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取向的育儿经

未来取向的育儿经

——心理专家李子勋在父母必读》创刊30周年庆典暨二十一世纪儿童发展论坛的演讲

李子勋,家庭治疗专业督导师,心理咨询与治疗培训师,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等栏目特约心理专家。父母必读》杂志的专栏作家李子勋老师。他演讲的主题是:未来取向的育儿经。

李子勋:刚才好几位专家的讲座,让我收获很大。既然是一个未来导向,我想可能我们要来思考一下,我们这一代人是不是有能力来教育我们孩子或者从心理结构来讲,我们是不是具有对他们教育的能力。

从现在的儿童教育理念来看,每个国家,每个文化,每个民族都有它自在的理论和自在的技术,谈到未来,我就在想二十年以后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子?刘丹已经讲了,实际上在社会学分析我们一直把六十年代的美国和二十年后面的中国做比较,六十年代出生在美国到现在已经五十年了,这一帮美国人现在几乎站在美国主流社会的一个意识。所以看看现在美国,比起二十年以后的中国就差不多了。为什么这么说?八十年代是中国产生巨大改变和变革的时间,八十年代出生的人,从心理学上来讲由于你生活在那样一个社会结构和物质条件下。

现在我们比较强烈是讲社会,一个人是一个社会的人,家庭对于一个孩子的影响只是前半生,真正一个孩子所呈现出来的东西是由心理和社会共同完成,社会本质对孩子的影响大于一个家庭,为什么这么来讲?我们明显的看到一代一代人有明显的不同,八十年代是中国变革时代,那么到了现在三十年过去,中国的变化大家看到了,刘丹也谈到这是一个急速变化的过程。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来讲,所有出生在八十年代以前的父母们,其实是完全不了解的。因为你们内在结构完全是不同的。想象我们孩子在这么多关爱下面,从来没有因为爱的缺乏而痛苦过。同样他们在物质上满足是过度的,尤其是85年以后,90以后的孩子。

想象五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的人他们生活情况完全不同,首先当时中国很不稳定,大家处在一个动荡社会里面,我们没有吃的,经常会饥渴,五十年代末期和六十年代初期出生的人现在都是富翁,他们都是存在饥渴,所以对物质产生需要。

我们曾经分析过华为老总的任正非的成长,他生活的情景决定这个人成年以后会干什么?会喜欢什么?而85年以后的孩子和我们80年前在中国的人来讲,从他内心结构是完全不一样的。由于我们教育理论和我们专家所做的研究,都是在这样一个六七十年代形成的思想意识里面,这里面可能存在一个误差,可能在误读我们85以后的孩子们。

本文Hash:7a866f679704b1438124e2aba535594151f27fe9

声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