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爸新妈的育儿焦虑症

据研究调查,中国白领家庭的育儿焦虑正在升级。新爸新妈在育儿方面更倾向于孩子的表现,让世代相传的“因爱生忧,因爱生惧”演化的更为强烈。

何为育儿焦虑症?

“初为人母,总是有担不完的心:我怕他离开我的视线,被无处不在的伤害掳走;又怕他因此不独立,失去男子气。我怕他感觉不到爱,因此孤僻、冷漠;又怕太多的爱,让他任性,目中无人。总之,怕他不健康,怕他不安全,怕他不快乐,也怕他在家庭中得到了以上所有之后,成为一个和社会不兼容的瓷娃娃,更容易被现实击倒。”这位家长的自白似乎代表了不少当代“独一代”新爸新妈的心声。

事实上,这些焦虑从上世纪中后期开始,就成为美国心理学家们普遍的研究课题。育儿方面的临床医学家戴维·安德雷格认为虽然医学的发达让孩子因病死亡的概率大大降低,但美国的年轻父母们,却表现出了和社会进步南辕北辙的焦虑感。他把育儿焦虑的源头归结于新手的无知:“育儿焦虑的高发群体存在于只有一个孩子,或者第一次做父母的人。”

子女数量的减少,让父母们经不起一点健康、安全方面的风险。不断丰富的育儿理论和流派,又在扰乱着既有的常识。选择PC、PES还是PPSU材质的奶瓶;圆孔、十字孔还是一字孔的奶嘴;让孩子仰着睡、趴着睡还是侧着睡,都能成为育儿新手们的焦虑源头。

对于中国家庭而言,三代同堂,其中两代都是独生子女,焦虑或许更加明显。在如上海北京这样消费成本居高不下的一线城市,老年人帮助育儿的家庭占到70%—80%。从好的方面看,两代人共同育儿,有助于孩子的安全健康,但这种模式也积累了两代人的焦虑。

怎样的父母最焦虑?

拥有博士学位,有房有车的于杭(化名)工作很忙碌,到了周末也不停歇,周六早上要带着4岁的孩子上雅马哈音乐课,中午在车上睡一个半小时的午觉,下午继续上美吉姆的运动课和艺术课,或者去上范阳画室的绘画课。周日上午要学一个小时的太极拳,下午全家到郊区租种的农场种地。于杭认为,给孩子安排这么繁忙的行程并不盲目,是根据“自己经济和孩子接受情况的综合判断”。

即便如于杭所说,这些训练课程是有针对性的,但纽约大学教授凯蒂·洛菲在《现代育儿心经》一文中仍然认为,这种高标准的专注、指导与剖析,是家庭生活太过偏向于孩子的表现。

育儿焦虑的源头是亲子之爱。随着家庭经济能力的增强和市场专业分工的细化,各种针对孩子能力开发的市场产品多样化,给亲子之爱增添了新的内容:培养理想化的完美孩子。

已有研究表明,过度控制的父母多出现于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阶层,他们有足够的资源去购买优质教育,能够支付各种课外活动的费用。一个中国社会调查数据显示,热衷付费开发孩子潜能的人群中,60%是本科以上学历,家庭月收入过万,年龄为25岁到35岁之间的都市白领。

社会因素加剧焦虑

另一方面,育儿焦虑症与社会“必需品”的紧缺以及“副产品”的过剩密切相关。

生产,喂养,上幼儿园,上小学……看起来是再正常不过的育儿链条,却由于社会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出现阻力,面临巨大竞争。与此同时,名目繁多的早教市场,也让新爸新妈从孕期开始就难以抉择。

“70后”、“80后”的父母大多经历了自己父母望子成龙、考试激烈竞争的少年时代,他们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再被应试教育所压迫,极力强调培养的是孩子们基本素质和能 ,可这些基本素质又包括绘画、音乐、体育等十八般武艺。而这又是另外一种望子成龙。

菜鸟爸妈的育儿焦虑症

面对“独一代”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多的育儿问题考验着菜鸟爸妈的极限。育儿焦虑症现在已是困扰不少菜鸟父母的头等大事。

何为育儿焦虑症?

“初为人母,总是有担不完的心:我怕他离开我的视线,被无处不在的伤害掳走;又怕他因此不独立,失去男子气。我怕他感觉不到爱,因此孤僻、冷漠;又怕太多的爱,让他任性,目中无人。总之,怕他不健康,怕他不安全,怕他不快乐,也怕他在家庭中得到了以上所有之后,成为一个和社会不兼容的瓷娃娃,更容易被现实击倒。”这位家长的自白似乎代表了不少当代“独一代”新爸新妈的心声。

事实上,这些焦虑从上世纪中后期开始,就成为美国心理学家们普遍的研究课题。育儿方面的临床医学家戴维·安德雷格认为虽然医学的发达让孩子因病死亡的概率大大降低,但美国的年轻父母们,却表现出了和社会进步南辕北辙的焦虑感。他把育儿焦虑的源头归结于新手的无知:“育儿焦虑的高发群体存在于只有一个孩子,或者第一次做父母的人。”

子女数量的减少,让父母们经不起一点健康、安全方面的风险。不断丰富的育儿理论和流派,又在扰乱着既有的常识。选择PC、PES还是PPSU材质的奶瓶;圆孔、十字孔还是一字孔的奶嘴;让孩子仰着睡、趴着睡还是侧着睡,都能成为育儿新手们的焦虑源头。

对于中国家庭而言,三代同堂,其中两代都是独生子女,焦虑或许更加明显。在如上海北京这样消费成本居高不下的一线城市,老年人帮助育儿的家庭占到70%—80%。从好的方面看,两代人共同育儿,有助于孩子的安全健康,但这种模式也积累了两代人的焦虑。

怎样的父母最焦虑?

拥有博士学位,有房有车的于杭(化名)工作很忙碌,到了周末也不停歇,周六早上要带着4岁的孩子上雅马哈音乐课,中午在车上睡一个半小时的午觉,下午继续上美吉姆的运动课和艺术课,或者去上范阳画室的绘画课。周日上午要学一个小时的太极拳,下午全家到郊区租种的农场种地。于杭认为,给孩子安排这么繁忙的行程并不盲目,是根据“自己经济和孩子接受情况的综合判断”。

即便如于杭所说,这些训练课程是有针对性的,但纽约大学教授凯蒂·洛菲在《现代育儿心经》一文中仍然认为,这种高标准的专注、指导与剖析,是家庭生活太过偏向于孩子的表现。

育儿焦虑的源头是亲子之爱。随着家庭经济能力的增强和市场专业分工的细化,各种针对孩子能力开发的市场产品多样化,给亲子之爱增添了新的内容:培养理想化的完美孩子。

已有研究表明,过度控制的父母多出现于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阶层,他们有足够的资源去购买优质教育,能够支付各种课外活动的费用。一个中国社会调查数据显示,热衷付费开发孩子潜能的人群中,60%是本科以上学历,家庭月收入过万,年龄为25岁到35岁之间的都市白领。

社会因素加剧焦虑

另一方面,育儿焦虑症与社会“必需品”的紧缺以及“副产品”的过剩密切相关。

生产,喂养,上幼儿园,上小学……看起来是再正常不过的育儿链条,却由于社会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出现阻力,面临巨大竞争。与此同时,名目繁多的早教市场,也让新爸新妈从孕期开始就难以抉择。

“70后”、“80后”的父母大多经历了自己父母望子成龙、考试激烈竞争的少年时代,他们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再被应试教育所压迫,极力强调培养的是孩子们基本素质和能力,可这些基本素质 包括绘画、音乐、体育等十八般武艺。而这又是另外一种望子成龙。

菜鸟新爸新妈们常犯的几个育儿错误

新爸新妈们迎来了呱呱坠地的宝宝,难免有点慌张。宝宝要如何喂养?宝宝生病了怎么办?如何协调工作和家庭的关系?遇到这种种问题,菜鸟爸妈试图寻求解决方法。面对新的生活方式,他们会常犯下面几个育儿错误。

新爸新妈们迎来了呱呱坠地的宝宝,难免有点慌张。宝宝要如何喂养?宝宝生病了怎么办?如何协调工作和家庭的关系?遇到这种种问题,菜鸟爸妈试图寻求解决方法。面对新的生活方式,他们会常犯下面几个育儿错误。下面小编为大家分析一下。

错误1.相信所有人的指导

宝宝出生后,新爸新妈不了解如何育儿,常常会听从身边朋友们的建议,几乎是相信所有人的指导,这万万不可取。不同的家庭不同的人,他们育儿的方法不同,甚至会互相矛盾。比如一个熟人告诉菜鸟爸妈,宝宝吮吸他的小手指是没有问题的,但儿科医生却告诉菜鸟爸妈要给他安慰奶嘴。另外,不同的育儿专家,给出的建议也可能不一样。

那么,我们该听谁的呢?

解决方法:你的孩子你是最了解的。新爸新妈们要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很好,你们的直觉是最准确的指导,要是都听从别人的意见,那育儿就没什么乐趣了。听从你们的直觉,找到育儿的乐趣和原则,自己的宝宝自己做主。

错误2.高估了自己的业余时间

有了孩子,新爸新妈们开始新的工作:照顾孩子。这不是一份简单的工作,周末还强求“加班”。

解决方法:

计划好自己的时间。建议菜鸟爸妈每天给自己定一个现实的计划:给朋友打个电话、整理床铺。一天结束的时候,当菜鸟爸妈把单子上的每一条计划划掉时,当然会觉得这一天很充实。

错误3:把自己放在最后

自从宝宝出生后,菜鸟妈妈们留给自己的时间太少了,喝杯咖啡、看份报纸的时间都是挤出来的,更不要谈外出逛个街、会一会朋友等等。

解决方法:照顾宝宝很必要,关爱自己同样重要。新手妈妈不能因为孩子,就失去自我。可以适当给自己空间和时间,找朋友出来小聚或电话长聊,也可以去附近的健身会所练产后瑜伽,放松心情。整天待在家中陪伴孩子,机械又烦躁。拥有愉快的心情,父母的角色你会做的更好。

错误4.育儿,爸爸是局外人

带孩子是妈妈的事,爸爸在育儿方面是个局外人,几乎都是妈妈在陪伴宝宝。其实,新手爸爸和妈妈一样,需要学习育儿知识,没有人天生会带孩子。

解决方法:爸爸妈妈应该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妈妈不要把爸爸排除在育儿之外,当妈妈需要帮忙的时候,爸爸也不能推辞、不要责备和不断地命令。夫妻二人,轻松育儿,为宝宝的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错误5.遇事就紧张

谁都会生病,宝宝也不例外。当孩子遇到或轻或重的健康问题时,菜鸟爸妈有时候会过度紧张、担心。

解决方法:Relax,头脑保持清晰。生病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新手爸妈们应该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生病这件事,而且医院这么发达,宝宝生病及时治疗就能控制。

本文章系(www.qbaobei.com)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文Hash:ab42957e710cb7ee45022bb0660e25c3ee226ae8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