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故意输给孩子好不好

孩子喜欢与别人竞争,老师在幼儿园举行吃饭比赛、穿衣比赛,父母也会借竞赛来激励孩子,使其做事快一些、更好一些。看起来简简单单的竞赛却也有不少的学问。有不少孩子只爱赢,却输不起,一旦比不过别人,就很不开心,甚至大哭大闹:“我不干,我不干。”心软的父母就缴械投降:“好好好,算你赢!”或者重新玩过,再输给孩子以息事宁人。

经常故意输给孩子,孩子会以为他永远都应该是赢家,但现实生活并不是如此,他总要面对自己所不擅长的事情,总要学会怎样应付输的局面。

成人的责任当然并不是为了讨孩子的欢心,而是要他学会承担后果。

竞赛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制造气氛,激发孩子的好胜心,它本身不是目的。孩子赢了可以树立自信心,输了应当学会面对败局。孩子的态度来源于家长所示范的榜样,所以当家长“输”了的时候,别忘了总结一下教训:“我怎么会输呢?让我想想看,噢,是不太专心的缘故。”潜移默化的结果是,当孩子输了时也会考虑输的原因,无论是输是赢,成人都要示范乐观的态度:输赢乃兵家常事,重要的是下一次要吸取教训。孩子形成此态度时,“输”了的你假装表现出“沮丧”的样子,孩子定会来安慰你:“妈妈,不要紧,下次专心吃饭,你一定会赢!”那时的你该有多开心。

另外,竞赛只能促进速度,却不能帮助孩子掌握技巧,当孩子在活动中需要充分的时间练习时,并不适合举行比赛。比如与4岁的孩子比赛扣纽扣,好胜的孩子会非常着急、无助,比赛的效果自然会适得其反:孩子会因此厌恶扣纽扣。那么成人应如何协助孩子以健康的心态来面对竞争?

孩子对于失败无法接受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赢的机会太多了:成人应该控制输赢节奏,让孩子有输有赢。

(2)赞美得太多了:很多家长经常鼓励、赞美孩子,凡事应有度,过多的赞美会使孩子产生错觉,以为自己很了不起,甚至完美无缺,从而无法面对自己的瑕疵。

(3)自信心较低:有的孩子怕被别人取笑,不能接受失败的事实,甚至不敢参与竞争。成人可以协助孩子一步一步地增强竞赛信心。先找水平相仿的孩子一起玩,也可让孩子在准备充分、压力较小的环境中模拟竞赛,增强自信。要避免过度保护,让孩子多一些和外界接触的机会。还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向孩子解释“失败是成功之母。”例如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过程中,曾失败过两万五千次,最后才获得成功。

(4)害怕让家人或老师失望:成人适当的期望可以激励孩子积极向上,使孩子勇于接受挑战。然而有些孩子却是成人不适当期望的牺牲品,孩子很希望让父母满意,常竭尽全力去争取成功,一旦输了,除了对自己所付出的努力无法获得心理平衡外,还很在意成人对自己的看法,害怕让家人或老师失望。这种压力之下,或许孩子可以获得许多成功,但因太在乎结果,而不能享受到内心的平静。

家长注意:输液瓶举太高对孩子心脏不好

近日,记者发现,宝宝生病挂水在各大医院的输液室已经成为一景:家长们举着叉棍陪着宝宝到处走,甚至还有人抓住商机,专门从事输液室叉棍兜售。不少家长反应,宝宝挂水时爱哭闹,尤其不愿意呆在同一个地方不挪动,于是,宝宝要走动,家长就成了“人工举瓶器”,为了省力,平常撑衣架用的叉棍成为了家长们陪同走动的“利器”。初春时节,天气变化大,婴幼儿稍不留意就会生病挂水,家长们陪同时到底该注意些什么呢?

“叉棍”一族

家有生病宝宝没办法

“这个叉棍是宝宝第一次挂水时买的,后来每次挂水都要带着。”在妇幼保健院的输液室里,带着小孙子挂水的王阿姨介绍,“宝宝现在10个月,会爬了,平常喜欢出去玩,挂水时除了戳针会哭之外,就是坐不住,每次都是我或者孩子妈妈抱着,爷爷或爸爸给举着药水,一会就要出去转一圈,否则就哇哇大哭。有时候我们宝宝不哭,但看见别的宝宝哭,他也跟着哭,最后只有带出去转一圈,才能安分。”

王阿姨介绍,宝宝平常都还算乖,就是生病了才不安稳,“开始都是爷爷和爸爸举着,他们还得轮换,因为时间一长就会手酸,叉棍的好处是可以省力,没办法,我们就只希望宝宝少生病!”

留置针

最怕宝宝误拔出血

据记者观察,医院输液室里还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家长用丝袜给孩子套在头上,保护孩子头上的留置针,看着像电影里强盗的“婴儿版”,让人看着哭笑不得,连护士们都表示家长很有创意。

前阵子,80后马女士家6个月大的儿子因为肺炎住院,“因为要天天挂水,医院就给用了留置针,第三天,宝宝可能是觉得脑袋上纱布缠着针有点痒,小手扯纱布,连着留置针一起扯下来了,幸好我们及时发现,压了三分钟才把血止住。”马女士介绍,“留置针是软的,可以用3天左右,最多4天,就得重新戳针。这主意是因为宝宝越小越不好找血管,但是用了之后,我们几乎不能睡觉,生怕宝宝乱动拔出来,虽然只出过一次血,但我们还是觉得很心疼。”

马女士介绍,宝宝用留置针,家长会特别累,也只有留置针拔出来的那天,是她和家人觉得最轻松的一天,“否则生怕宝宝乱动,不过,留置针也不是万能的,一旦护士发现针推不进去或者有肿的痕迹,也只有重新扎针。”

医生提醒

别走太远,叉棍别举太高

“婴幼儿挂水与成人最大的不同是血管细,不好找,尤其是小胖墩的脂肪厚,更是如此,因此,他们挂水通常第一选择在头部,然后才是脚或手。”扬州市妇幼保健院普儿科主任张坤明介绍,现在给婴幼儿挂水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钢针,孩子一动,容易戳破血管,重新戳针后会更难哄;另一种是留置针,是软的,但也要家长时刻观察,防止肿胀或是误拔出后出血等状况。“这其中最需要提醒的是孩子输液时,家长尽量陪孩子留在输液室,即便有走动也限于50米以内。”

张坤明提醒,每个孩子的体质不一样,有的孩子输液时可能出现休克等不同的紧急反应,医生紧急处置时通常是争分夺秒,跑太远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另外,叉棍是尖的物体,抓在手上移动要防止误伤;而且,家长举的高度越高,压力越大,流速越快,这对孩子的心脏和药效都会有影响。”

扎针前,一定要叫醒孩子

张坤明介绍,孩子是否“挂水”,应由医生根据病情决定,有些人误以为只有“挂水”才算治病,孩子稍有头痛脑热,便要求医生“挂水”,其实用药原则是越简单越好。

即使非要“挂水”,时间也不宜 续太长。如果决定“挂水”,家长可帮助孩子做好“挂水”前的准备:病情许可的,可让孩子吃些东西。婴幼儿喂奶以半饱为宜,防止静脉穿刺哭闹时吐奶;大点的孩子可以吃饱,并排出大小便,以减少“挂水”时大范围的活动,防止针头移动或脱落;如孩子已睡着,穿刺前最好轻轻唤醒,以免突然疼痛刺激引起惊恐;静脉穿刺有些疼痛,对于有自制力的大孩子,可先行劝说,鼓励他勇敢接受。如一时说服不了,可采取适当的强制措施,但不要恐吓、训斥。静脉穿刺时,家长可协助护士操作。

家长给孩子买名牌究竟好不好呢?

近日,国家统计局的一项调查显示:几乎100%的中学生喜欢“名牌”,60%的学生在用“名牌”。过去,大部分家长都提倡学生应该尽量艰苦朴素,但是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长的看法却悄悄发生了变化,认为只要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孩子适当穿、用“名牌”并无不妥。对此,教育人士指出,孩子购买“名牌”的要求,其实反映了他们自我意识的成长。

相关调查

国家统计局的一个调查队就高消费项目对5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00%的学生喜欢“名牌”,60%的学生在用“名牌”。调查中,多数学生对“名牌”情有独钟,有非“名牌”不用的情结。60%的中学生认为现在生活条件好,“穿名牌、用名牌”,“上酒楼吃饭”是无所谓的。30%的中学生认为,他们“喜欢穿名牌、用名牌”,只是目前家庭条件不允许,如有这个条件,他们也会买名牌。

国外学校如何对待“名牌”

日本:中小学明文规定禁止学生穿名牌服装或名牌运动鞋来学校,并对何为“名牌”作了明确具体的限定。部分小学要求男生一律剃光头上学,让人难以分辨出谁富谁穷。

美国:绝大多数州的中小学依然实行“校服制”,目的不是为了强化集体主义精神或维护学校形象,而是认为“千篇一律”的校服有效避免了贫富生在服装上的优劣之别,避免损伤穷孩子的自尊心,也避免了富孩子滋生虚荣心。

加拿大:中小学大多向学生提供免费午餐,孩子无论贫富,吃的一律相同。

家长态度

不赞成:

孩子过于讲究

容易滋生虚荣心和攀比心

记者在一些学校采访时看到,尽管中学生们大都穿着校服上课,但很多学生穿着名牌的球鞋,书包也是名牌的背囊或挎包,手机、MP3等数码产品也是高档牌子。

公务员陈枫对正读初中的儿子追求“名牌”的行为非常看不惯,也很担心。陈枫说,儿子现在对用的和穿的东西都很讲究,有时儿子一身行头的总价钱比他的还高。“也许我出身农村,从小就养成了艰苦朴素的习惯,儿子经常说我‘土’。老实说,我不是没有能力给他买‘名牌’,只是担心他过于追求牌子而滋生虚荣和攀比等不健康的心理,而且还会忽略了学习,所以对于儿子的购物要求我一般都是拒绝的,但是我太太就比较心软,到最后经不住儿子的再三请求还是买了下来。”陈枫说。

赞成:

大人和孩子

对自己好一点无可厚非

在世界500强企业华南区做销售总监的徐永认为,如果家里经济条件允许,应该对自己和家人都好一点,适当地穿、用“名牌”无可厚非。

徐永认为,对于经济条件较为宽裕的家庭,没必要强制孩子不能用“名牌”,比如明明买得起商场里的“牌子货”,却偏偏要在地摊上买便宜货给孩子穿。“在我看来,名牌有它存在的价值,它有很多的前期投入和付出,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也很高,比如名牌的衣服相对来说质量会好很多。孩子从小用一些好点的东西,不仅可以提高审美品位,也能适当刺激孩子的物质欲望,让孩子经过努力自己达成愿望,有助于其自我发展。”

教育人士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天河区某省一级中学的老师张晖认为中学生喜欢“名牌”本身并没有错,有经济条件的,偶尔买“名牌”也无妨,但如果不切实际地盲目追求“名牌”,或者由此产生攀比心理,那就需要家长和老师进行适当的引导。

当家长发现孩子有此苗头时,可以尝试让孩子了解家庭实际收入情况,也可让孩子参与日常家庭消费活动,让孩子清楚自己家庭有没有名牌消费的实 力。家长平时与孩子交流时,也可以多灌输内在美胜于外在美的观念,让孩子明白学生年代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不是消费。

张老师说,中学生名牌攀比之风多是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影响。有的学生家长不但自己追求名牌消费,也希望孩子在外面给自己“长面子”,很自然地就把社会上的攀比之风转移到了孩子身上。因此家长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做到合理消费,不铺张浪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孩子,并非所有的消费都要名牌,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对于什么时候可以买“名牌”,张老师认为家长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例如一般的日常品或学习用品,如果普通牌子都很实用,就没必要多花数倍的价钱去购买“名牌”;但对于一些专业性比较的强的物品,可能“名牌”的使用效果会好很多,如果家长经济能力可以负担,可以考虑给孩子买好一点的。

因此,家长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定,应该让孩子养成好习惯,不然很容易影响宝宝的成长。

本文Hash:43538d4aa693c3c649855092af55d6dc8709005f

声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