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常儿童是怎样测定出来的

世界上最聪明的小神童埃及9岁的小男孩穆罕默德·瓦伊利

近日,中科院心理所超常儿童研究中心新一年的招生测评工作结束了复试。超常儿童是怎样测定出来的呢?

测试多是图形题

“六一”儿童节前夕,宣武区某幼儿园门口挤满了家长,他们的孩子正在参加该园“才高班”招生测试,全部测试由中科院心理所工作人员组织。家长们说,若孩子能顺利进入“才高班”,一方面说明孩子智商超常,更重要的是将来有望进入超常儿童班就读,或许能成为少年大学生。

上午11时许,幼儿园大门终于被打开,测试结束的孩子依次被交到家长手中,与脸上写满焦急和希冀的家长相比,胸前挂着测试证的孩子们很快恢复了活泼可爱的天性,一位家长急着问考题是什么形式,完成了多少题,而吃着巧克力的孩子则一概回答“记不清了。”

笔者发现,从走出考场的孩子口中,此次测试的试题数量不同,有的说全部试题有140道,自己答完了前49题,还有孩子说试题共119道,自己完成了30多道。至于试题主要考什么,孩子们多数回答“大多是图形题”,而答题方式是涂答题卡。

超常儿童≠智商高

尽管带着孩子来参加“超常儿童”测试,但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心理所超常儿童研究中心主任施建农看来,许多家长并不知到底什么是“超常儿童”。

“广义的超常儿童是指在某个方面比一般同龄人具有优势的孩子,目前超常教育主要针对的是狭义上的超常儿童,即那些在认知能力、学业成绩方面比较突出的。”施建农解释,根据我国心理学家的观点,一个儿童只要在心理活动的任何一个方面的表现比同龄人的平均表现高两个标准差,或高于比自己大两岁的儿童的平均表现,那么他就可以被认为是这个方面的超常儿童,“事实上,在心理学界,一直认为超常儿童的表现可能是多样性的。也就是说,只要在某一个方面表现出色就可以认为在这方面超常。”但对于一些信奉智力测验的学者来说,超常儿童就是那些在智力测验上得高分的人,自从智商(IQ)的概念提出以后,IQ的分数就成了衡量一个儿童是否超常的标准,通常那些IQ在140以上的儿童被认为是超常儿童,这个标准随后改成130。

如何发现超常儿童

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超常儿童是如何鉴别出来的,测试当天有家长一直等到中科院心理所有关专家出了幼儿园大门,追着想亲眼看看孩子们的试卷,结果被拒绝。“为了对每位参加测试的孩子负责,我们对测试环节是保密的。”施建农介绍,以前发生过有家长事先带着孩子做一些练习题试图提高测评分数的事,“其实这样做很没有必要。”他表示,超常儿童占整体儿童群体的比例大约是1%至3%,超常班的选拔也将基于此比例甚至更为苛刻。进入超常班的孩子一定是各方面素质比较突出的,家长带孩子报名时也不应有盲目、从众心理,对于不适合超常班的儿童,家长不应勉强让他们进入。

施建农介绍,根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查子秀及其所领导的中国超常儿童研究写作组的研究发现,超常儿童,至少智力超常或学业超常的儿童具有这样一些显著的特征:记忆力强、观察细致、思维敏锐、推理能力强、语言流畅、坚持性好、注意力集中、自信心强、好奇心强、精力十分旺盛等,这些特征也就成了鉴别超常儿童的主要考察因素。

超常儿童是这样炼成的

13岁的刘兆楠看起来还像个小学生,但9月开学,他就将进入北京大学数学学院,成为一名北大学生。在今年的高考中,他以687分的成绩成为北京八中超常班的“状元”,与他并肩夺魁的是同样13岁的张雨萌。

八中超常班从1985年创办至今已经有22年历史,超常班的孩子通常在4年级时考入,之后用4年时间完成普通孩子8年才能完成的学业,与高三学生一起参加高考。

根据统计,每100个孩子中就有大约1至3个孩子智力超常。照这个比例估算,北京每年约9万学生入学,其中至少应该有900个智力超常的学生,而目前,除了八中的“少年班”,北京几乎没有培养超常学生的特殊班级或者学校。“少年班”每年的招生人数为30人左右,而北京每年至少需要30个这样的班级。

比萨饼与计算器

聊起刘兆楠,刘妈妈说得最多的却是:他就是一个平常孩子,没什么特别的。

刘兆楠确实没有人们熟悉的“神童经历”,既没有早早上学,也没有接连跳级。他和其他孩子一样规规矩矩上了幼儿园,而且因为生日小,上小学还比别人晚了半年。妈妈没觉得自己的孩子有什么特别,只是发现他对数字特别感兴趣。“我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刘兆楠在上一年级。”刘妈妈说,“那次全家一起出去吃饭,要了一张比萨饼,价钱是7块5。饼端上来的时候切成了两半,刘兆楠忽然说‘一张饼7块5,半张饼就是3块7毛5。’我们以前从没教过他小数的概念,我想他会算除法,可能跟他平时喜欢玩计算器有关。”

刘妈妈说,刘兆楠是个安静的孩子,总是喜欢自己琢磨着玩,他小时候最喜欢的玩具是一组电子积木。小兆楠总是尝试改变各种拼插方法。比如改变电容的大小,看延时灯长短的变化。

奥数学校的100分

因为小兆楠喜欢学数学,上小学后妈妈决定让他去参加奥数班。妈妈说,知道消息去报名的时候已经晚了,还找老师走了“后门”。当时老师嘱咐回家一定要好好复习,因为奥数班的入门考试挺难的。

让妈妈没想到的是,被老师说成“很难”的考试,儿子却得了满分。“那天从考场出来刘兆楠就对我说,‘那个考题太简单了,我检查了5遍’。他一直挺细心的,我想他这次应该是考得不错,后来成绩出来是100分。”

学奥数似乎还满足不了小兆楠对数学的喜爱,于是妈妈又给他报了华罗庚数学班,“因为听说华数比奥数难度大一点,孩子喜欢就让他学了。”而正是华数班让刘兆楠与八中超常班有了机缘。

“糊里糊涂”考入超常班

“刘兆楠上3年级的时候,我们就听华数班的孩子们说八中超常班在招生,华数班不少孩子都去报名了,虽然一般都是4年级孩子才去考超常班,但我还是想让孩子去试试。”

刘妈妈说超常班是“糊里糊涂”考上的。“测试进行了好几轮,先从1000多人里选200进入复试,然后再从200人里选出50人进行试读,最后才定下30个名额。”刘兆楠在考试进行到第二天的时候就把准考证丢了。等他考完出来妈妈问考得怎么样,他只说“做的差不多,但是没做完。因为老师不停地发卷子,一会儿一份一会儿一份,根本做不完。”

接到超常班录取电话的时候爸爸妈妈都觉得很惊奇,但同时又开始担心,因为在超常班里兆楠成了最小的孩子,也不知道他的成绩是不是比其他孩子都低。他们向老师询问入学考试刘兆楠的排名,老师说孩子的测试试题和结果都是不能透露的,只能告诉他们刘兆楠肯定不是倒数第一。

“超常儿童”也繁忙

超常孩子的学习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轻轻松松,毕竟要用4 时间学习普通孩子8年才能学完的知识。自从上了超常班刘兆楠就开始住校,跟高中学生们一样,每天晚上10点熄灯睡觉,早上6点起床锻炼。妈妈说,最怕的就是给刘兆楠打电话的时候孩子着急地说“没时间了,我作业还没写完呢。”有时候去学校看他,连带他去吃麦当劳的时间都挤不出来。

刘妈妈说,刘兆楠在学习上还有个“软肋”,就是作文,这似乎是超常班孩子的普遍问题。因为年纪小,生活经历太少,读的书也不多,所以孩子们最怵写作文。

“他的作业我们可帮不上忙。”妈妈说,超常班的教学方法很特别,经常是让学生自主学习。上超常班的第一学期,数学老师就让大家写关于“凸四边形”的论文,小兆楠自己埋头看书、查资料,最后的论文写了十多页纸。论文写完了,关于“凸四边形”的所有问题也都清楚了。

孩子超常课难教

超常班的班主任王素英说,教超常孩子确实得用些超常方法。这些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对新鲜事物感兴趣,不喜欢一成不变,所以,每堂课都得想出“新花样”。用一位老师的话说,一堂课不“抖几个包袱”,这课就上不下来。

孩子们都很聪明,但有时候也会有懒惰思想,所以教语文的王素英老师就尽量把问题都解决在课堂上。“我们几乎所有的背诵篇目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王老师说,“这些孩子对理科的兴趣很浓,但喜欢语文的不多,所以要尽量激发他们的热情。背书的时候可以用‘激将法’。比如先说这段书很难背,可能大家不容易背下来。这样孩子们就会很不服气,纷纷表示几分钟就能背完。这时候再带着他们,借助形象记忆、肢体语言,一起背诵。”

“范进中举”了

刚进超常班的时候,刘兆楠的成绩排名并不突出,但数学成绩一直是最好的。上到第二年,增加了物理和化学,小兆楠的成绩突飞猛进,期中考试一跃成为班级第五名。看见儿子的成绩单,爸爸妈妈又吃惊又高兴,小兆楠问妈妈,“您现在是不是像范进中举一样啊?”

期末考试的时候,刘兆楠更加势不可当,数理化全都拿了第一名,总成绩也排到了榜首。

兴趣+毅力+方法=超常

采访中刘兆楠的妈妈一直说自己的孩子没什么特别的,他与其他孩子最大的区别就是对数学有很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有兴趣所以他才会乐于学习,主动钻研。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所在,只要发现了,给他条件,都能有好的发展。”

刘妈妈说“超常”的另一个要素是毅力。刘兆楠从小就是个有韧性的孩子,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他发烧38℃还坚持去主持班里的班会。进入八中超常班后,学校开运动会,他报名和初中的孩子一起跑1500米。虽然个头只到别人的肩膀,但他一直坚持跑完全程。他在学习上也是如此,做习题从来不贪多,但每道题都要自己做,不管用多长时间,一定要想透了才罢休。

进八中的第一年,往年的超常班毕业生回校谈经验,刘兆楠向师兄提的问题是“你刚进超常班的时候成绩好吗?”妈妈说,兆楠当时知道自己在班里入学成绩不好,他心里一直有个目标。

浓厚的兴趣加上坚定的意志再加上老师的正确教学方式,最终造就了“超常儿童”。

本文Hash:a4fd3a76a09aab4b5c398546465cde1a42cca77e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