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伪娘风影响了孩子的性别取向

自小沈阳后,娘娘腔大行其道,从李玉刚到“快男”的选拔,很多男以扮女孩为荣,于是“伪娘”被大家所热议,还有人称的“妖娆哥”。前不久,本报还搞了一次男孩女孩的大讨论,说现在的男孩女性化,已经成为一种需要关注的社会现象。那么,为什么很多男孩女性化?我们怎样理解这种社会现象?如何让男孩像男孩?

男孩要经历两次认同过程,才能认同男性文化

男孩在成长为男人的过程中,需要经历两次正常的心理认同过程:第一次认同和第二次认同。男孩要经历这样两次认同过程,才能认同男性文化,成为真正的男人。

男孩的第一次认同始于人之初,婴儿不分男女都认同母亲,也就是都像女孩。在这个阶段,如果母亲对男孩过于溺爱并且过于控制,希望男孩永远保持初生婴儿般的柔弱、依附状态,这也许说明母亲潜意识里不愿让男孩长大成为男人,而希望男孩永远需要母亲,永远不离开母亲,甚至利用男孩来与孩子父亲对立。如果说母亲的这种倾向仅仅是模模糊糊的欲望,那么当男孩没有防备的接受了这种教育时,他的女性化倾向就开始萌芽。

例如,在劳伦斯的名著《儿子与情人》中,儿子保罗离不开母亲就是源于母亲过于依恋儿子,这导致母亲把保罗当作情人一样来爱恋,来满足母亲永远不离开她的小男孩的幻想。这样的母亲的欲望是吞噬性的,足以毁灭一个男孩作为男性的一切阳刚之气。

在第一次认同阶段过去后,男孩正常情况下的第二次认同始于男孩五六岁,这个时期男孩正常的发展是需要从认同母亲转而认同父亲,也就是开始向父亲学习怎样做男人。在这个阶段,如果在亲子关系中仍然由母亲占主导地位,父亲工作忙不在家、过于懦弱、过于严厉或者有心理障碍,那么父亲所代表的男性力量就会脆弱到不足以在相互依恋的母子之间“插一脚”,不能把男孩从母亲的温柔乡里“解救”出来。男孩就还会依恋和认同母亲,而不能完成对父亲的模仿和认同。如果男孩不能顺利的完成第二次认同也就是认同父亲的心理发展任务,往往会形成女孩化倾向。如果这个倾向直到青春期都没有逆转,那么这个男孩长大后很可能成为过于女性化的男人,不仅性别取向容易出问题,而且难以适应男性文化和男性社会。比如,在《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贾政对宝玉严厉的棍棒教育使宝玉逆反式的抵触男性社会,转而逃到母亲和众姐妹那里寻求安慰,成为女性化男人。

在现代社会,男人被赋予担当更多的压力和责任,有更严峻的生存和发展任务,相比较女性来说,男人更加害怕失去男性气质而“不像个男人”,相应的,男人由性别认同引发的心理问题也就比女性更多。

当代社会父系文化与母系文化共存,大众对非主流文化接受度提高

首先,这里讲的父系文化和母系文化并不是指人类原始社会的父系氏族公社和母系氏族公社,而是指的现代文明的象征性意指。如果说过去的封建时代,主体上是服从于父系皇权的一元化父系社会,那么现代中国逐渐走向多元、宽容也许可以称为母系文化的复活。当代中国社会父系文化与母系文化共存,这也表现为社会不再僵硬刻板的规定性别角色应该怎样,而是对男孩女性化等非主流文化更加宽容,接受度提高。

比如,封建时代的父性权威被赋予统领一切的“纯爷们”角色,而现代社会的男人如果温柔体贴一点、稍微女性化一点,反倒更符合大众文化对于“好男人”的审美判断。当然,如果一个男人过于女 化,那他相对来说会遇到更多的心理和社会适应问题。如果这样的现象被当作工具来炒作,是否是对于这些女性化男人更大的不尊重?

男孩需要在斗争中成长,打开男性发展空间

古代用“金戈铁马”、“醉卧沙场”等来昭示男人的生活,这也反映了男孩的成长历来就是在斗争中进行的。这是因为男孩在成长中要想完成第二次认同,要想成为真正的男人,就必须从女眷环绕的温柔美梦中走出来,走向男性社会。而男性社会的特点其一就是,男人和男人之间是永恒的战争。男孩需要在斗争中成长,这样才能打开男性发展空间。

例如,在古代西方,斯巴达城邦对男孩的教育是严格的军事化和格斗训练,在我们现代看来仿佛就是教男孩打架。斯巴达人被培养成了勇敢善战、刻苦耐劳的战士。他们在战斗中永不退却,直到最后一口气。因此斯巴达的步兵被认为是全希腊最优秀的步兵。这样的斯巴达战士也许能最鲜明的代表男性成长的历程。

今天,崇尚和平的我们反对战争和流血,但是我们是否还需要男人的血性?在男孩过于柔弱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的时候,我们是否需要重拾男人成长的神话?这些,也许都是今天的我们需要深思的话题。

怎样防止男孩过于女性化,而让男孩像男孩

在现代社会,男孩如果稍有女性化倾向,一般还是可以被社会接受的,但如果男孩的女性化倾向过于严重,达到性别认知障碍的程度,甚至想要异装、变性,那么就是一种心理疾病了。那么,在家庭教育中,怎样防止男孩过于女性化?如何让男孩像男孩?

首先,家长需要调整好自己的性别认同角色,也就是夫妻双方男人像男人,女人像女人;同时需要尽可能调整好夫妻关系,避免用争夺男孩爱的方式来攻击配偶。

其次,家长要避免对男孩过分控制、惩罚或溺爱;多让男孩和男孩玩,即使容易打架也不要过于惊慌;男孩进入青春期后多鼓励男孩向男性榜样学习,培养独立自主精神,同时对男孩的异性恋倾向不要过分抑制。

当男孩真正像男孩的时候,整个社会也就可以期待未来一定有一批很棒的男人!

别让这些坏习惯影响了孩子的身高

  计算孩子遗传身高:

  男孩=45.99+0.78×(父身高+母身高)÷2±5.29CM

  女孩=37.85+0.75×(父身高+母身高)÷2±5.29CM

  如果计算结果差强人意,爸爸妈妈也不必过悲观,如果孩子个儿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影响孩子后天长个的因素有以下几点:①营养。②睡眠。③足够弹跳。④足够的钙量。⑤情绪波动。⑥性早熟。

  影响因素一:六大营养素不能少

  沈阳市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宋钰在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体内最不能缺的就是几大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矿物质),还有许多非必须营养素。

  “人体要生长,细胞就需要分裂,七大营养素缺一不可。”宋钰表示,这些营养素都可以直接从食物中获取。

  妈妈们不仅要注意要给孩子补足量,还要补得均衡,而什么时候开始补也很重要。宋钰认为,一般来说6~14岁是青少年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从6岁开始就要着重关注孩子的营养。而季节对于营养的补充也有辅助作用,中医认为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因此春夏之季也是给孩子补充营养的重要时节。

  影响因素二:睡眠一定要充足

  近年来,不少研究者都表示,孩子的睡眠不足将直接导致个子长不高。

  近几年来,大量的调查研究已经证实:个子矮的少儿所分泌的生长素数量远较正常儿少,而且相当一部分的孩子是由于夜间睡眠不足所致。由于孩子从儿童时期到青春前期,在睡眠时分泌旺盛,晚上9时至次日上午9时所分泌的生长素数量是白天12个小时的3倍,特别是在晚上9时入睡后的70分钟,可出现一个分泌高峰。

  宋钰说,夜晚的睡眠时间正是人体分泌生长素的时间,脑下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是刺激孩子生长的重要激素。

  影响因素三:多运动锻炼跳跃性运动更好

  对于青少年,怎样的运动才更合适呢?宋钰表示,单纯从身高方面来看,要掌握这样的原则:选择纵向压力的运动,如跳跃性的,而不要压迫性的。

  跳绳、跑步、篮球、排球、跳舞、引体向上等,都是向上跳跃,向外伸展的运动。而举重、哑铃等运动都是压力向内易导致关节受压迫的运动,不利于骨骼的伸展和发育。

  不过宋钰也提醒,运动虽好,但不能无节制。运动前要充分做好热身,以免运动损伤。

  影响因素四:多补钙长骨头晒太阳很重要

  宋钰认为,补钙也和补充营养一样,有年龄段和季节的因素,6~14岁的春夏季都是补钙的好时候。

  如果不是明显缺钙的孩子,钙可以从食物中获得,比如大豆、牛奶、鱼肉等都富含丰富的钙。如果已经发现孩子缺钙,不仅要食补,一定量的补钙药物也是必须的,如钙片等,特别需要补钙的孩子可以食用液体钙,补充得更快。除了补钙还要补充维生素D,这是促进钙吸收的。

  阳光中有大量的天然钙剂,因此在阳光充足的春夏季,要带着孩子多参与户外活动。

  影响因素五:注意孩子情绪别让情绪障碍影响孩子身高

  “家长特别要注意孩子的排便情况,如果大便不畅,不仅会影响心情,还会因肚子鼓胀吃不下去。”宋钰提示,情绪的安定从综合因素上看,也起着影响身高的作用。

  同样,一些专家研究发现,情绪障碍同样也能影响身高。如果一个孩子从小生长在缺乏家庭温暖的环境中,得不到充分的母爱,那么他的身高常比同年龄儿童矮小,国外称这类矮小者为情感遮断性身材过矮症,也有的资料称之为“爱情遮断综合症”。

  情感遮断性身材过矮症的发生原因,主要是下丘脑、垂体系统机能受情绪抑制,进而引起垂体的生长激素分泌减少。这样的孩子除身高较矮外,尚有智力发育较迟、多饮、多食、独语、多动、人际关系不协调等异常行为。情感遮断性的小儿一般睡眠不踏实,缺乏安全感,有时在梦中喊醒、哭醒等,这些情况会影响到睡眠质量。

  影响因素六:性早熟影响身高发展

  孩子性早熟,父母应早发现,及早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的专科治疗。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城市儿童发育年龄不断提早,如果骨龄太超前,会影响孩子最终身高,提醒家长关注。

  有一位母亲带着9岁女儿就诊,母亲称女儿在8岁时,乳房开始发育,一年以后,女儿月经初潮,才到医院就诊。结果,医生发现这名女孩骨龄已有13岁。医生分析说,因就诊的时间拖延了一年,而骨龄在这一年时间里长了远远不止一岁,女孩再长高的幅度不会超过10厘米,因此,9岁的宝宝现在是140厘米,最终身高超过150厘米的可能性不大。

本文Hash:cea099ddc5fe78f1264f9768f9723735fa485b24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