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对策处理孩子的行为问题

建立行为的尺度和限制

除了了解孩子的特性,父母还要有良好的对策去处理孩子的行为问题,才能帮助孩子建立行为的尺度和限制。例如,孩子在商场看到玩具就哭闹着要买,有些父母会赶快买来哄孩子,结果孩子以后就以这样的行为作为手段,要挟父母。有些父母则是责打孩子,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面对孩子哭闹时的对策

比较好的策略是抱起孩子到一个安静的地方,让他先好好地宣泄不愉快的情绪,再告诉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或者离开孩子的视线范围,孩子看不到父母通常都会立即停止哭闹。

专家给出的建议

让孩子知道父母是爱她的

孩子需要父母的关爱,但也需要父母的管教。孩子最害怕的是父母不好好爱他,管教孩子,不要以收回父母的爱为要挟。处理孩子不当的行为,一定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仍然爱他,但是以收回爱为要挟的行为是不允许的。

多给孩子拥抱

年幼的孩子特别需要父母肢体的接触,给予孩子拥抱,让孩子知道父母是爱他的,多和他谈话或游戏,让孩子知道父母是关心他的。

爱和管教可以并行不悖

孩子要有爱的滋润才能健康成长,适当的管教行为才利于孩子,爱里要有管教,爱与管教是可以并行不悖的。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爱中成长,在适当的管教中学会规范自己的行为。

处理好孩子学校里的问题

  孩子的年级

  如果你相信孩子在公共年级测试中没有受到公正能力评价,你可以带上相关判决向学校或学院质询结果。当所有判决上诉程序没有用时,学校和学院可以代表孩子向考试上诉委员会上诉。如果他们相信判决程序没有被遵循或是错误的,他们只能这样做。考试上诉委员会不能给考试"重新打分"。如果学校拒绝,你也有权利让孩子重新去考任何考试。需交纳重考费。

  当觉得结果不令人满意时,为了大众利益或以贯穿未来的学习,应试者和家长能要求读取考试答卷。

  读取考试答卷的要求必须从应试者学校发出,学校将能在个别案例中的适当安排作顾问。

  如果你的孩子被欺负或欺负别人

  你应该与孩子的学校联系。每所学校必须有防暴警察在任何欺负威吓事件中执行任务。需要的话,你应该遵循当地的投诉程序。这包括写信给班主任、政府主席和地方当局。了解更多有关欺负威吓的信息。

  如果孩子被学校开除

  班主任有责任在学校维持秩序。有时候,他们会在纪律方面决定把一个孩子从学校开除,无论是开除一段固定时间还是永久开除。如果这发生在你的孩子身上,班主任必须告诉你孩子被开除的原因并向你解释你的权利:

  提交你的观点给主管纪律委员会

  在永久开除案件中,如果纪律委员会赞成开除的话,向独立上诉陪审团进行上诉。记住,上诉陪审团的裁决是必须遵守的。家长只能通过重审来反对裁决。了解更多关于开除的信息。

  特殊教育需求和在学校的问题

  如果你的孩子有特殊教育需求(SEN),你应该与孩子的学校、导师、学校的SEN协调者或班主任联系。学校应听取你的担忧,而且如果适合,制定一个特殊的行动程序给你的孩子。对于孩子的进程学校应保持通知你。如果你的孩子已经认同了SEN,但你感觉学校没有完全满足孩子的需要,你应该提出你的担心。如果在讨论后你仍然感觉担心,你可能向地方当局(LA)寻求一个关于孩子需求的法定评估,这可能会最终指向SEN的正式声明。

  如果你还是不同意关于孩子特殊教育需求的决定,你可以向地方当局索取小册子,小册子里含有完整的关于如何与合适上诉。如果有以下情况,小册子会解释你应如何向特殊教育需求和伤残特殊法庭上诉:

  在你提出要求后,地方当局拒绝对你的孩子做法定评估。

  在评估后,地方当局拒绝作出声明。

  在第一次作出声明或修改之后你对声明的第2部分、第3部分或第4部分感到不同意。

  你的孩子已经有一份声明并且地方当局拒绝再次评估或拒绝在声明中更改学校名称,又或者地方当局决定停止维持孩子的声明。

  特殊教育需求和伤残特殊法庭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它听取家长对地方当局关于法定评估和声明方面决定的上诉。特殊法庭总部在伦敦,但东南部的上诉会在当地裁决。通过以下链接浏览特殊教育需求和伤残特殊法庭的网站以获取更多信息。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转载方请明确注明出处及链接,或完整保留此版权信息。

行为异常的孩子,心理有问题

许多年轻父母面对孩子表现出异常行为时,往往感到疑惑,不知哪些是该重视的,哪些是无关紧要的。在此,我们为大家介绍一些6岁以下孩子的常见心理疾病:

咬指甲

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很常见的不良行为,男女儿童均可发生。程度轻重不一,重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甲沟炎。另外,爱咬指甲的孩子常伴有睡眠不安等问题。

吮吸手指

吮吸手指在婴儿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到2-3岁以后,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消失。如不消失,则是一种不良的行为偏差。

屏气发作

指婴幼儿在受到刺激哭闹时,在过度换气之后出现屏气,呼吸暂停,口唇青紫,四肢僵硬,严重者可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短则半分钟到1分钟,长则2分钟到3分钟。多见于2岁以内的孩子。

口吃

指说话时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的状态,是儿童期常见的语言障碍。约有半数口吃的儿童在5岁前发病。

言语发育延迟

是指儿童口头语言出现较同龄正常儿童迟缓,发展也比正常儿童缓慢。一般认为18个月不会讲单词,30个月不会讲短句者均属于言语发育延迟。

选择性缄默症

是指已获得语言能力的孩子,因为精神因素的影响,在某些特定场合保持沉默不语。如在学校里不讲话,但在家里讲话。这种心理问题多在3-5岁时起病。

遗尿症

指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自已控制排尿,夜间经常尿湿床铺,白天有时也尿湿裤子。多见于5-10岁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抽动症

指局限于身体某一部位的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出现抽动。表现为眨眼、挤眉、皱额、咂嘴、伸脖、摇头、咬唇和模仿怪相等,多见于5岁以上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入睡困难

指儿童在临睡时不愿上床睡觉,即使是躺在床上,也不容易入睡,在床上不停地翻动,或反复地要求父母给他讲故事,直到很晚才能勉强入睡。

夜惊

指在睡眠中突然惊醒,瞪眼坐起,惊惶失措,表情痛苦,常伴有哭喊、气急、出汗等症状,多半发生在入睡后2小时内,醒后不能回忆。以5-7岁的儿童最为常见。

睡行症

指睡眠中突然睁眼,坐起凝视,下床走动。多半发生在睡后2小时内,醒后不能回忆。见于任何年龄的儿童,多见于5-12岁儿童。

梦魇

指从噩梦中惊醒,能生动地回忆梦里的内容,使孩子处于极度紧张焦虑状态的一种睡眠障碍。多发生在后半夜,多见于学龄前儿童。

偏食

一种不良的进食行为,指儿童不喜欢或不吃某一种食物或某一些食物。偏食在儿童中很常见,在城市儿童中所占比例较高。

拔毛癖

是指儿童时期出现的经常无缘无故地拔自己的头发、眉毛、体毛的不良行为。多见于4-5岁以上的儿童。

攻击行为

指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采取有害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儿童攻击行为常表现为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或玩具)等。儿童的攻击行为一般在3-6岁出现第一个高峰,10-11岁出现第二个高峰。总体来说,攻击方式可分暴力攻击和语言攻击两大类,男孩以暴力攻击居多,女孩以语言攻击居多。

退缩行为

是指胆小、害羞、孤独、不敢到陌生环境中去,不愿意与小朋友们玩的不良行为。这种儿童对新事物不感兴趣,缺乏好奇心。

依赖行为

是指儿童对父母过分依赖,并与年龄不相符的一种不良行为。这种儿童如果父母不在,便容易发生焦虑或抑郁。

分离性焦虑

是指6岁以下的儿童,在与家人,尤其是母亲分离时,出现的极度焦虑反应。男女 儿童均可得病,与患儿的个性弱点和对母亲的过分依恋有关。

神经性尿频

指每天的排尿次数明显增加,但尿量不增加、尿常规正常的一种心理疾病。排尿次数可以从正常的6-8次增加到20-30次,甚至每小时十多次,每次排尿很少,有时仅几滴。以4-5岁的儿童为多见。

神经性呕吐

指一种反复的餐后呕吐,但不影响食欲、体重的心理疾病。常常具有癔症性格,自我中心、暗示性强,往往在明显的心理因素作用下发病,以女孩为多见。

性识别障碍

是指儿童对自身性别的认识与自己真实的解剖性别相反,如男性行为特征像女性,或持续否认自己具有男性特征。多见于3岁以上的儿童。

孤独症

是一类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奇特反应为特征的疾病。多见于男孩,男女比例为4-5:1。总而言之,不管孩子多大,只要是发现孩子出现行为异常、学习困难、睡眠障碍、性格缺陷、情感障碍、社交不良、性角色偏差等情况,都应该及时带孩子去儿童心理门诊,请儿童心理医生和你一起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本文Hash:d55a868ccb2084ff669f19c8e24b76e47ee1e066

声明:此文由 nihao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