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幼儿的教养

在生活的所有细节上,原本全需假借大人之手才安心的小孩,开始挣脱大人的保护,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举动。逃避父母的保护和自我意识强烈,是2岁儿最主要的特性。大人若无法马上适应这种急速的变化,只会带来泄气和灰心,要知道你的小孩不可能永远在你的呵护下成长。仔细想想,一个可爱且有信赖性的小孩试着反抗,这对大人而言也算是件可喜的事。假如这个反抗期,延迟5年、1年才来,这对大人来说可能就更头痛了。当他在尝试独立或试探自主时,大人如果顺着他,也许反抗心还不至于太强;当然也有人认为多少让他产生点反抗意图,较能激起他应对人生冲突的意志而增加思考能力。父母如果一味地顺从孩子,会使小孩娇生惯养;因此适度地调节生活步调是有其必要的。在2岁儿的成长中,最明显的是运动功能的发达,也因此当小孩眼睛一张开就开始吵吵闹闹。另外,小孩思想逐渐成熟,而且趋于复杂化,大人这时不可再一味地认为小孩子什么都不懂。2岁儿在社会人际关系上,虽然能和亲近的大人相处得很好,但是对于不认识的人或不熟悉的同龄小孩,仍然不能打成一片;不过心里非常渴望与之交朋友。对于语言和知识的吸收非常有兴趣,常会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借此逐渐吸收新知和新语言。这时大人若能顺水推舟,小孩就更能顺利成长。在知识方面,大人所扮演的角色是要回答小孩的问题,为小孩的成长准备一个完善的环境。1、别对他说“不知道”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一岁半到2岁的小孩,不管看到或听到什么,总是会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从这个时候开始,小孩的语言能力急速成长,几乎把所有精力都花在记事物的名称上。小孩一旦知道所有的东西都有名称后,就开始胡乱提出问题想要记起新的名字。这是“第一期的问题阶段”:到了4、5岁左右,就进入“第二期的问题阶段”了。而大人对此询问通常不加以理会。不过2岁前后的“问题阶段”所问的内容都相当单纯,只是令大人感到罗唆罢了。其实这哪是罗唆?小孩就是经由这种方法来记人名及事物的,这也是他聪明的一种表现。(1)反复作相同的回答在记新名称时,只告诉孩子一次是不够的,要反复作相同的回答,让孩子真正确认这

1~2岁幼儿的教养

在乳儿期父母亲恨不得每天抱着小孩,拼命表现出对小孩的爱,而且努力地给予安全感;到了一岁时,对小孩要开始加入教育的成分,这种教育,无非是爱心和信赖感。

说到“开始教育”,有很多父母把“教育”和“责罚”混为一谈,因此一不小心就容易把“开始教育”误认为“开始责罚”了。

“教育”首先是从“教”开始。也就是面对一岁儿,父母以简单的事务,在实际的生活上亲自示范教导。比如就:“好,现在要吃饭喽!我们去洗手。”说着母亲将孩子带到洗手台,并且先洗给他看之后,再一面说明一面帮孩子洗。

就这样把要教育孩子的事,每天由父母示范教导;而且在教导期间绝对不要责备,责备是用在禁止不好的行为上,因此如果想让他学习某件事就别用责备口吻,这便是科学的教育法。

“责备”的行为涵盖了发怒及处罚,这会让一岁的婴儿感到害怕,进而畏惧父母、疏远父母,以致往后更无法顺利教导。

如果遇到危险或是困难时,父母说声“这是危险的!”而将他抱开,也许场面就会有所改变;最主要应让小孩理解危险的东西是不可以触摸的。

再者,“开始教育”的一件重要事就是小孩做得很好时,父母要马上给予嘉奖和鼓励;假如佯装没看见或认为理所当然的话,只会让小孩泄气。请别吝惜就些“好棒”、“加油”之类赞美的话!

单语的学习

1岁儿的单字发音是学说话的准备期,他们真正会使用的单语数目虽然很少,但是两岁以后的说话能力就会大幅增加。在单语里头,包含了亲子肢体语言以外的交流方式。语言能力未成熟的婴儿,为了让父母了解自己的意思,就拼命地作出肢体语言,而父母如能在他预期下有所反应,便产生了相互的交流。为了使交流更为融洽,说话就成了最理想的工具了。

学习说话时请注意以下条件:

发音――婴儿也会发音,但这不能算语言,大约到了6个月大时,就有类似语言的发音。这时,做父母的要耐心倾听婴儿想告诉你些什么。

到了1个月至11个月左右,小孩开始会说单语。

形式――我们所用的语言有一定的发音形式,小孩反复倾听大人的语言,也学会了一定形式

本文Hash:6c634b3606834db29ec0d65b9817769fe1ab348e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