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错的总是父母

把那些不认真教育自己孩子的人和乌鸦养育幼鸟的行为相提并论,这其实对这种很聪明的鸟是不公平的。乌鸦在感情方面从一而终,而且始终在同一个地方筑巢落脚。当雌乌鸦在峭壁上孵卵的时候,雄乌鸦会主动承担起觅食的任务。小鸟出壳后,乌鸦夫妇就搬到离巢较远的地方,只有到喂食的时候才回来。人们出于误解认为乌鸦不关心自己的孩子,于是就产生了“乌鸦父母”这个带有贬义色彩的词语。事实上,乌鸦一直全力守护着自己的家园,并且时刻准备着用生命与来犯的敌人搏斗。即使小鸟羽翼丰满,乌鸦父母也依然照顾它们,直到它们能够独立生活。如果乌鸦幼鸟不幸从巢里掉落到了地上,父母也不会置之不理,而是继续喂养它们,并且努力保护它们不受外界侵害。

现在,佩德拉在带她5岁的儿子时已感到很吃力了,在好不容易熬过儿子3-4岁的对抗期后,儿子西蒙却突然变得比从前更加不可理喻,他正在挑战佩德拉新的忍耐极限。每天早上佩德拉都希望这一天能比前一天过得太平些、愉快些。但是尽管她非常努力地做着,西蒙就是不合作,就是要跟她对着干。这样的状况已持续三个月了,现在佩德拉感到快没有精力和耐心再这样持续下去了。

最让人发愁的是西蒙经常会把这种对抗发展到了街上,昨天又发生了这种事:佩德拉采购回来,西蒙不顾沉重的购物袋,一定要佩德拉背着他回家,刚开始佩德拉还把他硬拽在身后,拖着他回家,快到家的时候,她放手让西蒙站着、不管他了,于是西蒙号啕大哭,佩德拉就在家门前不远的地方等着,尽量强忍着怒火,平静地处理这件事。

正当佩德拉快要赢得了这场对抗时,一个过路人却把她的努力毁于一旦:“你是怎么当妈的呀?怎么能让你的孩子在那里大哭!?”这样的批评让她脑袋都发懵了。佩德拉怒不可遏,喉头就像被什么堵住了一样,她立刻就把还在嚎哭的西蒙托回到了屋里,然后自己也开始掉眼泪,她本可以给那个好管闲事的路人一巴掌――也给自己一巴掌:因为她觉得在和西蒙的对抗中,她输了。她觉得上天对自己太不公平了:她现在的处境,她的孩子,她已经做了自觉能做的一切,她出于好意却经常感到自己是那种大喊着要用打耳光来威胁孩子,事实上却下不了手、整天掉眼泪的母亲――她从来没有想过会成为这样的母亲。仔细想想,她觉得那位过路的老先生说的也不无道理:她不是一个好母亲,没能够教育好孩子。因为她老是把自己的恶劣情绪转嫁给西蒙,才让这个小家伙现在变得如此不可理喻。将来有一天西蒙可能会怪罪她没能给他一个幸福可言的童年。

事实上,每当孩子身上出现问题的时候,父母并不需要把错全揽在自己身上。如果父母总在为自己孩子的行为负责,又在担心自己把一切都搞砸了,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心理学家基尔斯汀•达文认为:“教育孩子是非常劳神费力的,家长们经常会觉得所付出的努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经常会有出乎人们想象的新阶段,不仅仅是在需要彻夜守护的婴儿阶段,还有在3-4岁的对抗期以及之后的青春期,处于这些时期的孩子们会让那些最有耐心的父母们都到达忍耐极限的边缘。在这些特殊时期之外,有时父母和孩子也会遇到一些典型的危机时段。比如,学龄前的孩子经常会经历一些角色的转变――他们必须要和自己的父母分开,而正式进入学生的角色。心理学家基尔斯汀•达文认为:“孩子在成长中的每个阶段,发展的每一步中都会碰到新的要求、新的挑战,这些都 要孩子和父母共同去适应,这是非常费力的一件事。如果父母试图让这一切表面上看起来完美,则这个任务就会更为艰难。”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但这既不是父母的错也不是孩子的错,这是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为了能够顺利地度过这些艰难时期,心理学家达文强烈建议父母亲们要勇于承认自己的失望并且放轻松,最重要的是要把自己从追求完美中解放出来。只要父母们不再要求自己在场面上微笑,而是可以发发脾气,那么情形就会好很多了。比如和其它的母亲聚在一起互相发发牢骚,数落数落自己家里的淘气包,相信每个母亲都会觉得如释重负:原来别人家的小孩子也是这样的啊!在谈话中大家还会笑话那些曾经让自己在家偷偷抹眼泪的事。同时大家还可以互相交流经验,看看别人在碰到同样情况时是怎么处理的。当父母亲能够让自己放轻松,把自己从沉重的负担中解放出来的时候,孩子也就走入了健康成长的第一步。

当把关注点放在解决问题上面时,那么在这些问题中谁对谁错也就不那么重要了。在矛盾中谁是责任人,这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在家庭矛盾中是无论如何也搞不清的,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双方是互相影响的。绝大多数家庭危机都能够不很费力地解决。有时候跟自己的另一半或者跟其它的父母亲谈一下,发泄一下,就能够重新让自己自信地面对孩子的问题。有时候当孩子刚刚度过一个艰难的发展时期,但又会重新对自己曾满意的能力产生疑问,所以很多小孩在学会爬行或走路前都特别爱哭,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自己已经具备这种能力,但他们的四肢却不配合的状态感到很不满意。

随着西蒙的入学,他变得听话了,从而和母亲的关系也慢慢好转了。学校这一新的挑战和那种“我已经是大孩子了”的意识让西蒙感到骄傲和满足,这些都让他随和多了。

但有时,家长们在日常教育孩子所碰到的问题是需要得到专业的咨询,以避免这些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即便是对一些并不复杂的孩子,如早产儿、哭闹得特别厉害的孩子、喂养时碰到困难的孩子或残疾孩子,教育这样的孩子对于他们的父母或者单亲家庭中的任何一方来说,在短时间里都是要求过高了。这时候家长们就必须寻求帮助,以免他们陷入绝望和对他们能力怀疑的不断升级。

观点来源:德国儿童保护协会、慕尼黑地方分会、慕尼黑儿童保护中心家庭治疗学家、心理学学士克斯汀•达文女士采访录。

误区:孩子好带是父母的福气

误区:有个好带的孩子是父母上辈子修来的福气

每个准妈妈怀孕的时候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能够一觉睡到天亮,尽量不要哭闹。这个愿望能否满足,不是有没有福气的问题,而是由孩子天生的脾气秉性所决定的。一些宝宝在出生的前三个月里经常会有时大声嚎哭,主要是他们还没有发育成熟,还不能够顺利入睡。大多数宝宝在出生大约三个月左右就基本适应了母体外的世界。早产儿由于先天不足,所需要的时间也相应变长。

同样,准爸爸妈妈们也要做好心理准备,自己的宝宝有可能就是一个十足的“小闹娃儿”。因此,最好在怀孕期间就早作好分工安排,谁在前三个月里可以协助照顾宝宝,减轻父母的负担,尽可能为父母和宝宝争取休息时间。慕尼黑哭闹儿科门诊主任,迈希特赫尔德•帕奥泽克教授告诉我们,有科学研究表明,孕妇在怀孕阶段如果注意避免不必要的压力,多休息、放松,这将对未来的宝宝有积极的影响。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哈蒂•海克科纳研究员领导的一项调查显示,孕妇应该在正常饮食外每天额外吃一块巧克力。大约有三百名怀孕妇女参加了调查的第一部分,研究记录下她们在怀孕期间感受到的压力和吃巧克力的数量。调查的第二部分,请这些已经成为妈妈的被调查者在宝宝长到六个月时对宝宝的表现予以评价。调查结果是:几乎每个在怀孕期间有规律地吃巧克力的妇女都认为他们的宝宝非常令人满意,反应灵敏、发育平衡、容易抚慰,而且他们的宝宝非常爱笑、不怕生。宝宝这些积极的表现是否真的可以归功于母亲每天一块巧克力,亦或是其他不为我们所知的原因导致了这一积极结果的出现,目前研究小组还不能给出明确的回答。海克科纳和他的同事们估计,母亲在吃完巧克力后的愉悦情绪可能会传递给腹中的胎儿,让他也感觉到非常舒适。另外也有可能是巧克力的成分中含有的某种物质会对胎儿脑部的代谢起到积极的影响。但研究者们也认为,孩子的行为也可能和母亲是否吃了巧克力完全没有关联,而是其他因素所致。

可以推测,那些喜欢甜食的母亲可能对自己和宝宝都更加感到满意,因为她们天生喜欢享受并且容易给自己找到喜欢的东西。但是即便如此,也不应该让孕妇在怀孕期间毫无节制地大吃巧克力,毕竟体重增加过大或过量地摄取糖份对母亲和孩子都是不健康的。另外,甜食不可避免带来的多余脂肪也将是妈妈们产后难以克服的问题,减肥失败很可能会给人的身心带来不良影响。

观点来源:迈希特希尔德•帕勃塞克教授,慕尼黑儿童中心,啼哭儿童咨询中心负责人

误区:有一个爱哭闹的孩子,是父母很倒霉的事情

可以理解,很多“闹娃儿”的家长是多么渴望得到片刻的宁静。孩子安静听话的时候少之又少,因此家长会抓紧利用这一宝贵时间做些自己的事或家务。但是这会经常给宝宝造成一种错觉:不哭不闹的时候父母就不管他了,只有大哭大闹才能吸引父母的注意。

特别是那些在前三个月中经常哭闹的宝宝的家长们,在带孩子的时候一定要特别注意操劳与休息之间的平衡。家长应该花些时间在自己的事情上,或者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睡着或心情好的时候适当放松自己的身心。这时,父母也应该回忆一下,自己曾经是多么期待孩子的降临。无论孩子多么吵闹,父母也不会减少对他的关爱,他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也不会打折。有一个爱哭爱闹的宝宝就注定了父母轻松的时刻会很少,但正因如此,才越发显得弥足珍贵,需要父母好好利用。

观点来源:采访迈希特希尔德•帕勃塞克教授,慕尼黑儿童中心,啼哭儿童咨询中心负责人

本文Hash:300277adc86649d2d2ce4f6dc593638fec1a68bc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