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入园,家长千万不要哭

当宝宝一天天长大,他们也要开始他们的校园生活。但在很多时候,父母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时,由于孩子从来都没离开过父母,他们都很心疼,有些妈妈甚至会哭。专家表示,这种行为更不利于宝宝入园独立生活。讲讲述人:果果妈宝宝年龄:8岁果果现在已经上小学了,是个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性都非常强的小帅哥,在老师眼里,还是个模范生呢。他的小学,是寄宿小学。在上小学前,果果除了上了几个月的日托幼儿园以外,上的都是全托幼儿园。果果可以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也没多想,就给果果选择了家边上的幼儿园。几个月下来,妈妈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果果的爸爸妈妈平时工作都比较忙,所以从幼儿园里回来后,果果大多数时候是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爷爷奶奶对果果那叫一个宠啊,只要是果果提出的要求,一概满足。妈妈觉得再也不能这么下去了,否则果果会变成一个小霸王。可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冲动的果果妈马上想到的是要送果果去全托幼儿园。在果果幼儿园第一个学期结束前,她上网寻找杭州各个全托幼儿园的信息,最终确定了一家离单位近的方便接送的全托幼儿园。决定了就要行动。赶在放假之前,妈妈带着果果去了那家全托幼儿园,园长觉得果果年纪太小了,但是跟果果一番交流以后,觉得果果还是可以适应全托生活的,于是,果果的全托生活就在两个月的暑假之后正式拉开了序幕。爷爷奶奶曾经三更半夜打电话来指责果果爸妈,说他们自私,怎么能把这么小的孩子送去全托呢?其实,果果妈又何尝忍心呢。果果第一天上全托幼儿园,妈妈晚上8点半还在幼儿园门口哭。可就是这样,果果和妈妈都坚持了下来,而果果很快就适应了全托生活:在幼儿园里五天,周末回家爸爸妈妈带他出去疯玩。之后,果果还换过一个幼儿园,依然是全托的。妈妈说,第一次的选择虽然匆忙,不过幼儿园很理想。第二次,妈妈花了更多的心思,比如果果喜欢英语,妈妈就想选双语教学的全托幼儿园,也实地去了幼儿园,看了老师和保育员等等。事实证明,第二次的选择还是很理想。直到现在,果果已经上了小学,妈妈和果果的幼儿园老师还有着密切联系。

家长千万不要让孩子陷入拜金主义

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操纵在掌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父母的手里。

――罗倍尔

一位西方教育学家曾经评论道:“当代中国的孩子,是在一个越来越富裕的时代中成长起来的,我们不敢想象这些物质期望很多的人,将会给经济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当我们的家长以物质刺激为手段,引导孩子实现成长目标的时候,他们却不曾想到,缺乏辨别力的孩子们,正悄然地经历着一场心态上的变化。

所谓“家长是孩子的榜样”,指的正是孩子缺乏独立的判断能力,他们总是趋向于模仿家长们的行为,尤其是在生活方式之上。

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奢侈与虚荣,也没有哪个孩子愿意把自己的物质水平降低到一无所有的地步,所有的孩子都渴望着能够获得新衣美食,那种从物质享受上获得的快感,是极其直接而有力的。

就这样,在家长创造的体制里,在孩子们天性的驱动下,追求奢侈的风气开始在孩子中蔓延开来。人人皆以奢侈为荣,而追求奢侈的能力却不是每个家庭所都具备的,原本健康的风气,就这样遭到了逆转,从此在孩子们的思维中,追求财富、提高经济地位成为了他们未来生活中的唯一理想。

当这一变化出现的时候,就意味着拜金主义在未来的泛滥。

金钱是财富的抽象存在,同时也是计算社会给予个人回报的工具。将追求财富、提升个人经济地位作为人生中的一大目标的做法,本是无可厚非的。然而如果盲目崇拜金钱,把金钱价值看作最高价值,一切思想观念与行为都要服从于金钱而存在的话,就势必会陷入拜金主义的泥潭。

在拜金主义者看来,金钱不但万能,而且是衡量一切行为的标准,而这一观念的泛滥,其带来的伤害是多层次的。

从眼前来看,当孩子拥有“金钱至上”的观念时,其最直接的影响即是孩子在理想上的全面泯灭,我们很难想象,当孩子的眼睛里只有金钱,对任何美好事物都难以提醒兴趣,对任何事情都从利益角度考虑时,其行为会出现怎样的偏差。

当孩子为了一把糖、一件衣服、一顿盛宴、一次旅游来学习的时候,难免会产生将学习与物质奖励联系起来的想法。甚至于为获得好成绩、高分数而舞弊作假、隐瞒欺骗,而这些都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

正如一句名言所说――推动摇篮的手推动世界,当这样的观念汇集成为一个民族未来岁月中的社会观念时,其灾难性后果就愈发严重起来了。

对于全社会而言,当拜金主义大为泛滥的时候,是否符合经济效益就成为了一切行为的指导性原则,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许多不法者唯利是图,不择手段地追逐金钱,不仅无视社会公德、践踏商业法则,甚至于将戕害他人利益作为手段。

同样的,当权力传递到深受拜金主义熏染的下一代手中时,必然会成为其谋取金钱的手段。当下社会中出现的“钱权交易”腐败现象,正是这一观念的最直接映射。

就整个民族的文明而言,当拜金主义成为社会观念的主流时,所有的文化活动都势必以商品化的面目出现,其对整个民族所造成的危害,就更是难以估量。

基于此,我们就得到了一个有关家庭教育的新观念,在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中,究竟要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达成对孩子的激励。当我们探寻到这一层面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我们将会再次踏上变革的路途。

本文Hash:f243250267424141a9311ac89f9f655ab044e884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