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教育孩子树立科学理财观念!

春节期间,许多孩子都收到了一笔数额不菲的压岁钱。而如何把压岁钱花得有意义,让不少家长和孩子颇费一番脑筋。教育和理财专家建议,孩子需要压岁钱,更要“压岁言”,在越来越“丰厚”的压岁钱面前,应抓住这个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的好机会,帮孩子树立良好理财意识,并树立爱心理念。

“水涨船高”:压岁钱又“胖”了一圈

去年我国GDP成功“保八”,但许多孩子收到的压岁钱却不止以这个速度增长。9岁的赵雪龙是济南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细数今年的压岁钱,他感觉自己“身价”又涨了。除了父母给的“基本”压岁钱外,他还陆续收到祖父母、父母朋友和“各路”姑姨叔舅给的压岁钱共计3200元,比去年多了1000多元。“经济复苏,大人给的压岁钱就多了。”这位“00后”似懂非懂地学来这么句话。

在经济企暖回升之时迎来的这个虎年显然颇具“虎气”。“去年年终奖涨得比预期多,给孩子压岁钱时不由‘松松手’多添了两张。”在山东一家民营企业工作的王昆说,“其实压岁钱也是一笔笔人情账,压岁钱多了说明亲戚朋友走得更近了。”

造成今年压岁钱“水涨船高”的另一个原因是,诸多“80后”陆续加入了支出压岁钱的行列。“从‘敛财’一下子变成了‘散钱’,一进一出变化不小。”名为“中轴线”的一位“80后”网友在QQ群里的这番感叹,引得众多同龄人深表认同。许多“80后”虽然工作时间不长,但却坚决表示:“给压岁钱代表的是一种家庭责任,要给就给得体面些。”

此外,不少商家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让不少孩子抬高了对压岁钱的“收入预期”。“压岁钱超值花”“十款学生手机任你选”等促销广告铺天盖地,眼花缭乱之间先列出“花钱”导向。“这让孩子们觉得,没有压岁钱的年甚至都是不完整的了。”采访中一位母亲这样感叹。

“预算化”管理:压岁钱支出趋向理性

笔者调查发现,对于数额越来越大的压岁钱到底该怎么花,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趋向理性。在财政部门工作的王颖说,我孩子的压岁钱都赶上我一个月工资了,要把这笔钱花好,我得教孩子“预算化”管理压岁钱。

其实,“预算化”管理方式多种多样。在山东省菏泽市一家金融机构从事财务工作的杨娟,今年特意帮女儿手工制作了一个精美的账本,要求女儿将年后压岁钱的每笔开支详细记录在账,她还要定期“查账”。“这样不仅能帮她锻炼理财能力,而且能教育她懂得‘花钱容易挣钱难’的道理。”杨娟说。

同时,还有不少家长鼓励已经长大的孩子用压岁钱进行投资。在山东省莱芜市一家教育单位工作的李岩祥,打算年假过后和正在大学读财经专业的儿子一起到银行开个账户,把儿子收到的压岁钱存在里面。“建议你用这笔钱炒股,在了解国家经济形势的同时学习股市操作知识。只要你用心去学,不管赔赚都没关系。”李岩祥这样对儿子说。

此外,还有家长直接以消费卡形式定量定性“支付”压岁钱。济南市民郭兵送给10岁儿子一张200元的新华书店购书卡作压岁钱。儿子对这笔压岁钱很满意。“去年我只给他100元压岁钱,却要一直盯着看有没有乱花。今年虽然给得更多了,但我一点儿也不担心了。”

需要压岁钱,更要“压岁言”

采访中,很多家长提出,帮孩子树立良好的理财意识是打理好压岁钱的关键。教育和理财专家认为,对待压岁钱,家长不能放任自流,应引导孩子根据轻重缓急合理支配这笔资金,抓住机会教育孩子树立科学的理财观念。

首先, 引导孩子树立花钱的“账目”意识。平安保险理财专家王勇说,“学会记账”不仅是儿童理财的第一步,而且是最为关键的一步。这样不仅能让孩子关注每笔压岁钱的去向,而且能使孩子自觉舍弃很多不必要的支出。建设银行理财师张萍说,可以帮孩子在银行开个账户,把压岁钱存起来。对已成年的孩子,家长还可鼓励他们投资一些短期理财项目,在“节流”的同时重视“开源”。

其次,应鼓励孩子用压岁钱献爱心,用这笔钱给长辈选购些小礼品作为回报。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权朝鲁建议,可以鼓励收到“丰厚”压岁钱的孩子,将其中一部分钱捐助给贫困落后地区的同龄人,引导孩子从小具备互助、友爱精神,学会与他人分享。张萍提出,应提醒孩子给长辈挑选一些小礼品作为收到压岁钱的回报,这一方面能使孩子更加懂得关心长辈,另一方面也能让孩子明白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付出也是一种收获。

此外,还可以通过“主题班会”、家庭“议论会”等方式,同孩子一起“开放式”探讨压岁钱究竟该如何花。权朝鲁说,父母如果强行干预孩子压岁钱花费,可能招致孩子很强的抵触情绪,如果能通过学校“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讨论,则容易自觉形成导向性强的观点。

教育孩子树立科学理财观念

春节期间,许多孩子都收到了一笔数额不菲的压岁钱。而如何把压岁钱花得有意义,让不少家长和孩子颇费一番脑筋。教育和理财专家建议,孩子需要压岁钱,更要“压岁言”,在越来越“丰厚”的压岁钱面前,应抓住这个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的好机会,帮孩子树立良好理财意识,并树立爱心理念。

“水涨船高”:压岁钱又“胖”了一圈

去年我国GDP成功“保八”,但许多孩子收到的压岁钱却不止以这个速度增长。9岁的赵雪龙是济南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细数今年的压岁钱,他感觉自己“身价”又涨了。除了父母给的“基本”压岁钱外,他还陆续收到祖父母、父母朋友和“各路”姑姨叔舅给的压岁钱共计3200元,比去年多了1000多元。“经济复苏,大人给的压岁钱就多了。”这位“00后”似懂非懂地学来这么句话。

在经济企暖回升之时迎来的这个虎年显然颇具“虎气”。“去年年终奖涨得比预期多,给孩子压岁钱时不由‘松松手’多添了两张。”在山东一家民营企业工作的王昆说,“其实压岁钱也是一笔笔人情账,压岁钱多了说明亲戚朋友走得更近了。”

造成今年压岁钱“水涨船高”的另一个原因是,诸多“80后”陆续加入了支出压岁钱的行列。“从‘敛财’一下子变成了‘散钱’,一进一出变化不小。”名为“中轴线”的一位“80后”网友在QQ群里的这番感叹,引得众多同龄人深表认同。许多“80后”虽然工作时间不长,但却坚决表示:“给压岁钱代表的是一种家庭责任,要给就给得体面些。”

此外,不少商家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让不少孩子抬高了对压岁钱的“收入预期”。“压岁钱超值花”“十款学生手机任你选”等促销广告铺天盖地,眼花缭乱之间先列出“花钱”导向。“这让孩子们觉得,没有压岁钱的年甚至都是不完整的了。”采访中一位母亲这样感叹。

“预算化”管理:压岁钱支出趋向理性

笔者调查发现,对于数额越来越大的压岁钱到底该怎么花,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趋向理性。在财政部门工作的王颖说,我孩子的压岁钱都赶上我一个月工资了,要把这笔钱花好,我得教孩子“预算化”管理压岁钱。

其实,“预算化”管理方式多种多样。在山东省菏泽市一家金融机构从事财务工作的杨娟,今年特意帮女儿手工制作了一个精美的账本,要求女儿将年后压岁钱的每笔开支详细记录在账,她还要定期“查账”。“这样不仅能帮她锻炼理财能力,而且能教育她懂得‘花钱容易挣钱难’的道理。”杨娟说。

同时,还有不少家长鼓励已经长大的孩子用压岁钱进行投资。在山东省莱芜市一家教育单位工作的李岩祥,打算年假过后和正在大学读财经专业的儿子一起到银行开个账户,把儿子收到的压岁钱存在里面。“建议你用这笔钱炒股,在了解国家经济形势的同时学习股市操作知识。只要你用心去学,不管赔赚都没关系。”李岩祥这样对儿子说。

此外,还有家长直接以消费卡形式定量定性“支付”压岁钱。济南市民郭兵送给10岁儿子一张200元的新华书店购书卡作压岁钱。儿子对这笔压岁钱很满意。“去年我只给他100元压岁钱,却要一直盯着看有没有乱花。今年虽然给得更多了,但我一点儿也不担心了。”

需要压岁钱,更要“压岁言”

采访中,很多家长提出,帮孩子树立良好的理财意识是打理好压岁钱的关键。教育和理财专家认为,对待压岁钱,家长不能放任自流,应引导孩子根据轻重缓急合理支配这笔资金,抓住机会教育孩子树立科学的理财观念。

首先 应引导孩子树立花钱的“账目”意识。平安保险理财专家王勇说,“学会记账”不仅是儿童理财的第一步,而且是最为关键的一步。这样不仅能让孩子关注每笔压岁钱的去向,而且能使孩子自觉舍弃很多不必要的支出。建设银行理财师张萍说,可以帮孩子在银行开个账户,把压岁钱存起来。对已成年的孩子,家长还可鼓励他们投资一些短期理财项目,在“节流”的同时重视“开源”。

其次,应鼓励孩子用压岁钱献爱心,用这笔钱给长辈选购些小礼品作为回报。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权朝鲁建议,可以鼓励收到“丰厚”压岁钱的孩子,将其中一部分钱捐助给贫困落后地区的同龄人,引导孩子从小具备互助、友爱精神,学会与他人分享。张萍提出,应提醒孩子给长辈挑选一些小礼品作为收到压岁钱的回报,这一方面能使孩子更加懂得关心长辈,另一方面也能让孩子明白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付出也是一种收获。

此外,还可以通过“主题班会”、家庭“议论会”等方式,同孩子一起“开放式”探讨压岁钱究竟该如何花。权朝鲁说,父母如果强行干预孩子压岁钱花费,可能招致孩子很强的抵触情绪,如果能通过学校“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讨论,则容易自觉形成导向性强的观点。

育儿新观念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谨防心理偏盲

  “茫茫宇宙中有一种神奇的生物。这种生物不玩游戏,不聊QQ,天天就知道学习,回回年级第一。这种生物可以九门功课同步学,妈妈再也不用担心他的学习了……”近日,“有一种奇特的生物叫别人家的孩子”在微博、论坛中高频转发成热帖,并引发网友集体创作热潮,“别人体”引发网友集体咆哮。

  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心理专家罗学荣表示,这是最典型的“心理偏盲”现象。人们喜欢对身边的人和事选择性地记忆和评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控制“心理偏盲”带来的负面影响,少拿孩子攀比。

  网络上兴起“别人体”

  “这种生物长得好看,写字好看,成绩单也好看,就连他的手指甲都是双眼皮的……这种生物每天只花10元钱都觉得奢侈浪费,这就是感动中国2011十大人物之别人家的孩子!”随着“别人家的孩子”在网络流行,“别人公司的员工”、“别人家的老公”等被衍生出来,形成了网络“别人体”。

  “心理偏盲心理就像戴了有色眼镜一样,总是对身边的人和事选择性地记忆和评判。最后变得爱攀比,喜欢较劲,凡事爱往坏处想;对身边人的优点视而不见,对生活中的收获熟视无睹。”罗学荣教授评价这种“别人体”现象时表示,在这种心态下,公司老板会认为别的公司员工更敬业,妻子会认为别人家的老公更顾家,家长会认为别人家的孩子更优秀,别人的成功之路比自己更平坦。

  专家表示,如果家长多读点心理学,也许就会发现,并不是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而是自己心理出现了偏差。

  家长会上家长竟互相羡慕

  生怕自家的孩子不够优秀,不够出类拔萃,家长的焦虑症也是“别人家孩子”出炉的原因之一。“拿别人家孩子的长处攻击自家孩子的短处”成最常见现象。

  “开家长会时,我羡慕别的家长将孩子教育得好,不过竟然也有家长说羡慕我。”来自湖南一高校的章女士家有7岁的小学一年级男生,活泼好动,让她头疼。没想到的是,这个“缺点”在别的家长眼里,竟然是让他们羡慕的优点。她告诉记者,这种相互“羡慕”让她触动很大。“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色彩,正因为这种差异,这个世界才这么缤纷。活泼的孩子我们嫌他闹,安静的孩子我们嫌他闷,家长有时候也在缘木求鱼。”

  湖南教育学专家、博士生导师周庆元表示,有些家长喜欢用“别人家孩子”来“激将”,这对有些孩子固然有用,但是频繁使用,也可能“退将”,导致孩子气馁,自信心缺失。

  应该多学一点教育心理学

  心理专家表示,家长学点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孩子大有裨益。

  罗学荣教授举例说:“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超限效应”。当孩子犯了某种错误,家长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对一个错误重复批评,孩子会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到最后反感讨厌,甚至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罗学荣教授指出,如果家长了解这个心理规律,那么批评孩子时就应该遵循“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的原则,不要对孩子的某次错误“揪住不放”。

  教育专家周庆元表示,比如罗森塔尔效应、德西效应、霍桑效应、暗示效应、约翰逊效应……这些看似陌生的名词几乎是我们在家庭教育中经常遇到的教育心理,家长们应该多加学习。其实家长们只要遵循一个原则:尊重受教育者个体,了解受教育者需求,就不会出现偏差。

  在这种心态下,你会发现你认为太过活泼的孩子其实学习主动,好交朋友,好奇心强,你还会念叨“别人家的那个孩子”吗?

  久久健康网小编点评:孩子教育是需要科学方法来指导的,专家表示,有些家长喜欢用“别人家孩子”来“激将”,这对有些孩子固然有用,但是频繁使用,也可能“退将”,导致孩子气馁,自信心缺失。提醒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切莫攀比。

本文Hash:405a9df6d926ac739ea2ee48ebc6ed4c3d856dea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