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处理孩子的闲置玩具?6个创意,变身家里颜值新担当

家有男娃,沙发缝里都是小汽车!女娃家里也不甘示弱,各种娃娃全线攻占家里的地板和沙发。随着孩子越长越大,那些曾经得宠如今闲置的旧玩具可怎么处理才好呢?来看看美国parents分享的创意变身法,各类旧玩具1super台灯---亮瞎眼的好主意

你家里零七八碎的小件玩具一定都不少,小汽车、串珠、乐高颗粒、彩色积木块、mini小动物玩偶……搁置一旁,占用空间,不如利用起来,将一款很成人款式的台灯装扮一下,立即成为儿童房的亮点装饰。

2扬琴挂饰---小饰品挂起来

扬琴玩具估计每个小朋友家都有,把扬琴固定在墙面上,将她们最喜欢的发圈、项链、发带什么的挂在上面,需要的时候好找,收纳也井井有条。

3动物书挡---童话的即视感

找两块适合的实木块,将闲置的动物玩具粘在上面,涂上安全的彩色颜料,放在书桌或书架上,漂亮的绘本有了它俩,也会成为房间里童话般的存在。

4滑板搁架---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看到这样的创意,通常第一反应都是“我怎么没想到”。把糖果色的滑板搭配宜家的隔板小配件,变成儿童房的搁架,放些孩子喜欢的玩具,真的很适合。

5恐龙牙刷座----酷酷的,很有爱

它曾经是家里“祖宗”的最爱,天天抱着不离手,但是也有被嫌弃的时候。霸王龙别伤心,这样刻几刀,变身成牙刷座,你就能一直陪在他身边啦!

6玩偶坐垫---做一个稳稳的门挡

宝宝小的时候买过的大玩具或者玩偶坐垫,其实还可以成为儿童房的门挡,物尽其用,发挥它的最大价值。会不会觉得钱没白花,买的很值。

看完这些,此时的你,是不是灵感的小火花已经爆发了?赶快发挥你的创意,折腾起来吧。。。

面对孩子间的冲突,家长怎么处理?

大部分中国家庭只育有一个孩子,这唯一的孩子从降生那一天起就被无所不能的成年人团团围住,所有的事情都有人替他操办,他唯一的任务就是做一个乖孩子,给他身边的成年人带来欢乐。人类是群居动物,无论独生子女如何娇宠,都无法避免走出家门,与其他人打交道。这个时候,家长的焦虑往往成倍增加,因为父母们突然发现,这个肉嘟嘟的小宝贝,居然不懂社交礼仪!他不肯跟小朋友分享,还伸手打人;他不肯跟邻居朋友打招呼,拒绝叫人问好;他认生、害羞、怯懦、自私、没有礼貌……很多时候,我们成年人往往误解了孩子的世界。儿童的社交能力并非意味着他必须彬彬有礼、见谁叫谁、谦让合作、没有冲突,儿童社交能力的发展也不是一蹴而就,我们教给他,他就会了,一劳永逸。儿童的社交能力是在不断的体验和练习中逐渐开发的。无论成人还是儿童,社交能力的基本功就是认可他人存在、体会他人情绪、接纳他人行为,这些都需要我们积累大量的经验才能练就。面对孩子之间的冲突,家长们往往倍感头痛。因为我们从小到大都被灌输了这样一个理念:冲突是坏事情。我们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心理疆界,一旦起冲突,就意味着关系破裂,所以我们一向避免冲突、压制冲突。因此我们也难以接受孩子之间发生冲突,难以克制自己一个箭步冲上前,替孩子解决矛盾的冲动。在这里,我们不妨向动物学习学习。小狮子打打闹闹的时候,狮子妈妈和爸爸都懒懒地躺在一边,不理不管不干涉。因为它们知道,如果自己以成年的力量替孩子们解决矛盾,虽然能够取得一时的和平与宁静,却阻挠了幼狮生存技巧的开发进程。打闹是在为幼狮成年做准备。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并非把他推给“社会”就行了;不干涉孩子之间的冲突,也并非意味着我们袖手旁观,毫无作为。孩子的社会交往活动是从他降生第一天开始的,他的第一任社交对象,就是作为他父母的我们。他与别人的交往模式,都首先在我们这里得到练习,所以,我们怎样跟孩子打交道,孩子就怎样跟别人打交道。我们怎样处理我们与孩子之间的冲突,孩子就怎样处理他与别人之间的冲突。从这个角度看,我们是孩子社交能力的训练师,是他们社交行为的模板。对于儿童的社交活动,家长们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要不要让孩子学会谦让?别人“欺负”我们家孩子了,我该怎么办?要不要教他打回去?你可能已经在其他地方读过我写的下面这段文字,不过我认为放在这里,依然恰如其分:童年时期,孩子正在建立他的安全感,他需要知道这个世界是是善良的、人类是可信的、自己是值得存在的。有了这种坚实的安全感,孩子才有足够的内心力量去迎接生活的挑战。很多家长这样说:我的孩子太谦和了,别的孩子抢他的玩具还打他,是不是应该教他谁要打你就打回去,谁抢你的玩具你也抢回来,或者干脆站在一旁看着谁抢我孩子的玩具我就上去教训他,甚至教训对方孩子的家长,让孩子知道必须抢打争斗,不教育他这些不行,他将来无法适应这个社会,他谦让别人,别人不谦让他呀!由于我们社会大环境的一些问题,但凡遭遇孩子社交方面的冲突和矛盾,父母的焦虑和恐惧就跟开水一样滚滚沸腾,家长们生怕孩子眼前吃亏,将来挨欺负。其实这是把成年人内心的担忧和偏颇投射到孩子身上,而孩子所需要的恰恰不是所谓世界的“险恶真相”。孩子尚处于分辩善和恶的朦胧状态,如果我们教给他一套怀疑一切、锱铢必较的作为,他成年后会怎样 待这个世界呢?谁还敢跟他来往呢?如果我们给孩子营造一个善良的环境,他成年后会善意地看待这个世界和他人,他会主动去做善良的事情,他会下意识地寻找并且吸引同样善良的人跟他做朋友,而且他会排斥那些不善良的东西。一旦他很清楚“善”是什么,识别“恶”就不那么难了。无论在哪个社会环境里,一个善良、真诚、谦和、友爱、协作的人,都是受欢迎的,成功的机率也很高。但是如果我们过早地教习孩子打、抢、斗、不能吃亏、竞争竞争再竞争,那他就真的不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恶了,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不知道怎么和人打交道。把世界对孩子涂抹成一片漆黑,会让孩子充满恐慌,甚至失去生活的动力。当一个孩子把恶当成常态时,即便遇到善,他也认不出来,反而会误以为那是异态,并加以排斥。有这样一个真理,你自己相信善良、真诚和爱,善良、真诚和爱才会来到你身边;你敢于做一个善良、真诚和爱的人,你才会体会到这中间甜蜜幸福的滋味。否你总是什么都不相信,抱着那种虎视眈眈的目光看这个世界,你心里也不好受。说句大白话吧:你怎样对待世界,世界就怎样对待你。你看这个世界充满险恶,你就会遭遇很多险恶的人和事;你看这个世界充满善良,你就会遇到很多善良的人和事。就这么简单。今天聊聊有关于‘自私’的话题有时候我们会看到孩子们在一起玩时,当一个孩子拿着一个玩具,另一个孩子也想玩,而拿玩具的孩子不想给,于是两个孩子为了这个玩具就发生了小冲突。这时往往家长为了面子啊,或是认为孩子‘自私’不应该这样,就会过去对孩子讲道理、劝说,分享给小朋友一起玩之类的话……其实啊,小孩子不会分享是很正常的,因为这时的孩子正处于建构‘自我意识’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的私有意识产生,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我的!我的!什么都我的!’例如我看过一个阐述孩子这个阶段很有意思的案例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拉了臭臭后,自己偷偷把臭臭包起来装进书包,之后不许任何人动他的书包,包括平时可以动她书包的老师,老师们也都知道她这段时间一直这样,所以都没在意,结果回家后,爸爸打开书包,大吃一惊,问孩子原因时,孩子回答更令人惊诧:“这是我的”我当时看完后就被逗笑了,这就是孩子成长的一个阶段,这跟自私有什么关系呢?所谓的‘自私’,只是我们成人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想象出来这个阶段一般是2-3岁的样子,孩子处在这个时期是不会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的,他都不会让别人动自己的东西,甚至有可能看到别的小朋友玩的东西都会直接上去抢过来,说成是自己的孩子只有顺利度过了这一个阶段,慢慢明白了什么是‘我的’什么是‘别人的’之后,才能逐渐进入下一个阶段,开始明白‘分享’还是那句话,别着急,让孩子慢慢来~另外特别提示注意:别随便给孩子贴标签,那是一种指导性暗示,除非你想孩子真的向那个方向发展;别被自己的‘习惯性思维’左右,很多时候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之一,就是用成人的思维和标准去要求孩子……

本文Hash:666254ee75695351e7c4170d453ce38f59e409aa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