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纠正妈妈对宝宝喂养的误区

喂养对宝宝来说本身就很重要,不管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宝宝所需的营养都需要从中取吸取。很多妈妈对宝宝喂养貌似还存在这很多误区,比如说母乳没下来先让宝宝吃奶粉又或是在给宝宝喂养母乳的时候不给宝宝喝水,说宝宝需要的是纯母乳等等,这些都是妈妈们对喂养宝宝的误解,那么如何纠正妈妈对宝宝喂养的误区呢?

一、奶没下来,让宝宝先吃奶粉

纠正:宝宝出生半小时即可进行哺乳,每次可持续半小时。产后宜母婴同室,多让宝宝吸吮乳头,这不仅可增进感情,也会因宝宝的吸吮而促进乳汁分泌。乳汁的分泌受多种因素影响,多食用一些稀汁类,如鸡汤、鱼汤、排骨汤等,有一定的增乳作用。同时,母亲应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情绪稳定,切忌忧思恼怒,还要有胜任哺乳婴儿的信心和热情,因为不良情绪可导致泌乳减少,甚至乳汁不下。

二、宝宝是纯母乳喂养,不能给宝宝喝水

纠正:虽然有些观点认为4~6个月内的宝宝只需母乳,不必加喂水,但要视情况而定。北方的冬天天气干燥,如果室内温度过高,新生儿容易缺水。再者,天气太热或出现腹泻时宝宝体内也会缺水。缺水时宝宝的嘴唇看上去干燥起皮,情绪不安,爱哭闹。建议最好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0℃~25℃,北方冬天室内要使用加湿器,保持空气湿润。看到宝宝嘴唇干燥,可以用小勺喂几口白开水。

三、我喂完奶马上把宝宝放在床上,抱着他太累了

纠正:给宝宝喂完奶后不要马上放在床上,而要把宝宝竖直抱起让宝宝的头靠在母亲肩上,也可以让宝宝坐在母亲腿上,以一只手托住宝宝枕部和颈背部,另一只手弯曲,在宝宝背部轻拍,使吞入胃里的空气吐出,防止溢奶。

12/2页下一页

妈妈如何纠正宝宝犯错误后给自己找借口的习惯

  例如: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看到一种情况,孩子还小,走路不稳,不是摔了,就是撞了,家长们通常会对着那个地方边做打的动作边说:“谁让你们撞我家宝宝的,打死你。”“妈妈踩它,它让宝宝摔跤了。······看在眼里,记在了心里。等到下次摔跤了或撞了,也会依葫芦画瓢,学家长的动作。慢慢地,孩子们就会觉得:自己摔跤了或撞了,不是自己的错,而是地或门、墙的事,是它们没有“看”好,让“我”摔跤了,撞门了,撞墙了······。

  孩子上了幼儿园,家长们还以这种方法来教育孩子。记得,带小班时,孩子刚来,他们之间的交流很好,抢玩具、抓人事件较多,孩子们就回家告诉家长。第二天,一家四口人都来了,他们爱子心情,我们都可以理解。但是奶奶却对着和她孙子抢玩具的、抓人的孩子的屁股边做拍手的动作(假装打屁股),边对着孙子念道:“奶奶打他的屁股,他欺负我们宝宝,奶奶打······”。被“打”的孩子吓哭了,而他的孙子却“笑”了。可是这位奶奶的做法,会给她的孙子造成很大的影响,他会觉得:是别人抢了我的玩具,抓了我,我又没有错。渐渐地,等他长大成人后,做事失败或遇到坎坷、挫折时,习惯性会抱怨或者找借口“我没有做错,是因为······。”

  这时家长们再来责备孩子:“你就会找借口,也不找找事情的原因、结果。”家长们越责备孩子,孩子们心里就越逆反。因为家长们从小就给他们“找借口”“推卸责任”的教育,在孩子的心里种下了“找借口”的种子,把责任、把错“推卸掉”。

  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哈理森等人曾根据大脑生理学和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指出,在童年时期记录在大脑中“家长意识”,即由“家长或相当于家长的人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所提供的‘外部经验’,将永久不衰地记录在每个人的‘人格’磁带上,它在人生的过程中都会自动播放”。

  当我们说一个人做错了事,老找“借口”推卸责任,会说他“死不认帐”。也许在他的思维中,为自己“找借口”,为自己辩护、推卸责任,把错推给别人,都已成为习惯,在他们的思维中已根深蒂固。像前面举的两个类似的例子中,第一个是因为孩子自己还不太会走路或不小心摔跤了、撞了;第二个抢玩具、抓人本来就是小孩子“自卫”时的一些表现,在孩子身上发生应该是天性。从这两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是我们的家长们为了不让孩子受到任何“伤害”为孩子“找借口”,把错推给环境、推给他人。许多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对家长的教养态度做出了不同的分类,但大都认为家长的教养态度与孩子的品德、个性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就是孩子缺乏责任心的表现。

  那做为家长,该如何从小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呢?

  一、从家庭日常小事做起。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年龄及能力,经常有意识地向孩子布置一些任务,并检查他完成任务的情况,使他认识到自己对家庭、家庭成员所应尽的义务。不论是什么任务,家长都应该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给孩子讲明,使他意识到自己有责任将它做好。如对大班的孩子就可以要求他帮助收拾房子,自己叠被子,整理、修补自己的玩具、图书,收拾玩耍后自己用过的物品和玩具,每天饭前摆放全家用的餐具,饭后扫地、倒垃圾,打扫楼道等,培养孩子做事的责任心。又如:叫孩子为邻居的老奶奶、老爷爷取牛奶、拎菜篮子,扩大他乐意为别人做事的责任心。通过这些家庭日常生活小事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对孩子来说,是既具体又容易接受和做到的。另外,对有的学弹琴、绘画的孩子,家长也应将收拾琴谱、绘画工具等任务交给孩子自己做,以增强孩子的责任心,养成独自保管整理用品的认真负责的习惯。一个孩子能养成做任何事情都认真负责的习惯,那他就一定会培养出责任心来。

  二、采用故事“游戏法”来培养和发展孩子的责任心。如:让孩子在故事中或游戏中担任“小哨兵”“交通警察”的角色,并在孩子有了角色意识的基础上,逐步有意识地安排他参加不感兴趣的活动,并鼓励他象“小哨兵”“交通警察”坚持站岗那样把事情做完,让孩子在通过担任的角色中,懂得生活中对有兴趣的事要做,对繁杂不感兴趣的事同样也要做好。

  三、坚持正面教育,多鼓励、表扬,少指责、批评。孩子的责任感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日积月累。另外,因为孩子毕竟年龄小,好奇心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这些特点往往会妨碍他把一件事自始自终的完成,而当孩子完成一件事后,家长要给予公正及时的评价,并善于用语言的教育艺术将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和转移过来,继续完成他应该完成的任务。如说:“我相信你还会把事情做完做好的”,使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有责任承担,只要努力去做就能做好,同时要教他今后还应该怎样做就更好,既使他看到自己潜在的能力,又看到不足之处,以利帮助孩子养成积极、认真、严谨的生活、学习习惯,培养孩子对自己言行负责的态度。

  四、家长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责任心的培养,是在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中形成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对待学习、工作的认真态度,坚持性和责任感将成为孩子良好的学习榜样。

  久久健康网温馨提示:家长可以时常有意识地与孩子谈自己的工作,把自己完成一项任务、克服一个困难后的愉快和成就感传达给孩子,使孩子能具体地感觉责任意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主动、积极地养成责任习惯。

  (编辑:苗皓)

妈妈如何纠正宝宝犯错误后给自己找借口的习惯

  例如: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看到一种情况,孩子还小,走路不稳,不是摔了,就是撞了,家长们通常会对着那个地方边做打的动作边说:“谁让你们撞我家宝宝的,打死你。”“妈妈踩它,它让宝宝摔跤了。······看在眼里,记在了心里。等到下次摔跤了或撞了,也会依葫芦画瓢,学家长的动作。慢慢地,孩子们就会觉得:自己摔跤了或撞了,不是自己的错,而是地或门、墙的事,是它们没有“看”好,让“我”摔跤了,撞门了,撞墙了······。

  孩子上了幼儿园,家长们还以这种方法来教育孩子。记得,带小班时,孩子刚来,他们之间的交流很好,抢玩具、抓人事件较多,孩子们就回家告诉家长。第二天,一家四口人都来了,他们爱子心情,我们都可以理解。但是奶奶却对着和她孙子抢玩具的、抓人的孩子的屁股边做拍手的动作(假装打屁股),边对着孙子念道:“奶奶打他的屁股,他欺负我们宝宝,奶奶打······”。被“打”的孩子吓哭了,而他的孙子却“笑”了。可是这位奶奶的做法,会给她的孙子造成很大的影响,他会觉得:是别人抢了我的玩具,抓了我,我又没有错。渐渐地,等他长大成人后,做事失败或遇到坎坷、挫折时,习惯性会抱怨或者找借口“我没有做错,是因为······。”

  这时家长们再来责备孩子:“你就会找借口,也不找找事情的原因、结果。”家长们越责备孩子,孩子们心里就越逆反。因为家长们从小就给他们“找借口”“推卸责任”的教育,在孩子的心里种下了“找借口”的种子,把责任、把错“推卸掉”。

  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哈理森等人曾根据大脑生理学和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指出,在童年时期记录在大脑中“家长意识”,即由“家长或相当于家长的人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所提供的‘外部经验’,将永久不衰地记录在每个人的‘人格’磁带上,它在人生的过程中都会自动播放”。

  当我们说一个人做错了事,老找“借口”推卸责任,会说他“死不认帐”。也许在他的思维中,为自己“找借口”,为自己辩护、推卸责任,把错推给别人,都已成为习惯,在他们的思维中已根深蒂固。像前面举的两个类似的例子中,第一个是因为孩子自己还不太会走路或不小心摔跤了、撞了;第二个抢玩具、抓人本来就是小孩子“自卫”时的一些表现,在孩子身上发生应该是天性。从这两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是我们的家长们为了不让孩子受到任何“伤害”为孩子“找借口”,把错推给环境、推给他人。许多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对家长的教养态度做出了不同的分类,但大都认为家长的教养态度与孩子的品德、个性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就是孩子缺乏责任心的表现。

  那做为家长,该如何从小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呢?

  一、从家庭日常小事做起。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年龄及能力,经常有意识地向孩子布置一些任务,并检查他完成任务的情况,使他认识到自己对家庭、家庭成员所应尽的义务。不论是什么任务,家长都应该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给孩子讲明,使他意识到自己有责任将它做好。如对大班的孩子就可以要求他帮助收拾房子,自己叠被子,整理、修补自己的玩具、图书,收拾玩耍后自己用过的物品和玩具,每天饭前摆放全家用的餐具,饭后扫地、倒垃圾,打扫楼道等,培养孩子做事的责任心。又如:叫孩子为邻居的老奶奶、老爷爷取牛奶、拎菜篮子,扩大他乐意为别人做事的责任心。通过这些家庭日常生活小事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对孩子来说,是既具体又容易接受和做到的。另外,对有的学弹琴、绘画的孩子,家长也应将收拾琴谱、绘画工具等任务交给孩子自己做,以增强孩子的责任心,养成独自保管整理用品的认真负责的习惯。一个孩子能养成做任何事情都认真负责的习惯,那他就一定会培养出责任心来。

  二、采用故事“游戏法”来培养和发展孩子的责任心。如:让孩子在故事中或游戏中担任“小哨兵”“交通警察”的角色,并在孩子有了角色意识的基础上,逐步有意识地安排他参加不感兴趣的活动,并鼓励他象“小哨兵”“交通警察”坚持站岗那样把事情做完,让孩子在通过担任的角色中,懂得生活中对有兴趣的事要做,对繁杂不感兴趣的事同样也要做好。

  三、坚持正面教育,多鼓励、表扬,少指责、批评。孩子的责任感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日积月累。另外,因为孩子毕竟年龄小,好奇心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这些特点往往会妨碍他把一件事自始自终的完成,而当孩子完成一件事后,家长要给予公正及时的评价,并善于用语言的教育艺术将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和转移过来,继续完成他应该完成的任务。如说:“我相信你还会把事情做完做好的”,使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有责任承担,只要努力去做就能做好,同时要教他今后还应该怎样做就更好,既使他看到自己潜在的能力,又看到不足之处,以利帮助孩子养成积极、认真、严谨的生活、学习习惯,培养孩子对自己言行负责的态度。

  四、家长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责任心的培养,是在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中形成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对待学习、工作的认真态度,坚持性和责任感将成为孩子良好的学习榜样。

  久久健康网温馨提示:家长可以时常有意识地与孩子谈自己的工作,把自己完成一项任务、克服一个困难后的愉快和成就感传达给孩子,使孩子能具体地感觉责任意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主动、积极地养成责任习惯。

  (编辑:苗皓)

本文Hash:f2fe65c74a7606a15c5eb49afb823272b1f732e1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