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孩子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杨帆,你看这是什么?”新年的时候,我把孩子发表的文章做了一个汇总,共有5篇。我制作了一个奖状,把这5篇文章写在了奖状里。

“奖状!谢谢爸爸。”孩子接过奖状,显得很高兴的样子。

“你可以把奖状读给我听一下吗?”

“杨帆小朋友:你在2004年勤奋努力,发表了《雾像什么》等5篇文章,特此向你表示祝贺。希望你在新的一年里更加认真,力争取得更优异的成绩……2005年,你能超越自己吗?爱你的爸爸妈妈。”孩子读得很自豪。

“这是送给你的新年礼物之一,你喜欢吗?”

“喜欢!我要是明年能多发表几篇文章就好了,还能得到稿费。”

“是啊,祝你成功,同时也祝你各门功课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孩子离开时,一路都低着头看那张奖状。后来,他把奖状藏在了资料盒里。他说,明年让我们再做一张,希望比今年的更漂亮。

奖励孩子有多种形式。把属于孩子的成绩做个小结性的汇总,并以奖状的形式给予展现,是一种好的方法。孩子会从这一张简单的奖状中看到过去的成绩,从而产生兴趣,增强信心,产生超越自我的欲望。

关于奖励的问题,多数家庭比较随便,只要孩子能考得好,几乎是有求必应。其实,这并非小事一桩,处理不好就可能事与愿违。有的家长有这样的经历,孩子第一次考了100分,回来就向家长要"说法",还说其他考得好的同学都得到了父母的奖励。关于奖励的问题,多数家庭比较随便,只要孩子能考得好,几乎是有求必应。其实,这并非小事一桩,处理不好就可能事与愿违。

所以,家长们也要讲究奖励的策略和原则。

第一,少奖为佳。

适当时候、适当次数的奖励,就相当于给发动机加油,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但切不可太滥。奖的频率太高,其刺激作用就会逐步下降,要想发挥其作用,就必须不断加码,以满足孩子迅速扩张的胃口。而更为严重的是会引导孩子为了得到奖励而学习,不能产生真正的动力。因此,在满足孩子必需的学习用品和生活需要的前提下,要逐步减少奖励的次数,最佳境界就是没有奖励。

第二,奖态度不奖分数。

大多数家长是以分数或者名次来设定奖项和决定是否奖励,其实最好的方法是根据孩子的学习态度进行奖励。因为从长远看,态度和努力的程度比一两次的分数更重要。而且考试会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如卷子的内容对每个人的适应性,孩子复习题目的"机遇"性等,所以并不能真正反映其学习的努力程度和效果。用分数和名次作为奖励的标准,有可能出现孩子已经非常努力,但因为一些偶然因素而没有达到设定的奖励目标,结果反而会打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第三,一诺千金。

如果和孩子有了约定,比如有的家长是定考多少分,有的家长是定考到第几名,就一定要兑现。如果孩子达到了约定的要求,就要坚决奖励,做父母的不兑现自己的承诺,就会严重挫伤孩子的学习热情,更为严重的是给孩子树立了言而无信的榜样。如果孩子没有达到设立的目标,也不可迁就,形成讨价还价的习惯。与其怕影响孩子的情绪而改变初衷去迁就他,还不如没有这样的约定。

第四,奖品适当,价值适中。

奖励的价值不要太高,其价值和奖品要与孩子的年龄、取得的成绩等等相适应。有些家庭由于形成了奖励并不断加码的习惯,常常给孩子价值过高和不适当的奖励,那样反而会害了孩子。比如有的家长因为孩子某次考试满分,就给孩子买电脑买游戏机,结果孩子玩物丧志。

第五,精神鼓励为主, 质享受为辅。

很多家长给孩子的奖励是以物质享受吃、穿、玩为主,这样的弊端是将孩子的目标引导到享受方面。其实学习用品,特别是书籍才是最好的奖品。

好孩子源自好方法什么是好的教育方法?

【妈妈网特稿】怎样的教育方法才算是卓越优良的?不凡的教育方法应该是很多父母不断追求、不断寻觅的目标。良好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孩子成才,帮助他们少走弯路。那么到底什么才算是优秀的教育方式呢?

一、兴趣是最好的导师

很多教育大家都对最好的教育方法提出过不同的意见,并为此争论不休。但是他们都对同一个观点提出赞成的态度,这个观点就是兴趣为上。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俄国着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从小培养孩子对知识的兴趣,比生硬地要求他们3岁会多少汉字,会背多少首唐诗的意义要深远得多。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二、教人向善

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心理测试,一位心理专家问一群幼儿园的小朋友“如果一个妹妹感冒了,她感到非常寒冷,那你愿意借给她外套吗?”结果大多数孩子都不作声。当老师点名提问、时,第一个孩子说:“病了会传染的,她穿了我的衣服,那我也该生病了,我妈妈、还得花钱。”第二个则说:“我妈妈不让,我妈妈会打我的。”结果,半数以上的孩子都找出种种理由,表示不愿意借衣服给生病的小妹妹。

也许这不过是一个个别例子,但事实上目前有很多家长对儿女的智力、和身体、发育十分紧张,却很少教孩子学会关心与爱。从佛家的观点来说,向善是很自然的,是修行的起点。古语也有“人之初,性本善”之说,正如爱是人类的天性一样。人们在得到别人爱的同时,也向别人付出自己的爱。父母用爱心满足孩子对爱的渴望,孩子用爱心回馈父母的养育。

对孩子的向善教育,可以从指导孩子从爱护身边的物品开始。小猫和小狗、花草树木都是孩子生命中值得怜爱的所在;对稍大的孩子,则要教育他同情人、关心人、体贴人、爱护人,给人以真诚的爱,使其成为有同情心、富有人情味的人。

三、养成一个有益终生的爱好

精力日益旺盛的孩子,家长务必要将他们导向有趣、有益的兴趣爱好中,这样他就有了富有积极意义的生活乐趣,以边玩边学、学习和动手为乐,就不会无理撒娇或吵闹。试想,当一个孩子总是兴致勃勃地认物提问、学话识字、跳舞唱歌、下棋集邮、画画背诗、运动锻炼、种花植树……生活像万花筒一般美丽,他还会吵闹折腾而不听话吗?人是精神的动物,精神生活的满足和成功的诱惑就能让孩子快乐而上进。

教育方式要与时俱进

四、教育方式也要与时并进

育儿专家王晶老师还提出,家长的教育是否成功,还要取决于子女长大后是否可以融洽地融入社会。因此,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变革,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向和手段也要时刻改变、与时俱进。如果将来孩子生长的环境是恃强凌弱、拼拳头、斗狠的,那么兰先生的教育方式和观念无疑是有市场的。但在尊重人权、强调团队合作、遵循法制、与世界接轨的社会发展浪潮中,我们所需要的尊重感、认同感、价值感不能靠拳头获得,把孩子培养成擅用沟通、协商解决争端和冲突的国际人、世界人无疑会让孩子走得更稳、更远。

本文Hash:d00b428d084eba85b8d668991732250d8bd714ad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