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想知道:好日子咋养出弱孩子?

老年人在奋起中年人在觉醒青少年在沉睡

好日子咋养出弱孩子

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下课书包父母背,体育活动难坚持,宅在家里不爱动,天气一冷就感冒……这样的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并不鲜见。前不久,一则“长沙长跑启动仪式小学生行进一圈竟累倒在地”的新闻引起关注。尽管事后长沙市教育局相关人士出面澄清:所谓“累倒”的学生其实只是在跑道边休息,并非累倒在地。但在很多人看来,这种澄清并无多大说服力,这些年,诸如“初中男生做不了一个引体向上”、“大学生军训频频晕倒”的报道还少吗?青少年体质下滑,绝非个别情况,而变成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

近20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如同乘上火箭,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富裕。但与此同时,中国青少年的体质却在这20年间呈现不断下滑趋势,耐力、爆发力、肺活量等指标持续下降。如今家家一个宝,为啥好日子却养出了弱孩子?

宁可不锻炼,不可不学习

“不愿孩子被落下”成家长普遍心理

今年,高二学生康嘉诚已经基本告别了自己喜欢的乒乓球运动,“随着年级升高,打球的时间越来越少了”。紧凑的学习安排占据了他的绝大部分时间,每天在校的学习时间就长达11个小时,回家后,还有五六门课的作业要写,一天下来,康嘉诚最大的感受就是“累”,“有点空闲就想睡觉”。

与康嘉诚有相同感受的学生不在少数。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吴键博士的《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行为调查》显示,在升学和考试压力下,近70%的学生在上课日每天的家庭作业时间超过两小时。学业的压力对毕业班的学生来说,表现得尤为明显。“近70%的毕业班学生在休息日和节假日参加课外辅导,平均每人要参加3个辅导班,最多的要参加6个”。

过重的学业负担、过长的学习时间,让青少年远离了阳光和操场。很多人因“学习压力大,没有足够的时间”,放弃了参加体育锻炼的机会。而在把成绩作为唯一标准的评价机制下,这样的做法往往被很多学生和家长视为“最佳选择”。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表示,“不情愿自己孩子被落下”是家长们的一种普遍心理。“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了孩子进行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但在现实面前,家长有时也很无奈”。

“现在的升学机制决定了成绩一定是第一位的,相对不那么重要的运动自然就被放到了第二位,”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毛振明说,“应试教育”只是原因之一,而家长、学校包括社会舆论的大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才至关重要。

他认为,人的体质发展规律有一个“时间差”,青少年时代,需要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也是最需要体育锻炼的时候,“不重视体育运动,或者‘用健康换学业’的做法都是在给未来埋下隐患”。

不怕不运动,就怕出事故

安全因素导致校园体育“因噎废食”

在教室里闷坐了一天的于雅惠很盼望体育课的到来,“难得有时间出去活动一下”,但她对体育课的评价却是“不算枯燥,却也没什么意思”。

在升学率的“硬性”考核面前,体育课难逃“鸡肋”的命运。对于传统的跑、跳、投训练,很多学生表示“兴趣一般”,“每当快考试的时候,体育课就被挤占了”,也是绝大多数学生都遇到过的情况。

安全问题也是学校开展体育运动“慎之又慎”的原因之一。甘肃省兰州市教育局体艺处处长王宏伟表示,出于安全考虑,“有的学校有体育馆,但也仅对运动队训练开放,其他的学生几乎无缘进去 活动。”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的一位体育老师也表示,近些年,由于学生身体协调性、体育技能下降,跳箱、单杠这类器械项目一直使用得比较少,“许多老师在教授课程的时候不仅难度会降低,也都选择逐渐淡化这些项目了,其实也是无奈之举”。

在种种条件的制约下,学校体育应如何发挥作用?

兰州市体育老师田宏表示,要想提高学校体育教学的效率,让学生有所受益,可以根据现有学生的状况设计有特色的体育课。“这种方法不仅使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发展,避免枯燥,同时也可以让老师发挥自己的特长,提高了老师上课的积极性”。

2007年,中央专门下发了文件,有针对性地指导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比如完善体育活动场地和设施;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体质状况,积极探索适应青少年特点的体育教学与活动形式;指导学生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律的体育锻炼等。

但时隔4年,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仍未能有效改观。“学校体育教育的探索非常复杂,一些学校为了应付考试或检查‘突击’体育工作的现象依然存在”,毛振明说,要发挥学校体育的真正功效,关键在于监督与考核机制的完善,以促进学校对政策的落实。

父母爱户外,孩子才不“宅”

家庭氛围直接决定青少年生活习惯

“老年人在奋起,中年人在觉醒,青少年在沉睡”,青少年体育运动的尴尬现状被一语道破。《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行为调查》的数据表明,在休息和节假日的空闲时间,学生最喜欢做的3件事是:上网聊天和游戏、听音乐学唱歌和看电视,出去运动的不足30%;当学生感到学习压力大的时候,他们选择的减压方式是上网、听音乐、看电视、和同学聊天,选择打球跑步等体育运动的只有约32%。

“很多孩子在体育方面没什么特长,参与兴趣低,特别是现在有了很多可以代替体育运动的活动,”毛振明说,“‘宅’的休闲方式越来越受欢迎。”

由于青少年运动氛围的缺失,体育运动越来越淡出学生们的视线。除了学习压力和对体育“兴趣不高”外,缺少运动伙伴、运动场所,公共体育设施不完善等客观因素也使学生校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成了“无米之炊”。

由于找不到合适的运动场地,康嘉诚与同学的聚会内容就经常从打球变成吃饭,久而久之,他们便放弃了体育运动的计划。不过,也有学生可以“因地制宜”。于雅惠就选择了跳绳这项简单易做的体育运动。“中考体育有这个项目,练着练着也就成了习惯”,她说,有时懒得动,父母就会拿着跳绳,拉着她一起下楼活动,“边跳绳边和他们聊聊天,或者自己听听英语,20分钟的时间也不算长”。

“家长可以培养孩子一两项运动爱好,与孩子共同运动。”孙宏艳说,“也可以帮助孩子结交运动伙伴,增加家庭小环境的运动氛围”。她认为,家庭氛围对青少年运动兴趣的培养和运动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运动场地可以因地制宜,时间也可以化整为零,“关键还在于家长观念上的转变”。

怎么培养孩子兴趣爱好家长必须知道的6点

每个孩子降临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都是张白纸,都不希望这张白纸仅仅是一张擦手的纸巾,那这张纸是个纸飞机还是一副画作就要看家长怎么做了:对于孩子的兴趣爱好如何培养?1、观察孩子的兴趣,并给予他们鼓励家长在培养孩子的兴趣时,一定要保护和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使他们喜欢学习,热爱学习。孩子的学习兴趣往往和好奇心联系在一起。举个例子,如果他们喜欢玩滑板,不要说他们浪费时间或是危险。如果孩子要你送他们去一个漫画书市,试着去包容他们。不要随意地批评孩子的兴趣。2、给孩子发言权比如你认为孩子会喜欢越野滑雪,但他们所有的朋友都喜欢速降滑雪,请让孩子两者都试试。问一问孩子,要是你跟他们一起玩速降滑雪,他们是否也想和你一起玩越野滑雪?如果你不会滑雪,安排孩子和朋友或者滑雪团一起去。3、和孩子一起活动参加你们可以一起加入的活动。可能是孩子喜欢的堆积木,也可以是你想和他一起做的手工画,也可以一起烘焙烤一些孩子喜欢的点心。4、不要强迫孩子如果孩子对某个爱好感到厌倦了,不要责骂他,也不要强迫他继续下去。跟孩子来个认真的对话,问原因。到底是因为厌倦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如果是别的,我们帮他一起解决;如果是厌倦,我们就顺从他的意思。5、灌输责任意识如果孩子想参加一个团队运动,要提前和他谈一谈一个人对于团队的责任,做事不能凭一时兴起。如果有人不参加训练,或者半途而废,会给团队造成很大的损失。6、给予适当引导如果孩子因为沉浸在某个兴趣爱好中,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父母还是应该给予一定的干预,教会孩子正确对待两者之间的关系,合理安排时间,但要用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切不可简单粗暴地制止。

如今好日子为何养出弱孩子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听到这首歌,不少中年人都有回到童年的感觉。再看看身边的孩子,他们陌生的不仅是这首歌,更是一种本该有的随意玩耍、快乐放松的生活。据最新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孩子的体质在10年间连续下降。有专家指出,“高了、胖了、虚了”是现代青少年的最大特点。我们在好日子中似乎养出了弱孩子!

孩子体质:软、硬、笨、晕

天津市南开区一个小学举行的开学典礼上,升旗仪式刚开始,下面的学生已经晕倒了3个。“现在孩子的健康简直太成问题了。”原天津市政协常委、天津电视台编剧高春丽感叹。她的孙子在上小学,一到流感盛行期间,班上经常有二三十个学生病倒。为此,早在5年前高春丽就上交提案,呼吁有关部门关注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问题。今年,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副会长、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蒋效愚也不无担忧地向媒体透露,从1995年到2005年的10年间,学生的柔韧性、爆发力、肌力、耐力、肺活量都在下降。其中,速度、力量已连续10年下降,耐力连续20年下降。而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教授毛振明在最近几年内,一直参与少年儿童体质的调研工作。他发现,目前大部分孩子的体质可以总结为4个字:软、硬、笨、晕——肌肉软,关节硬,动作不协调,容易晕倒、晕车、晕船。

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糖尿病这些成人病,如今越来越多地在孩子们身上出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副主任杜军保教授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就北京地区而言,18岁以下孩子的高血压患病率已达到9%,几乎每10个孩子就有一个血脂不正常。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糖尿病中心主任巩纯秀教授则指出,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10年间,她们那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儿仅3例,可2006到2007年的一年间,就有15例之多,几乎增长了50倍,最小的患儿仅仅6岁!

快餐店竟开进中学里

“我小时候家里生活条件差,每天放了学,男孩子踢足球、爬树,女孩跳皮筋,啥病都没有。如今什么好吃好喝的都尽着孩子,他的身体怎么越来越差呢?”如今,这种苦恼在家长中已经很普遍了。杜军保认为,造成孩子健康滑坡的最主要原因是运动少、饮食结构不合理、精神压力大。

文文是哈尔滨一家中学的初二学生,用她父亲的话说就是“她上学比我们上班还累”:每天早上6点多出门;下午本来3点50下课,但老师都要加课到5点半;回家写作业一直到晚上10点;到了周末,还要去社会上的辅导班。

孩子们课外没有时间玩和锻炼,学校规定的体育课和课间操,也经常被挤占。高春丽认为,现在对青少年的教育,严重向智力倾斜。学校教学大纲里明确规定有体育课,但经常被侵占,以毕业班最为严重。她看到,很多学校操场修得非常漂亮,但大部分时间都是空着的。事实上,体育活动对孩子发育的益处是多方面的。美国佐治亚医学院儿科副教授凯瑟琳·戴维斯指出,活动不仅让儿童身体脂肪减少,还能刺激大脑血管和神经细胞的生长,不好动的儿童在学习方面也会处于劣势。

此外,以为吃得好就是疼孩子,也是家长中一个普遍误区。高春丽说,国外已经严管垃圾食品进校园,但我国有的示范中学,竟让麦当劳在校内开店。她家有个安徽保姆,挣了钱第一件事就是给孩子寄高热量的零食。

让孩子每天玩一小时

孩子过于肥胖、缺少锻炼,在全世界是普遍问题。美国22%的 儿童肥胖,西班牙则有10%的儿童超重。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全球近1/3的儿童每天看电视或电脑长达3小时以上,却只有25%的男孩和15%的女孩,能达到一周至少5天,每天至少1小时的运动量。

为了让孩子增强体质,各国想出了多种办法。美国人从小就培养孩子的“体商”,家家都有个小蹦床,认为孩子锻炼越早,长大后越有可能成为个体育爱好者。在日本,体育好的孩子比学习好的更让大家尊重。孩子们从小就被灌输“不怕冷,多运动”的思想,不管春夏秋冬,体育课一律要求穿短袖T恤和短裤。澳大利亚“体育委员会”规定,孩子输掉比赛时,父母不能责怪或打骂,以鼓励孩子参加体育运动。

在我国,最起码应保证让孩子每天玩1小时,蒋效愚建议。要改变孩子体质下滑的局面,大人首先应该提高健康意识,高春丽说,比如把快餐请出校园,严管高热量零食广告,“这关系到我们国家的未来!”

本文Hash:2e6a3c242d04cdf7e58c521d4532cf67224e5e0b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