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不是说服

说服是单向的行为,而沟通是双向的行为。

如果你要学习沟通,就要冒着被对方说服的风险。

当你和另一个对象沟通时,首先要抱着诚恳的态度,心中并没有“你高我低”,或者“我对你错”。

你有你的观点,你也带着诚恳的态度和对方沟通,同时你也会聆听对方的意见。

如果对方意见是相同,也去表达你的赞同;

假如对方的意见和你不同,你需要去了解对方的想法,是如何产生的?本着求同存异的心态,去了解对方。

对方持不同的观点,一定有对方的理由,请你学会聆听对方的表述,聆听对方说话的前提是“真诚、接纳、同理心”,聆听对方完整表达后,看看对方的观点是否自己能接受,或者试着看看能接受的部分是什么。还有哪些部分不能接受,不能接受的理由是什么?

你也可以表达你不接受的观点,以及表达你不接受这个观点的原因是什么?让对方听清楚,也让对方了解你的观点。

经过双方的表达,当你还不能认同对方观点,而对方尚也不认同你观点时,双方都需要体认彼此的不同。接受这样的事实。

双方依然抱着诚恳的态度,允许对方彼此持不同意见。

对于手中有权力、有资源的人来说,这是需要胸襟的。

诚恳的、公平的去解决问题,目的是双方都赢。目的是着眼于长远的协作。

假如你运用沟通技巧,对方不论是你的孩子,还是丈夫(妻子),或是爸妈,或是上下级,或是客户,对方会有被尊重的感觉,感觉很温暖,会和你感情加深,有更贴心的感觉。

假如你用的是说服的技巧,对方或许也会同意你,但和你的距离可能会越来越远。长期被说服,最终可能会远离你。

没有人喜欢一直被说服,被否定,自己的观点总不被接纳,心中并不愿意这样的状况持续。

沟通不是说服,沟通就是接纳与同理,沟通就是聆听与表达,沟通就是尊重和关心,沟通就是心与心的贴近!

善于沟通的人,孩子和你越来越贴心;夫妻关系越来越亲密;朋友会越来越友善;客户关系越来越密切;家校关系越来越接近;同事关系越来越亲近。

亲子沟通该说和不该说的话

语言的力量很神奇,一个人也许会因为一句话而积极一生,也可能因为一句话而失去自信。在生活中与孩子说话,有些话对他有帮助,有些话最好不要说。有这样4句话,对他有帮助1、“你来决定……”如果你要让孩子来做什么事情,或者你想阻止他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你可以说这样的话——“你来决定吧,……”给他一个清晰的认识:我自己决定了我的行为,同时对我自己的行为负责。比如,你的孩子正和他的伙伴在家里疯闹,你可以对他们说:“这样大声会影响到邻居的休息,那么你们来决定吧,是安静一点儿呢还是到外面去玩儿?”如果他们已经选择出去玩儿了,但5分钟后他们还在屋里大喊大叫,你就可以接着说:“你们刚才已经答应了到外面去玩儿了不是吗?”这样做,既可以教会孩子明白选择就意味着承担后果,而且也可以使父母避免总是充当一个约束他们的坏警察的角色。你选择了,并且对它负责,这就是真正的自由。2、“我爱你,但我不喜欢你的这种行为。”教导和约束,对于孩子来说总是必要的。但你一定要把他不好的行为和他这个人分开——这会使你和他都懂得,不好的行为并不意味着做这件事的人就是“坏人”。在你管教他的同时告诉他:“我为你指出什么是不好的、不被接受的行为,正是出于我爱你,尽管我不喜欢这种行为,但是我爱你!”这样同样能够给你自己一个提醒,你的目的是纠正和引导孩子的幼稚和无知,让他变得更加可爱和优秀,而不是仅仅为了教训或惩罚。同时,这也能够使你在面对孩子的时候,更能保持平静平和,而不至于表现出低质量的、起不到榜样作用的咆哮。3、“你要知道,不同的人会有自己不同的需求。”当你的孩子又在重复那句“这不公平!”的时候,你需要做的不是呵斥或忽视他,而是要耐心地让他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事实上,每个人并不是一定都会得到同等的待遇的,在这种状况下,“公平”真实的含义其实是“每个人在他需要这个东西的时候得到它”。于是,如果你买了什么礼物给亲戚的孩子,你不要再买一份给自己的孩子,以示“公平”或“安慰”。试想如果别的孩子生病了,你的孩子是不是也要一起吃药呢?4、“告诉我,你心里真实的想法!”当你的孩子在被激怒的时候,很可能会破口而出那些难听的话来:“你这混蛋!”或者“我讨厌你!”因为这是他们在情绪激烈的时候所能想到(或者说模仿到)的最“狠”最解气的话。但你作为父母,你需要帮助你的孩子更深一些地了解自己的情绪——究竟是什么激怒了他,让他感到愤怒(或者是不安、委屈等等),帮他分析整个事实。比如在他自己暂时厘不清头绪时,你可以给他一些帮助:“你不高兴是不是因为娜娜跟别人说了你告诉她的小秘密?”根据事实,帮孩子掌握自己的情感,教导他在这种时刻应该怎么想,让自己能平和,能和他人处理好关系。这样,将来在没有家长在身边的时候,他们也能学着克制和缓解自己的情绪了。有这样4句话,最好不要说1、“这像是你这么大的孩子做的事儿吗!”当一个5岁的孩子因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哭,或者一个4岁的孩子拒绝在公共汽车上老老实实地坐着的时候,他其实就是在做他这个年龄的孩子“应该”做的事儿。当然,如果孩子表现得更加地成熟、懂事、得体,父母会十分满意和高兴,但当你要求他“合理”时,你实际上是在没有弄清楚为什么他会出现这样“不合理”的行为的原因之前,就说出了这样带有责备性质的话。这时,你真正关心的,其实是孩子 给你的影响(让你尴尬或者难堪)。真正地去关心他的感受,理解他并给他以足够的体恤和同情——他是不是因为觉得呆在这里很烦闷?或者他饿了?2、“你真是个没用的孩子!”和孩子开玩笑,看起来是一个不错的开发他幽默能力的好方法,但是诸如“你又忘记了拧紧瓶盖,你是不是没脑子啊!”这样的“玩笑”,却很可能让孩子感到受伤或者气馁。尽管有些父母想,这样嘲笑一下孩子,也许会对他将来承受更多人际关系的复杂会有帮助——他会因为有过这样的“训练”而变得“坚强”!这是错误的。作为孩子的父母,你的任务是爱他、支持他、帮助他、教导他,而不是应该把这种装腔作势的“挫折训练”隐藏在“玩笑”里。如果心里并不是真心觉得他很蠢很没用,那就请你不要那么说。3、“你怎么就不能像人家家孩子一样啊!”这种把孩子与别人比较的方式,最直接能达到的效果就是,让孩子自己觉得像个二等公民,同时加剧他与其他人的对立情绪。也许父母是想通过这种比较让孩子能更听话或者更努力地学习,但它除了会降低孩子的自信之外,不会有更好的效果了。你越是说他不行,他就会越觉得自己不行。父母要相信孩子的力量,同时也要正视孩子的弱点。引导孩子关注自己的行为,发扬或改进,才是正确之道。4、“别跑!你会摔跟头的!”也许父母自己认为自己的关心和提醒简直是无微不至了,可你的这种警示其实在告诉他“我已经预见了你会摔跟头的”——这会让孩子觉得很沮丧,他越努力(想做得更好)越会遭遇失败(“跑了就会摔跟头”)!其实你可以叮嘱他“把鞋带系好了再出去玩儿”,这时你谈论的是他的鞋子,是装备的准备,而不是孩子的“无能”。而且,你越想警告不要发生什么事情,孩子往往越会忽视你的提醒,因为他觉得,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Tips和孩子交流的时候,你需要记住这些——让孩子觉得他是你的朋友,对于你的要求,他的回应和参与是被期待、被尊重的,而不是让他觉得只你不满了,他就成了你的对立面了。对孩子说话不要过于用“技巧”。例如“我刚才跟你说什么来着!”这种只问不答的反问句,其实隐藏的是你对孩子没有遵循你的话的指控。你直接并严肃地表达你的意愿,能减少孩子很多困惑,有利于亲子之间的沟通。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孩子在这个年龄表现出的顽固、索求和自我为中心,是合宜并可以接受的。父母对他们需要更多理解。当你发怒的时候,你的“自我为中心”要比他的更不可原谅哦!(兼职编辑:李颖怡)

本文Hash:ae5d59418fe7dde8ad2620cf33acc77fdb0aeed7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