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宝宝吃辅食的误区妈咪常犯

宝宝4-6个月后就可以逐渐接触辅食了。让这时的宝宝及时接触到辅食,是宝宝成长阶段中的关键。但是,有很多的新妈咪在给宝宝添加辅食时都会犯一些经常性的错误,就像以下提到的这些。

错误一:辅食是越碎越好

辅食的细碎程度是与宝宝的成长月龄密切关联的。辅食添加初期,妈妈们需要给宝宝吃够碎、够烂的食物。但为了促进宝宝咀嚼能力和颌面的发育,随着月龄的增长,宝宝的辅食不需要一直都过分精细。

1岁以后,软饭、饺子、馄饨、细加工的蔬菜和肉类都可以帮助宝宝巩固咀嚼功能的发育。这个时期,牙齿越来越多,宝宝的咀嚼、吞咽动作更加协调,能用牙齿将较粗硬的食物咬磨细碎。这些动作能锻炼舌头及整个颌面部的肌肉,为宝宝日后语音发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错误二:米粉与牛奶混在一起吃

宝宝喜欢吃米粉,妈妈就把米粉和牛奶搅匀放在奶瓶里,这样既吃了牛奶也吃了米粉。其实这样做是非常不正确的。我们给宝宝加泥糊状食物,一方面给他加营养,另外一方面他要学习咀嚼,让宝宝练习舌头的搅拌能力。

婴儿配方奶粉有其专门的配方,最好用煮沸后的白开水,待其凉到40—50℃时冲调,若加入其他如汤汁、米粉,都会改变其配方,降低营养成分,这等于减少了奶量。牛奶中含有酪蛋白,会降低宝宝对鸡蛋米粉中蛋白质的吸收率。长期把米粉调在奶粉里吸允,也不利于宝宝吞咽功能的训练,对日后进食会形成障碍。

Tips:添加辅食时,要在奶之外单独添加。给宝宝喂米粉,最好采用小勺喂养的方式。虽然给宝宝用勺子喂麻烦了一点,时间也长了一点,但是相信妈妈们为了宝宝的健康发育着想一定会坚持下去的。

错误三:添加辅食从先加蛋黄开始

很多妈妈觉得蛋黄营养好,补充蛋白质,含锌含铁也高,其实这个说法很片面。首先给宝宝添加的辅食应该是纯米粉,因为纯米粉引起婴儿过敏的可能性是最低的,而且相对于蛋黄容易消化吸收。对蛋黄有过敏现象的宝宝需要延迟到6、7个月以后再加。对蛋黄过敏更严重点的最好延迟到1岁以后再添加。

错误四:在辅食中加盐

一般建议1岁以后才让宝宝吃极少量的盐。如果爸妈给宝宝添加辅食时,过早的添加浓味果汁、尝盐味较重的成人食品等,容易造成宝宝对常规辅食不感兴趣。

Tips:建议妈妈们还是从平常喂养和生活中做起,不要过早给宝宝添加盐等调味品。盐摄入过早、过多都会诱发宝宝今后成人期出现高血压等疾病。给宝宝加盐时,妈妈先自己尝尝,如果适合自己的口味,那盐量就放重了。

解答宝宝辅食添加的疑惑

盘点宝宝辅食添加的黑名单

不当辅食会影响宝宝发育哦

错误五:常给宝宝喝豆浆

1岁之内的宝宝,特别是目前已有湿疹的宝宝不应添加牛奶和相关食品;鸡蛋蛋白、带壳的海鲜、大豆/花生等容易引发宝宝过敏的食物。湿疹的宝宝要晚些(至少8个月)开始尝试蛋黄。如果蛋黄不耐受,就要坚决停掉。黄豆浆不能给1岁以内的宝宝喝,这样可能会加重过敏——湿疹。宝宝的辅食不要太快地增加品种,这样有助于湿疹的控制。以下分别介绍易引发过敏及不易过敏的食物:

较不易引发过敏的食材

蔬菜:淮山、土豆、胡罗卜、南瓜、青豆、马铃薯、花椰菜

水果:梨子、桃子、苹果五谷:米糕、米粉、小米

95%引起幼儿过敏的食物

牛奶、蛋、花生、坚果、豆类、小麦、鱼、虾、螃蟹、豆类、坚果、海产品

给宝宝添加辅食的注意事项

所有加糖 或加人工甘味的食物都要避免。“糖”是指再制作、过度加工过的糖类,不含维他命、矿物质或蛋白质,又会导致肥胖,影响孩子的一生。同时,使人的胃口受到影响,因为吃了糖,什么也不想吃了,妨碍到吃健康的食物。玉米糖浆、葡萄糖、蔗糖也属于糖。婴儿未足一岁不要吃蜂蜜,因蜂蜜内含有一种波特淋毒素,而一岁以下婴儿体内的抗体无法控制这种毒素。

避免喝清凉饮料、碳水化合物之类。未稀释过的果汁含有和鲜奶一样多的卡路里,但较没有营养,而且缺少了果肉的果汁,没有水果本身那么有营养。”

在添加辅食的同时,应该保持每天的母乳摄取量,而不是减少,更不是取消。

尊重孩子,让孩子做主。当孩子闭嘴扭头表示拒绝时,接受孩子的意愿,千万不要勉强孩子进食。更不要非让宝宝吃完你设定的量,这样很不利于宝宝以后进食好习惯的建立

汤类尽量少加或者晚加,因为汤类是大量的脂肪,占肚子也不好消化。

添加辅食后需要喂水。但是如果宝宝不太喜欢喝也不要勉强。或者采用鸭嘴杯、吸管杯或直接水杯来提高宝宝喝水的兴趣,最好不要用浓缩的果汁水来代替,宝宝习惯了太甜的味道更难以接受白开水。

6个月的宝宝吃细滑的辅食,如米糊、肉泥;

7个月开始增加粗糙度,辅食可以像小米粒大小,如烂粥;

8-9个月时可以吃肉末了,更粗糙;

10-12个月,可以吃半颗玉米大小的食物了,如肉丁。

搞定没胃口宝宝只需六招

给baby添加辅食要注意细节哦

教你轻松做七个月宝宝的辅食

给宝宝添加辅食妈妈常犯5错误

一般情况下,宝宝从4个月的时候就要开始添加辅食了,但是在添加辅食的时候,很多育儿常识是新妈妈们不一定了解的,因而也可能闹出一些笑话,或是犯一些错误,下面常见的五条错误就是妈妈给宝宝添加辅食的时候,新妈妈可能会犯的。

错误一:辅食是越碎越好

辅食的细碎程度是与宝宝的成长月龄密切关联的。辅食添加初期,妈妈们需要给宝宝吃够碎、够烂的食物。但为了促进宝宝咀嚼能力和颌面的发育,随着月龄的增长,宝宝的辅食不需要一直都过分精细。

1岁以后,软饭、饺子、馄饨、细加工的蔬菜和肉类都可以帮助宝宝巩固咀嚼功能的发育。这个时期,牙齿越来越多,宝宝的咀嚼、吞咽动作更加协调,能用牙齿将较粗硬的食物咬磨细碎。这些动作能锻炼舌头及整个颌面部的肌肉,为宝宝日后语音发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错误二:米粉与牛奶混在一起吃

宝宝喜欢吃米粉,妈妈就把米粉和牛奶搅匀放在奶瓶里,这样既吃了牛奶也吃了米粉。其实这样做是非常不正确的。我们给宝宝加泥糊状食物,一方面给他加营养,另外一方面他要学习咀嚼,让宝宝练习舌头的搅拌能力。

婴儿配方奶粉有其专门的配方,最好用煮沸后的白开水,待其凉到40—50℃时冲调,若加入其他如汤汁、米粉,都会改变其配方,降低营养成分,这等于减少了奶量。牛奶中含有酪蛋白,会降低宝宝对鸡蛋米粉中蛋白质的吸收率。长期把米粉调在奶粉里吸允,也不利于宝宝吞咽功能的训练,对日后进食会形成障碍。

Tips:添加辅食时,要在奶之外单独添加。给宝宝喂米粉,最好采用小勺喂养的方式。虽然给宝宝用勺子喂麻烦了一点,时间也长了一点,但是相信妈妈们为了宝宝的健康发育着想一定会坚持下去的。

12/2页下一页

新妈给宝宝选辅食的三个误区

新妈妈给宝宝买辅食的时候,由于没有经验,总会陷入以下三个误区。

辅食选购三误区:

误区一:味道好的辅食对宝宝更好

许多人挑选辅食时都会关心它的味道好不好,因为营养再好的辅食如果宝宝不接受它的味道那也是没用的。但其实往往味道好的辅食都有添加麦芽糊精、香精等物质。宝宝过量摄入这些配料,会造成偏食、长蛀牙,而且不利于宝宝的消化吸收。

选购TIPS:选购辅食时要看留心看产品的配料表,尽量不要选择有人工合成香精、麦芽糊精的辅食。

误区二:好的辅食是不含糖的

摄入过多的糖会使宝宝肥胖,而且吃含蔗糖的辅食也有可能会导致长蛀牙,所以许多妈妈认为不含糖的辅食对宝宝更好。但其实宝宝生长发育需要糖类,妈妈们不需要把辅食中的所有糖类都驱除走。

选购TIPS:尽量不要选含蔗糖的辅食,现在市面上许多辅食产品都用葡萄糖取代蔗糖,它更适合宝宝消化和吸收的。

误区三:自制的辅食一定比市面上买的好

自己动手做的辅食材料新鲜、制作过程也比较卫生,所以许多人都认为它比市面上买到的辅食好。自制辅食虽然健康,但有些妈妈因为觉得做肉类辅食麻烦,所以迟迟不给宝宝吃,这样就造成宝宝营养方面不均衡。

选购TIPS:其实现在市面上许多辅食产品的营养比自制辅食更为全面,所以妈妈们不必太过纠结,选对产品后就可以放心给宝宝食用。

除了选购方面妈妈也经常犯以下四个错误。

辅食添加“四过”

1、过早

妈妈都希望宝宝身体强壮,便不顾及宝宝的消化能力,盲目的添加辅食,结果造成宝宝消化不良甚至厌食。其实,刚离开母体的婴儿,消化器官很娇嫩,消化腺不发达,分泌功能差,许多消化酶尚未形成,此时还不具备消化辅食的功能。如果过早添加辅食,会增加婴儿消化功能的负担,消化不了的辅食不是滞留在腹中发酵,造成腹胀、便秘、厌食;就是增加肠蠕动,使大便量和次数增加,最后导致腹泻等病症。

宝宝辅食添加“四过”

2、过晚

有的妈妈对辅食添加不够重视,认为自己的奶水充足,添加辅食太麻烦,8~9个月的宝宝还只喂母乳,殊不知孩子已长大,对营养、能量的需要增加了,光吃母乳或牛奶、已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此时若不及时添加辅食,孩子不仅生长发育会受到影响,还会因缺乏抵抗力而导致多种疾病如贫血和佝偻病等,也为今后的断奶增加了困难。

3、过滥

孩子虽能添加辅食了,但消化器官毕竟还很柔嫩,如果任意添加,同样会造成孩子消化不良或肥胖。因此,应根据宝宝的消化功能情况逐渐添加。每增加一种辅食需注意观察宝宝3~4天,如发现食欲不振、大便异常或有过敏现象,应暂停这种食品,待恢复正常后,再酌情由少量添加,不能同时增加数种辅食。同时,食物要由稀到稠、由细到粗逐渐过渡,比如应按照“米汤-薄粥-稠粥-软饭”、“菜汤-菜泥-碎菜”这样的顺序来添加辅食;辅食的量要逐渐加大,一次过多易造成宝宝消化不良。

4、过细

有的妈妈只给宝宝吃米粉,不吃五谷杂粮。殊不知,辅食过细,宝宝的咀嚼功能就得不到很好的训练,不利于其牙齿的萌出和萌出后牙齿的排列,面颊的发育同样受影响。同时,还会影响宝宝味觉的产生,勾不起孩子的食欲。长期下去,孩子的生长当然不会理想,还会影响大脑智力的发育。

本文Hash:dc9cfa1dff4f5d97ae0dc77fbc520d2c741fe8f4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