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与启蒙教育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科学的幼小衔接对小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培养非常关键。
幼儿园以快乐的游玩为主要的活动,小学可是进入了有计划、有考评的学习阶段,孩子从小朋友变成了学生。因此,进入小学的大门,幼儿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家长也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面对:小学的教学特点、入小学前的准备(包括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上小学的各类注意事项(如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人际关系),小学到底学什么(注重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的基础课程)等多方面需要详细了解,以便指导和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
如果孩子能顺利从幼儿园过度到小学,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做事认真的科学态度,孩子跳一跳摘到了桃子,因而也比较容易建立起自信心,他的学习生涯也就有了良性循环的开始。如果孩子在启蒙时期遇到较大困难没能及时得到合适的帮助,对他学习兴趣的打击可能会很大,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也会容易产生问题,最糟糕的是可能伤害他的自信。本人在祈福新村小学担任低段备课组长、教研组长时,发现一年级约有60%的新生会产生不适应小学生活的心理问题,主要原因是在幼儿园每天都是玩和游戏,小学是一堂接一堂的要求要严格得多的课,不能随便下位走动,玩的时间、空间都比过去要少。功课一环扣一环,特别是要在2个月内熟练掌握拼音,对他们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至少有四分之一的学生会非常吃力,其中也不乏聪明的孩子。 
孩子在启蒙阶段所学到的知识相对他的一生来说是微乎其微的,但此阶段是培养其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认真的态度的关键时期,因为一年级的新生对老师的敬畏和信赖的程度最高,最容易接受教育,(一般的,随着年龄增长,人会越来越油),如果此时没有抓住这个教育良机,养成了一些坏习惯,以后就要花更多的时间精力与坏习惯斗争。
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充分准备,积极预防,其效果远胜于亡羊补牢。
刘老师,小教高级教师,从事中小学、幼儿教育18年。针对启蒙教育可能出现的问题,特办幼小衔接暑期班,从心理上、学习内容、学习技能等各方面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赢在起跑线上。
招生对象:准备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
暑期班开班时间:7月16日――8月30日
 每周一至周五8:30----18:30
培训内容:1、心理辅导
 2、知识技能准备:
 A、拼音、阅读、识字、写字、口语表达(接受能力强的可进行快乐作文启蒙)
 B、数前思维训练(分类、排序、比较、推理、形状空间想象、)20以内数的计算、
 100以内数的认识 、10000以内量的练习、理解十进位制、钱币、时间等
 C、迪士尼英语、阶梯英语
 4、户外体能
 5、艺术熏陶:古典音乐欣赏、唱游、美术游戏
学杂费:1000元/月(含中餐、晚餐、水果点心)
学位有限,后到者敬请原谅
教学地点:湖景居
联系电话:34779406 13544304520 刘老师[/size][/size][/B][/size][/size][/size]
-----------------------------

家庭教育如何衔接幼小与工作

读小学,是孩子人生的一大转折,随着角色、要求和家长期望值的改变,孩子产生了诸多的不适应。而家庭不正确的教养方式,更加剧了这种不适应。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孩子进入小学后能够尽快适应一年级的学习生活,成了家长、幼儿园和学校三方面共同关注的问题。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不能很好地衔接,是我国教育领域里的一个很突出的问题。由于儿童所处的客观环境、学习内容、作息时间、自理要求、师生关系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而从幼儿园生活过渡到小学生活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作为家长应该事先认识到这些变化必然会出现,并估计这些变化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哪些的影响,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使孩子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研究表明,充分的入学准备,能为孩子入学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做为家长,该为孩子做些什么呢?

一、激发孩子对新校园的向往之情

一般说来,孩子到了六、七岁的年龄,心理和身体各个方面都基本上具备了接受小学教育的条件。这一阶段,由于环境、家庭、学校的影响,儿童开始羡慕小学生的生活,羡慕新书本、新书包、新铅笔盒,羡慕红领巾等。儿童心理的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了上学读书的强烈愿望,时时刻刻流露出要成为一名小学生的美好情怀。

此时,作为家长应该细心体察孩子的情绪和心态,和孩子一道,以满腔热情来迎接他们的新生活。比如,夫妇俩一起故意用羡慕的口吻对孩子说:"田田长大了,真了不起,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让孩子产生当小学生的光荣感、自豪感。

再如,利用节假日或散步的机会,带着孩子到校园转一转,熟悉熟悉环境,乘机诱导孩子:"这所学校多美丽,多干净呀!这里的老师可有学问啦,他们教小朋友认字、数数、唱歌、跳舞、学知识。在这里读书,你也会跟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变得更加聪明、能干。"

再如,当孩子拿着书,缠着你讲故事时,你乘机告诉他:"等你上学了,自己就能读故事了。到那时,你就可以当爸爸、妈妈的老师,可以讲故事给爸爸、妈妈听了。"以此来培养孩子对学校的向往之情和渴望获得知识的热情。干万不要随便吓唬孩子:"你再调皮,等上了学,让老师好好整你!"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会使孩子未入学校就产生恐惧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碍。

二、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九十年代初,中国和日本曾共同举办了一次中日学生夏令营活动,活动中,中国儿童暴露出的最大弱点是生活能力差。一时间,日本新闻媒体便大肆鼓吹日本学生在二十一世纪将战胜中国学生,贬低中国学生的能力和德行。姑且不管日本人贬低中国学生的动机是什么,但这一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家长和老师的深思。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能力的发展有一个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儿童的能力易于养成,过了培养期,过了关键期,儿童能力的培养就显得特别困难。我们常常看到一些父母,孩子上学了,还要一口一口给他喂饭;作业做完了,总是亲自帮他订正错误;进出们总是帮着孩子整理书包。只要孩子存在的地方,就有父母的身影。如此这般,做父母的的确很辛苦,可孩子却越养越无能了。

我们知道,孩子在幼儿园里,过的是一种集体生活,整天都有老师跟班,生活上遇到困难,如穿衣服、系鞋带等,会及时得到老师的及时帮助。进入小学后,孩子 的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活,像系鞋带,上厕所,准备学习用品等问题,都得靠孩子自已,孩子动作慢,能力差,势必会影响他的学习。我从多年带班的实践中发现,小学阶段,学习成绩优秀的总是那些能力强的学生。

可见,为了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管理,笔者建议家长们谨记:孩子能做和应该做的事情,应让孩子自己去做。家长要帮助他们在实际行动中克服困难,而不要代替他们克服困难,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不断给予鼓舞,使其具有较强的信心和决心,以至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此外,还要在克服困难的方法和技术上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孩子掌握克服困难的技巧,少走弯路。

推荐阅读:

各国的孩子教育方法大PK

本文Hash:79130f7c7c42e538c145ad8159b0d90f3973f5d8

声明:此文由 nihao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