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导孩子家庭教育要与时俱进

中国式的家庭教育离不开一个“苦”字,但是家庭教育要与时俱进,不能靠单一的教育。那么良好的家庭教育应该对孩子实施怎样的教导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中国式的家庭教育离不开一个“苦”字,但是家庭教育要与时俱进,不能靠单一的教育。那么良好的家庭教育应该对孩子实施怎样的教导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中国自古是一个重视“吃苦教育”的国度,中国人坚信“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教育信条。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吃苦教育”不仅可行,而且十分必要,任何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吃苦教育”方式都值得积极探索。

但与此同时,网络上经常出现一些家长进行过分的“吃苦教育”,例如一些不合要求便体罚,使学生身体、心理都不堪负重。这种所谓的“吃苦教育”,不仅会对学生的心灵造成伤害,而且也是违背教育宗旨的。一起来听听专家怎么说吧!

谨防“吃苦教育”极端化!

2012年初4岁“裸跑弟”爆红网络。一名来自南京市、跟随父母到美国旅行的4岁幼童,以他自己的独特裸跑方式在美国纽约-13℃的暴雪中迎接2012农历新年。这个4岁的小男孩脱掉自己的内外衣裤,仅穿一条嫩黄色的小短裤和运动鞋,全裸快速地跑入美国纽约法拉盛暴雪肆虐的大街。跑步大约持续了5分多钟。小家伙刚开始带着点哭腔跟爸爸要“抱抱”,不想再跑了,很快孩子的头上都挂满了雪花,可最后还是在父亲的鼓励下,勇敢地在雪地上裸身做了个俯卧撑才结束,身体上沾满了洁白的雪。

专家有话:现在大多数独生子女因为“温室效应”,依赖思想严重,意志薄弱,遇到一件小事便畏首畏尾。因此,我认为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吃苦教育”不仅可行,而且十分必要,任何有益孩子身心健康的“吃苦教育”方式都值得积极探索。但与此同时,要警惕“吃苦教育”的极端化倾向,一些不合要求便体罚,使孩子身体、心理都不堪重负的教育方式,必须予以禁止。因为这种所谓的“吃苦教育”,不仅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而且也是违背教育宗旨的。

吃苦教育不等于体罚教育!

2006年暑假,位于杭州四宜路的“西点男孩训练中心”引来了人们关注的目光。这是一家只招收6岁至13岁、家庭有经济实力,且调皮捣蛋男孩的培训机构,因其准军事化、全封闭管理和“奖罚分明”的特殊训练方式,尤其是罚吃辣椒酱、黄连甚至挨鞭子的另类惩罚手法,在让一些家长收获“欣喜”的同时,也着实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专家有话:针对“西点男孩训练中心”,如此多的家长趋之若鹜,却在事实上反映出当前教育的一大问题——培养意志力教育的欠缺。“西点”的出现从某个角度反映了当今社会对青少年“磨难教育”的需求。然而在我看来,“磨难教育”决不等于“棒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须知,在教育、管理中采用体罚,无论是否得到家长的口头或书面授权,都是违反法律的行为。“鞭打”教育很可能会矫枉过正,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

孩子的心里其实已经够“苦”

2011年网络上曾报道过,九江市庐山区人民医院急诊中心送来3名小学女生,个个脸色惨白,不断呻吟,一人脸上还有明显的擦伤,嘴巴不断出血。据了解,这三名女生都才10岁左右,相约跳楼后被送医院急救。据称,她们觉得“跳楼死了就不要写作业了”。

小小年纪,天真活泼 的年代却因为作业做不完而痛苦,值得有关部门乃至全社会思考,这也警醒人们要高度关注学生作业量过大的问题,切实给学生“减负”已成了刻不容缓的工作。

专家有话:现在的孩子,身上确实有一些共同的毛病,如娇生惯养、独立性差等。但是,这些毛病无一不与我们家长的教育方式有着密切关系。因此,与其送孩子去接受“吃苦教育”,还不如反思一下自己在教育上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

此外,虽然现在的孩子不愁吃不愁穿,让人感觉他们生活得十分幸福,但实际上他们却压力很大,心里有很多苦楚。目前,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老师、家长所关心的只有学习成绩而已。孩子平时没有休闲娱乐的时间,到了节假日,又有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在等待着他们。没有玩耍、没有自由,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这样的成长过程能说是幸福的吗?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不仅不应该让孩子去接受什么“吃苦教育”,反而应该想方设法消除他们的苦恼,让他们快乐成长。

多孩子家庭如何进行早期家庭教育?

“你现在已经是大孩子了”,小时候,你肯定听过这句话,而且不止一次。这是在早期家庭教育中经常用到的一句话。现在你也开始对你的孩子说这句话。也许他当时并不想做某件事,也许你是在对他的某种言行表示赞许。孩子听到这句话后,会有什么心理活动?早期家庭教育如何教育多孩子?哥哥就得让弟弟?3岁的虎虎正静静地看心爱的卡通书,这时候,1岁半的小表弟凑了过去,抓过虎虎手里的卡通书,胡乱翻了一下,然后顺手就开始撕,不到两下,就把完好的书给撕烂了好几页。虎虎看到这儿,一下子觉得很难过,就夺过了卡通书,还推了小表弟一下。妈妈在一旁看到了,赶紧劝道:“弟弟还小,他还不懂事呢,不小心撕烂了你的卡通书。你可不能推他,你是‘大哥哥’,哥哥应该让着‘弟弟’!”解读:当几个不同年龄的孩子碰到一起时,往往会产生一些纠纷。每当这时,大人就会使用这句话:“你已经是大孩子了!”有时候,也许当时孩子会妥协,做出放弃反抗的行为。但他未必就真的接受了你的说教。他不明白,为什么大孩子就一定得让着小孩子,而且是在自己的权益被小孩子破坏的时候。如果这个问题始终不能理解,大人的这种说教也就难以起到什么好的效果。这事我还做不了两岁的表妹在地板上玩耍,妈妈和姑姑正坐在客厅边看电视边聊天。5岁多的芳芳也坐在表妹旁边,看她玩耍。妈妈对芳芳说,你是大姐姐,可要看好表妹啊,别让她到处乱爬,也别摔着了。芳芳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妈妈和姑姑继续自己的谈话。解读:在妈妈的心里,这句话是在鼓励芳芳,让她变得自信,从而照顾好表妹。不过,对于年幼的芳芳而言,她并不能充分理解这样的话语。儿童心理学家分析道:“听到这句话后,孩子将处在一个非常艰难的阶段。从这句话中,他清楚地感觉到一种潜在的威胁:他将要跟妈妈分开。然而,他还没有对此做好准备。对孩子来说,这句话实在令他揪心。”因此芳芳很可能会因为怕自己照顾不好表妹而担心妈妈失望,进而会产生焦虑,反而挫败了自信心。专家的话一般来讲,3岁之后,孩子才意识到“长大”的含义,才有可能理解,他还有另一种身份:大孩子。而作为大孩子,意味着他必须服从大人的要求。年龄还小的孩子,他会觉得,作为一个大孩子,会失去很多跟妈妈亲密接触的机会,失去很多被关爱的机会。所以他宁愿不听话,也要得到父母的关注和爱。对于相对大些的孩子,他会逐渐明白,自己终究会长大成人,而同时伴随着的就是牺牲、妥协和挫折。所以有时候,当你对着还是小孩子的他说他是大孩子时,他并没有顺从地接受你的要求,而显得忧心忡忡时,那就是因为他迷迷糊糊地意识到了,他开始要失去很多小时候的特权,要被即将到来的很多规则束缚。因此这个时候,孩子很可能会以自己的方式来对付你,比如他突然变得胆小了,变得说话结结巴巴了,变得要你帮他穿衣服了……那是他在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告诉你,他还很小,还需要更多的关爱,还不想失去他的诸多特权。小编总结:在对孩子的早期家庭教育时,当你想让孩子接受长大的事实时,可以通过长大有其他特权的方式来强化他的言行,比如你可以告诉他,大孩子看电视可以多看10分钟,可以自己选择衣服颜色,可以晚睡5分钟等,让他感觉到长大的优势,再逐渐引导,他就会对“你已经是大孩子了”这句话做出积极的心理反应和行动支持。(兼职编辑:邹利军)

本文Hash:186e1b59e740974b69e19f25d97bf52d36821fee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