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封信 孩子需要坚强的父母

  伴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我越来越觉得捉摸不透孩子的心理。我也试着从女儿的角度来看问题,但总感觉一片茫然,无法进入孩子的角色。女儿一会儿离我很近,一会儿又感觉很远。

  回想往事,女儿的出生曾给我们带来那么多快乐。孩子出生的那天,她爸爸就抱了一台录音机回来,说是给女儿放音乐。当时,孩子出生十天后就我一个人带她,有许多事情要做,洗衣、做饭、洗尿布,收拾家务。

  那时,我一个人带孩子,医院工作又忙,也没有注意孩子的心理需求和正确引导,就按老一辈人带孩子的方法,总认为树大自然直,随她发展吧!学龄前这段,孩子渐渐养成了孤僻、任性、倔强的性格特点,现在想来真是后悔莫及呀!

  上小学一年级,学习、纪律、注意力都很好,就是写作业时要让大人陪着。为这事,她的父亲训斥甚至打过她,但都没有以讲道理的方式引导她。一年级结束,暑假就生了病。9月1日开学,9月4日我们搭车去北京协和医院,住院近一个月,出院时大夫告诉我,要让孩子休学半年,每年复查两次。回来后,她哭着闹着要上学,家里没人照顾,我也不能请半年假一直照顾她,最后和班主任老师商量,就让她跟班上学。

  在二年级、三年级的两年里,班主任和家长都没有严格要求,孩子从那时开始养成了懒散的习惯,上课说话,注意力不集中,怕吃苦,这件事又使我非常后悔。我现在才意识到,这两年养成的习惯,有可能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如果能重来一遍,我一定选择让孩子休学,病好后再正常上学。

  整个小学阶段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过来了,五年中经常受到批评、训斥,没被评上过一次三好学生。

  上初一后,我想这又是孩子的一个重要阶段,一定不能像小学那样。正在这个节骨眼上,孩子父亲因工作不顺心,一时冲动做了错事,被拘役8天,刑期没满就出现了精神方面的疾患。这事对孩子也是个打击,她认为自己的父亲不是个好父亲,使她在小伙伴面前抬不起头来。

  现在孩子她爸病好了,但丢了工作,在家闲着。看电视,睡懒觉,也不干家务,家里乱乱的。平时我又上班又包家务活,累就累一点,也无怨言。我能忍耐,体谅她爸爸的心情。但孩子就不行了,父女两个经常发生口角,有时一较劲就是一周,叫他也不理,吃饭也不同时吃。我得两头做工作,这边劝丈夫不要耍小孩子脾气,孩子正处于青春期,要多引导;那边告诫女儿,一个人的一生不是平坦的,总会有些坎坷,要学会体谅别人,学会换位思考,当自己处于困难时期时,最需要的是什么。

  丈夫和女儿都表示能理解,但一到有了冲突又恢复原状。女儿不想回这个家,不想见她的父亲。我休息时,我在家她也在家,我上班她就跟我到班上或去同学家,这真让我伤透了脑筋。

  赏识视角

  家是孩子的第一个人生场所,是孩子心灵的港湾和驿站。和谐、积极的家庭氛围是家庭成员之间最强大的凝聚力和最有效的黏合剂。

  ◆家庭成员间平等而畅通地交流,是建立积极、和谐家庭氛围的关键。信中孩子与父亲也正是由于缺乏交流而相互赌气,互不理解。

  ◆孩子在幼年遭遇到疾病,对她是个打击。身体上的疾病造成心理上对自己的不满意,孤独的感觉让孩子在集体中找不到归宿感,经常以疾病为借口原谅自己,就会养成心理上的惰性习惯,表现出懒散、怕吃苦等行为特性。

  ◆在孩子进入青春期的关键阶段,父亲失去工作,被拘役,过着那种无 所事事的生活,失去安全感是孩子心里动荡不安的直接原因。她与父亲的冲突与回避,表露了对父亲的失望。

  ◆ 为了给孩子一个安稳的生活和心理空间,父母二人应该齐心协力,积极改变现状。做母亲的更应该在理解丈夫的基础上,帮助他重新找到生活的支点,回到积极生活的轨道上来。孩子则会在父母共同的努力中感到安全、温暖和希望。

第13封信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说到孩子的教育,不得不从我自己说起。

我半岁的时候,一场高烧过后,右脚无力,慢慢萎缩,留下了小儿麻痹后遗症。父母为了治好我的病,跑了很多地方,我也不怕打针、吃药、手术,但效果不佳。

由于父母没有文化,他们在生活上对我照顾很多,但在精神上给我的很少,所以从小到大,我是在严重的自卑心理下长大的。

从走进学校那天起,由于行动不便我从来没有参加过其他活动,把一切精力都放在读书上,所以我的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18岁时,父母单位准备招工,老人考虑到我脚行动不便,高兴地把我接回家等候这个指标。但事与愿违,劳资科的科长看到我的脚有残疾,说我体检不合格,不符合招工条件。父母很气愤,父亲一气之下拿着刀要和那位科长拼命。我当时吓得不知所措,泪如泉涌,伤心绝望。我认为自己是世上最无用的人。为了当一名自食其力的工人,值得父亲付出性命吗?接连几天我自卑到不能自拔,我想我只有一死才能解脱自己及家里的痛苦。但后来我又想:自己读了高中,成绩还不错,父母对我这么好,我就这样死了对得起他们吗?我没有做傻事。

后来父亲又多次找领导,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被批准了。我就这样带着严重的自卑心理走上了工作岗位。在工作中我干一项爱一项。我发誓一定要把工作干好,改变领导及同事们对我的歧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就这样慢慢地努力奋斗。我在生产一线当过工人,在电话室当过接线员,到财务科当过出纳,后又做会计至今。现在我的工作得心应手,账目一清二楚。后来又入了党,领导及同事们给了我很高的评价,我感到自己做得还很不够,我还要更努力。

24岁那一年,我与本单位的一名工人结了婚,他是转业军人。当时是父亲看中他。通过接触,我发现他身体结实,性格也好,还很勤快。我跟他说的第一句话是:“我的脚有残疾,将来不能给你带来幸福的。”他说:“你不能做的事我能做。”就凭这句话,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与他交往。他的家人从来没有歧视过我,我感到非常幸福。一年后,我们结了婚。

婚后第二年,我怀了一对双胞胎,肚子大得吓人,由于行动不便加上脚有残疾,走路很是费劲,有时走得满头大汗,一下班就倒在床上,泣不成声。丈夫总是尽心尽力安慰我,为我忙这忙那。我非常感激他,觉得他是世界上最理解我的人。预产期不到我就生了,遗憾的是双胞胎中只救活一个女孩,男孩夭折了。女儿生下来很小,只有四斤多重,但哭声很洪亮。我在产床上听到女儿的哭声后就昏了过去。我真正尝到了做母亲的艰辛。

在婆婆和丈夫的照料下,女儿一天天长大,从咿呀学语到走路、读书,给我这个残疾母亲带来了极大的安慰。我自卑、忧郁的心理压力也减轻了许多。看着女儿活泼可爱的样子,我从心底感到幸福。

女儿5岁就上学了,小学成绩还可以,我也常辅导她。但到五六年级,她拿着奥数题来问我,我也常做不出来,经常不耐烦地说:“你不要来问我,去问你们的老师!”女儿受我的影响,也比较胆小,不愿和人接触,也不愿去大众场合,连裙子、紧身裤也不敢穿。我经常骂她:“你怎么这么没用,你看别人的孩子哪点不比你强,你一样事也不会做,将来你可怎么办?真没出息。”女儿每次都流下痛苦的泪水。

现在女儿快满12岁了,比同龄孩子显得幼稚,成绩比较落后。每次考试后,她怕我骂,总不敢告诉我。就这样,我的心情越来越不好,一看见她就想骂,骂过后又悔恨自己 能,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女儿,把自己的自卑心理带给了她。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遇到了《换种方式做父母》这本书,我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回到家,一口气读完,边读边哭。丈夫问我:“今天你怎么了?”我说:“我错了!我的教育方式全错了,是我害了咱们的女儿。我要好好向她认错。”丈夫看后也很感动。我们决心从今天开始改变教育方法好好教育我们的女儿。

我深刻地认识到:问题的根源在我身上。我长期处于一种自卑状态,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想一想,我从来没有开怀大笑过,对父母、姐妹、丈夫及女儿总是感到内疚,觉得对不起他们。我现在最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去掉自己多年的自卑感,学会赏识自己,使自己的心情开朗起来,多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加强看书学习,使自己的心里充满阳光,然后把阳光照到自己的孩子和丈夫身上。从今天起,我看到了希望,没有教不好的孩子,也没有处理不好的人际关系。我感到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我体内奔腾。

赏识视角

孩子像一面镜子,真实地映射出家庭深处的“病变”。病人往往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孩子的自卑、胆小并不简简单单只是孩子的问题,它的深刻根源其实在母亲那里。所以,母亲的觉醒和转变是孩子不良心理改变的关键。

◆信中的母亲一直生活在极其沉重的矛盾心情里。她是希望女儿与自己完全不一样的,但是,环境渲染,渐渐地把母亲的特点复现,让母亲在女儿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成长过程。母亲恨女儿身上的这些,其实也在恨自己。

◆女儿无辜地成了母亲发泄自己郁积多年压抑心情的出气筒,但是,骂过之后,母亲又后悔不已,下一次又如此,这样恶性循环。于是,在一轮又一轮“教育女儿”的奋战中,母亲因内心矛盾也痛苦不堪。

◆不能仅从学习成绩入手,关键在于让她拥有自信。母亲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母亲对待残疾、对待生活的表现就是女儿自信的源头。

◆一个家的女主人对家庭气氛的作用是很大的。如果母亲把生活调节得轻松有趣,孩子们多半会乐观开朗,所以,母亲要先学会面带微笑出现在每一天,用点点滴滴的小事来感染孩子。

◆与孩子一起参加对他来说觉得胆怯的活动,鼓励他的每一点小进步,做他忠实的啦啦队员。

◆每天都问问孩子:他在学校的心情如何?有什么好玩的事?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这对于拉近父母与孩子的距离,了解孩子的心理,以及帮他解决棘手的问题都是一个好的方式。

孩子需要父母的肯定

孩子完成一件事之后都希望有父母的表扬和肯定,这对孩子来说是很好的奖励,父母不要以为孩子做的事情其实很小就吝啬称赞。接下来请妈妈们看看为什么称赞对孩子那么重要。

在孩子完成了某件自认为得意的事情,向你“邀功”的时候,你是给他泼了一盆冷水,还是及时肯定了他的成功?父母的肯定,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什么是肯定

就广义的层面来看,“肯定”指对某件事物或某人的言行,表示一定程度的支持与赞同,而给予适当的善意响应。而这种响应对于天真无邪的孩子,往往具有巨大的正面效果。除了帮孩子建立的自信心、让他乐于表现自并我分享创作成果,更可以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让孩子保持对学习的热情。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其身心发展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其次是亲友、学校的老师、同学及朋友等。孩子明亮的双眼如同一部录像机,不断探索、摄取周围人、事、物的变换,但因其心智无法分辨好坏善恶,所以大人对孩子肯定的程度,若表达错误或给予不当讯息时,会造成负面的效果。

得到正确肯定的孩子往往充满自信心,父母应常以口头表扬或肢体语言(如鼓掌、摸头、拍肩、亲吻等)鼓励孩子,让孩子心里产生荣誉感、责任心,从而更努力向上。激励孩子的努力,莫过于给予一个适时强而有力的肯定。

孩子需要父母的肯定

什么时候该给孩子肯定

生活中孩子做出哪些事和哪些行为时,是值得父母给予肯定的呢?

1当孩子以全神贯注的精神专心从事某项事物时,不论他成功与否,都应该给予嘉许与肯定。

2当孩子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作品、心爱的事物,以及一段难忘的经历时,父母都应该在语言与行为上给予一个立即肯定的赞美。

3从小教育孩子应有的礼貌及负责任的态度,当孩子遇到师长、亲邻能主动问安道好、扶助弱小时,就足以证明其已具有良好的礼貌和善良的爱心,要适时给予肯定的鼓励。好的礼仪受人喜爱,将也会促使孩子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4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好奇心永远跟随,当其对父母询问“为什么”时,对孩子表现出的探讨问题、追根究底的精神,不但不应抹灭,更应给予支持与肯定。

5孩子人格发展中,情绪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当孩子愿意将心里的喜怒哀乐与父母分享时,除了当一个称职的倾听者外,不要忘了给孩子肯定。

6当孩子懂得与别人互助合作完成任务时,表示其人际关系已获得宝贵的经验和技巧,应给予嘉许与肯定。

生活现场

案例

4岁的小敏最近喜欢上了涂鸦,这天中午,她兴致勃勃地拿着自己刚完成的图画,跑到厨房给正在做饭的妈妈看:“妈妈妈妈,你看,我画的小鸭子。”语气中充满了热烈的企盼和一些掩饰不住的骄傲,想从正在忙碌做饭的妈妈口中得到些许赞美与肯定。

A场景:不料妈妈看都没看图画一眼,忙着推开小敏说:“你没看见我现在忙着做饭吗?为什么挑这个时候来烦我,快出去,自己去玩。”只见小敏眼眶泛着泪水,失望地回到自己房间。

B场景:妈妈停下切菜的动作,接过图画仔细看了一会:“画得真好,小鸭子的翅膀画得真漂亮,哟,还有水波呢,宝贝太棒了!”小敏拿着妈妈递回的画,一蹦一跳地回到了房间,脸上挂着开心的笑容。

点评:A中的妈妈的做法可就有欠考虑了,不耐烦的态度和指责的语气,无疑否定了孩子的劳动成果,极大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和对画画的热情,小敏在以后的日子还会把画拿给 妈看吗?也许她的心里已经有阴影了,甚至连和妈妈亲子间的感情,也会受到不好的影响。B中妈妈的做法就很好,虽然忙碌,但看那么一眼的时间总抽得出来,几句鼓励和肯定得赞美用不了多长时间,但是带给孩子的,却很多,从你的肯定里,他也肯定了自己,有了自信,对画画这件事情,也会充满更多的兴趣。几句话换来这么多好效果,不是很划算吗?

小编总结: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陪伴,父母的鼓励和称赞可以使孩子更加有自信有动力,父母不要吝啬对孩子的称赞。无论孩子完成的事情是多么小,都不要无视孩子的成果。

本文Hash:337e899b84c8847822c8fcc923cbae63b58c170c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