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培养宝宝的感恩之心

常常听到父母抱怨:“我为孩子付出那么多,宝宝一点都不珍惜”。“我给孩子做好早饭,他连看都不看就扭头走了”。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可爱,但基本上都很自私,不懂得感恩。他们觉得他们所得到的都是应该的,如果得不到就向父母发脾气。我觉得要从小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让他懂得人不仅要得到,而且在得到的同时要付出。1、让孩子从感恩父母做起父母应该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艰辛。如今不少孩子聚在一起往往吹嘘自己的父母地位怎样显赫,怎样日进斗金,却不愿讲父母真实的工作状况。事实上很多孩子根本不知道父母工作的辛苦,更不知道父母的钱是何等的来之不易。据资料调查显示7%的小学生认为父母的付出是天经地义,没什么过意不去的。在这种情况下,有意识地把孩子带到父母的工作现场,让孩子一起参与劳动,让其亲身感受父母工作的艰辛,挣钱的不易。父母对孩子付出的一切是不求回报的,但是在他成长过程中,让他学会接受爱心,懂得感恩,知恩图报是不可缺少的一课。2、父母要起表率作用孩子好动、好模仿、可塑性强,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父母的一言一行,在有意无意中孩子都会看在眼里,慢慢地记到心里,并逐渐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因此,作为父母,在对孩子实施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应秉持“以身作则”的原则,做好感恩的表率。不仅使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常怀感恩之心,用感恩的眼睛看待周围一切,还要用自己的爱引导孩子、感染孩子。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关爱或帮助父母时,父母应敏锐体察,适当感谢和鼓励孩子。父母的这种感恩方式,不仅言传身教,使孩子切身体会到父母的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也使孩子体会到了施恩的快乐。因此,父母的表率行为,对引导孩子感恩、施恩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3、父母要在孩子面前学会“示弱"如果父母总能把每件事做得又快又好,那么孩子就没有机会插手帮忙。久而久之,孩子便习惯了接受,他所有的需要都被父母无条件地满足了,理所当然地认为什么事情都应该先满足他,认为别人的给予都是应该的。父母学着在孩子面前“示弱”,孩子能够做的事情就让孩子去做,让孩子去吃苦就是让他懂得父母和别人的给予与帮助是一种“恩惠",而不是理所当然或者欠他的。4、父母要充分利用各种节日作为教育的载体利用各种节日的机会教会孩子学会感恩,如春节时要教孩子热情接受爷爷、奶奶及其他亲属送给他的礼物,并表示感谢,不管价钱多少,回到家里都要求孩子妥善保管,学会珍惜别人的情意。教师节,让孩子亲手制作贺卡送给老师,表达对老师的美好祝愿;父亲节和母亲节,给爸爸妈妈说几句感谢的话语,不一定感谢爸爸妈妈给他们帮了多大的忙,而只需表达生活中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滴。5、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孩子学会感恩家庭是孩子的主要活动场所,孩子经历着、感受着家庭的一日生活所带给他们的一切体验。如果父母能很好地利用这一契机,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识恩、知恩,培养他们的识恩、知恩的能力和心向,必将取得很好的效果。首先,孩子总认为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有思想、有感觉的,因此,家长可以借此采用移情的方法,让孩子学会识别和感受他人的情感、控制消极行为,从而引导孩子做出互助、分享和谦让等积极行为。其次,作为家长,应尽可能在家中创设感恩的氛围,并且为孩子提供多种实践机会,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有意识的抓住时机,启发、诱导孩子对 别人的利他行为进行识别和感受。另外,家长还可以给孩子讲短小精悍和富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童话故事或名人名家的语录。6、让孩子知道父母并没有想要孩子回报父母们常常会在孩子面前说:“爸爸妈妈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表面上是希望通过这种方法强化父母付出的多,其实恰恰相反,这给孩子造成了心理负担,它暗示了“我付出给你,你要偿还",这样孩子就算回报也不是出于真心的,孩子会以“形式对形式"来感恩。7、教育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父母可以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鼓励孩子关心集体,培养孩子对集体、家庭的责任,进而在孩子心目中才有对社会、国家的责任。总之,让孩子懂得奉献,懂得关心别人,他才能学会感恩。8、让孩子从点滴小事做起父母要知道,孩子的好品质、好行为是不断培养出来的。父母要让孩子从细微处人手,从小事做起。为了让孩子懂得主动尊敬他人,感恩大家,父母可以从“谢谢、晚安"开始培养孩子讲礼貌的习惯。通过生活中的小事,让孩子知道人与人之间要友好相待。若自己有能力,要懂得付出和服务,而当别人有恩于自己时,要懂得感恩。也只有懂得感恩的孩子,才能学会感激亲人给予他的一切,懂得感激在他成长过程中支持和帮助过他的每个人。9、让孩子在对比中学会感恩父母可以带孩子到孤儿院或伤残医院参观,可以鼓励、组织孩子与贫困地区的孩子结对交友等,让孩子在对比中体会过去不懂、不在意因而也不会珍惜的东西,改变孩子的冷漠,从而引发其慈悲心、惜福心、感恩心。1、教会孩子掌握好沟通与交流的方法父母可以通过良好的沟通,开启孩子的心灵之门,并善于营造温馨、充满关爱的家庭氛围,让孩子爱父母、爱家庭,并通过父母的“榜样”,促发其感恩之心。听过一位母亲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我们的世界,大门为你们敞开,你们不想进来;你们的世界,我们想进去,你们又不肯。”可见,不能良好地沟通,就无法让孩子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无法让孩子了解父母的付出与辛苦,就很难让孩子有颗感恩的心。适当地让孩子吃点苦头,他才能知道得来的不易。但现在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恨不得把所有的好东西给他,所有的事情都替他安排好。父母爱孩子,但不能过分溺爱。对孩子狠一点未必是坏事。

从小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不久前我得知我的一个老朋友家里遭遇了入室盗窃,窃贼拿走了她家里所有能够拿走的有价值的东西。这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讲,说是“损失巨大”,毫不夸张。我不知道该如何安慰朋友,朋友却安慰我说:“还好了,幸亏当时我们不在家,所以谁都没有受到伤害。”

朋友的话让我想起在中文网上广泛流传的一个故事。传说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年轻的时候,有一次他的家里也失窃了,被偷去很多东西。罗斯福的朋友得知以后,写信去安慰他。罗斯福却回信说:“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平安,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这两件事遭遇相同,遭遇人的心境也相同。他们的话给我的启示是,无论人身处何种境遇,都要用积极的眼光来看问题,都要有一颗感恩的心。这是因为人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生活中的起起伏伏都是必然的。遇到挫折与打击,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至少两种选择,一种是被挫折击倒,怨天尤人,甚至从此一蹶不振;另外一种则是用积极的阳光心态对待打击,把挫折当成人生跳板,更上一层楼。

我还读到过一个故事,它从另外一个侧面展现了感恩之心的意思。故事说有一个青年大学毕业后去大公司申请管理层的工作。面试时董事长得知这个青年是由他的母亲靠为别人洗衣服供养他、支持他大学毕业的。看着这个青年白净的双手,董事长停止了面试,给他留了一个作业:当天晚上要先给母亲洗洗手,第二天再来继续面试。

第一次给母亲洗手,这个青年才发现母亲的双手长满了老茧、裂了很多口子,碰到水的时候还会痛得发抖,可就是这双手多年来支撑着这个家。青年流着泪给母亲洗完手,又帮母亲把剩下的衣服洗完了。

第二天再面试时,他告诉董事长他懂得了应该感恩,懂得了要与家人同甘共苦,也懂得了爱别人。董事长说这才是他所期望的理想的管理人才。因为有感恩之心的人,才能体谅员工,才有凝聚力,才能带领团队取得好的成绩。

其实我觉得,到了要去找工作的时候才去培养感恩之心,未免为时太晚了。感恩之心是一种心灵习惯,而不是与生俱来的天性,或者可以由理性主宰的有意识的行为。感恩之心,无论是指积极乐观的心态,还是对别人的体谅与感激,都是一种可以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心理素质,是一种可以通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心理与行为习惯,是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应该开始培养的。

要培养孩子感恩的心灵习惯,首先当然是父母要为孩子做出榜样,使孩子从父母的行为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教导。很多时候我们对他人的感激可以通过很多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我们感激别人的大多也都是一些小事情,但无数的小事积累得多了,就会对孩子产生长远的影响。

有一点特别要提到的是,假如孩子为父母做了什么,父母亲就更应该明确地向孩子表达他们对他的感激和欣喜,而不要把孩子的努力看成是他理所当然的义务。要知道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只有懂得感恩的父母,才能够培养得出懂得回报的孩子来。

当父母遇到挫折的时候,他们的态度也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有怨天尤人的父母,就会有消极悲观的孩子;有积极乐观的父母,就会有开朗大度的孩子。

大家可能还记得几年前曾经有过一部感动了无数观众的意大利电影美丽人生》。影片中的父亲,即使生活在纳粹的集中营里,自己 天生死未卜,他仍然向他的儿子展示着乐观的心态、展示着对人生的憧憬和对未来的向往。他的做法使儿子免于遭受过多的心理创伤,当然也会对孩子的生活态度产生长远的积极影响。

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还要从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始做起。懂礼貌的孩子、能够真心实意地对帮助过自己的人说“谢谢”的孩子,能够慢慢懂得感恩;会从遭遇中找到亮点、从挫折中找到激励的孩子,能够长成一个积极向上的人。

一个心存感激的孩子,更能够体恤他人,并且在感激与回报中使自己的内心变得富足和美好;一个总是能够把坏事变成好事的孩子,他的一生一定能够享受到比别人多得多的快乐。人们常说聚成塔、集腋成裘,孩子的良好品质是靠父母一点一滴的努力去培养出来的。假如我们不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乐观心态,又怎么能够怪他们长大以后不懂得回报、经受不住挫折呢?

本文Hash:fb61c88d31a8ee917e8822bdfb28c30ab6ccc298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