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出现小学化倾向

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教育应当遵循学龄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保育与教育相结合,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寓教育于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然而,记者近日在天津、贵阳、哈尔滨等地采访发现,越来越难的小学入学测试打乱了幼儿园应有的教学方式,围绕升学指挥棒,幼儿园教育开始出现小学化倾向。幼儿园教师:我们也是没办法5月16日,天津市南开区某幼儿园大班。班主任王老师拿着一沓试卷展示给记者看:“2、3、4、5四个数字,用加减法组成多个等式。”“1个苹果相当于2个桃子,1个桃子相当于6个香蕉,问:8个苹果相当于几个桃子、几个香蕉?”……面对记者的惊愕,王老师无奈地笑了笑,“难吧?这其实是小学低年级奥赛的题目,如今却成了一些小学的入学测试题目。”据王老师介绍,现在越来越多的小学尤其是名小学采取了考试或变相考试招生办法,而近年来的测试题目也是越来越新,越来越难。“我们也是没办法。”天津市南开区另一家幼儿园的韩老师告诉记者,他们共有3个中班,但是近些年来每年中班升大班时,总会减少一个班,其原因在于将近30名孩子申请退园,选择去上某些名小学开设的学前班。在贵阳,幼儿园十有八九都开设了一些小学课程,如识字班、英语班、数学班等,加上各种音乐、书法、绘画等特长班。很多幼儿园还把这种教育当成“业绩”,说服前来咨询的父母。5月21日上午,记者以父母身份给贵阳一家有名的幼儿园打去咨询电话,园长表示:“我们每天上午都有一节英语课,保证你的孩子能上一个好小学。”孩子父母:不能输在起跑线上采访中记者发现,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幼儿园向父母意愿妥协的结果。贵阳精英幼儿园一位老师认为,幼儿园这样做全是父母逼的,现在很多父母衡量一个幼儿园的好坏,只看孩子在幼儿园认了多少字、会背多少诗、能做多少算术题等,这让很多幼儿园很难坚持原有的办园理念,而且幼儿教育不是义务教育,幼儿园要生存就必须满足父母的“口味”,幼教小学化在所难免。天津市和平区一所知名幼儿园曾经对孩子父母做过一次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希望孩子在幼儿园学习了解哪些知识,掌握到何种程度,结果90%以上的父母希望孩子在幼儿园里学会识字、算术、英语,同时,几乎每一位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掌握一两项特长。在记者采访的众多父母中,“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听得最多的一句口头禅。5月20日下午,在哈尔滨道外区一家幼儿园门前,一位接孩子的父母告诉记者,现在父母们聚到一起,问得最多的几句话就是“你们家孩子学什么特长?”、“认多少字、背多少诗?”等。“以前没打算给孩子报那么多特长班,可看人家孩子学这学那的,实在坐不住了。”她的孩子现在上小班,下半年就要上大班了。“上了大班就可以多报几个特长班了。”“上不了好小学就上不了好中学,上不了好中学就上不了好大学,上不了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这位父母临别时说的一段话,正是许多父母为孩子设计的一条“成才链”。幼教专家:这是在拔苗助长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引起许多幼教专家的关注。他们一致认为,幼儿教育遵循的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从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出发,因材施教,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将小学教育提前到幼儿阶段,违背教育规律,是在揠苗助长,不利于孩子今后的健康发展。天津市南开区华夏第一幼儿园的贾园长告诉记者,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害无益。幼儿的 身体机能和神经系统都很脆弱,如长时间注意力太集中,大脑易疲劳,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伤害。而且,孩子们的智力水平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如过早强制灌输,会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技学院张维娜老师认为,幼儿教育应坚持快乐、宽松、自由原则,让孩子通过游戏、活动的方式获得直接经验,培养孩子的兴趣和行为习惯。小学教育则完全不同,它以学科为线制定一个一个的目标,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获得的是间接经验。将这种教育方式强加给幼儿,会使他们丧失感知事物的兴趣和主动性。如何改变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状况?天津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院长、天津市幼儿师范学校校长郭亦勤认为:首先,要教育、引导父母改变观念;其次,要严格执行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规范幼儿园办学行为。“最关键的是要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让教育资源的分配更加公平。”(兼职编辑:李颖怡)

向幼儿教育小学化说“不”

从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获悉,《上海市学前教育教师参考用书(试用本)》及其配套音带、幼儿手工操作材料,今年秋季开学正式投入使用。此套教材将进一步缩减幼儿的学习时间,增加游戏时间,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养成良好习惯。

避免幼儿教材小学化

进一步淡化学科味,是这次修订的一个要点。传统的幼儿教材实行分科教学,一般分为语言、常识、计算、音乐、体育和美术六门课。上海“一期课改”已将这些学科进行整合,“二期课改”更是将幼儿园一日生活整合为生活、运动、游戏和学习四类活动,这次修订使整合意识再次得到强调,避免幼儿教材小学化。

修订后的教材,孩子们将拥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游戏时间。以幼儿在园一天8小时来计算,生活约占4小时,运动约占1小时,游戏约占1个半小时,学习约占1小时。而这1个小时的学习也将更重视幼儿的个别化教学。

对于这些修改和调整,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负责学前教材管理的教研员周洪飞认为,学龄前儿童的情感、态度、能力、习惯等培养十分重要。而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学习欲望等的培养,需要幼儿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各类活动获得直接的体验和经验,而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并不适合低龄幼儿。

关心孩子理解了多少

这次教材修订的另一大变动是把2-3岁年龄段单独列出。专家发现,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刚刚离开家庭,更多的是以自我为中心,注意力很难集中。“对2-3岁孩子更侧重教养活动,所谓生活中有学习,学习中有生活,教材在修订时整合力度更大。”周洪飞介绍说。体现在教材中,为这一年龄段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切入口更小,多以小组方式、游戏形式进行。具体教学内容也有调整,增加卫生、生活习惯的培养,减少过于冗长的儿歌等。

“孩子刚进幼儿园都是白纸一张,经验不足会给他们的学习带来障碍。如画小白兔,很多孩子不知道兔子前腿短、后腿长。如果对这些初入园的幼儿直接分学科开展教学,将会给他们的学习增加难度。”这套教材的副主编、幼儿特级教师李慰宜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更关心孩子理解了多少,而不是过于关注自己教了多少。

新理念盼望家长支持

教材对学习内容的调整和学习时间的缩减,家长和教师是不是能够理解和支持?每年秋季开学,一些幼儿园园长都会被大班家长“围追堵截”,要求开设拼音、识字、算术、英语等课程,帮助孩子做好入学准备。“现在不少家长急功近利,过于看重即时效果。让幼儿园的孩子加班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知识,对孩子的后续学习并没有多大意义。”在李慰宜看来,家长更应重视孩子注意力的稳定,它是任何学习的前提。

这套教材的主编、华东师大教授朱家雄认为,这次教材修订集中体现了上海学前教育近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要真正落到实处,还需广大教师和家长的认同和支持。

本文Hash:11aa429c44205207756d12a1a65b83a530d0fdce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