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不被重视就经不起压力

情绪越不被重视,就会越缺乏自信,经不起压力

孩子往往用自己的行为来表达情绪。孩子的苦恼、发脾气或大声喊叫等各种形式的情绪表达,其实都是为了让他人读懂自己内心的挣扎和努力。孩子时时刻刻都在用自己的情绪来面对世界,但他们只能感受情绪,并不懂得情绪为何物,也不懂得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

由于孩子尚缺客观了解和把握事态的能力,因此不可能了解怎样的行为才是在被允许范围内的适当行为。他们所能做的,只不过是按照自己一直以来观察和学习的行为来表达“我现在生气了,请关心关心我”或“我很伤心,安慰安慰我吧”等情绪,以求他人能帮助深陷情绪困境中的自己。这时是否有人及时接受他们的情绪,会带来天壤之别的结果。当自己的情绪被他人读懂时,孩子能够很快控制自己的情绪,找回平静。孩子会明白,这些情绪不仅发生在自己身上,在其他人身上也很常见。当孩子能这样想时,就会变得不再不安,而是找回平静,并且逐渐学会用更准确的言行来表达自我情绪。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会学会尊重自己和尊重别人。相反,如果孩子的情绪未能引起他人重视,那孩子就会陷入困惑之中。“咦,奇怪,我这么难受,为什么没有一个人来关心我呢?”孩子会觉得费解,为了能引起他人对自己的关注而哭得更加声嘶力竭,甚至做出跺脚等激烈的行为。然而大部分家长并不能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只会因为孩子的“野蛮行为”而大动干戈。“给我住嘴!别哭了!吵死了!”“下次再敢这样,绝饶不了你!”以此来吓唬孩子。孩子不但没能如愿得到大人的理解,反而挨了一顿训,理所当然会变得渐渐消沉。情绪不被他人理解的孩子,所感受到的冲击是非常大的。他们很容易以为,这些情绪并不是大家共有的,而是全怪自己不够好或比较奇特,才会产生这些错误的情绪。被拒绝、被忽视的情形越多,孩子的自我存在感就会越薄弱,甚至逐渐消失。最终由于无法相信他人和尊重自己及他人,变得我行我素、消沉或冲动敏感,继而遭致更严厉的训斥。孩子很有可能因为这种恶性循环,而被冠以“注意力不集中”、“过激行为障碍”等“罪名”。

问问那些有自杀冲动或暴力行为的孩子就会明白,他们都非常自卑和忧郁,而且内心受过伤害。若外表看起来行为粗暴,那内心必定充满了负面想法。例如,“每个人都不喜欢我”、“谁都不在乎我”、“我是世界上多余的人”、“像我这样的人还不如不活”……另外,他们在承受压力时也会表现得更加脆弱不堪。初次表达情感时,如果有人能及时接受,他们很快就能寻求内心的稳定,这时压力也不大。一旦持续地被漠视,他们就会采用过激的方法来表达情感,依然不被理解时,就只能让压力变得更大。问题是,尽管压力不断变大,但是学习消除压力的方法与体验的机会却不多。所以,即使是很小的压力,也会让他们做出过于敏感的反应,表现出忧郁与不安。

一般来说,孩子对压力的反应会受到生物学、心理学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中,孩子感受到的压力,来自社会环境的压力占相当大的比重。本应无忧无虑玩耍的孩子,却要背着沉重的书包奔波于各种课外学习班之间,他们的压力很大。可是这并不意味着,内心感到压力的所有孩子,都会无一例外地表现出暴力或自杀等过激行为。即使在相同压力条件下,也有许多健康生活的孩子。这些孩子大部分从小就有过被他人接纳自我情绪的经验,因此他们有着极强的自我存在感,懂得适 地处理各种情绪,以免压力堆积。

本文Hash:624b86dfe33a7270f4ebc713c3260f8eeebaa992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