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品德教育:善良胜于一切

我们说家长要从小教育孩子,这并不单单是指在学习、才艺等方面的教育,其实更重要的是教他们学会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德智双全的人。

孩子是最敏锐的观察者

孩子们道德情商,并不是可以从书本中就学习得到的,家长培养孩子的情商、德育,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

一、孩童是最敏锐的观察者

道德智商不只是从背诵条规得来,而主要是从学习怎么跟人相处,怎么对待他人时,而成人道德行为如何,小孩子是最敏锐的觉察者。要小孩子说出他们如何看待成人的道德行为,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他们确实也是我们的观察者,我们怎样做,他们就会跟着怎样做。这也就是为什么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的原因了。当我们想教育小孩时,首先得自己做个好榜样,有时我们也可以向他们学习。

二、从第一天就开始传达信号给孩子

譬如有的六七个月的孩子爱淘气,喜欢喝完牛奶就扔奶瓶,听奶瓶摔在地上的声音。对这种现象,是随他去,帮他收拾,还是申斥打骂他?正确的方法是,当孩子喝完最后一口牛奶就拿走奶瓶,并一边跟他说话或洗脸。就这样渐渐地,孩子就没有兴趣丢奶瓶了。也就是说,从事情发生的第一天起,就要开始教育孩子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这也让我们看到,即使小于一岁的儿童也能够调教,不然,长大了便难以教育,成为爱的奴隶就不好了。

尝试让孩子理解事物

三、良知启蒙阶段

在小孩进小学前后,这时,小孩开始建立和巩固自己的性格,建立自己的一套道德观。这个阶段,许多的新知识随着书本、音乐、美术和运动等形式,引起小孩的兴趣。小朋友们也开始接触与他们分享知识的老师和教练等。处于这样精力充沛的年龄的小孩,对新鲜事物甚感好奇。好奇和学习心极强,甚至令家长“追不上”、吃不消。但由于小孩正处于学习和启蒙的阶段,家长也应谨慎地尝试明白小孩是怎么去理解事物的。

四、品格胜于知识

无论我们的孩子成绩多好,无论懂多少道理,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教怎么做个好人。“人生有三样东西是重要的。第一是善良,第二是善良,第三还是要善良。”我们这一生要坚持的,就是做个善良的人。要想教孩子做个善良的人、乐于助人的人,并不能只是从道理上告诉他要这样做,而且家长们还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才能使孩子们更加明白到底自己应该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善良的人。同时,坚持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是必须教会孩子的。谨记:品格胜于知识。

小编总结:孩子的心灵就像白纸一样纯净,要给他们染上好的色彩,家长们担当着最重要的角色。这并不是要求家长做一个什么都懂什么都会的“圣人”,而是说,家长要记住言传身教,才是对孩子进行德育的最有效方法。

德国人教育孩子奉行善良教育方式

导读:德国人教育孩子奉行善良教育方式,在当今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中国父母教育孩子往往培养孩子的狼性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往往忽略了孩子善良的一面,一个善良的孩子做事会考虑到家人不容易犯错或者误入歧途。我们不妨一起看看德国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德国人教育孩子奉行善良教育方式

今年的广东高考作文是关于慈善、良知的材料作文。培养孩子有良好的德善之心是古往今来的教育之道。

可是,很多中国家长却往往给孩子灌输了一种“从小不吃亏”的思想。“别人打你,你也打他,打不过就咬”“咱们宁可赔钱,也不能吃亏”。大人的本意是“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可是,这种教育要把握好尺度,有些家长认为“从小不吃亏”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实际上,没有善良之心的孩子也不可能很好地保护自己。如果在成人偏颇、过激甚至错误的引导下,一些孩子缺少爱心,不懂得与人为善。

在培养孩子善良之心的教育上,中国父母不妨看看德国父母是如何做的。

众所周知,德国是引发两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所幸的是,德国各阶层能够深刻地反思这段历史,甚至因此格外重视对孩子善良品质的培养,并将其列为德国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德国小孩的第一课:“善良教育”

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善良教育”都是孩子家庭教育中必须的课程,但相比于其它国家,德国的向善教育又有什么独特之处,看看下面的文章是如何解读的?

爱护小动物是许多德国幼童接受的“善良教育”的第一课。在孩子刚刚学会走路时,不少德国家庭就特意为孩子喂养了小狗、小猫、小兔、小金鱼等小动物,并让孩子在亲自照料小动物的过程中,学会体贴入微地照顾弱小的生命。幼儿园也不怕麻烦,饲养了各种各样的小动物,由孩子们轮流负责喂养,还要求孩子们注意观察小动物的成长、发育和游戏过程,有条件的还须做好“饲养记录”。

孩子正式入学后,他们的日记或作文中,则会常常出现有关小动物的生动描绘,其中优秀的作文会被教师推荐为范文在壁报发表。此外,利用自己积蓄的零用钱来“领养”动物园里的动物,或捐款拯救濒临灭绝动物也是德国小学生一项常见的有意义活动。德国的中小学校还经常开展有关“善待生命”的讨论会或作文比赛。虐待小动物的孩子轻则须接受批评或训导,重则可能受到大人的惩罚,如果效果不明显,还可能被送去心理医生处作进一步的治疗,因为德国人认为,这是比学习成绩滑坡更为重要的“品德问题”,绝不能熟视无睹。小时候以虐待动物为乐的孩子,长大了往往更具暴力倾向。同情、帮助弱小者也是德国人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的另一种重要内容。在成人社会的倡导、鼓励下,孩子们帮助盲人、老人穿马路早已蔚然成风,为身有残疾的同学排忧解难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宽容待人”被德国人普遍认定为一个人“善良品质”的另一侧面。一个叫雪丽的7岁小女孩,在自己的生日晚会上遭到了好友梅芙的无端的抢白大丢面子,因而试图作一次报复以泄心头之恨。但后来在母亲的提示和启发下,雪丽没有急着以牙还牙,而是通过和梅芙的谈心了解到:当时梅芙喂养的一只小兔子突然病故,心情十分沮丧,才出现“出言不逊”的举动。在经过一番“将心比心”后,雪丽原谅了梅芙,两个小伙伴之间的友谊也更为深厚了。在对孩子作“善良教育”时,德国人也十分重视“反面教员”的作用。对那些中小学校校园里出现的恃强欺弱的“小霸王”,校方反对态度之鲜明、打击力度之大,超过了包括美国在内的任何西方国家。据悉,凡经过两次记过后仍不思悔改的“小霸王”,校方会果断地予以开除,接着再由“不良少年管教部门”专门给予强制性管教。一名小学校长严肃地指出:今天的“小霸王”,日后兴许就成了又一个祸国殃民的希特勒!对于影视节目中频频出现的血淋淋的暴力镜头,德国人倒没有视之为“洪水猛兽”。他们认为,只要注意引导孩子不是以“欣赏”而是以“批判”眼光来审视这类镜头,孩子们不仅不会泯灭良知,反而会更为痛恨暴力、邪恶和阴谋。德国制造的武器之精良举世闻名,但时下德国人却并不赞成玩具商开发新一代的高科技“暴力玩具”,更不支持孩子(其中特别是男孩子)与玩具枪炮、玩具坦克为伴。这是因为,德国研究者已找到了越来越多证据证实:小时如经常用玩具“模拟杀人”,那么长大后难保成为爱好和平人士,或至少难成慈善家。

本文Hash:6d3ff3b92b38da960c13e7214a46f88a317bee4b

声明:此文由 nihao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