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风昧生

前阵子翻杂志,读到姜文的一句话:“我要想的是通过什么渠道不了解信息。因为信息太多了,我要不断地屏蔽。我从十年前就说过,知道什么不算什么,要学会不知道什么。”此言不虚,信息时代漫天信息,不说别的,就像书店里满坑满谷的育儿经教子书,足以让家长浩叹惶恐失神无措不知到底落脚谁家,果然“阴风昧生”――林汉达先生此文选自《向传统教育挑战》一书,出版于1941年。七十年后再读,丝毫不显过时。文中所斥虽乃彼时国文教学之弊,但推开来想,其间深意,何止于此?譬如家长于育儿理念的学习,重要的是了解自身,了解儿童,千万“不可再因‘阴风昧生’而牺牲了知识,因思想什么而忘了如何思想”。

――编者

自从五四运动以来,我们才讨论到读书问题,再由读书问题,讨论到读经问题。不但是讨论,简直还引起了激烈的争辩。左派说,“人是活的,书是死的,尤其是古书,所以我们不应该读死书”。右派说,“书是知识的仓库,古书是不朽的杰作,杰作无时间的限制,永远是活的,所以我们读的是活的书”。骑墙派说,“凡事不可一概而论,古书虽已过了时,但也不全是死的。今书虽然摩登,但也不全是活的。不管古书今书,多读一些书,总是有益无损的”。

这三派的话听来都有道理,其实都是废话,尤其是第三派的话不但是废话,而且是害人的毒素。谁都知道书是死的,因为它是无机体,是不能活动的,然而人是活的,死书未始不可活读。不朽的杰作自然是活的,不过活的书不一定能供给各人的需要,不必人人都去读同样的书。所以前两派的话等于不说,即等于废话。但第三派的话“多读一些书总是好的”是一种陷阱,青年人听了以为极有道理,于是把工夫都费在读书上,而不辨别什么书当读,什么书不当读。

价值的相对论

这第三派的理论,我们可引斯宾塞(Spencer)的话来驳覆。他的教育论中有一篇叫做《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他说:“我们所争论的问题是非常重大,问题并不在讨论什么知识是不是有价值,而在讨论什么知识较有价值。一般人对于某种学科能指出某种利益时,以为理由即算充足了;却不估量他们所指出的利益,是否充足。凡经人们加以注意的学科,恐怕没有一件不是多少有些利益的。你若下一年的苦工,去研究文章,你或能更明白古时的仪式和道德,以及姓名之起源。你若把英国各城市之间的距离都记熟,则你在一生之中,或者能在这千余件事实中,可以找出一二件事实于你将来计划旅行时,有些用处……然而在这些事件内,我们须要明白。我们的劳力与将来或有的利益,其比例是否相当。若有人主张把儿童的时间耗费于这样的知识之获得,却因此而牺牲了本来可以得到的更有价值的知识,对于这种主张绝不会有人能够容忍吧……但是我们应当牢记求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这不仅因为我们寿命的短促,也因为生活的复杂,所以我们须特别审慎,使所费的时间能够求得最大的利益。在你为时尚和癖爱所驱使,以几年的光阴费于某种研究之前,最好先估量估量:倘使你以同样的岁月费于其他的事业上,其结果是否有同样的或更大的价值。”

可见问题不在古书,今书,死书,活书,不在书之有无价值,也不在知识之有无利益;因为无论什么书多少总有一些价值;无论什么知识,多少总有一些利益。问题是在我们以同样的时间,能否看更有价值的书,能否得到更有利益的知识。若是我们把时间费于读一些价值较少的经书,或费于获得利益较少的知识, 因此而牺牲了本来可以用同样的时间而得到更有价值的知识,这便是不经济,等于虚掷光阴。这个道理叫做价值的相对论。林汉达

本文Hash:04c0409abc06e31d6b5792a3b72d9b849525ed39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