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做个有原则的母亲呢?

2003年8月14日,我和丈夫卸下儿子的所有行李,收拾好他在佐治亚理工学院的新宿舍。一切都安顿好了,午饭也吃完了,剩下的只有一件事――告别。虽然我心中的某一部分一直希望这一天永不要到来,告别自己第一个孩子的那一刻是多么的可怕,但我内心的另一部分却在这一刻终于卸下了重担。我们一家人一起祈祷,然后互道再见。我最后一次拥抱泰勒,然后走出他的宿舍。离开的时候,我脑海中出现这样的画面:我把指挥棒交还给上帝,对上帝说“今后泰勒全凭您做主了”。

开车离开学校的时候,我心中只有两个字――“无悔”。你能理解吗?那是我人生中一个很有力量的时刻。我的意思并不是说,我在泰勒的教育上从未犯过错误。我犯过的错误相当多,但犯错和后悔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东西。泰勒成长的每一天其实都是很伤脑筋的。他不是个容易带的小孩,他思想丰富、有趣,带给我诸多挑战,也让我感触良多。这个特立独行的孩子常常让我濒临崩溃,抚养他成长是对我的智商、情商和灵魂的全面考验。

虽然泰勒每天都给我制造着难题,但他同时也教会了我很多。做母亲的经历让我学会了如何去依赖上帝,而不是依靠自己。所以当我把泰勒送进大学的那一天,我能够转身离开,不带一丝遗憾。

你也可以像我一样,在孩子长大成人的时候能自信地说:“我没有任何的遗憾。”你要做的,只是成为一个有原则的母亲。

不后悔的妈妈经

不幸的是,对很多母亲来说,她们不得不怀着强烈的遗憾,把她们长大成人的孩子送入社会的怀抱。这些母亲感到不确定:我的孩子准备好进入社会了吗?我对他们的教育正确吗?我会不会曾经作过什么错误的决定,而贻误孩子终生呢?如果有重新来过的机会,我在育儿上是不是有什么地方应该改进呢?

当告别孩子的那一天来临,你难道不希望,你的心里可以完全没有上述担忧吗?你可以做到的!

作为一个专业的心理治疗师,我可以用复杂的术语对“后悔”进行一个冗长的定义。但我想你完全没必要知道这个专业定义,我们都很清楚后悔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当我们觉得后悔时,那种感觉是无法被忽略的,我们会想尽一切办法,试图摆脱“后悔”的痛苦。在我看来,后悔就是对过去的某种行为抱有强烈的悔恨和痛苦。特别是当这些行为关乎你生命中最重要、最有意义的关系,你的悔恨和痛苦就会表现得尤为强烈。这种痛苦和悔恨可能让你终身抱憾,时时觉得羞愧、恐惧和不安。不是我夸大其词,我见过很多抱有这种“后悔”之情的母亲。而她们悔恨的根源是什么呢?就是她们在育儿的过程中没有全身心投入在孩子身上,也没有充分享受育儿的过程。

做母亲的最怕这样的事情发生。你投入20年宝贵的时间来教育孩子,到头来却发现自己忽略了一些最重要的东西,发现自己没有把某些关键的东西教给孩子。

当孩子成年的时候,他们的人格仍在发展,尽管如此,成功的妈妈仍然可以充满自信地送孩子走入社会,对抚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不带一丝遗憾。要做到这一点,你得从一开始,就做个有原则、有目标的母亲。

那么,怎么做一个有原则、有目标的母亲呢?首先,最基本的一条,你要有清晰坚定的信念和价值观。然后,你必须找到一种方法,把这些价值观展示给孩子,并牢牢植入孩子的心底。说起来就是这么简单,但真正做起来你就会发现,很多时候你不知道该做什么,或是不清楚怎么去做。这本书正是要帮你解决这些问题。也许读到这里,你已 觉得这本书和你想象的不太一样,但不要紧,给你自己一些换个角度思考的机会吧。要成为一个有原则、有目标的母亲,另一个重点是,要时刻考虑到孩子,基于他们的需要作出适当的调整。我对你充满信心,读完这本书你一定会做得更好。

准备好了吗?这本书就要吹响你“育儿大作战”的号角了。放下你的老观念,你可以做得更好!不用对本书的内容有任何框框或预设!这本书会给你挑战,也会给你安慰。我会让你有信心,也会给你更多力量。我要让你思考、让你提出问题、让你梦想美好的未来,也会指导你作出最脚踏实地的计划。

题献

献给我的母亲,

玛丽・安・泰勒。

你是我见过的虔诚母爱的最好榜样,

是你让我明白,世上有让人“无悔”的母爱。

献给我的孩子们,

泰勒・席肯和蒂法尼・席肯。

你们是我的激情所在,你们是我的心灵所依。

拥有你们之前,我从不知道我可以这样虔诚地去爱。

如何做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权威型"父母?

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个性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任何角色所不能替代的,不管是在身体的发育、知识的积累、人格的形成、社会的交往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都给予了孩子雏形,这都是在日常生活中亲子之间潜移默化的一种教授和学习。

现在的家庭环境中,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偏差,有的父母甚至不知道该如何教养自己的孩子,有的父母教孩子时"下手之狠"让人痛心;有的父母爱孩子时"没有分寸"让人费解,不管是"爱"还是"恨"都会对孩子的人生造成深远的影响。

那么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孩子的个性性格的形成是一种什么关系呢?父母应该以怎样的教养方式来培养孩子的优良的个性品质呢?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心理学家鲍姆令德曾经进行了长达10年的研究,他的研究已经成为发展心理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研究之一。

一、实验目的

父母教养模式与儿童个性特点之间的关联

二、实验过程

首次是将学前儿童按个性(儿童的独立性、自信、探究、自我控制、交往等方面)成熟水平分出最成熟的、中等成熟的和最不成熟的三个组,然后对这三组儿童父母的教养水平从A控制,B成熟的要求,C父母与儿童的交往,D教养四个方面进行评定。

而在第二、三次实验研究时采用与第一次实验相反的研究程序,方法是对三种不同教养类型父母的幼儿做个性评定,等这些而通长到9岁时再做一次个性评定。

三、实验结论

首次试验的测评结果是最成熟组儿童的父母教养水平最高,依次往下,最不成熟组儿童父母得分最低。鲍姆令德将这三组儿童的父母分别称为权威型、专制型和娇宠型。

第二、三次的实验结果发现,权威型父母的男女孩子在认知能力和社会能力发展方面都胜过其他两组儿童;专制型父母的孩子发展平平;娇宠型父母的女孩在认知和社会能力方面的得分都低于平均值,男孩的认知能力特别低。

从鲍姆令德的实验中明显可以看出,权威性的父母教养方式对于孩子的培养和发展是最有利的。

在进一步的研究中,鲍姆令德提出了划分教养方式的两个维度,要求和反应性。根据这两个维度,把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忽视型四种。

(1)"权威型"父母,即"高要求、高反应"型。此类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方面有适当的"高"和"严"。有明确合理的要求,会为孩子设立一定的行为目标,对孩子不合理的任性行为作出适当的限制并督促孩子努力达到目标;同时,他们并不缺乏父母应该有的温情,能主动关爱孩子,能够耐心的倾听孩子的述说,而且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激励孩子自我成长。这类父母施行"理性、严格、民主、关爱和耐心"的教育方式。在这样的教导之下,孩子会慢慢养成自信、独立、合作、积极乐观、善社交等良好的性格品质。

(2)"专制型"父母,即"高要求、低反应"型。这类父母会拿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而没有意识到过高的要求对孩子的个性是一种变相的扼杀;他们不能接受孩子的反馈,对孩子缺乏热情和关爱,要求孩子无条件服从,不能及时鼓励和表扬孩子。在这种"专制"下,孩子容易形成对抗、自卑、焦虑、退缩、依赖等不良的性格特征。

(3)"溺爱型"父母,即"低要求、高反应"型。因父母过度的溺爱而有了今天的"小皇帝 小公主",这类父母对孩子充满了无尽的期望和爱,无条件的满足孩子的要求,但他们很少对孩子提出要求。这些孩子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变的依赖、任性、冲动、幼稚、自私,做事没有恒心、耐心。

(4)"忽视型"父母,即"低要求、低反应"型。这类父母不关心孩子的成长,他们不会对孩子提出要求和行为标准,对孩子冷漠,缺少对孩子的教育和爱。这类孩子自控能力差,对一切都采取消极的态度,还会有其他的不良心理特征。

"专制型"教养方式会导致儿童缺反独立思考的能力,做事优柔寡断,心理上容易产生抑郁和焦虑,缺乏学习的灵活性;"溺爱型"会使儿童缺乏创新能力,影响儿童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发展;"忽视型"会使儿童学习注意力转移,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引导将会荒废学业。

只有在"权威型"的父母教养方式下,孩子思维活跃,富有想象力,自控能力强,做事有主见,并且能够听取意见,积极改进,学习灵活刻苦,善于和同学交流。"权威"体现了两层含义,一是体现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即"权力",父母具有养育孩子的义务,同时也有教养的权力;二是体现孩子对父母的反馈态度,继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这是亲子间互动的结果。

如何做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权威型"父母呢?

1、以身作则,坚持基本原则,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言行。

2、对孩子的要求要采取一致的态度,不可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白脸。

3、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目标和要求,并且协助孩子达成目标,不管是失败还是成功都要态度一致,不可以成喜、以败悲。

4、以良好的心态和情绪面对孩子,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对孩子的要求及时的作出反馈,避免"权威"变成"专制"。

孩子的教育没有一定之规,这需要做父母在日常生活之中多一些耐心和细心,及时的发现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随时修正自己的教养方式,通过学习以及和孩子的互动来寻找出适合自己孩子的教养方式。孩子是不断发展的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就是继续完善自我的过程。

父母如何做,才能够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

人到中年,难免步履匆匆。上有老人需要照顾,下有孩子需要陪伴,工作中还有数不尽的压力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个时候,我们每个人都不停的奔波在路上,为更好地生活,为未来的前途而打拼。每每夜深人静,不免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忙忙碌碌为了什么?问了好多同样经历的朋友,更多的是理直气壮的回答,为了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那父母如何做,才能够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

是啊,为了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所以我们就会在家中一边延续着手中的工作,一边敷衍着孩子对父母贴近的渴望;一边想放松一下一天的疲劳,一边又疲于应付着孩子无穷的精力;一边简单粗暴的对孩子的行为横加指责,一边又渴望孩子对自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只是,我们逐渐发现,和孩子渐行渐远!慢慢的他们的喜怒哀乐不再向我们表达,他们看我们的眼神也不再充满崇拜与渴望,甚至对我们的良苦用心不再报以微笑……

家长们急了:为什么我们辛辛苦苦的付出,你们却不理解呢?

孩子们哭了:为什么我的生活总是不被你们理解呢?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作为家长,我们是要好好的想一想自己,在孩子一路走来,付出了什么?

第一,物质。

在家长的层面,物质的付出也最容易被孩子所遗忘的。试想,孩子是否还记得家长送给自己的第一份礼物?孩子是否会长久珍惜家长为自己所花费的金钱?

为什么还有很多父母会把为孩子付出的物质放在第一位呢?因为,作为父母,会永远记得孩子送给自己的第一份礼物,也会永久的珍惜孩子为自己所花费的金钱。

但是,作为家长却忘却了“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想一想物质的付出,仅仅在于养育孩子的一种责任,但并非衣食丰厚孩子就会拥有幸福感,也并非贫寒家庭就不会有欢乐

只想着为孩子做出物质付出,就认为是自己最大的付出,就认为孩子应该对自己感恩戴德服服帖帖的父母,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为自己这样的付出“埋单”,但不会是快乐的“单”!

第二,时间。

时间的付出,才是会被孩子珍惜的付出。即便孩子记不清楚童年时间具体的事情,但是在他们幼小的心里,充盈着被安全感幸福感包围的感觉,那就是父母相陪伴的感觉,而这种感觉会伴随也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

时间的付出,也简单,也难。

简单在于,再忙碌的家长,也会回家,也有无数的机会和时间与孩子相处

难在于,与孩子相处的时候,家长能够做些什么,或者做了些什么

公式性的询问孩子的生活、学习是一种时间的付出,得到的也一定是孩子日渐成熟与简短的回复,我很好,一切还行,考试不错等等。

但是,在有效的时间里,我们作为父母,一定还会有更好地方法来和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从孩子幼小时期,我们每天用十分钟的时间,搂着孩子给他们讲讲故事;少年时期,每天尽可能的陪他们在一起,孩子写作业,我们看看书,不参与但相伴尽可能多的时间;中学时期,每天用十分钟的时间,和孩子聊聊天,听他们说说自己的年少轻狂,不批判但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

这些短暂时间的花费,不会影响到家长的工作和家长的生活,但当孩子成人时,作为家长收获的一定会比把时间满满的放在工作中、放在柴米油盐里多的多!

第三,用心。

用心的付出,是最难的付出,也是作为父母,最应该的付出。

用心的陪伴,不是分分秒秒的在一起,而是一种不着痕迹的关心,让孩子轻松无压力却知道珍惜;

用心的陪伴,不 衣食住行事无巨细的操劳与唠叨,而是一种顺势而为,为孩子的每一个下一步成长奠定好基石;

用心的陪伴,不是把教育挂嘴边铿锵有力,而是和风细雨般的温润,为孩子的正能量小宇宙的爆发做好储备的能量;

用心的陪伴,更不是道理条例一清二楚规规整整,父母权威不可撼动,而是可以把自己的经验、意见用幽默的方式展现给孩子,用睿智的方法体现在孩子面前。

所以,用心的付出,用心的陪伴,不论时间长短,都会事半功倍。才可能为孩子的一生幸福,为孩子打造一个美好未来,做出为人父母真正应该做到的。

本文Hash:04e46db39721dd1d62846d64c1442f216823bcb1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