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堵手足口病病毒四大妙招

  春天带来了蓬勃的生机,也带来了各种传染性疾病,年轻的父母无不“谈病色变”,这些疾病包括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四月份里,儿童应以预防流行性腮腺炎和手足口病为重点。本文以手足口病为例,为父母们提供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

  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传染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其中以EV71和CoxA16型最为常见)引起的肠道传染病,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主要临床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斑丘疹、疱疹,特别是口腔内的疱疹,破溃后形成口腔溃疡,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舌、颊黏膜、口唇、硬腭、咽、扁桃体等处;重症病例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青少年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想了解更多与本文相关的妈妈真实日记、帖子、提问吗?
快到亲子部落看看吧,并可赢取更多免费大礼哦!

  预防手足口病二注意

  1。家长当心祸及宝宝 很多成人感染手足口病病毒后往往是隐性的,自身不发病,却成为传染源。所以在4月至9月,手足口病病毒较猖獗的季节,家长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自己和孩子在外出回家后应认真洗手,更换干净衣物。“口”是手足口病最重要的传播途径,家长不要口对口地给孩子喂饭。如果大人已被隐形感染,可直接将病毒“喂”给孩子,这种喂养方法,应该杜绝。

  2。酒精不能杀死手足口病病毒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防治病毒感染亦然。手足口病病毒“颇有个性”,它在56℃以上高温环境下会失去活性,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甲醛、氯化物、酚等化学物质可抑制其活性,75%酒精和5%来苏对其没有抑制或消灭作用。这些特性为我们防治疾病传播提供了思路。

  想了解更多与本文相关的妈妈真实日记、帖子、提问吗?
快到亲子部落看看吧,并可赢取更多免费大礼哦!

  手足口病毒传播三途径

  人是手足口病病毒的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

  1。接触带病毒的污染物 人群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水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引起感染。

  2。接触带病毒的分泌物 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病人粪便、疱疹液等可通过接触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

  3。病从口入 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想了解更多与本文相关的妈妈真实日记、帖子、提问吗?
快到亲子部落看看吧,并可赢取更多免费大礼哦!

  封堵手足口病病毒四大妙招

  1。清新空气赶走病毒 在清新的空气中,病毒是很难在室内“逗留”或繁殖的。每天最少通风三次以上,每次不低于30分钟。

  2。紫外线剿灭病毒 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灭病毒。宝宝的衣物、被褥适用此法,但前提条件必须是阳光充足,否则就达不到杀灭病毒的目的。

  3。高温和沸水杀绝病毒 在手足口病高发季节,宝宝使用的餐具或奶瓶等每天高温消毒,用沸水煮15分钟以上。并且不要和大人的餐具混放、共用。

  4。含氯消毒剂铲除病毒 手足口病病毒在配比合适的含氯消毒液中是难以存活 的,按说明进行配比使用。适用于宝宝的衣物、被褥、毛巾、玩具等。

想了解更多与本文相关的妈妈真实日记、帖子、提问吗?
快到亲子部落看看吧,并可赢取更多免费大礼哦!

封堵手足口病病毒妙招

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潜伏期一般3―4天,早期表现为低热、口痛、流涎、怠倦,随后出现手掌、足底水泡,几个到数十个不等,口腔、咽部浅表溃疡,部分特殊病例可在臀部、会阴及膝关节等处出现水泡、血泡。极少数患儿患手足口病后,会伴有较为严重的合并症,如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弛缓性麻痹、心肌炎等,这类患儿大多持续高热,病情发展迅速,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多在发病后3至5天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严重并发症,并可引起死亡。

手足口病可防可治

家长不必恐慌

家长要注意孩子手足口部,如果小孩出现手指、手掌、足趾及口腔出现红色小丘疹,并迅速转为小疱疹,如米粒大小,周围有红晕,应立即到医疗机构就诊。目前,手足口病实行分级诊疗,轻微症状者可到县级医疗机构就诊,不要都往大医院跑。如孩子有了手足口病的症状,出现发烧、呕吐、睡觉有惊吓等状态,就应住院治疗,不能耽误。如出现呼吸加快、心率加快等重症状态,须到三甲大医院治疗,一般每个市州都有三甲大医院。如病情持续发展,就应到省级手足口病定点医院治疗。手足口病及时发现、就医、隔离,大部分患儿一两周内可治愈,没后遗症。但也绝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及早预防,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幼儿园是预防重点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4岁以内占发病数85%―95%。

本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唾液飞沫中的病毒可悬浮在空气中经呼吸道吸入在人群中传播;所以在好发季节,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因此幼儿园要做好手足口病消毒防治工作。

天天坚持晨检,对教室进行消毒。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皮疹等症状,立即通知家长带小孩去正规医院就诊,同时对其接触过的玩具、被褥、桌椅等物品和活动场所进行全面消毒。平时也要搞好教室、寝室、厕所、食堂等场所的常规消毒处理,保持教室和寝室等场所的通风换气。要加强对儿童卫生知识的宣传,指导儿童养成餐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不吃生冷食物等习惯。

孩子患病后,应隔离两周。患儿家里应使用肥皂、消毒液对日用品、玩具、尿布消毒,奶具、餐具煮沸。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消毒剂或漂白粉消毒;将衣被阳光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预防手足口病妙招

在手足口病的患儿日益增多的情况下,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能有效的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

预防手足口病二注意:

1、家长当心祸及宝宝。很多成人感染手足口病病毒后往往是隐性的,自身不发病,却成为传染源。在手足口病病毒较猖獗季节,自己和孩子外出回家后应认真洗手,更换干净衣物。家长不要口对口地给孩子喂饭。

2、酒精不能杀死手足口病病毒。手足口病病毒“颇有个性”,它在56℃以上高温环境下会失去活性,紫外线及干燥敏感,甲醛、氯化物、酚等化学物质可抑制其活性,但75%酒精和5%来苏对其没有抑制或消灭作用。

预防手足口病中医有妙招

随着宝宝的长大,他要接触小朋友,上幼儿园,过集体生活,这都是要经历的过程。这期间,父母最担心的恐怕就是宝宝的健康问题。其实,只要家长们懂得一些照护宝宝的小妙方,也可以从容应对小毛小病,让宝宝舒服许多!

常见症状:手足口病

近期,华西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的小朋友感染手足口病,导致幼儿园停课的报道又牵动了父母们敏感的神经,手足口病的预防又让大家重视起来。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发疹性传染病,3岁以下的宝宝患病居多,经常会在托儿所或幼儿园发生集体流行。之所以称其为“手足口病”,是由于发病后在手、足皮肤及口腔黏膜上会出现类似水痘样的疱疹。

症状表现:

宝贝在发病前1~2周,通常有与手足口病患儿的接触史。

*大多表现出突然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伴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

*发热同时或1~2天后口腔黏膜、唇内出现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很疼痛,以致于患儿流涎不止、烦躁不安、不停哭闹、拒绝进食。

*在患儿的手心、脚心及臀部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疱疹。疱疹较硬,大小不一,里面含有浑浊液体,周围绕以红晕。

*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情较轻的疾病,大约一周左右就会恢复,一般没有严重并发症。只要护理得当,疱疹也不会在皮肤上留下色素或疤痕。

中医妙招推荐:

一。中药对抗法

*除了发热时进行退热之外,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中成药,如板蓝根冲剂、小儿咽扁冲剂,清开灵口服液等。

*可把西瓜霜涂于口腔溃疡处,每天2~3次。

*严重影响患儿进食或睡眠时,最好到医院输液治疗。

二。中医推拿

*取小天心穴(位于手掌大小鱼际交接的凹陷处),用手指揉动30~50次,可清热疏风。

*取内劳宫穴(位于手掌心正中)用手指做3分钟环性推动,用力要轻些,仅在皮肤表皮推动并不带动深层组织,具有清热除燥之功效。

三。饮食疗法

*西瓜山药粥

做法:

取西瓜翠100克及山药50克,与200克薏米一起煮成粥给宝宝食用。

本文Hash:76e7d63e45e75596d82c5650ff590a0451804cb2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