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单亲家庭”子女教育QA

两地分居,“类单亲家庭”子女教育Q&A

导语:

北京←→纽约;

杭州←→上海;

南京←→苏州……

两地分居的工作总是让你和另一半聚少离多,或许你已经无奈地错过了很多有趣的家庭

故事。你总是不知道孩子这段时间最喜欢的动画片是什么,总是找不到她最喜欢的连袜裤在哪里,更不知道她已经会对睡前故事来个自编自导了。

什么是“类单亲”家庭?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因为个人职业发展的需要,或者由于外界生活压力而被迫长期分居两地。只有周末或者假期才能团聚,孩子也主要由婚姻中的一方来承担养育与教育职能。这类家庭,虽然具备双亲的家庭结构,但其抚育功能却与单亲家庭类似,因而被称为“类单亲”家庭。

Q1:“类单亲”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可能出现哪些发展问题?

A:“类单亲”家庭与“单亲”家庭在子女养育的实际方式上非常类似,因此孩子的一些问题也有共性,在情绪和行为问题上主要表现为:

?与父母之间“不安全的依恋关系”

家长一方的缺位容易使3岁之前的孩子有缺乏信赖感和支持感的表现,例如无端哭闹,情绪起伏较大,易怒。接触久未见到的爸爸或妈妈时,也会表现出回避和烦躁。

?潜在社会性别角色认同的障碍

长期的父亲或者母亲的缺席,会使孩子的行为出现性别角色的偏差,比如主要由母亲养育的男孩,会表现出更多女性行为和性格特征。

?注意力不集中,不听父母的教导(男孩居多)

这种影响多出现在孩子与父母一方长期分开的第一年。亲密关系的缺失使孩子容易陷入消极的情绪,会对承担主要照顾责任的一方表现出逆反心理。

?孩子存在学习困难

远距离、少沟通等因素常常导致父母教育意见不一致,这对孩子的影响极大。父母对孩子的学习要求标准不一、奖惩差别较大,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态度,容易让孩子产生“钻空子”的心理。一人承担主要养育责任的家长往往疲于奔命,没有充足的精力关注孩子的学习。

?与同伴交往障碍

这类孩子不太参与同伴的游戏。因为平时父母极少出现在自己的幼儿园生活中,孩子容易胆小、自卑,对同伴的游戏喜欢旁观,缺乏主动参与的勇气。

Q2:“类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要注意些什么?

A:父母先要从意识上调整和孩子互动的行为模式,那么上述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NO.1树立观念:类单亲≠单亲!

“类单亲”毕竟不等同于单亲,父爱母爱的可获得性是其区别于单亲家庭的最大特点。如果两地辛苦奔波的爸爸妈妈能够时时刻刻用所言所行让孩子感觉到你的爱、支持和理解,那么想在“类单亲”家庭中建立起安全、积极的亲子关系也并非难事。

Tips:

学会回应孩子的言行,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关键。对学龄前孩子的需求(情感需求、行为需求),家长应当:

*前后行为必须一致。

*在孩子有需求时,及时给予回应。

*仔细观察孩子,结合他的性格特征,采用适合他的方法。

NO.2善用你与孩子相处的宝贵时间

事实上,即便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如果从不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孩子的发展过程中,那父母对孩子成长的积极作用也几乎为零。与孩子相处的时间不多不要紧,你们的互动质量才是最要紧的,远胜于数量本身。

周末才能回家的妈妈们,请抛开各种家庭琐事,多分配一些一家三口专属的温馨时间。哪怕必须要打扫卫生、逛街添置家用,也试着让一家人一起来做,说笑合作的过程中,你会收到意想 不到的效果。

NO.3用心经营与另一半的关系

你或许会认为,这与子女教育无关。事实上,长期分居造成的夫妻沟通问题,非常容易使父母双方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产生分歧,孩子夹在其中不知所措。同时,父母间良好的互动关系是孩子学习人际交往技能的参照。倘若父母间长期争吵、冷战,那无论单方怎样努力,也无法让孩子对人际关系产生信任感。因情感问题产生的压抑情绪往往会让父母变得烦躁,更加容易误读孩子的行为,对孩子做出不适当的回应。

给好不容易才回家一次的爸爸或妈妈:

难得与家人相聚,请多带孩子去公共场合,陪他玩耍。你也许不知道,社交情境中的温馨家庭互动,能够让孩子最强烈地感受到爸爸、妈妈的存在,并从周围小朋友的羡慕眼光中增强自己的自尊感。

电子产品日益强大,有没有用手机和IPad缩短你和家人之间的距离?试试看各种有趣的应用程序吧,Skype,Facetime,Whatsapp……你就可以随时随地和孩子分享他们的顽皮与成长,当然,还有你的微笑与关爱。

给正独自承担养育责任的爸爸或妈妈:

对于男孩的养育,妈妈请在制定规矩之外,更多地给予详细的行为指导。不要一味地对孩子的“调皮”加以反对和斥责,这容易让你和孩子的关系陷入“严管—逆反”的恶性循环。总是说“不准那么做!”,不如心平气和地告诉他“试试可不可以这样……”“这样做,是不是更好?”

对于女儿的养育,爸爸请更多地与女儿聊聊妈妈,帮助她树立母亲美丽、独立,关爱女儿的良好形象。还可以使用一些情节温馨的绘本故事让她明白妈妈对她深沉的爱。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


目前,单亲家庭呈上升趋势,其形成因素是十分复杂的。随改革开放以后带来家庭观念的新意识,妇女权益的尊重,家庭组合意愿的自由化和民主化,也有是因为经济问题,婚姻基础的问题,以及对婚姻的随意性等等均可带来家庭的离异。单亲家庭子女日益增多,随之引起一系列的复杂社会和教育问题,它将对孩子成长起着极大的作用,而绝大多数呈现负面影响,引起心理学家,教育家,社会学家,犯罪学家极大的忧患。这个问题的研究已到刻不容缓的地步。

单亲家庭的问题带来儿童心理健康的问题,这些子女由于身处不完整的、破碎的家庭,他们自小心灵中一个美满幸福的组合被粉碎,他的美梦破灭了,生活环境也有所欠缺,家庭教育也存在缺憾。家庭关系不好有一个时间段(酝酿过程),这一段时间内父母经常争吵,家庭矛盾激化,破坏平和、和谐的气氛,破坏家庭稳定,密切的爱情的组合解体。整个过程造成极大精神压力和容易造成整日提心吊胆,害怕外来精神制约,与父母敌对,怨恨父母,产生矛盾心理,对抗心理,精神紧张,为逃避现实,逃避不安定,甚至出走。最后多数为坏人所利用引诱产生心理和行为问题,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父母离异或一方再婚往往还有较长的负面影响,往往产生自卑感,大多性情孤僻,不开朗,压抑,不善交际,爱发脾气,暴躁,收父母性情影响对问题缺乏信心,容易看不到前途而自暴自弃。

家庭变故会忧郁寡欢,缺乏父母关爱,身心发展迟缓,出现学习和社会适应不良,需更多关注和爱护

从单亲家庭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从两方面着手:

一、要注重对家长的心理辅导

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在家庭中,家长和儿童朝夕相处,情感上最依恋,所以家长的影响最直接也最强烈。单亲家庭的家长,自身情感受到伤害,心里处于不平衡状态,但为了儿童的未来,家长必须要善于控制自己,学校也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帮助家长:

1开设系列讲座

使家长认识到家庭环境对子女具有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作用,并要求单亲家长学会自我调节,注意个人心理健康。

2定期开展咨询活动

班主任老师主动创造机会与单亲家庭的家长谈心,真诚面对他们的难处,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指导,真诚的帮助他们,做好学校一方的工作。

3提供学习资料

根据单亲家长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学习资料,定期联系;经常关心他们及其子女,培养广大家长的兴趣爱好,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悲观情绪。

4帮助解决后顾之忧

单亲家庭的经济状况相对于完全家庭来讲,有一定的困难,学校有责任帮助这些家庭解决后顾之忧,保证其子女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以及人格尊严。

二、要注重对单亲家庭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单亲家庭的儿童虽然年纪小,但他们也需看清“周围的世界”,认识自己在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

1培养单亲儿童的积极情绪

当他们碰到不愉快的事儿时,教师可多与他们聊天,采用转移法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及时驱散他们心中的阴霾。平时多注意鼓励他们参加集体活动,为班级做好事,树立起他们的信心。

2补偿爱的教育

单亲家庭的儿童,由于家庭的破损而导致了教育的缺损。祖辈们往往给与的是溺爱,使儿童逐渐养成了对长辈的依赖性,情感较为脆弱。为此,教师要在给与爱的同时,进行爱的补偿教育。多注意观察,发现他们 底缺乏来自哪方面的爱,如果来自父亲,那么首先鼓励儿童要学会坚强,学会爱妈妈,做个有骨气的人;如果来自母亲,教师则要更多的给与他们母亲般无微不至的关怀。儿童需要感情,他们的感情首先取决于大人对他们细致、周密、诚恳、绝对自然的关怀。

3捕捉儿童兴趣和行为的闪光点

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健康发展。

4发放“单亲联系表”,组织专门的活动

加强学校与家庭间的联系,同时适时组织亲子活动,在共同参与中增进了解,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单亲家庭的儿童是无辜的,他们的行为无论好坏都应得到理解和体谅,其心理的健康成长应倍受关注。作为教育者必须善于将特殊的爱给与这些特殊的儿童们,永不言放弃,使他们与正常儿童一样拥有一片蔚蓝的、晴朗的天空。 相关资讯:

单亲家庭教育子女的原则

双亲能给孩子带来更高的安全感和情感满足,这是单亲家庭所不具备的。单亲家庭的孩子,性格急躁或沉郁,在群体交往中容易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感,成为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

其一,家长调整心理情绪,不在孩子心中培植仇恨。

一位自己带孩子的母亲,她不让孩子经常去父亲那里。有一天,孩子要求父母跟他一起去公园,母亲不答应,孩子非常生气地说:“既然你们俩关系那么不好,为什么生下我!”因此,夫妻离异后,一方要尽快与孩子谈清楚,把离异的主要原因告诉孩子。但是父母一定要注意不能把对方说得一无是处,要尽量客观,不能故意说对方的坏话,以免在孩子心中培植仇恨。如有些离婚女性不乐意孩子与父亲相会,让孩子疏远父亲。其实是对孩子的天性、幼小心灵的一种伤害。自小缺乏父亲阳刚之气的熏陶,男孩子容易孤僻、胆怯、吝啬,往往游离于男孩圈之外活动,形成某种性情扭曲;而女孩则缺乏与异性亲切交流的训练,长大后往往冷漠、拘谨、阴郁、沉默寡言、缺少幽默感和跟异性相处的能力。单身母亲应该明白,拔去仇恨的荆棘,心里才能开满友善的鲜花,才能让孩子有一个开阔的胸怀。

其二,注意自身的言行,不在孩子心中培植负疚感。

离婚妈妈对孩子有负疚感是可以理解的,但离婚怎么说也不是一种罪过。带着“赎罪”心理对儿女有求必应的母亲,要么培养出一个自私骄横、不会体谅别人的冷血孩子,要么给心地善良的孩子增加不必要的“还债”负担。太无微不至的爱怜是一种沉重的心理包袱,也容易加深孩子对自己“与众不同”之处的关注。双亲俱全的家庭对自己孩子的照料多是恩威并举的,父母也不会过分小心谨慎,生怕伤及孩子的自尊心。这种爱,恰恰是单亲家庭所难具备的。因此单亲家长要检查自身的言谈与行为,对孩子不能过于关怀,过于体贴,过于照顾,有时也需要对他加以一定的“惩罚”。

其三,要多给孩子当家作主的机会,让他们多为家长分忧解难。给孩子多一些机会和空间,有利于他们尽快成熟起来。如果因为是单亲就包办代替太多、惟恐苦了孩子,反而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单亲家庭更应该多锻炼孩子。

本文Hash:113d1aa98191c08145fd103bfd84315064683c61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