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生脐带绕颈的原因是什么?

脐带绕颈是脐带发生异常的一种情况,那么导致脐带绕颈的原因,会造成什么危害呢?让我们看看。

第一,脐带绕颈原因:

胎宝宝在母体内并不老实,它在空间并不很大的子宫内翻滚打转,经常活动。每个宝宝的特点不同,有的宝宝动作比较轻柔,有的宝宝动作幅度较大,特别喜爱运动。他在妈妈的子宫内活动、游戏,动动胳膊,伸伸腿,又会转个圈,这时有可能会发生脐带缠绕。

第二,脐带绕颈危害:

脐带绕颈属高危妊娠,随时可引起胎宝宝宫内窘迫。孕末期若脐带有多处缠绕,对于胎宝宝则是非常危险的,缠绕较紧者可影响脐带血流的通过,从而影响到胎宝宝氧和二氧化碳的代谢,使胎宝宝出现胎心率减慢,严重者可能出现胎宝宝缺氧,甚至胎宝宝死亡。

脐带缠绕,其结果类似于上吊,对胎儿的影响,与缠绕的周数及松紧度、脐带的长短、羊水量有关。同时还与是否临产有关。临产后,胎头往下分娩,会造成原先缠绕较松的脐带逐渐拉紧。

宝宝发生脐带绕颈的原因是什么?

一般来说,被脐带缠绕一周或脐带搭颈的胎儿,因脐带缠绕及压迫程度较轻,是不会发生临床症状的,这种缠绕对母儿危险不大,母亲仍可经阴道将其顺利分娩。即使是脐带绕颈,由于胎头的活动性较小,只要脐带没有被勒紧,通常就不会危害胎儿健康。在孕期,如果发现有脐带缠绕现象,只要胎儿继续在活动,孕妇就不需要太担心。

然而,缠绕周数多及压迫程度重的胎儿,因脐带缠绕可导致相对性脐带过短,缠绕得紧,就会影响脐带血流,首先就会影响到胎儿氧和二氧化碳的代谢,使胎儿出现胎心减慢;严重者,可能出现胎儿缺氧,甚至胎儿死亡,处理较为被动和棘手。

第三,如何避免脐带绕颈:

1.适当饮食多进食富含营养的食物,避免烟酒及过于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忌生食海鲜、没有熟透及易过敏的食物。

2.适当运动运动时要选择动作柔和的项目,如散步、游泳、准妈妈体操等,不宜选择剧烈的运动,也应避免过于喧闹的运动环境。

3.适当休息生活要有规律,不要熬夜,不能太贪玩,避免过于劳累。

4.适当胎教在进行胎教时要选择曲调优美的乐曲,节奏不宜过强,声音不要过大,时间不能过长,次数必须适当。

小编点评:脐带绕颈有可能会使宝宝处于非常危险的情况,什么可能导致死亡,所以各位准妈妈一定要小心,并且自圣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饮食,适当运动,适当休息,适当胎教,避免脐带绕颈的发生。

引起宝宝发烧的原因是什么

  引起宝宝发烧的原因是什么

  不论多镇静的妈妈,只要遇到宝宝发烧,铁定心急如焚,最怕高烧不退,或者持续多日。

  其实“发烧”是“症”不是“病”,只要通过了解原因,小心面对、正确处理,并建立属于自己的就医步骤,就可以了!

  发烧新定义

  人体的正常温度是36.5℃,小朋友的体温通常会高出一些,但若超过37.5℃,我们就可以“怀疑”宝宝发烧了。

  很多新生儿会被妈妈连同四肢包裹的密不通风,然后抱来医院求诊说宝宝发烧了怎么办?其实,穿太多是许多新手妈妈的通病,提醒妈妈们,给宝宝穿衣服的准则是,比大人少一件。

  发烧定义

  临床上所指的体温超过37.5℃就是“发烧”,通常是指“口温”。因为可测量体温的地方很多,所以分别定义如下37.5℃以上(含);耳温37.5℃以上(含);腋温37℃以上(含);背温36.8℃以上(含);肛温38℃以上(含)。

  发烧原因

  发烧是身体有潜在感染或发炎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症状。原因可轻可重,如果没有伴随其他症状,就可能只是体温控制中枢失去平衡。但重者也可能危及生命。尤其有发烧以外症状出现,就可能是疾病的前因,不可忽视。

第一页1234下一页最后一页 上一篇 下一篇

  10大可能原因

  1.感冒

  不论一般感冒或流行性感冒都是宝宝最常见的疾病。细菌和病毒感染都有可能。

  症状不一,发烧、食欲下降、肠胃不适、拉肚子、耳鼻喉等问题都有。

  医师会给予“症状治疗”药物,加上多休息与多喝水,通常3~5天就可以痊愈。

  但若照顾不当,并发中耳炎、脑炎、脑膜炎等,就会有高烧39℃以上的危险。

  危险指数:★★★★★(第5名)

  2.耳鼻喉发炎

  耳鼻喉的问题通常会有发炎现象,所以会有红肿的产生,是一种病毒感染。

  症状多变,常见的有发烧、咳嗽、流鼻水、喉咙红肿(宝宝通常不愿意进食)等。

  医师会给予“症状治疗”药物,加上多休息与多喝水,通常3~5天就可以痊愈。

  该疾病容易并发中耳炎、耳突炎、肺炎等,也会有高烧39℃以上的危险。

  危险指数:★★★(第7名)

  3.玫瑰疹

  因玫瑰疹病毒感染而得名。1岁前后的宝宝最容易得。

  典型的症状就是会莫名高烧(39℃以上),大约持续3~4天,然后起红疹(此时烧会退去),红疹通常会慢慢消失,不会留下任何疤痕,也没有其他并发症,家长不必担心。

  危险指数:★★(第8名)

  4.打预防针

  因施打疫苗而有轻微发烧的宝宝很多,但会引起较明显发烧的通常是在注射“白喉、百日咳、破伤风”的疫苗后。

  若有身体不适或感冒则不适合带宝宝去打疫苗,以免症状混淆。

  72小时内是注射预防针发烧的观察期,超过就不是因为疫苗而引起的发烧了,家长要另外做判断。

  危险指数:★(第9名)

第一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最后一页 上一篇 下一篇

  5.败血症

  它是一种细菌侵蚀到血液中的疾病。

  通常是近亲联姻、先天免疫不良或使用高剂量类固醇的结果。

  有败血症的患者会有1/3几率合并脑膜炎,所以危险性排第二。

  危险指数:★★★★★★★★(第2名)

  6.尿道感染

  1岁以下男女宝宝是好发年龄。女宝宝通常是大便、尿片污染;男宝宝则是膀 输尿管回流所致。

  除了容易发烧至38.5℃以上外,外观不易察觉。

  因属细菌感染,所以就医通常给予抗生素的药物治疗,大约需要2周才可痊愈。

  可能的合并症是肾功能受损和肾化脓。

  危险指数:★★★★(第6名)

  7.脑炎、脑膜炎

  6个月至3岁的宝宝是该病好发年龄。

  最典型也最受威协的症状就是容易高烧至39℃以上。而且伴随精神倦怠、眼神呆滞、食欲欠佳,甚至有抽筋现象出现。

  尽快就医是惟一的方法,目前惟一的检查方法是抽脊髓。(由专业人士进行,是安全的医疗行为,家长不必担心。)

  脑炎住院的患者通常给予降脑压以及抗病毒的药物。脑膜炎住院的患者则需要以抗生素来治疗,约需要2~3周才能痊愈。

  因为会有侵害性的合并症,如听力、视力变差;智能不足;神经功能障碍(脑麻痹),甚至死亡,所以危险性排第一。

  危险指数:★★★★★★★★★★(第1名)

  8.穿太多、发牙热、夏季热

  这类原因所引起的发烧通常是短暂而无危险,但确是许多家长容易疏忽的。

  只要宝宝活动力和精神状况均佳,食欲也不错,宝宝身体有发热现象,可能只是穿得太多或室内温度太高了,只要改善现况,通常就不会再有过热的问题了。

  危险指数(第10名)

第一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最后一页 上一篇 下一篇

  9.肠胃炎合并脱水

  分为细菌(沙门氏杆菌)感染和病毒(轮状病毒)感染两种。症状有、拉肚子、尿步、食欲下降、精神不佳、发烧38.5℃以上(会合并脱水)。

  此病一定要就医住院,需给予注射添加电解质的点滴,其排泄物也需要特别隔离。

  状况轻微的3天可以痊愈,但通常7~14天才好。

  危险指数:★★★★★★(第4名)

  10.川崎症

  1岁~1岁半的宝宝是该病的危险族群,而且原因目前仍不详。

  症状颇多,例如持续多日高烧39℃~40℃以上;眼红;口唇有草莓舌、唇裂、手脚四肢肿;颈部淋巴肿;以及打卡介苗的部位会红肿等。

  一定要住院治疗,医师会先进行心脏超声波检查(检查冠状动脉有无扩大),然后给予免疫球蛋白的治疗,通常需要10~14天才有可能痊愈。

  愈后,四肢和肛门口周围会有脱皮的现象产生。

  危险指数:★★★★★★★(第3名)

第一页上一页1234最后一页 上一篇 下一篇

宝宝怕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宝宝怕生是每一个都会有的事情,但是有的宝宝就会很快的适应,这是为什么呢?又为什么宝宝会那么怕生呢?

宝宝长到4-5个月的时候变得怕生起来

前几个月,朋友来你家作客,抱抱你家3个月的小宝宝,宝宝会笑脸相迎、手舞足蹈。而过了2-3个月朋友再来你家,他以为孩子长大了,他曾经抱过他,和宝宝算有了“交情”,可当他热情地再去抱宝宝时,宝宝竟然翻脸不认人,大哭起来,甚至拼命躲开客人。

很多妈妈觉得有些不那么自在,“宝宝怎么越大越胆小了?”

原来3个月左右的婴儿是不懂得“怕生”的,婴儿出生后能感知到人脸的模样,他特别喜爱母亲的脸,以后逐渐辨认出亲近的人和陌生的人,辨认出他们脸的模样的不同,而5~6个月开始有了明显的记忆力,“认人”到“怕生”是婴儿认识能力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变化,说明婴儿的感知和记忆能力在发展,对亲人和陌生人能加以区分,而产生不同的反应,因为对陌生人不熟悉,不喜欢,他会感到恐惧、不安全,所以产生了“怕生”现象。

这说明婴儿开始有了情绪的记忆,这恰恰是一种进步

婴儿期的“怕生”现象一般在1岁半左右都会随着认识范围的扩大,接触陌生人机会增多,逐渐消除了对陌生人的恐惧,也自然地消除了“怕生”现象。

但是,由于每个孩子所处的环境不同、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同,有的孩子到了3~4岁仍然存在“怕生”的现象。这就需要引起父母的注意了。

造成这种“怕生“现象的原因有2个——

环境是很主要的因素。

现代家庭多为小型化的3口之家,住的又是高楼独户,关上门就是一个小天地。独生子女在家中多数时间仅面对自己的父母,长年累月无外人接触,慢慢使孩子形成一种习惯,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定势”,认为只有和父母在一起最安全,最自在,而见到陌生人则感到不安全。

教育不当会导致“怕生”。

有的父母怕孩子单独外出会闯祸,而吓唬孩子,孩子变得胆小,怕见生人;有的父母怕孩子外出受到别人的欺侮,怕吃亏、学坏,认为还是关在家中好;有的怕孩子与人接触传染疾病,情愿将孩子闭门独处。

这些父母都是人为地限制了孩子的活动范围和交往机会,使孩子不能获得外界的信息,过着封闭式的生活,就必然会使婴儿期自然的“怕生”现象延续到幼儿期,甚至还会影响到儿童和青年时期的个性。

要帮助孩子克服怕生的缺点,需要根据幼儿的感知与记忆的特点采取有效的办法:

让孩子见多识广。创设外出活动和与人交往的条件,使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地扩大认识及交往范围,使他在接触陌生人的交往中,不断地增强感知能力和记忆能力。

让孩子体会与人交往的快乐,慢慢消除紧张感和不安全感。先让孩子和比较熟悉的人交往,譬如:和经常左邻右舍打个招呼,问个好;和熟悉的、性情温和的、年龄稍大几岁的小朋友一起游戏;再慢慢过渡到走亲访友,去公园和同伴嬉戏,利用乘车、散步的机会和陌生人接触等。

本文Hash:4c178dc43d5f8aa9aae8ae68df2ee6dd1745e90b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