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营养过剩的危害都有哪些呢?

导读: 久久健康网温馨提示:

  孕妇过多摄入主食,使热量超标,导致母亲过胖、胎儿过大。母亲过胖可能引起孕期血糖过高、妊高症,胎儿过大可导致难产。胎儿体重越重,难产发生率越高。如新生儿体重大于 3500克,难产率可达53%;新生儿体重超过4000克,难产率高达68%。而且,由于营养过剩,体重超过4500克的巨大胎儿也时有出现。这些肥胖婴儿出世,由于身体脂肪细胞大量增殖,往往导致将来孩子发生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代谢性疾病。

  孕妇过多地进食肉类、鱼类、蛋类和甜食等,可使体内儿茶酚胺水平增高,使胎儿发生唇裂、腭裂机会增加;孕妇过多地进食动物肝脏,体内维生素A明显增高,可影响胎儿大脑和心脏发育,甚至出现生殖器畸形。因此,孕妇对营养丰富的食物不宜吃得过多过饱。

  久久健康网温馨提示:

如何判断孕妇营养是否过剩呢?最方便、最常用的指标就是体重。怀孕期间每月称体重至少1次。在正常情况下,妊娠前3个月内体重可增加1.1公斤~1.5公斤;3个月后,每周增加0.35公斤~0.4公斤,至足月妊娠时,体重比孕前增加10公斤~12.5公斤。如体重增加过快、肥胖过度,应及时调整饮食结构,去医院咨询。

  (编辑:苗皓)

孕妇营养过剩的危害有哪些

在怀孕的时候,孕妈妈会拼命的补充营养,生怕因为自己而让胎儿缺乏营养的吸收。虽然说,良好的营养是可以让母婴健康,胎儿健康发育的。只不过,要知道凡事都会物极必反,有两面性的。补充恰当是有益的。如果补充过剩的话,就会有危害。那么,孕妇营养过剩的危害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孕妇营养过剩的危害有哪些

孕妇过多摄入主食,使热量超标,导致母亲过胖、胎儿过大。母亲过胖可能引起孕期血糖过高、妊高症,胎儿过大可导致难产。胎儿体重越重,难产发生率越高。如新生儿体重大于35克,难产率可达53%;新生儿体重超过4克,难产率高达68%。而且,由于营养过剩,体重超过45克的巨大胎儿也时有出现。这些肥胖婴儿出世,由于身体脂肪细胞大量增殖,往往导致将来孩子发生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代谢性疾病。

孕妇过多地进食肉类、鱼类、蛋类和甜食等,可使体内儿茶酚胺水平增高,使胎儿发生唇裂、腭裂机会增加;孕妇过多地进食动物肝脏,体内维生素A明显增高,可影响胎儿大脑和心脏发育,甚至出现生殖器畸形。因此,孕妇对营养丰富的食物不宜吃得过多过饱。

如何判断孕妇营养是否过剩呢?最方便、最常用的指标就是体重。怀孕期间每月称体重至少1次。在正常情况下,妊娠前3个月内体重可增加1.1公斤~1.5公斤;3个月后,每周增加.35公斤~.4公斤,至足月妊娠时,体重比孕前增加1公斤~12.5公斤。如体重增加过快、肥胖过度,应及时调整饮食结构,去医院咨询。

以上就是告诉您,孕妇营养过剩的危害,所以说,孕妈妈一定要多了解一下母婴知识,不要盲目的补充营养,这样只会让营养到母婴健康。凡事都要科学的进行,这样才能发挥最大功效。

孕妇营养过剩的危害有哪些

在怀孕的时候,孕妈妈会拼命的补充营养,生怕因为自己而让胎儿缺乏营养的吸收。虽然说,良好的营养是可以让母婴健康,胎儿健康发育的。只不过,要知道凡事都会物极必反,有两面性的。补充恰当是有益的。如果补充过剩的话,就会有危害。那么,孕妇营养过剩的危害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孕妇营养过剩的危害有哪些

孕妇过多摄入主食,使热量超标,导致母亲过胖、胎儿过大。母亲过胖可能引起孕期血糖过高、妊高症,胎儿过大可导致难产。胎儿体重越重,难产发生率越高。如新生儿体重大于35克,难产率可达53%;新生儿体重超过4克,难产率高达68%。而且,由于营养过剩,体重超过45克的巨大胎儿也时有出现。这些肥胖婴儿出世,由于身体脂肪细胞大量增殖,往往导致将来孩子发生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代谢性疾病。

孕妇过多地进食肉类、鱼类、蛋类和甜食等,可使体内儿茶酚胺水平增高,使胎儿发生唇裂、腭裂机会增加;孕妇过多地进食动物肝脏,体内维生素A明显增高,可影响胎儿大脑和心脏发育,甚至出现生殖器畸形。因此,孕妇对营养丰富的食物不宜吃得过多过饱。

如何判断孕妇营养是否过剩呢?最方便、最常用的指标就是体重。怀孕期间每月称体重至少1次。在正常情况下,妊娠前3个月内体重可增加1.1公斤~1.5公斤;3个月后,每周增加.35公斤~.4公斤,至足月妊娠时,体重比孕前增加1公斤~12.5公斤。如体重增加过快、肥胖过度,应及时调整饮食结构,去医院咨询。

以上就是告诉您,孕妇营养过剩的危害,所以说,孕妈妈一定要多了解一下母婴知识,不要盲目的补充营养,这样只会让营养到母婴健康。凡事都要科学的进行,这样才能发挥最大功效。

本文Hash:b15d6df4a005d543a86a1a08dd183813d3ad4040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