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在人工喂养宝宝常出现的几个问题

现在有许多的妈妈,她们都认为给宝宝进行人工喂养,对宝宝的低抗力和健康不利,最好还是进行母乳来喂养,可是有的妈妈在宝宝出生之后,她没有母乳,不得不给宝宝进行人工喂养。

我们知道人乳中含有许多免疫物质,也可以称作抗病物质,对婴儿的抗病能力极有帮助。现在市面上有许多配方奶粉,其目的就是使奶粉的成分接近母乳,但是不管怎样配方,市售奶粉中都不可能配入象母乳一样的免疫物质。

1、关于免疫物质的问题

我们知道人乳中含有许多免疫物质,也可以称作抗病物质,对婴儿的抗病能力极有帮助。现在市面上有许多配方奶粉,其目的就是使奶粉的成分接近母乳,但是不管怎样配方,市售奶粉中都不可能配入象母乳一样的免疫物质。所以说:人工喂养孩子抗病能力较母乳喂养者差。

2、关于乳汁被污染的问题

人乳喂养孩子十分干净,孩子不会因乳汁污染而生病。人工喂养用的是动物的乳汁,从动物身上挤出奶,经过运输、储藏、加工,在这里的各个环节中,动物乳汁都有被细菌污染的可能。许多人都知道人工喂养的孩子常会腹泻,除了动物乳不含免疫物质外,动物乳汁容易被细菌污染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3、关于营养成分的含量与搭配问题

母乳是婴儿最适宜的食物,同理牛乳是小牛最适宜的食物,这是指各种动物的乳汁中含有最适宜自己孩子的营养成分。比如,牛奶中含有较多的酪蛋白,脂肪颗粒也大,矿物质含量过多等等对小牛很合适,但对人的婴儿就不十分合理,牛奶中的异体蛋白还容易导致婴儿的过敏反应。所以我们发现,人工喂养的孩子生长发育不如母乳喂养的孩子。

4、关于喂养的难度问题

人乳喂养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母亲用不着一天忙着去计算奶量,去了解喂养中的各种问题。但人工喂养时就不一样了。母亲必须了解所选用的动物乳汁或代乳品的性能特点,还要经常计算婴儿的进食量,一有不慎,就会使孩子生病。人工喂养的婴儿容易发生营养偏差,对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而言,很可能由于难以支付价格较高的奶类及代乳品的费用,喂给婴儿较少的动物奶和代乳品,或者主要选用米粉来喂养婴儿,这样一来容易导致婴儿营养不良。另一种情况是,婴儿家庭经济情况较好,可能过度地喂养,导致婴儿营养过剩。还有的家长,没有很好地掌握人工喂养的方法与技巧,喂养的方法与技巧不得当,也会引起孩子的营养偏差。

5、关于费用和费时等问题

为母乳喂养的母亲提供的伙食费用,往往不超过母亲平时伙食费用的30%。而人工喂养时,购买动物乳汁或代乳品的费用、购买奶具的费用、能源和冷藏的费用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母乳喂养的孩子一旦需要就可以吃到妈妈的乳汁,即使是在夜间妈妈也不必起床。人工喂养就大不一样,不论何时何地,孩子要吃奶,爸爸妈妈就得赶快去作准备:取奶、热奶、装奶瓶、喂孩子忙得不可开交,即或在寒冷的冬天也不能例外。

6、关于孩子的心理发育问题

母乳喂养的孩子比较容易安静,夜间较少哭吵,从长期的观察来看,母乳喂养的孩子更聪明,这与母乳喂养时的母子之间的皮肤接触、视觉接触所得到的良好刺激,加上母乳中含有的促进婴儿神经精神发育的物质有关。

7、其它问题

婴儿一天吃的牛奶量过多时,会引起消化不良,吃了未煮熟的牛奶易引起肠道出血,而致小儿贫血。由于各种动物奶及代乳品中的营养成分受生产厂家的控制,一旦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其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人工喂养既然有这么多的缺点,建议最好还是选用母乳喂养。

人工喂养的宝宝妈妈最爱问这6个问题

你在用配方奶粉喂养宝宝了吗?配方奶粉喂养的频率如何控制?冲泡配方奶粉应注意哪些事项?冲调配方奶粉的水有什么要求吗?喂哺婴儿配方奶应注意哪些事项?宝宝拒绝使用奶瓶怎么办?加热配方奶时有什么需要小心的吗?以上问题你都有清晰明确的答案吗?下面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在新生儿期间可以按需喂养

Q:配方奶粉喂养的频率如何控制?

A:与母奶喂养的婴儿差不多,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在新生儿期间可以按需喂养,或每三小时喂一次。喂奶的量因每个婴儿不同的食欲和胃容量的大小而异。

可以按照这个公式来推算:

每公斤体重每天应得到约100~150毫升÷一天喂养次数=每次所需喂的量。

例如:一个体重4公斤的婴儿,每三小时他应得到大约60~80毫升。如果宝宝得到上述的量,而且体重每天增加大约30克,那么宝宝就得到足够的喂养了。

3个时期婴儿配方奶摄入量的变化

新生儿,每3~4小时60~120毫升;

6个月,每日3~4次,每次高达240毫升,一天可达960毫升;

1岁时,1天摄入量为540~660毫升。

Q:冲泡配方奶粉应注意哪些事项?

A:你先洗干净手,冲泡前奶瓶、奶嘴、瓶盖等冲调器具也要先煮沸消毒。

在奶瓶内装入宝宝一次吃得完的奶粉量,如果一次冲泡的奶量过多,把多出的奶立即放入冰箱内贮存,于一天内吃完,并确保奶瓶是卫生的。

冲调的奶粉量及水量必须按包装上的指示冲泡,不要自己任意加减,奶的浓度过浓或过稀,都会影响宝宝的健康。

当宝宝吃饱或不想再吃时,尊重他的表示,切勿强迫他进食

Q:冲调配方奶粉的水有什么要求吗?

A:首先冲调奶粉的水必须是清洁的,了解当地饮用水是否安全,是否含任何可能损害婴儿健康的物质,如铅、硝酸盐、细菌、杀虫剂或其他化学物质。其次,水要经过消毒:把冷水煮沸1~2分钟,然后晾凉至适当的温度(40~60℃),将水滴至你的手腕内侧,感觉与体温差不多即可。煮沸时间不宜超过5分钟,因为它可能使水中的铅和硝酸盐浓缩。

如果使用自来水,最好让自来水流出一会儿,2分钟后接水,这个过程会使水中的铅含量减少。

Q:喂哺婴儿配方奶应注意哪些事项?

A:1.当宝宝吃饱或不想再吃时,尊重他的表示,切勿强迫他进食。

2.勿让宝宝含着奶瓶睡觉,奶中的醣类会腐蚀宝宝的牙齿,易造成蛀牙。

3.养成每餐固定间隔及固定时间的良好喂食习惯。

4.注意奶嘴洞口的大小及宝宝吸吮时的用力程度,以免宝宝吸入过多空气。

5.喂食中分段排气比最后排气效果更好,注意宝宝含着奶嘴的密合程度。

Q:宝宝拒绝使用奶瓶怎么办?

A:训练宝宝接受奶瓶需要你有充分的耐心。可以先训练宝宝接受奶嘴,用奶瓶喂母乳、水、果汁等,等他适应奶嘴了,再让他接受奶粉。

最初给宝宝喂奶瓶时,挑一个他不太饿的时间,先和他玩儿,使他心情愉快,特别是他想“讨好”你的时候,你可以轻轻地用奶嘴挑逗宝宝的嘴,不要直接塞进去,就像你喂母乳时,也要用乳头摩擦他的嘴,使得他转过头来自动叼上一样。一旦他认定这件事情对他来说感觉不到到被胁迫,就会愿意配合你了。

Q:加热配方奶时有什么需要小心的吗?

A:你在用奶瓶喂养宝宝前,要把奶加热到与你的体温接近的温度。热奶的基本方式有两种:

训练宝宝接受奶瓶需要你有充分的耐心

1.把奶瓶放在热水容器里,直到奶瓶温热。或者把奶瓶放在带电的奶瓶加温 里加热,这大概需要一两分钟,奶瓶热了,摇一摇,热量分布就均匀了。你可以在手腕的内侧上滴一滴奶,如果既不热,也不冷,说明温度适中。

2.用微波炉热奶。这种方式加热的奶容易过热,烫伤宝宝,尽量不用。如果你坚持要用,先取掉奶瓶顶部和奶嘴,然后将奶瓶放在微波炉中加热,一般只能热几秒钟,热完奶后充分摇动瓶子,在喂奶前一定要再试一下温度。

小编总结:最初给宝宝喂奶瓶时,挑一个他不太饿的时间,先和他玩儿,使他心情愉快,特别是他想“讨好”你的时候,你可以轻轻地用奶嘴挑逗宝宝的嘴,不要直接塞进去,就像你喂母乳时,也要用乳头摩擦他的嘴,使得他转过头来自动叼上一样。一旦他认定这件事情对他来说感觉不到到被胁迫,就会愿意配合你了。

人工喂养宝宝的几个热点问题

许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就是在宝宝的喂养上总会存在一些疑问,特别是人工喂养的宝宝,家长们总是疑问重重,本篇资讯,亲亲宝贝小编就收集了有关人工喂养宝宝的一些热点问题,并请专家给予详细的解答,一起来看看吧。

许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就是在宝宝的喂养上总会存在一些疑问,特别是人工喂养的宝宝,家长们总是疑问重重,本篇资讯,亲亲宝贝小编就收集了有关人工喂养宝宝的一些热点问题,并请专家给予详细的解答,一起来看看吧。

Q:宝宝不接受配方奶怎么办?

A:宝宝不接受配方奶一般有两种可能。

一种是形式上不接受,就是指母乳喂养的宝宝不接受配方奶,如果妈妈的母乳真的不够宝宝吃,必须添加配方奶,那么给宝宝喂配方奶的工作就需要由其他的家人来执行,否则宝宝闻到妈妈身上的母乳味道,肯定会更加抗拒配方奶。如果碰到执拗的宝宝,用尽了办法也不接受配方奶,甚至已经影响到他的生长发育,而妈妈的奶水又非常少,这时就可以考虑中断直接母乳喂养,将母乳吸出来放在奶瓶里试试。不足的喂养用配方奶补充。

人工喂养宝宝的几个热点问题

宝宝不接受配方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身体上不接受,这可能因为宝宝对配方奶不耐受或过敏,如果经医生断定,宝宝真的对配方奶过敏,就可以考虑给宝宝食用经过特殊工艺加工而成的水解蛋白特殊配方奶粉。

Q:宝宝混合喂养,如何掌握宝宝喝配方奶的量。

A:这时配方奶的量的确不好掌握,但是妈妈每次可稍微多冲调一些配方奶,如果宝宝这次没有喝完,妈妈观察一下剩下的量,就知道宝宝这次喝了多少配方奶,下次冲调时就按照这个标准掌握量就可以,反之,如果宝宝把配方奶都喝完了还有点意犹未尽,就说明这次冲调的量有点少,下次需要多冲一点。而且宝宝不断在成长,食用配方奶的量也在不断变化,这需要妈妈细心摸索。

Q:宝宝既喝配方奶又吃母乳,不会消化不良吧?

A:如果宝宝身体健康,没有任何疾病,就不会出现消化不良的问题,如果宝宝出现消化不良,妈妈就要考虑是不是宝宝的胃肠道存在健康问题或者宝宝对牛奶蛋白不耐受或过敏。

想知道更多人工喂养常识,请点击进入人工喂养乳栏目>>123

本文Hash:9d177ac2cc7d952df56dbd2fe30f20066228f92b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