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皇帝”必然会逆反

生活中,常常听到父母们焦虑地抱怨自己的孩子到了“逆反期”。好像孩子在少年时期一定会逆反,似乎父母与孩子必须要共同去面对那么一段恼人的人生经历。

笔者认为,那不是人生的必然。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是否逆反,与家长的教育方式、家长自身的情况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也并不是所有逆反的孩子都是需要修正的。孩子之所以“逆反”,往往因为其在家中要么被极端重视而受到过分溺爱,要么在精神上被有意或无意忽略所致。事实上,只要父母不把孩子当“皇帝”;坚持做孩子的朋友;与此同时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孩子与家长都不会经历那样不愉快的人生阶段。

孩子变成“皇帝”,必然逆反

中国的家庭其实很长时期以来,是以晚辈对长辈的绝对服从为传统的。孩子成为家庭中的小“皇帝”不过是近三十年左右才有的现象。这是新时期出现的家庭教育的特征之一。

由于这个时期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每一个家庭都对唯一的孩子给予了无限希望;由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物质生活的丰富,现今的家庭有条件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基本上经历过上山下乡与十年文革时期,父母们往往希望把自己年少时应该得到而未能得到的快乐、幸福,统统都在孩子身上实现,并由此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孩子”便成为这一代许多父母的信念与口头禅。父母生怕自己的孩子受到丝毫委屈,一味地忙着宠着他们,不顾一切地牺牲着自己。然而,过分单纯的愿望使一些父母忽略了应有的配套教育,“爱”,仅仅成了单方面的传递。

于是,孩子在享受快乐与幸福的同时,把父母的这些牺牲视为理所当然。

于是,孩子成为家庭中的主宰,父母唯孩子是从,一切随着孩子的指挥棒转。

其实所有的旁观者都很清楚:这样被父母自然而然地当成“皇帝”伺候着渐渐长大的孩子,哪里还能听得进去不顺耳的话?哪里听得进与自己的认知不符的建议?当父母突然有一天发现孩子有了一些坏毛病,或者家长被学校老师要求配合做某些方面的工作,才知道孩子根本就不会把父母的话当回事,家长才说了一句,就被驳斥了十句;家长眼看着孩子的一些欠妥的言行刚要开口说上几句,眼瞅着孩子已经拉长的脸,立刻就会把到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于是,家长们一边看着孩子的脸色行事,一边苦恼着,抱怨着!

孩子被宠养成家中“皇帝”,现今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可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一些父母似乎在没有亲身体验到孩子“逆反”的滋味之前,是听不进过来人善意的进言的。因此,如今的家长仍然在前赴后继地热衷于将孩子养成“小皇帝”,重复上演着那些并不能令人愉快的剧情。作为当事者的父母们,笔者不想多加评说,因为每一个局外人都能清楚地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也清楚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不过笔者仍然要提醒那些溺爱孩子的父母:无论孩子多小,只要发现他(她)的要求或言行不妥,就得指出来并告诉他怎样做才是对的。有这样的经历与习惯,孩子就不会形成听不进劝诫与批评的毛病。如果明知不对还听之任之、一味纵容,无论多么好的孩子,都会被“宠爱”坏、被“溺爱”坏的!家长要及早认识到自己宠爱孩子无度所会造成的危害,纠正自己的认识与做法;同时要注意观察,及时发现孩子会出现的问题苗头,并能及时给予纠正。否则,所谓的“逆反”就不是一个时期的事情,或许,这样的日 会伴随父母与孩子的一生!

父母强制行为会造成孩子逆反心理

  太平洋亲子网特聘专家徐勇谈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越来越多的家庭只生一个孩子。最初的一代独生子女也长大成人,成为孩子的父母。那么这些独一代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如何抚养我国的第二代独生子女一直是困扰家长和社会的重要问题。

  父母的强制性行为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了现代家庭结构的变革。往往一个家庭中有爸爸妈妈,外公外婆以及爷爷奶奶等成人,而只有一个孩子。家庭变成以孩子为中心,孩子成为了宝贝,或者也可以用以前比较通用的词汇,成为了家里的“小皇帝”。父母等为了孩子忙得团团转,为了孩子能够成才,家长不但愿意满足孩子的各种物质方面的要求,而且在经济允许的条件下,会要求儿童学习各种技能,为孩子的将来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成人看来,这种安排是为了孩子好,是以孩子为出发点的。但是孩子往往不能意识到这点,他们觉得爸爸妈妈剥夺了他们的游戏时间,强制要求自己去学习这,学习那的,他们非常的反感,不愿意配合父母,不愿意疲于奔命的学习着。因而家长和孩子之间由于各自的观念而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我国是一个讲究传统的国家,古时候就有父母之命,不可违的传统。即使是现在时代不同,变化日新月异,但是这个传统仍然没有改变。在孩子出现不同的观点,出现在家长看来不可原谅的行为时,家长往往会采用自己的权威,采用强制性行为来解决问题。孩子毕竟是弱小的,他们不敢跟家长有太大的冲突,因而在家长的强制性行为下,孩子一般会放弃自己的观点,改变自己的行为,服从家长的指挥,一般我们看到这种情况,就会觉得家长的教育成功了,孩子的行为改变了。但如果深入分析的话,我们可以发现孩子只是暂时压抑了自己的想法,而并不是真的懂得了家长的良好意图。只是暂时避开了家长的锋芒,在家长不注意的地方或时间里,孩子的这种行为可能会增多,导致的后果可能会更加的严重。

  因此,建议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记住平等的对待孩子,将孩子作为一个有意识,有主见的个人来探讨孩子行为出现的问题,而不是将孩子作为自己的附属品,强制的要求孩子满足自己的要求,不从事某种行为。>>进入太平洋亲子网特聘专家徐勇博客

  孩子应如何食用饮料和小食  健康警钟  乳酸奶与乳酸奶饮料是一回事吗?

想了解更多与本文相关的妈妈真实日记、帖子、提问吗?
快到亲子部落看看吧,并可赢取更多免费大礼哦!

本文Hash:b051a0a36aa820783e5a7eee075e60b4e8a6a0b8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