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提一个简单要求

潘金志读书习惯的最初形成缘自父亲一个最简单的要求。

当时他12岁,由于太沉溺于玩耍,学习成绩始终处于中流。即便是作文,也都是词句干瘪的流水账。好像是学期成绩报告单发到手上的那个晚上,整天忙碌的父亲突然把他唤到身边,先让他再仔细看看成绩报告单上的每个数字,然后对面露羞惭的他说:“不用我说,你自己也明白从此应该认真读书了吧。现在我给你提一个简单的要求,就是从今晚起,你每天在睡觉前坚持读20分钟的书,教科书也行,我书架上的书籍也行。你一旦养成习惯,我不信没有效果。”

没想到,就是这么个简单的要求,竟然改变了令潘金志尴尬的局面,甚至他的一生。父亲的要求是简单的,但他的监督也够严格。凭着这20分钟,那年的暑假里潘金志重读了一遍上一学期的所有课本。在新学期开始之后,潘金志又开始读些文学以及自然科学等方面的课外书。渐渐地,他觉出了其中的乐趣。倘若他没能完成当晚这一任务,睡觉时总觉得空落落,非重新爬起来读完不可。

又一张成绩报告单递到父亲手里,父亲看后高兴地说:“看来我那个要求的效果已经出来了,道理你已明白,以后就用不着我来监督你,持之以恒吧!”就这样,这个习惯保持到读高中、上大学、参加工作,直到如今。

有一位母亲扯着一个十岁左右男孩儿的耳朵,厉声斥责一番之后,便连珠炮似的提出了一系列苛刻要求:错掉了的作业都给我再做20遍;一回到家里就把语文书上的成语抄15遍;双休日都要待在家里背唐诗,记牢;每天还要练一个小时的毛笔字……不消说,如此高要求非但天真活泼的孩子无法完成,就是这位母亲,也是坚持不了几天的。无法完成的要求,即使再多,又有何用?

对于成长中的孩子,作为父母不可能没有要求。然而家长必须明白,要求越多,并非能带来好的效果;要求越复杂,越可能使孩子无所适从。聪明的父母,试着从一个最简单的要求开始吧!

如何面对孩子“我只要这一个”的要求

当孩子面对琳琅满目的货架,指着其中一件说道:“妈妈,我只要这一个”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动心,虽然这件物品并不实用,或者根本不适合孩子,但是面对孩子“只要一个”的肯求时,我们很难硬下心肠拒绝。

芸芸看到邻居家的小朋友正在学钢琴,于是也央求妈妈,要给自己报一个钢琴班。不是因为她真的喜欢,也不是在乐感方面有特长,只是因为别的小朋友有了,所以她也想要。

妈妈答应了芸芸的要求,报了钢琴班、买了钢琴,并为此重新改变了家里的布局,只为了给芸芸腾出一个清静的专门练琴的场所。然而当一切准备妥当之后,芸芸在两次课后说什么也不学了,“妈妈,我想学琵琶,璐璐弹的琵琶好听极了,而且还穿汉服呢。”

妈妈当然没有同意女儿的半途而废,但是芸芸显然对钢琴已经丧失了兴致,每次上课都在应付,痛苦的表情让老师都不得不说,“如果孩子真的没有兴趣,就别勉强了吧。”

妈妈坚定地近乎残酷地要求女儿坚持,但是只要一下课,芸芸就会跑到隔壁教室去看璐璐弹琵琶,满眼都是向往的神色,“妈妈,好妈妈,我真的只想学琵琶,你答应我好吗?”

妈妈显然有些无措。

成长过程中,孩子的要求很多。随着他们渐渐长大生活的空间不断扩展不断接触到更丰富的信息时,所有的事物对他们来说都是新鲜的,都是充满吸引力的。眼前看到的永远比正在拥有的要好,于是便会不断地向家长提要求,这个时候我们该拒绝还是同意呢?

拒绝不仅会让孩子伤心,还有可能扼杀掉孩子的理想与机会擦肩而过,但是一味的顺从又会让家长在精力与财力上狼狈尴尬。

想到一个“象牙筷子”的故事。

历史上以奢华和残暴著称的商纣王起初也是一位勤勉的帝王,改变正是从一双象牙筷子开始的。

一个诸侯国的国君献给他一双象牙筷子。当纣王接受这份礼物并开始用它来吃饭的时候,他发现以昂贵稀有的象牙做成的筷子与陶制杯碗放在一起很不协调。于是便命人将所有的杯碗盘盏换成用犀牛角、玉石制成的精美器皿。餐具更新以后,问题又来了。精美的器皿中当然不能盛放那些大豆、糙米和普通的食蔬,而是要配以珍馐美味。自然在享受如此美味的时候,再穿着粗布制成的衣服住在朴素的殿阁里也不匹配,于是便要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廷,并让能工巧匠制出绫罗缀珠的锦衣。

很快,肉林、酒池出现了,宠妃、臣得势了,一个国家由此走向灭亡。

这一切,只源于一双象牙筷子。

从起点,我们是永远看不到终点的。

只有以终点时时刻刻提醒着自己,才能在过程中不会错误的开始,也不会在开始之后一路执着地错下去。

孩子的要求很简单,他们简单地以呈现在眼前的一种特点为评价标准,认定了眼前的东西是他们喜欢的,想要的。那是因为他们太小,还不能全面客观地看清这件物品或者事件是否真的适合他们,是否会给他们带来真正的喜悦与帮助。比如,听到悦耳的琵琶声因此心想往之,但是却不能想到这样悦耳的声音背后,是日复一日的辛苦练习以及在这个过程所必须忍耐的枯燥。他们自然想不到练习的时候手会疼、会起蛮子,还要为此舍弃一些玩耍的时间,要在过程中学会坚持。而且,爸爸妈妈还要为此付出一笔计划外的支出。这些他们想不到,但是爸爸妈妈可以告诉他们,可以让他们在充分体会之后,再决定是否真的“只要这一个。”

本文Hash:01fc881680e5d171f635b0156cc29991f31173b6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