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洋鬼子泛滥缘何国产奶粉要披羊皮?

【妈妈网特稿】近日,我国有关部门终于“下重手”,勒令奶粉生产企业必须严格执行“五不准”标准:不准委托加工,不准贴牌生产,不准分装生产,不准用同一配方生产不同品牌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不准使用牛、羊乳(粉)以外的原料乳(粉)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我国还和新西兰当局联手出台规定,要求所有新西兰生产的出口中国的婴幼儿奶粉品牌将需要在新西兰初级产业部登记注册。这可以看做是新西兰为整顿目前中国市场上贴牌新西兰婴儿奶粉混乱现状的一剂猛药。

所谓“披着羊皮的奶粉”,有3种情况。第一,奶粉用的奶源实质上是国内的奶源,并在国内进行加工,生产企业到国外注册一个空壳公司,用华丽丽的“外国企业”名号为包装并宣传销售产品;第二,使用的的确是国外的奶源,只是在国内进行加工销售,但包装上并没有注明加工地信息,只是顶着外国企业的头衔放大宣传“100%进口奶源”;第三,奶粉企业在国外注册品牌,然后找其他企业代为加工,并只针对国内市场进行销售,也就是传说中的“贴牌奶粉”。因为注册商标的地点是在国外,所以理论上来说“贴牌奶粉”也算得上是进口的。这些实质上是国产的奶粉罐子包装上华丽丽地标示着“外国制造”,就像披了光鲜外衣的暴发户,我们称这些奶粉为“假洋鬼子”。

假洋奶粉

妈妈提问:好好的中国企业,为啥偏要贴上“外国制造”的标签,用“假洋鬼子”的身份欺骗国人呢?变成了“外国的企业”,对于国产奶粉的销售有什么好处?

缘何国产奶粉要披上“羊皮”?小编分析有以下3个原因:

中国妈妈被国内奶粉伤透心转向洋奶粉

消费者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国内奶粉品牌上失望和上当。如三聚氰氨毒奶粉事件是一例,而随后的圣元婴幼儿奶粉深陷“性早熟门”,2009年甚至包括2010年,在河北、山西、天津、青海等多地,又有数家乳品企业百余吨三聚氰胺奶粉被查处,日前曝光的蒙牛“致癌门”事件……这些奶粉事故一次次戳痛着公众已经敏感的神经。奶粉尤其是婴幼儿奶粉,关系的是一个家庭的幸福和孩子的未来和成长,奶粉消费者实在“伤不起”!

数次严重的奶粉安全事件,让中国妈妈们购买奶粉的品牌选择从小品牌转向大品牌,又从本土品牌转向外资品牌。无论大企业小企业纷纷出事,国内奶粉产品让中国妈妈丧失了信心。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即使再麻烦要花费再多的金钱又算得了什么呢?所以妈妈们果断放弃了国产奶粉,投向了外国奶粉的怀抱。

市场需求影响生产,为了企业的发展,许多国内企业只好无奈“披羊皮”——尽管它们的生产和经营理念不以伤害消费者为前提。消费者似乎只要看到散发着洋味儿的奶粉包装,就能对这个产品充满了信心,无论价格几何,都能果断掏腰包大批大批地往家里带。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国内的奶粉企业想要业绩想要发展,只有“移民”这条路可走--改变奶粉的“国籍”,唤回消费者盲目的信心。

然而,随着贴牌奶粉等假洋鬼子的黑幕逐渐曝光,消费者们开始意识到“洋奶粉”也开始信不过了,开始有人将目光转回咱们的国内市场。国内奶粉企业能否迎来风雨后的彩虹?小编坚信,只要奶粉生产企业坚持良心生产、诚实经营,一定能唤回消费者的信心,打造出独属于中国宝宝的健康奶粉。

假洋奶粉

无良企业追逐利润不择手段

中国每年新生婴儿有1600万左右,对大部分中国妈妈来说,尽管对国内奶粉丧失了信心,却也并不具备出境买奶粉的经济 力和购买渠道。而网购产品鱼龙混杂,海外代购则耗时漫长,运输过程也存在各种风险。于是,巨大利润驱使下,不少“特供中国”的假洋奶应运而生。

贴牌洋奶粉这些年在中国市场愈演愈烈,主要原因是暴力的诱惑。据了解,国产奶粉的售价一般在100元以内,而进口奶粉的售价要高出国产奶粉的两三倍,甚至更多。利益的驱使让国内许多商家纷纷扬起进口的旗号。

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的乳业准入门槛相对较低,且原料奶的价格比较便宜,所以很多商家都会选择贴牌这些地方。一般奶粉的主要成分为脱脂奶粉、全脂奶粉和乳清粉,这3种原料的成本占奶粉总成本的90%以上。据业内人士透露,这3种进口原料的价格均在10000元/吨左右,即使加上10%的营业税、15%的关税和17%的增值税,一罐原装进口的洋奶粉成本仅在60~90元,杂牌奶粉的价格就更低。然而现在国内市场里,就算是并不知名甚至是杂牌的洋奶粉,其每罐的售价也在300元左右,其利润之大可想而知。

号称是法国进口实为广州与法国合资的合生元奶粉,根据前两年的年报显示,其奶粉业务的毛利润接近70%,赶超了绝大多数白酒企业的毛利润。贴牌洋奶粉的利润现今已经达到一个离谱的状态。甚至同样的原料,因为加工地点的不一样,其销售价格竟有50%的差距。暴利的诱惑,是很多商家都难以抵挡的,于是,贴牌洋奶粉的市场不断地发展壮大。

另外,进口奶粉的检测指标项目与国内本土奶粉的检测不一样,一般而言,国产奶粉要经过几十项的指标检测,洋奶粉只需要十几项,洋奶粉的风险大大低于国产奶粉,引来许多商家钻这个空子。

甚至一些贴牌奶粉的制造商连起码许可证都缺少,也能在市场上流通,可见洋奶粉在中国市场的特殊地位。监管的内外有别,是贴牌洋奶粉盛行的原因之一。

现今,在国外注册婴幼儿奶粉的商标比较容易,这也是贴牌洋奶粉在中国市场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有很多专门受理国内企业海外奶粉品牌注册申请业务的企业,而且价格低廉,其报价在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

注册的简单,洋奶粉的监管空子,特别是对洋奶粉暴利的诱惑难挡,致使越来越多的商家进入洋奶粉的行列。

消费者崇洋媚外的消费心理

在奶粉事件的背后,其实暗藏了这样一个潜台词:尽管洋品牌信任危机不断,但国内消费者的崇洋情结依然是冻而不僵。

假洋奶粉

民以食为天。一直以来,食品安全问题都是民众关心的头等大事,无奈不争气的是,一些民族品牌自毁前程。前不久的蒙牛癌症牛奶事件,再次敲响了食品安全警钟,即便是如此大型的企业也不能做到让消费者放心,刚何况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微企业?国货不给力,成为消费者崇洋的最好理由。诚然,无论爱国情结多么浓烈,也不至于拿自己的身家性命来开玩笑,以身试毒。

国产奶粉不够争气,让消费者患上了“崇洋媚外”的依赖症。中国消费者崇洋媚外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洋奶粉的直线涨价和超市专柜到处都是假洋鬼子。媒体调查称中国内地部分洋奶粉价格为原产地4倍。媒体称,乳企业借成本上涨和升级配方虚涨价格,内地的部分“洋奶粉”售价为全球最高水平。

洋奶粉的高定价,或许可以归因到内地消费者崇洋媚外的消费心理。同样的技术,同样的产品,在不同的市场售价相差4倍,这显然有违市场原理。此外,进口奶粉有过关成本,但是成本税收成本不高,所以这并不是造成进口奶粉价格高升的原因。

经济规律体现,价值决定价格,价格随着价值的上下浮动。可是 ,洋奶粉的连番升价明显与奶粉价值背道而驰。只是消费者对洋奶粉的需求增加导致价格上升而已。

消费者崇洋媚外的消费心理导致的另一后果就是到处都是假洋鬼子。“中国乳业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企业想通过"洋品牌"武装自己,这些企业抓住了国内消费者"崇洋媚外"的消费心理;对企业来说,这样做也是为了规避投资风险,如市场发展不好,撤离的、牺牲的仅是“洋品牌”一个品牌,而非整个公司。”业内人士评价道。“其实,国内很多行业都存在类似现象:其中某个品牌在海外注册,但这些海外注册的公司基本上都是“空壳”,就是常说的“左手倒右手”。”

冒充假洋鬼子的事情似乎一直都没有断过,不过八成进口奶粉被曝都是贴牌生产,如此高比例还是令人相当吃惊。

然而,相比国内品牌,洋品牌果真有更高的社会责任感、更好的产品质量、更严格的标准么?未必!不久前,工信部与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就“国产与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调查结果”通报,称无论是国内品牌还是在国内生产的国外品牌,在质量上都好于进口产品,在价格上,也比进口品牌便宜近一倍。言下之意,消费者没必要做“冤大头”,花钱买“劣质”进口奶粉。且不说这个调查结果是否可信,但要想让消费者重拾对国产奶粉的信心,恐非易事。

本文Hash:e1251e8c202599da7cdabc93897169495772b89c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