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也会感到抑郁

最近,你朋友的表现真的不象她自己。她曾是那么充满活力的一个孩子,学习成绩一流,还是学校排球队的队长。她在教学楼的走道里,停下来向每个她认识的老师和同学问好,但仍然可以快速地准时在上课之前赶到教室。但现在,她却不再问候任何人,动作也不再敏捷。她看起来并没有病,可她说自己没有精力,在快要考试的这段时间,她也不能集中注意力。每次周末或放学后,如果你给她打电话,她妈妈一定会告诉你,她正在睡觉。当你用她的成绩和睡眠过多跟她开玩笑,她并不真的生气。

也许她是在假装,并以此引起注意?但这并不是真的。她实际上患了一种叫做“抑郁症”的疾病。抑郁在美国非常普遍,每年有1700万人受此病的影响。这种疾病可能影响每个人——不论种族、性别、经济地位或年龄——少年儿童也会象成年人那样变得抑郁。

抑郁与感到“忧郁”或“压抑”是不一样的。作为人,心情都会沉沉浮浮。任何面对生活压力的孩子都有理由时不时地感到忧愁。也许他(她)会与家人和同学争吵或成绩变差。这些确实是压抑的主要表现,但通常不会使一个人感到抑郁,或一连几天心情不好。当沮丧的情绪持续几个星期、几个月或甚至更长的时间时,情况就会很严重,因为它开始影响一个人在这个世界发挥作用的能力。

为什么人们会感到抑郁?

还没有任何人有确实的证据证明,为什么某些人会感到抑郁。研究表明,在某些病例中,遗传因素可能起一定作用:家庭成员中有患抑郁症的,孩子更容易感到抑郁。但是,就象其它许多心理问题一样,基因并不是唯一的因素。个人所处的环境,他周围发生的事件都起很重要的作用。比如,家庭成员或亲密朋友的死亡,有时也会导致抑郁。对青少年来说,消极的、不愉快和充满压力的家庭气氛都可能影响一个人对自己评价的方式,从而导致抑郁。其它如学习困难、荷尔蒙变化或身体的疾病等,也可能是导致抑郁的原因。物质虐待也会导致极度的不愉快和抑郁。

不论什么原因,研究者已明确了解到,抑郁(症)是从大脑中叫做“神经递质”的化学物质开始的。这些化学物质帮助神经系统中神经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它们还有其他许多功能,也是大脑中的情绪调节器。当某种神经递质的活性降低时,结果就产生抑郁(症)。引起抑郁(症)的原因因人而异,但大脑中生化(过程)的混乱是常见的。

抑郁的类型:抑郁的表现形式各有不同,对青少年影响最普遍的两种形式是:临床抑郁(也是最主要的抑郁形式)以及精神抑郁。无论医生叫什么,抑郁的名称对患该病的人是不重要的。他们的感觉以及他们的生活如何受到影响才至关重要。治疗抑郁症的专家(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医生)认为,当某个孩子连续两个星期或更长时间出现以下5个或5个以上的症状时,就可以诊断为临床抑郁。

1、大部分时间感到沮丧或忧愁(多数情况下没有任何原因);2、缺乏活力,总是感到累;3、对以前喜欢做的事情缺乏兴趣;4、体重急剧增加或急剧下降;5、睡眠方式的巨大改变(不能入睡、长睡不醒、或很早起床);6、有犯罪感或无用感;7、无法解释的疼痛(甚至身体上没有任何毛病);8、悲观或漠然(对现在和将来的任何事情都毫不关心);9、有死亡或自杀的想法。

临床上表现为抑郁的青少年也可能出现其它征兆和症状。由于逃课或缺乏兴趣和动力,他们在学校的问题会越来越多。他们也可能拒绝管教、开始大量饮酒或使用毒品,以此来表示他们的愤怒和 视。

精神抑郁是抑郁的一种不太严重的形式,它可能持续较长的一段时间。有精神抑郁的孩子,在至少两年内的大部分时间中,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以下症状:

1、缺乏食欲或过分进食;2、不能入睡或睡得太多;3、缺乏活力或感到疲劳;4、很难集中注意力或很难做出决定;5、感到无望。

任何形式的抑郁都使青少年感到孤立、恐惧和非常不快乐。抑郁的青少年不知道自己哪里不对,他只知道自己的感觉糟透了,不象以前的自己。当他感觉越来越糟的时候,他会感到自己越来越没有力量:不能控制自己的心情和生活,好象有一种神奇的的东西在控制自己。某些青少年努力通过饮酒、吸毒来排解抑郁的痛苦,这只会使抑郁更严重。还有一些人则试图自杀。

如何寻求帮助?

所幸的是,专家可以对患抑郁症的孩子提供帮助。实际上,寻求帮助后的抑郁症患者中,80%在生活质量上都有提高:他们的表现更好,对自己更满意。抑郁症的治疗包括咨询、药物疗法或两种方法同时进行。

治疗或咨询包括与心理学家、精神病专家、其他精神健康专家和有多年抑郁症和其它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经历的医生的交谈。其他类型的顾问,比如社会工作人员或学校顾问,也可以帮助抑郁的青少年。

这些专家一般都经过特别的培训,这意味着,他们了解青少年抑郁的原因,知道怎么样更好地帮助他们。疗程通常是从抑郁什么时候开始谈起,并把重点放在如何使感觉好起来上。可以使用不同种类的治疗,这取决于孩子和他抑郁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某些情况下,经过一次或多次药物治疗,孩子的抑郁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然而,心理学家或治疗者不能开处方,只有内科医生,对精神性疾病或其它行为和情绪问题有多年诊断和治疗经历的精神病专家,或儿科医生,才有处方权。有时要试多次才会得到正确的处方;因为每个人的大脑是不同的,对一个人很有效的处方,对另一个人则可能不起作用。有时,也要等一段时间才能看出治疗的结果。但是,在正确的治疗下,经过足够的时间,许多青少年的感觉会开始好起来。

孩子心情忧郁怎么办?孩子为什么也会忧郁?

孩子心情忧郁怎么办?孩子为什么也会忧郁?育儿在很多家长的眼中,儿童是无忧无虑的,不会有忧郁。果真如此吗?殊不知,儿童正用他们的眼睛在观察与感受,儿童对周遭事情形成的解释,往往出乎家长意料;事实上,因为儿童不像家长那样会使用语言来表示心情不好,他们只是不知如何诉说罢了,并非没有忧郁的心情。孩子心情忧郁有哪些原因?幼儿的情绪早在出生后即可从表情来判断,例如哭、笑,随着幼儿逐渐成熟,情绪的分化和种类也愈来愈多。比如:头痛、肚子痛、吃不下东西、睡眠过多或不足。行为上也可能会出现无理哭闹、破坏东西、闷不吭声、无精打采、退缩、紧黏家长、疑神疑鬼、忧心忡忡、不活泼、不爱玩耍、不合群、不听话、不快乐,甚至还会有想自杀的念头。父母亲若是发现孩子的行为突然改变,情绪不似从前那样稳定,都可能是儿童正在忧郁。具体原因有:1、“我”认知发展的特征。学龄前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自我中心特征,儿童难以分辨自己与外界的独立性,对种种外界刺激无法建立一个防护网,而导致心理的脆弱性。2、“我”的自主性因素。忧郁的人对自己的行为结果控制感低,因而自我评价低,这样就导致个人不敢开拓自己的行动范围,行为模式僵化,思维不开阔,其结果是无法得到自己预期的结果,于是进一步强化了消极的自我评价,时间一长,很容易导致恶性循环。3、家庭因素对“我”的影响。有些心情忧郁的幼儿,是因为在家庭中受到虐待,心情压抑,使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对孩子管教过严,超过孩子力所能及的程度,使孩子不能承受,从而情绪不佳。4、“我”生活的单一性。有些孩子生活单调,缺乏与他人交往的机会,思想闭塞,情绪压抑,喜悦、痛苦或欢乐都无法充分地发泄。5、“我”受父母的影响。一些父母本身的个性就是忧郁的,比较倔强、执拗,或表现为被动、依赖和孤独,这些现象折射到孩子身上,孩子自然就反映出来了。孩子忧郁家长应该怎么办?忧郁是孩子的一种不良情绪,是由他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一些不良的情景或事件引起的,这种不良情绪能够造成孩子悲伤或痛苦,消磨孩子的才华与斗志。孩子忧郁重要的还在于父母的引导,具体方法有:1、教导孩子要理智调节自己的情绪。有时,让孩子感到忧郁的并不总是糟糕的事情,而常常是孩子对事物的消极的认识。因此当孩子情绪低落、忧郁的时候,爸爸妈妈需要冷静、理智地帮助孩子分析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考虑是否周到。如果能帮助孩子主动地调整自己的看法和态度,纠正认识上的偏差,用理智控制消极情绪,就可以使消极情绪减弱,最终消除。2、引导孩子转移调节。转移调节就是根据自己的要求,有意识地把自己的已有情绪转移到另一方面上,使消极情绪得以缓解。在孩子心情低落的时候,爸爸妈妈可以寻找一些令孩子开心或是振奋的事情,比如和同学讲讲笑话,打打球,或是出去踏青等,让愉快的活动占据孩子的时间,让时间的推移来逐步消化他们心里的积郁,用积极的情绪来抵消消极的情绪。爸爸妈妈要教孩子千万不要一个人闷在自己的世界中,陷入死胡同。3、教导孩子学会适当地宣泄。适当宣泄情绪具有积极作用。情绪的宣泄有很多种方法,比如:倾诉、哭泣、高喊、运动等。适度的宣泄可以把不愉快的情绪释放出来,使心情平静。当孩子心中有烦恼和忧愁时,爸爸妈妈要教导孩子可以向老师、同学、爸爸妈妈以及兄弟姐妹诉说,也可以用写日记的方 进行倾诉;情绪低落时,也可以大哭一场;在自己什么事情也不想做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地运动,使自己精神振奋。但是,在宣泄自己情绪的同时,要注意时间和场合,不要伤害到别人和自己。4、对孩子适时暗示。暗示是通过语言的刺激来纠正或改变人们的某种行为状态或情绪状态。爸爸妈妈可以通过自己的积极暗示来减少或是消除孩子的低落情绪。比如说,当他们情绪低落、忧郁的时候,爸爸妈妈告诉他们:“忧愁于事无补,还是面对现实吧。”在早上起床的时候告诉他们:“新的一天开始了,昨天的忧伤已经过去,你要开开心心地度过今天。”这些都是很好的积极暗示,它们会悄然地改变孩子的心境。5、对孩子进行目标激励。当忧郁情绪缠绕着孩子时,孩子什么事情也不想做,什么事情也不愿想,没有目标、没有方向,完全处于一种迷茫状态。这时应该引导孩子为自己树立一个目标,最好是一个近期目标,使孩子有方向感,不会感到无事可做。爸爸妈妈应教导孩子在给自己树立目标的时候,一定要实事求是,一定要树立自己在近期内能够完成的目标。6、让孩子参加各项活动。让孩子多与同龄人接触、交往,参加小朋友之间的各项活动,培养孩子正常的人际交往能力,在此过程中让孩子认识到快乐的重要。家长应该了解孩子心情忧郁的原因,做好防护工作,并在家庭中尽量避免一些诱发因素,很好地处理孩子的忧郁倾向,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事情发生。

本文Hash:c05da6726e7be5564b592138e3cd8c65fb6246b8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