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知道我为什么打你吗?

打孩子,骂孩子,其实对于父母来说,哪个都不愿意。只是有时候还是会动手,孩子你知道我为什么打你吗?我自己小时候也曾被爸爸打过,当然只是偶尔,不过可以知道被打的滋味。所以我一直认为教育孩子应该苦口婆心,动手不是最佳选择。然而真的自己遇上了,要控制还真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面对你纯正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地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于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那怕它将苛烈10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也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

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我从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是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地掌握数量,不致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 :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了很多的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孩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以为都不必打,因为打是没有用的。唯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

你知道孩子为什么哭吗?

5.孩子为什么哭

前提:在确认孩子身体健康的前提下

原因一:本能畏惧

因孩子积极采集和在采集过程中呈现出的本能谨慎和拒绝性外在表现。也就是说,在父母不注意的情况下,因为提供信息过程中不合理方法的使用,从而导致孩子在复制采集、收集信息的过程中产生了不适而形成畏惧性逻辑思维,从而运用“哭”这个外在表现现象来表示对这类信息采集过程的畏惧和拒绝。

妈妈在用奶瓶喂孩子奶的时候,正好有电话打进来,爸爸接了电话后对妈妈说:“你的电话,接不接?”于是,妈妈一边喂孩子奶一边扭头对爸爸说:“你跟他说我正给孩子喂奶呢,过后我给他打过去。”妈妈在说话的时候也许给孩子喂奶的劲没有掌握好,奶嘴过多地伸进了孩子的口腔,使孩子产生了一定的不适感,所以自此以后,当妈妈再用这个奶瓶给孩子喂奶的时候,孩子就可能会用“哭”的外在表现现象对这个奶瓶表示拒绝。

针对这种原因造成孩子哭闹的逻辑思维外在表现,就应该在确定原因的基础上,及时地更换孩子复制采集、收集信息过程中导致孩子拒绝的具有“直观印象”的具体客观信息(例如奶瓶),从而使孩子重新接受。

原因二:提醒和索求

因为孩子在这个时期表现出的复制采集、收集信息的本能积极性,从而当其复制采集、收集和储存信息的量达不到的情况下,或者所希望信息不符合孩子信息采集速度的情况下,呈现出运用“哭”的逻辑思维外在表现现象对看护者、信息的提供者、“独采信息源”(妈妈)来进行提醒和索求。

针对这种原因,父母应当为孩子复制采集、收集和储存信息提供更多的信息量或者把已经进行的信息提供过程延续下去,直到孩子在逻辑思维基本结构创建所需要的相对时间范围内复制采集、收集和储存信息量得到满足为止。

例如:

当孩子摆好的玩具被父母或者他人不小心破坏;

当孩子“玩意”正浓,父母让孩子回家或者反复劝慰喂食食物;

当想获得某种自己感兴趣的玩具礼物遭到拒绝;

当孩子正在目不转睛的看电视,父母断然把电视关掉;

当孩子正和其他小朋友兴致勃勃地玩耍;

当孩子想让妈妈给自己阅读一本书;

当孩子正趴在地上找虫子,立即被父母拉走洗手;

……

原因三:饮食目的没有实现

孩子对某一类具体客观事物信息的复制采集、收集和储存目的没有实现时也会利用“哭”的逻辑思维外在表现现象。这一类原因是比较普遍的。从普遍规律上来讲,这主要是父母没有很好的掌握住孩子饮食需要的规律,从而使孩子因为得不到饮食需求的满足而运用“哭”的逻辑思维外在表现对父母进行提醒,希望需求得到满足,也就是说,孩子会因为“饿”和“渴”而呈现出“哭”的逻辑思维外在表现现象。

在了解到孩子哭闹外在表现现象是因为这类原因的基础上,不仅要及时满足孩子的饮食需求,还应该在孩子逻辑思维基本结构创建过程中的相对时间内对孩子的饮食规律予以掌握。

原因四:适时地为孩子调整“睡卧”形态

因为没有能够及时地为孩子调整“睡卧”的形态,致使孩子因为长时间复制采集、收集和储存信息过程中信息种类的单调而形成采集疲劳;又因为孩子长期“睡卧”形态的保持,致使孩子通过逻辑思维本能地感觉到身体局部的疲劳,所有这些原因就导致孩子呈现出“哭”的逻辑思维外在表现现象。

针对这种原因导致孩子呈现出“哭”的逻辑思 外在表现现象,应当在确定孩子呈现出“哭”的逻辑思维外在表现现象原因的基础上,适时地为孩子调整“睡卧”形态,或者增加和调换孩子所复制采集、收集和储存的信息。

打骂孩子后要注意什么你知道吗?

打骂孩子后要注意什么?很多家长打完孩子后,以为孩子就长记性了,就不管不顾了,其实,这是不对的,打完后还要注意一些事情,这样才不会给孩子留下不好的影响。1、家长责打孩子需要顾及孩子的颜面。在责打孩子时,家长一定要切记不要当着外人批评、打骂孩子,这样是最伤孩子自尊了,也是最令孩子反感的教育方式。当孩子在公众场合惹麻烦,父母应该先稳住孩子,告诉孩子做错了,然后回家再进一步教育孩子,或者采取一些适当的惩罚措施。2、打骂孩子后父母最好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当孩子犯得错误比较频繁,光靠父母语言教育不管用了,父母在责罚孩子时,应该注意不要一起训斥,打孩子,应该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比如爸爸生气训斥孩子,妈妈在一旁给孩子台阶下:孩子快给爸爸道歉,说下次再也不这样了。这样孩子就能避免被打,而且也在心理真的感受到所做事情的错误性了。3、事后说理不可无家长和孩子之间存在着教与被教的关系,但教育孩子仍当以理服人。惩罚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惩罚之后必须要及时与孩子说理,否则,孩子在忍受了惩罚之后还将会依然如故。所以,家长在罚了孩子以后要通过说理、剖析的方式使孩子明白他为什么会受罚、知道犯错误的原因,讲清楚如果坚持犯下去将有什么后果。因此,让孩子明白自己受罚的原因才是根除错误的关键,说理是惩罚孩子之后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步骤。4、点到为止莫唠叨有些家长打过孩子后,教训孩子喜欢没完没了,而且还时不时地喝问孩子“我的话你听见了没有?”孩子慑于家长的威严,只能别无选择地说“听见了”,其实他可能什么都没听进去或者根本就没听。5、责打孩子后千万别和孩子冷场孩子犯了错误,有些家长会着急打了孩子的屁股,把孩子打哭,但是为了不给孩子留下不好的心理影响,最后是在打了孩子后,和孩子说一些道理拉进和孩子的距离,不要冷待孩子,不要和孩子冷场对峙,这样就能达到让孩子明白道理又不造成心里伤害的效果。

本文Hash:134432c4f9d836f55d8a283af18cf26ae5b392ed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