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撒娇有理宠爱无过

我家的3个孩子,高中时期由于学校太远,都住校。为此家中老人及亲朋无不担忧:从小生活优裕,娇生惯养,没有吃过苦的孩子,能适应住校生活吗?生活能自理吗?而我却不担心,我觉得他们有足够的“底气”适应新的环境,这个“底气”来自于孩子从小尽情的撒娇,以及我充分的宠爱。事实证明我是对的。看到孩子都顺顺当当适应住校生活,欢天喜地结束军训归来,曾经担忧的家人连说“没想到”。

其实,孩子从一出生就有一种本能: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要求,希望得到回应,也就是通过撒娇得到宠爱。婴儿时期,只能是哭:饿了,哭;尿了,哭;不舒服了,哭;想要人抱了还是哭。大了以后逐渐用语言、用肢体表达更多爱的需求,也不仅仅是要求抱一抱了。当这些需求及时得到满足时,孩子就会很安心,表现得情绪稳定,有自信心。相反,他就会不断地发出各种讯号来探测自己是否被爱,表现得不安、烦躁,缺乏自信,严重的话,走向社会后会产生对人的不信任。

这些不是我说的,是我在日本时从育儿书上看来的,听幼儿园老师和其他家长说的。我觉得很有道理。我家的3个孩子从小都很要我抱,我都尽量满足。尽管家里老人提醒我,不能多抱,抱上瘾就麻烦了。但我觉得那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孩子高兴,我也开心,何乐而不为呢?可是生了双胞胎以后,在国外,自己带3个孩子,忙得脚后跟都朝前了,对大一点的儿子的要求几乎都成了“等一会儿”、“知道了”、“以后再说”。无奈,没有三头六臂,只好先顾两个小的。当时儿子3岁,其失落程度可想而知。

3年后,我们全家回到上海,女儿大了,家里又有阿姨和老人帮忙,我空闲多了。这时,6岁的儿子就像“补课”似的见缝插针又撒起娇来,粘着我,要我抱。于是周围的人就说,这么大了还要抱,难为情难为情。我也产生了困惑,这么大的男孩子,还要不要包容他的撒娇,是不是应该把他推开呢?60多岁的本田太太知道了我的困惑,笑呵呵地说:“放心吧,尽管满足他撒娇的要求,前几年缺的,现在要补上了,等到他满足了,不用你推他,他自然就离开了,到时候你想抱,他还不要呢。”还真是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儿子自然就不再那么粘着我撒娇了。

现在回想起来,我很庆幸能够及时地补上了儿子缺失的撒娇,若是再晚两年,到了一定的年龄,他自己也会觉得不好意思再这么直白地表达自己撒娇的需求了,那么这种缺失就会伴随他一生,或许在某个阶段会下意识地、不合时宜地表现出来。我有一个女友就结识了一位下意识寻求母爱的男士,尽管这位男士很优秀,女友最终还是和他分手了,原因是:“我毕竟不是他的母亲。”后来得知,这位男士的母亲虽然很爱儿子,但极少在儿子面前表露温柔的一面,即使在儿子小时候,也很少有搂搂抱抱、拍拍脑袋摸摸脸蛋儿这样的举动。

在我生了双胞胎以后,儿子还出现了“返婴现象”,明明自己能做的事也要我帮他做,吃饭也要喂……仿佛自己也是婴儿,需要和妹妹一样被照顾。当时我很担心,也很困惑,一边满足他的要求,一边嘀咕这样做对不对。于是咨询了幼儿园的园长、老师,老师们都说:他在幼儿园一切正常,情绪稳定,没有任何类似的情况,而且越来越像个小哥哥,这正是因为有了你在家里对他的包容,满足了他在这个特殊时期的一些看似无理的特殊要求,使他情绪得到稳定,身心得到平衡,他才能愉快地度过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放心吧,这是一时的,很快就会过去的, 是你要辛苦一阵子了。当时,老师的话给了我极大的力量,所以十几年后的今天,老师的这番话我依然记得一清二楚。我们常说温暖的家是孩子的避风港湾,我看还应该加一句:母亲宽厚温暖的怀抱和包容是孩子精神上的加油站,是孩子吸取力量的基地。如今,我的3个孩子尽管都很恋家,但他们对走出家门没有畏惧和恐慌,因为他们知道身后随时都有一个坚强的后盾。

日本有一位育儿专家经常被年轻妈妈们问道:我应该什么时候让孩子放开我的手?过多的宠爱会不会有害?面对这样的提问,他总是回答:当孩子吸满了爱的养分,推开你的手的时候,请自然放开,这个时期因人而异,你说了不算,孩子说了才算。至于宠爱,尽你的所能宠爱他吧,对于小孩子,宠爱没有过多之嫌。

或许会有朋友说,这还了得!现在的独生子女都是小祖宗、小皇帝,还能如此宠爱他们?没错,我们说的是撒娇和宠爱,而不是无理取闹和溺爱。关于这一点,我们下次再接着聊。

过分溺爱孩子对宝宝有害无益

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里所有人都爱护着一个人,过分溺爱的后果很严重,下面小编就带大家看下十种溺爱的形式,希望大家引以为戒。

1、过分注意

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话。

2、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3、生活懒散

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想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4、轻易满足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轻易就满足孩子的要求。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5、大惊小怪

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推荐阅读:

危害孩子的十种溺爱

幼儿家教秘笈养成好宝宝

巧妙教育幼儿期的宝宝

幼儿家教9成父母都的犯错

6、祈求央告

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7、剥夺独立

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时刻不能离开父母或老人一步,搂抱着睡,偎依着坐,驮在背上走;含在嘴里怕融化,吐出来怕飞走。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还往往成为“把门虎”,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造成严重性格缺陷。

8、包办代替

我曾问一些妈妈,要不要求孩子劳动,有的竟说:“我疼都来不及,还忍心让孩子劳动?”也有的说:“叫‘小东西’做事更麻烦,还不如我帮他做了。”所以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这决不是耸人听闻。

9、当面袒护

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爷爷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

这样的孩子当然是“教不了”啦!因为他全无是非观念,而且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其后果不仅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 庭不睦。

10、害怕哭闹

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睡地、不吃饭来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爸妈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推荐阅读:

单亲家庭更不能过分溺爱孩子

幼儿期的坏习惯易引发成年后耳部疾病

毁掉孩子一生的溺爱方式

幼儿期安全措施总攻略

本文Hash:8681835a1335402774784f27ed4f9bee91011e9b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