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胎儿在孕妈妈肚子里也会做梦

妈妈的睡眠,胎儿的睡眠

刚出生的婴儿几乎总是处在睡眠状态中。刚出生后1个月,他常会连续睡2~3个小时,醒10分钟,又能重新睡着。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新生儿的大脑尚未发育完全,受到外部刺激后,极易产生疲劳感。为了消除疲劳,惟一的好办法便是睡觉。

随着大脑的渐渐发育,婴儿醒着的时间也会慢慢地延长。出生15周以后,就会和成人一样,形成正常的生理节奏,即晚上睡觉,白天醒来。

至于胎儿,他的睡眠和新生儿是差不多的。几乎要整天昏睡,偶尔才睁一下眼。

而妈妈睡眠的节奏和胎儿并不一定同步。妈妈睡着的时候,胎儿也会踹上一脚,毫无疑问,这时胎儿是醒着的呢!

另外,胎儿的睡眠与妈妈的睡眠有着很大的不同。一般来说,人的睡眠可分为快波睡眠与慢波睡眠,两者轮番交替,在成人的睡眠中,慢波睡眠要比快波睡眠的时间长,而胎儿的睡眠中大部分时间是快波睡眠。

快波睡眠,简单地说就像是打个瞌睡,它属于浅睡,看似睡着了,其实大脑的某些部分仍然处于活跃状态,而且梦多。由于快波睡眠时,眼球会在闭着的眼睛里快速移动,所以也称为快速眼动睡眠。与之相反,慢波睡眠属于深睡,不会被一般的刺激弄醒,大脑也处于休息状态。

随着胎儿的成长,快波睡眠会逐渐缩短,慢波睡眠会相应地增加。这主要和大脑皮层的发育有关。脑在良好的刺激中才会较好地发育。在快波睡眠中,大脑其实是在不断地生长发育着。整天都在睡觉的婴儿,其实正是在"培育"自己的大脑呢,因此,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能缺少睡眠。这种情况对还在妈妈肚子里的胎儿也是一样的,即使妈妈处于清醒状态,肚子里的胎儿仍有可能处于熟睡中,因此,妈妈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情。

32周后,可以区分睡眠与清醒状态

如果想了解我们入睡后是处于快波睡眠状态还是慢波睡眠状态,需要测一下脑电波。这主要是通过人脑电波每秒振动的频率来区分的。脑的活动越活跃,脑电波的频率越高。醒着的时候,因为脑处于活动状态,脑电波频率最高。

那么,胎儿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脑电波的呢?实际上,妊娠3个月后才能记录到胎儿的脑电波。这正是大脑皮质表面开始生成神经细胞的时期。换句话说,这是大脑活动开始的最初时期。

胎儿最初出现的脑电波波形较为平坦,几乎不会出现高频率的脑电波。这说明睡着和醒着时的区别不大。这个时期,快波睡眠和慢波睡眠也无法区分,但到了妊娠29~32周时,胎儿就开始形成明显的脑电波了,而且,在32周后便可以逐渐区分睡眠状态和清醒状态。这种区分到37周后更为明显,而且在这个时期就可以区分快波睡眠和慢波睡眠了。

前面已经讲过,即使能看出睡眠的差别了,但与成人相比,胎儿的睡眠还是以快波睡眠为主,千万不要忘记,睡眠可以促进脑的发育,不论是胎儿,还是婴幼儿,睡眠对他们都是非常重要的。

胎儿是否也有梦?

一般来说,成人是在快波睡眠中眠,慢波睡眠的阶段后,胎儿便开始做梦了。

当然,要想确认胎儿到底做不做梦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假设胎儿做梦的话,那么,他会做些什么梦呢?

做梦的前提是要有一些过去的体验或印象。过去见过的人或景,因一定的契机被重新唤起,这是梦的主体。而胎儿可没机会看过什么事物,是否由此得出这样的结论:胎儿无法做梦?

但是,我们依然会认为胎儿是做梦的。因为从祖先延续下来的生命记忆可以成为最好的梦的内容。这样说来,妈妈还是要 为胎儿营造一个做好梦的环境啦!

孕期胎儿在妈妈肚子里做什么呢?

自从知道自己腹中开始孕育一个小生命的那一刻起,准妈妈就把全部的爱倾注在胎宝宝身上。准妈妈虽然不能看见胎宝宝,但还是时时刻刻关注他的一切:他健康吗?他在做什么呢?

其实,在漫长的280天中,胎宝宝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睡觉。但在醒着的时候,他可是一个精力充沛、调皮好动的小家伙,拥有你想像不到的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到处游走、打哈欠、玩弄脐带、吸手指、甚至是啃自己的小脚丫……

项目1、遨游羊水中

在还不能称为“胎儿”时,他们就开始在妈妈的子宫内四处游动了,这种漫无目的地游动没有什么姿势可言,随心所欲,随遇而安,像只悠闲的小海马。这一“健身”活动从胎宝宝6周大一直持续到怀孕后期,直到他的个头大得不能漂浮在羊水中才算结束。

项目2、打哈欠、吮吸和吞咽

准妈妈怀孕11周时,外型开始悄悄地变化,但因为胎宝宝只有一颗李子大,还不足以引起别人的注意,相对而言,腹中的胎宝宝却发生了天大的变化。他的心脏开始向所有内脏器官供血,并通过脐带与胚胎进行血液交换。这是胎宝宝身体成长的重要里程碑,同时他也学会了一些新的本领——打哈欠、吸吮和吞咽。

胎宝宝打哈欠如同我们一样,把嘴张得大大的,但他是不是也是因为困了、累了才打哈欠我们就不得而知了;胎宝宝的营养通过脐带传递,他的吸吮和吞咽显得没有太大意义,托浮着身体的羊水成为他口中进进出出、吞咽玩耍的玩具,或许就像我们吹泡泡那样乐趣无穷吧!

项目3、活动筋骨,做鬼脸

在胎宝宝毛发和指甲飞速生长、生殖器开始呈现性别特征的时候,他会做的事情更是让人惊奇:他能自由地移动胳膊,弯曲手指和脚趾,再过两周,宝宝还能弯曲、伸展并转动手掌、手腕、双腿和脚趾,动作变得更灵活;当怀孕后期他的骨头变得越来越硬后,他会常常翻身,乱踢一通,还能握手、张开手,准妈妈会感到宝宝在腰的两边滑动,好像是拥抱着妈妈,在跟妈妈撒娇一样。这都是胎宝宝在活动筋骨、做运动。

胎宝宝继续吸吮和吞咽,除了羊水,又增加了一项新发明——吸吮手指,这真是为宝宝出生后喜爱吸吮手指找到了最初的根源。当然,他还会时不时地摸摸自己的脸蛋。有时,他甚至会把自己的小脚丫扳过来,放在嘴巴里啃来啃去。

此时他的面部表情也丰富了许多,学会微笑、皱眉头,我们可以看作是胎宝宝对周遭环境是否满意的表现,也可以当做是他面部神经肌肉的锻炼,无论怎样我们的宝宝早在这时就学会做鬼脸了,可这时他才刚刚10周大,身长不过6厘米啊!

项目4、玩转脐带

除了睡觉,胎宝宝一刻都不安静,准妈妈的子宫内并没有给他提供什么玩具,靠着自娱自乐打发消闲日子。不过有一个“玩具”不得不提,就是脐带。它本是给胎宝宝输送营养的“通道”,实在无聊之极胎宝宝就把它当成了玩具,围着脐带转圈,抓着脐带把玩。玩累了他就歇一歇,精神头儿足了就越玩越起劲,可他不知道危险就潜伏在一边,有些宝宝就在这玩转中被脐带缠绕而发生危险。

项目5、耳朵灵灵灵

胎宝宝非常“聪明”,在他24周大时,就已经能分辨出来自子宫外和准妈妈身体内部的不同声音。所以要尽可能和宝宝说话,并试着拍拍肚子,如果能放点优美的音乐就更好了,要知道胎宝宝听到后脉搏会加快,还能随着音乐的节奏而移动呢!

其实,在胎宝宝6个月的时候耳朵就已经很灵敏了,宝宝被超声波“窥探”,他能感觉到超声波探头放在妈妈肚皮上的 微压力,尽管肚子上的皮肤、羊水起到一定的阻隔作用,但是超声波震动的声音达到宝宝的耳朵里时能接近100分贝,相当于火车进站的声音。所以,这样的噪音宝宝定是不喜欢的。

项目6、抢占地盘

胎宝宝越长越大,为了能发育得更好,他在妈妈肚子里开始开拓地盘,该如何开拓呢?胎宝宝自有办法,他把妈妈身体内的器官挤挪了地方,肠子搬家到了上腹部,胃缩小了地盘,正因为这样很多准妈妈才出现了胃部的不适感。

项目7、打嗝

胎宝宝会打嗝?听着好像是笑话,但确实是这样,准妈妈在怀孕后期会发现胎宝宝有节奏的胎动,一天会出现好几次。医生从医学角度解释说这是宝宝在吞咽羊水时发出的声音,也是他在“练习”呼吸动作,让肺能快一点发育成熟,所以胎宝宝的打嗝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打嗝。

项目8、睁眼练习

我们总以为胎宝宝在出生几天后才能睁开眼睛看这个多彩的世界,事实并不是如此,在怀孕后期,胎宝宝的眼睛就能在眼眶里转动,而且他还会主动练习睁眼、闭眼,想像不到吧!

不仅是睁眼锻炼,胎宝宝的五种感觉——嗅、视、听、味、触摸全部“开始工作”,为即将到来的出生做好充分准备。

项目9、排出胎便

你知道嘛,当宝宝准备出生的时候,他会将身体上褪下的胎毛和其他分泌物一点点吞下去,储存在肠道中,这些都将刺激胎儿的肠蠕动,排出胎便,还能排出尿液。

胎宝宝在经历过这些小小精彩瞬间后,他已经一步一步地做好了准备,准备蜷缩着身体通过大约23厘米的产道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准备开始他崭新的生活。

惊奇:胎儿有300块骨头

从生理课本中我们知道,人的骨骼一共有206块,但胎宝宝的骨头会比成人要多,至少有300块,在出生后部分骨头会随着生长而融合在一起。

胎宝宝在具备了70多种不同的反射能力后就要离开妈妈了,经过这不算漫长的40周,胎宝宝从一个小小胚胎发育成一个健康的婴儿,会笑、能翻滚、可以睁眼看、吞咽吮吸,这期间经历了复杂且不可想象的变化。对于胎宝宝来说,在妈妈肚子里的日子是快乐的,没有烦恼、不用思考;对妈妈来说,这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因为胎宝宝给妈妈带来了终身不能忘怀的美好回忆。

胎儿在肚子里也会保护妈妈

导读:只有妈妈保护未出生的宝宝吗?事实也许令你感到意外——小鼠胎儿在母鼠体内时,其干细胞就已经修复了母鼠的心脏,而这一演化机制,很可能也在人类身上存在。

胎儿在母体内时,可能就已经能帮助修复母亲的身体问题了。新近的一项发现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在孕期患上心脏问题的女性很多都自行恢复了健康。

11月14日发布于《循环研究》(CirculationResearch)的报告中,美国纽约西奈山医学院的乔杜里(HinaChaudhry)让正常雌性小鼠与经过基因改造的雄性小鼠交配。这些经过改造的公鼠可以在所有体细胞中产生绿色荧光蛋白。交配后产生的胎儿有一半也能制造这类蛋白,这样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在母鼠体内发现胎儿组织的痕迹。

研究团队设法使怀孕母鼠的心脏发生问题,2周后他们会杀死母鼠来查看心脏情况。研究者发现,母鼠受损的心脏组织中有一些荧光细胞,这些细胞通过变为新的心脏细胞(包括心肌细胞和血管细胞),加速了对心脏的修复。

乔杜里表示,这个现象是一种演化机制。胎儿通过保护母体的心脏来促进自身生存。由于从胎盘获取细胞相对容易且不易引发免疫反应,这或许可以提供一种新的、可能是无限的干细胞源来修复受损的心脏。

之前的一些研究曾在怀孕女性的其它一些受损器官,包括脑部、肝脏、肾脏和肺中发现了胎儿干细胞。胎儿也会制造能够保护母亲抵御肺癌的细胞。

本文Hash:5234fcf069b695eb82cd56c17b9ce8ecc8353975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