟头,吃饭都不情愿,童话中无论什么细节孩子都清楚,甚至能背得下来;另一个家长说孩子爱做飞机模型,各种各样型号的飞机都清楚,俨然是个飞机情报专家。

听了这些回答,我心里就有了底。我说:是呀,你们的孩子没有问题。他对感兴趣的东西就能专下心来,并且能掌握很多相关的知识,记住很多细节,这是非常可贵的现象呀。

可家长们更急了:孩子不学习学校的功课怎么行呢?不系统地掌握知识,上不了大学。什么都信马由缰,将来肯定是要被淘汰的!

家长的担心是有道理的。有的家长过去没有上成大学,现在感到很吃亏,觉得生活的路子特别窄,因此无论如何也希望孩子好好学,将来上大学,有出息。但是孩子就是不懂事、不争气。有的家长说,我上学的时候,没有这么多电视节目,也没有什么花里胡哨的歌星、影星、球星,当时自己只愿意学习,所以上学还比较顺利,成绩也不错;但是现在孩子的生活太丰富了,做航模、玩游戏,还有追什么球星、歌星,一天到晚被别人牵着鼻子转,看着真让人着急又心疼,但又没办法。

当然,孩子不是橡皮泥,家长想怎么捏就怎么捏;孩子的头脑也不是水缸,家长只管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往里面倒。孩子必须通过自己的头脑来观察、思考和吸收,所有的知识和经验都必须通过他自己的实践才能得到。孩子是通过尝试

错误来学习的,他们会摸索,会迷惑,会浪费时间,甚至会养成坏习惯,但这就是孩子,家长是急不得的。学校的学习的确很重要,而且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文化课,如何引导孩子对文化课学习感兴趣呢?我给这两位家长提了四点建议。

1.向孩子展现一个真实的自己关于学习问题家长常会“有意”地给孩子讲“我过去没学好,结果现在很不成功,在单位不顺”等等。其实,对于家长的状态,孩子自然会看在眼里。如果你现在不如意,你把它归结到自己的过去,那么孩子也自然可以把自己现在学习不好归结到“幼儿园”或娘胎里去,认为自己“天生”不爱学习,自己“天生”马虎等,这样的归因能产生积极的效果吗?

另外,有些家长也会向孩子提起自己当年成绩如何突出。俗话说,“好汉不提当年勇”,时代变了,“过去”无论如何已经过去了。

家长对孩子的最好教育就是让孩子了解自己。家长在孩子面前,要自然、真实地展现自己当前的生活,不要美化,也不要丑化。这样,孩子面前至少有一条生活的真实道路:如果你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和扎实的知识基础,那么借用一个古老的说法,“有智吃智”;如果你没有充分的知识储备,那么“无智吃力”。这一切,不用家长讲,孩子都会看在眼里,愿不愿沿着家长走过的路子走,就看他自己了。

2.了解孩子,因势利导了解孩子包括了解孩子的需要和兴趣,了解孩子行为的动机,从而更好地引导孩子。这一条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复杂,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爱看童话的孩子,可以从对童话的分析人手,提高孩子对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认识;从对同一童话不同版本的比较入手,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鼓励孩子自己创作童话。当孩子从新的角度去看童话时,他会迅速地成熟起来,自然地走出对童话的沉溺。

对于喜欢飞机的孩子,完全可以通过对各种飞机性 能的认识,引导孩子进人数学和物理的大门;通过对于飞机发展历史的认识,引导孩子进人科学的大门。由于孩子以最基本的兴趣作为动力,相关的书籍和资料,都会成为孩子知识的源泉。

3.不过分介入,家长要控制自己,不要过分介入孩子学习的事。因为学习毕竟是孩子自己的事,学好学不好关键在于自己。正像孩子的身体发育,家长所能做的就是给孩子提供营养丰富的食物,尽量把食物做得可口但是不能替孩子吃下去,更不能替孩子长高。家长的过分介人不仅没有用,反而会降低孩子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为他们的学习是父母的事。

4.创造学习条件

良好的学习条件包括:(1)安静的环境,这可能要求家长自己也少看电视、少打牌;(2)读书的气氛,即家长自己也多读书、看报,多讨论读书心得和相关问题;(3)对探索“怪”问题的支持,如欣赏孩子提出的某些问题的独到之处,帮助孩子利用图书馆或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为孩子要进行的某些探索性实验提供材料及安全监护,等等。

许多孩子并不是真的不爱学习。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文化生活变得越来越有趣,信息传递的途径也越来越丰富。为了使更多的孩子能够受到系统、有效的教育,不再被贴上“不爱学习”的标签,我们需要改变的是传统的、面孔呆板的教学方法,使之更适合孩子兴趣多样化的发展,与社会文化的进步相吻合。

本文Hash:bb3aa7c831db187a47f82c6e38bd164a5f8188e0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